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数学课程导论/数学教育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为数学教育方向的教育硕士研究生编写的教材。读者一般以具有本科学习经历、有一定数学教育理论基础、有教学实践经验的中小学数学教师和数学教研员为主,也可以是关注数学课程理论与实践的本科生和数学教育研究工作者。既可以作为(数学)教育硕士研究生学习数学课程的专门教材,又可作为本科生、中小学教师、教研员、教育工作者了解、研究数学课程的参考书。我们近期的调研表明,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的中小学数学教师和数学教研员.

本书在梳理相关史料内容的同时,面对现实,薄古厚今,聚焦我国当前的数学课程改革、数学课程研究等相关问题;通过国际比较帮助读者发现和分析课程、教材以及教学中的问题,引领读者走进数学课程、了解国际数学课程新进展,了解我国数学课程改革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了解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的新理念与新方法,了解数学课程研究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以此培养读者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运用所学的理论分析和处理中学数学课程教学问题的能力,以及数学课程的实施能力。

内容推荐

本书由绪论和六章组成。“绪论”简要阐述课程、数学课程研究在数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介绍数学课程论研究的基本范畴、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性。第1章“课程与数学课程”,主要介绍课程的由来与发展、课程的含义,另外还介绍了数学课程的相关概念及有关理论。该章重在梳理课程的有关观点,说明有关观点的来龙去脉。第2章“国外数学课程概览”,主要介绍国外数学课程的沿革与发展,特别是介绍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数学课程发展的基本概况,以及国外数学课程改革对我国数学课程改革的启示,旨在了解国际数学课程的历史和现状,了解不同国家对数学课程的处理方式,拓宽我国课程改革的视野。第3章“中国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主要介绍我国数学课程标准(大纲)的历史演变,重在介绍我国当代数学课程标准的研制、主要特点和修订完善等。第4章“中国中学数学教材”,主要介绍我国中学数学教材的历史演变,重在介绍我国当代数学教材的主要特点。第5章“中国中学数学课程的实施”,主要介绍数学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基本问题、数学课程实施的多元途径、数学课程实施的若干研究问题。第6章“中国数学课程改革发展展望”,主要从数学课程标准、数学教材、数学课程实施、数学课程评价、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进行展望和研究,突出展望中的开放性、探索性和引领性。

目录

绪论/1

第1章 课程与数学课程/7

 1.1 课程的起源及历史演进/7

1.1.1 课程的起源/7

1.1.2 课程的演进/8

 1.2 课程的含义及分类/12

1.2.1 什么是课程/12

1.2.2 当代各种各样的课程形态/14

 1.3 课程理念、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内涵及其关系/17

1.3.1 课程理念/17

1.3.2 课程标准/18

1.3.3 教材与教材编排/21

1.3.4 课程理念、课程标准与教材三者的关系/23

 1.4 数学课程/25

1.4.1 数学课程的含义/25

1.4.2 数学课程的有关基础/26

第2章 国外数学课程概览/47

 2.1 国外数学课程的历史发展/47

2.1.1 古代国外数学课程/47

2.1.2 国外近现代数学课程/49

 2.2 国外当代数学课程的改革与实践/55

2.2.1 美国的数学课程概述/55

2.2.2 荷兰的数学课程概述/63

2.2.3 瑞典的数学课程概述/68

2.2.4 新加坡的数学课程概述/74

2.2.5 日本的数学课程概述/80

 2.3 国外数学课程发展与实践的启示/86

2.3.1 国外数学课程发展的共同趋势/87

2.3.2 国外数学课程发展的启示/88

第3章 中国中学数学课程标准/95

 3.1 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中学数学课程标准/95

3.1.1 20世纪上半叶中国中学数学教育概述/95

3.1.2 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中学数学课程标准/97

3.1.3 20世纪上半叶中国中学数学课程标准的影响分析/101

 3.2 20世纪下半叶中国中学数学教学大纲/103

3.2.1 新中国中学数学教育初创时期的中学数学教学大纲/103

3.2.2 新中国中学数学教育体系初步形成时期的中学数学教学大纲/105

3.2.3 新中国中学数学教育体系恢复重建时期的中学数学教学大纲/106

3.2.4 1993~2000年:实施义务教育以来的中国中学数学教学大纲/109

3.2.5 结语:20世纪下半叶中国中学数学课程的基本特点/114

 3.3 中国当代的中学数学课程标准/114

3.3.1 数学课程标准及其研制过程分析/115

3.3.2 中学数学课程标准的特点分析/123

3.3.3 数学课程标准的修订完善/129

3.3.4 中国中学数学课程标准发展展望/135

第4章 中国中学数学教材/138

 4.1 新中国成立以前的中学数学教材(1902~1949年)/139

4.1.1 癸卯学制时的中学数学教材/139

4.1.2 民国时期的中学数学教材/139

 4.2 新中国成立以来到20世纪末的中学数学教材/142

4.2.1 新中国成立以来到20世纪末中学数学教材的历史演变/142

4.2.2 一些有特色的中学数学教材/145

4.2.3 20世纪中国中学数学教材发展的评价及启示/153

 4.3 当前新课程改革的中学数学教材/157

4.3.1 新课程标准配套初中教材/157

4.3.2 新课程标准配套高中教材/172

4.3.3 各版本中学数学教材的实验效果及评价/184

第5章 中国中学数学课程的实施/196

 5.1 数学课程实施的基本问题/196

5.1.1 数学课程实施与教师/196

5.1.2 数学课程实施与教学策略/198

5.1.3 影响数学课程实施的因素与应对措施/202

 5.2 数学课程实施的多元途径/204

5.2.1 立足数学课堂的数学课程实施/205

5.2.2跨越数学课堂的数学课程实施/212

 5.3 数学课程实施的若干研究问题/217

5.3.1 数学课堂中的师生对话/217

5.3.2 数学课程实施中教师角色的转变/219

5.3.3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实施/219

5.3.4 有效教研活动与数学课程实施/222

第6章 中国数学课程改革发展展望/226

 6.1 数学课程标准发展展望/226

6.1.1 明晰、具体、可操作/226

6.1.2 调整数学课程内容/228

6.1.3 弱化数学教学建议/229

6.1.4 增强课程标准弹性/230

 6.2 数学教材发展展望/231

6.2.1 强调多向关联/231

6.2.2 关注多维衔接/234

6.2.3 改进呈现方式/236

6.2.4 优化配套教辅/238

 6.3 数学课程实施发展展望/239

6.3.1 基于数学课程标准/239

6.3.2 遵循数学认知规律/240

6.3.3 观念与行为相统一/241

6.3.4 教学策略辩证均衡/242

 6.4 数学课程评价发展展望/245

6.4.1 考试目标与终身目标相统一/245

6.4.2 课程评价与考试评价相一致/246

6.4.3 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融合/247

6.4.4 质性评价与量性评价相协调/247

 6.5 数学教师专业发展展望/248

6.5.1 激活专业发展内在动力/248

6.5.2 内化数学课程改革观念/249

6.5.3 拓展数学专业知识范围/249

6.5.4 掌握学生数学学习规律/250

6.5.5 提升教育技术运用水平/251

6.5.6 增强数学教育研究意识/251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数学课程导论/数学教育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宋乃庆//徐斌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3109838
开本 16开
页数 25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9
出版时间 2010-08-01
首版时间 2010-08-01
印刷时间 2010-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633.602
丛书名
印张 16.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7:2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