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画商日记
内容
编辑推荐

《画商日记》为著名画商雷奈·詹泊尔所写的日记,詹泊尔,一位与印象派同时代的法国大画商。詹泊尔喜欢参观博物馆、喜欢和人吃饭聊天并记下来。作为画商世家,詹泊尔的生意做到了欧洲和美国,日记中的相当部分和印象派有关。詹泊尔和德加、雷诺阿、莫奈、米勒、马奈、马蒂斯、毕加索、塞尚等保持着私人交往。跟他们一起吃饭、讨论作品、开玩笑。当然,还讨价还价。

内容推荐

雷奈·詹泊尔编著的《画商日记》讲述了詹泊尔与各界艺术名流的交往故事,记录了艺术作品在买卖之间的流转迁徙,展示了作者对于艺术本身的独到见解;虽不过是对流水生活的点滴摘录,却反映出整个时代的风云变幻。

《画商日记》是一部内容极其丰富多彩的日记,能从中见到数十位艺坛知名人物,不论是见一次两次,或多次相见,皆令人感到十分亲切,文字描写栩栩如生,仿佛作者对人物刻画这门艺术早已运用自如。

目录

1918年

1919年

1920年

1921年

1922年

1923年

1924年

1925年

1926年

1927年

1928年

1929年

1930年

1931年

1933年

1934年

1935年

1936年

1938年

1939年

试读章节

一只活蹦乱跳的小老虎要是能够讲话,它的声音和它那副机灵劲儿,肯定会和这个狡猾的波兰人差不多。它表面上装得温温顺顺,背地里却会狂吼一声。它的脚掌柔软而光滑,但潜藏其中的利爪却尖利如钢。他之所以蓄上一脸大胡子是为了掩盖他只有半分人性这样一个事实。他的两眼倒是蓝的,那是为了便于自欺欺人。他曾经在美国求学,至于是否在美国出生,却只有天晓得。他住在意大利,但也有人说他是英国籍。他处心积虑要让世人公认他是研究文艺复兴前意大利艺术的权威,尽管这一目标大致在三年之前就已实现,但是仍旧雄心勃勃;他已在走下坡路,只是这个路还很长,很长。他一不傲买卖,二不收佣金,但是参与分红。

“布林逊,这两万五千法郎,给你。”

“谢谢你,詹泊尔。”

不久以前,他来到巴黎,他公开说,极愿为美国红十字会效劳,其实,他是被德军吓破了胆。因为德军突破意大利防线之后,长驱直入,直逼佛罗伦萨。危及他乡问的别墅,而据传闻,英国也并不欢迎他入境。

他了解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事,也很熟悉其背景,但他走到哪里,就在哪里树敌。敌意经他散布,而又由他来全力收回。如果能和他的对手一起关在一个小天地里,也许还不致被毁灭!他的死对头就是柏林博物馆馆长波得。原来,意大利雕塑是他的禁脔,而波得居然也想在其中占一席之地!

谈雅各·杜塞

我曾看见雅各·杜塞在杜布瓦大街散步。已经六十开外的年纪,看去仍然英俊如故。他过去那一把深褐色的大胡子我还记得清清楚楚,而今却是两鬓斑白,胡子修剪得像法国花园一样齐整。他的衣服十分贴身,就像是自行设计的服装穿在模特儿身上一样。模特儿是仆婢们所崇拜的女王,而他,则像王子一样,受到服装设计师的膜拜。他从来不要求别人的尊崇,因为他自有一种高贵的气质,从那一双蓝色的杏仁眼,直到他那天资聪颖的禀赋。一切的一切他应有尽有。他所收藏的18世纪法国珍贵美术作品,前后共花了约三百万法郎!公开拍卖后所获净利即达一千四百万法郎!他在装饰画家何恩采的协助之下所建立的这套藏品实在是珍贵无比。拍卖后的第二天早上,他就走了。今天,我住到他这里来了(斯蓬梯尼路19号)。那是一次何等漂亮的拍卖!他走得又是何其干脆!

他向我倾诉,他为爱情受尽了折磨。我深信不疑。他爱的是某夫人,某夫人也为他而离了婚。正当即将结缡之际,她却突然辞别了人间!谁也不会相信,他竟是这样易于受人攻击。由于名声好,他遭到人们的嫉恨;由于名声好,他亦辛酸备尝。也正是因为这样,他对社会的贡献也从未获得过公正的评价。他所收藏的书籍大都属于极其珍贵的考古、艺术名著,那是学者、收藏家和研究人员的宝库,也是世间罕见的珍贵典籍。他曾为此耗资数百万法郎。他将其奉献给了法兰西学院。作为对其劳绩的表彰,学院本应将其吸纳为院士,他却登堂无门。他的藏书对于艺术家也是极大的贡献;对于目前装饰艺术之复兴,比之别人,他也早已慧眼独具。六年以前,在他的艺术态度发生根本转变之际,曾遭到人们的嘲笑。而今则已有人在开始步他的后尘。

他既然还在散步,我想我们一定相见有日。P2-3

序言

本《日记》之作者生于1881年,与其父均系画商,专营珍贵美术作品之收购与转售生意。故自塞尚之第一幅天才作品问世之后在美术界引起革命性变化,至新艺术风格又如何风行全球,均为作者所亲历和目睹。作者本人承袭传统艺术之影响,终生推崇18世纪之法国画坛巨匠,而以夏尔丹为最。虽然如此,一旦新作品以新形式问世,他倒也并不排斥而昧于发现杰出画家。他甚至认为,像布拉克这样的当代画家,其所臻之完美程度,倒也并不在他所钟爱的夏尔丹之下。

逐页细阅《日记》,不免立即感到:作者虽然长期从事艺林商贾活动,但其艺术鉴赏力并不因经商而有所不逮。作者的父亲原系法国阿尔萨斯省人,1871年《普法条约》签订后该省被割让给德国,在此情况下,他因不愿当亡国奴而逃往巴黎,并于1889年创设了为作者所继承的这份家业。

反抗精神世代相传。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作者和他的几个儿子也都投身于法国抵抗运动,并因参加地下活动而遭维希[1]当局逮捕。1942年获释后又遭德寇逮捕入狱。他在狱中为同难狱友教授英语,这用他的话来说,是为了迎接解放。嗣后,他被押往纳粹德国,受尽折磨,终至处境危殆。

他于1944年在德国纽恩格姆集中营结识的难友舒弗尔,在几年后写给让·格恩诺的一封信中曾谈到他牺牲前的一段生活情况:“从肉体上看,躯壳还是原来的躯壳,形象依稀可辨,别人也大体如是;但就精神气质而言,他之刚强如故,则实为罕见。他虽自知将不久于人世,却处之泰然,照常谈笑风生,关心难友。他每天虽是感到过度疲劳、精神委顿,但作为一位问心无愧的爱国志士之典型,他实已无所牵挂,所余的唯一职分就是不但自己决不退缩,同时也帮助他人坚强不屈。”正是这样一个人,这样一个老于世故孜孜以求利的人,其美学禀赋,竟能使他在面临生死考验之时,大义凛然,威武不屈。

《日记》所反映的生活,我本人倒并不感到有什么越轨之处,因为我深信美学上的价值也正是道德上的价值;《日记》所揭示的作者形象令人感到他是一个既忠实于家庭,又取信于朋友的人。他为人慷慨、慈善且富有机智。

这是一部内容十分丰富多彩的《日记》,我们能从中见到数十位艺坛知名人物,不论是见一次、两次,或多次相见皆令人感到十分亲切,其有关的文字描写都栩栩如生,仿佛作者对人物刻画这门艺术早已运用自如。但作者介绍所及也并不仅限于画家或者收藏家,比如1919年1月11日的《日记》就记载了克列孟梭[1]的一些情况。在漫画家和新闻记者笔下,这位“老虎”总是以半动物、半人形的形象出现;但《日记》说:“他其实脸上皱纹极少,腮帮子是圆的,圆鼓鼓的像个网球。漫画把他画成前额非常凸出,眼睛又凹得很深,这全是夸张,根本不是那回事。他胡子很浓,但剪得很齐整,也很神气。他们画他一双手像鹰爪一样,他也根本没有。他下巴溜圆,脑瓜子也圆得像个球,很结实。”克列孟梭有时显得对绘事相当内行,据作者在他处反映,他也是莫奈的好友。

对他素所敬佩的画家,《日记》都有极为生动的反映,如布拉克、卡萨特、福兰、洛朗森、马奈、马蒂斯、莫奈、毕加索、雷诺阿、苏丁、于特里约等等,有关洛朗森的记载使这位具有矛盾性格而又举止开朗的女人给人一种亲切而完美的印象。在《日记》中对福兰的反映也不少,写得也很有感情。《日记》也记载了不少他在艺术交易活动中的一些同行,比如作者的表弟J.迪文、迪朗-吕伊、罗森堡、魏尔德斯坦、弗拉尔德等。此外,还有一些是著名的收藏家,如亨利·克莱·弗里克、洛克菲勒、罗特希尔德和史蒂尔曼等等。(作者本人也是著名的艺术珍品收藏家和藏书家。)《日记》中还有不少有关艺术批评家的记载,如阿波利奈尔、布林逊、文丘里。布林逊在《日记》中露面早,收场晚,所发表的一些看法也每每令人不舒服,是个十分伶俐的波兰人。而最叫人感到有意思的是有关普鲁斯特的记载。早在1907年,作者就在卡布尔认识了普鲁斯特。当时他们同住在一家旅馆里,由于都对维米尔有兴趣而互相结识。但只是在过了十五年,普鲁斯特在巴黎重访作者以后,双方的友谊才日趋成熟。这年(1922年)普鲁斯特不幸去世,作者也参加了他的葬礼,但在《日记》中,作者仍不断回忆他们相互之间的过从细节,并发表了两封普鲁斯特写给他的信。作者还谈到了阿尔封斯·卡恩对普鲁斯特童年所写的往事回忆,以及克鲁美林克就普鲁斯特的作品所发表的详尽分析。

《日记》作者之所以对普鲁斯特如此醉心,也恐怕是因为他在某种程度上认为普鲁斯特是在为他自己的时代谱写史诗,而他自己也对此具有同感之故。不过作者心目中的真正英雄,还得说是前意大利著名探险家卡萨诺瓦。1920年10月8日,他在《日记》中告诉我们,他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的头四五天,读了卡萨诺瓦的“令人钦佩不已的回忆录”之后,才决定动手写《日记》的。只接触过卡萨诺瓦作品中的某些色情描写的人,也许会怀疑这种说法的正确性。老实讲,这不是一部随随便便写下的《日记》,它是有其目的的,它部分属于文学,部分属于历史,加上作者观察敏锐,文笔生动,它当然将作为其时代生活的写照而传之久远。就这一点来说,《日记》的珍贵程度丝毫也不亚于普鲁斯特的长篇作品。同时,它也是一种美术作品欣赏教程。这其实也还算不上是它的特色:作者在从事艺林商贾生涯的漫长岁月中,已经磨练成为一名艺术“专家”,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不少重要的瑰宝,也鉴定了不少艺林珍品。而这才是他的实际活动。不过我还是觉得《日记》所提供的,还远不止这类专门知识,它还具有某种只有诗歌才具备的那种美感。1922年12月20日的《日记》,他记述了他面对透纳的创作《巴特渥斯内景》所产生的感受。他说:“领会画家的内心世界,要比领会那虚幻的诗境还要困难一些。”又说,“真怪,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意境,我们还较易于接受其感染,而偏偏画面所表达的这种几乎全是具体的形象,倒反而使我们感到如此难于领会。”画面所反映的内容虽然只局限于一定的空间范围,但一旦要想用文字把它说清楚,谁都会产生同样的困难。不过作者的难能可贵之处,正是在于他作为一名艺术鉴赏家,业已在精神上逐渐领略了个中的奥秘。

赫伯特·里德勋爵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画商日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法)詹泊尔
译者 李嘉熙//文佩琳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5503486
开本 16开
页数 31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40
出版时间 2012-05-01
首版时间 2012-05-01
印刷时间 2012-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2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65.65
丛书名
印张 20.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0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