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顺果编著的《世界史》是人类文明史,而不是单一民族文明史,更不是地区或专题文明史,因此要照顾到整个人类的活动。但在任何时代,总有一些主要民族和地区,构成人类文明的中心,推动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决定该时代文明发展的方向。
图书 | 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 |
内容 | 编辑推荐 何顺果编著的《世界史》是人类文明史,而不是单一民族文明史,更不是地区或专题文明史,因此要照顾到整个人类的活动。但在任何时代,总有一些主要民族和地区,构成人类文明的中心,推动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决定该时代文明发展的方向。 内容推荐 何顺果编著的《世界史》从“文明演变”的视角观察从远古至当代的世界历史进程,以时间为序,分五编叙述了农业文明在东方的兴起,蛮族入侵引起的文化交流,工业文明在西方的孕育,欠发达国家在现代化道路上进行的各种尝试,以及高科技革命带来的人类社会的变迁。围绕着经济条件,政治组织、道德传统和文化艺术四个重心,《世界史》呈现了一幅关于人类各主要文明产生、发展、传播和交流的丰富多彩的画面。 目录 再版自序 出版自序 导论 人类的起源与分布 第一编 业文明兴起于东方 1.1 旧石器时代的文化及其特征 1.2 氏族制度的起源及其演变 1.3 农业革命:人类最终摆脱野蛮走向文明的转折点 1.4 亚欧农业带从狩猎和采集世界中脱颖而出 1.5 耕作制度的改进与原始公社的演变 1.6 农村公社:人类社会走向多样化发展的起点 1.7 基于农业的文明首先兴起于东方:两河流域与苏美尔文明 1.8 印度河流域与哈拉巴文明 1.9 黄河流域:华夏多元一体文明的诞生地 1.10 尼罗河流域与古埃及文明 1.1l 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东方文明的西传 1.12 近农业带游牧民族的兴起之一:闪米特人和印欧语族 1.13 近农业带游牧民族的兴起之二:塞族人、月氏人、匈奴人、鲜卑人及中国北方诸族 1.14 近农业带游牧民族的兴起之三:突厥人、蒙古人和女真人 1.15 远农业带游牧民族的兴起:斯拉夫人、日耳曼人和非洲游牧民 1.16 远农业带半开化土著人:澳大利亚人及大洋洲其他土著文化 1.17 神话时代和庙宇文化:祭司和权威的形成 第二编 蛮族入侵与文化交流 2.1 蛮族入侵与文化交流 2.2 希克索斯人的入侵与古埃及文明的中断 2.3 赫梯、腓尼基和希伯来 2.4 阿卡德、巴比伦、亚述和新巴比伦 2.5 波斯帝国、安息王国、萨珊王国 2.6 吠陀时代、列国时代、孔雀帝国 2.7 由夏商周到秦汉:’华夏文明的两大转变 2.8 由希腊到罗马:西方古典文明的兴起及其理性基础 2.9 匈奴的崛起及其对游牧世界和农耕世界的影响 2.10 中华民族的重新统一和强大:盛唐时期的文化及其特点- 2.11 伊斯兰教、阿拉伯帝国和东西文化交流 2.12 日耳曼人入侵、西罗马帝国灭亡和西欧诸国的建立及其封建化 2.13 拜占庭帝国、查士丁尼与罗马法之整理 2.14 成吉思汗、蒙古帝国及其四大汗国 2.15 蒙古帝国在东亚的变体:中国的元朝 2.16 突厥在西亚的崛起:奥斯曼帝国 2.17 伊斯兰化蒙古人与印度莫卧儿帝国 2.18 边缘文明之一:日本国的形成及其文化 2.19 边缘文明之二:莫斯科与大俄罗斯的统 2.20 边缘文明之三:美洲印第安文明 2.21 边缘文明之四:黑非洲古文明 2.22 宗教时代:四大文化一价值体系的形成与对立 第三编 工业文明孕育于西方 3.1 西欧的“黑暗时代” 3.2 土地拓殖与耕作制度改革 3.3 “行商”的出现、城市的兴起和十字军远征. 3.4 市场、市集与商业组织的变化 3.5 西欧社会经济生活走向商品化 3.6 两种不同的发展方向:西欧的资本主义萌芽和东欧的农奴制再版 3.7 英、法和西班牙:由等级君主制到君主专制 3.8 易北河以东:普鲁士王国、俄罗斯帝国和波兰贵族共和国 3.9 从文艺复兴到宗教改革,由神权共和国到世俗共和国 3.10 革命浪潮激荡于大西洋两岸:英、美、法革命的差别与联系 3.1l 拿破仑战争:一次对封建欧洲的大震动 3.12 重商主义与殖民主义:世界的联系与分割 3.13 一场静悄悄发生的革命:原工业化、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 3.14 工业革命向大西洋两岸传播:工业世界在西方的形成 3.15 西欧革命和改革向纵深发展:以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为典型 3.16 普鲁士的改革与德意志的崛起 3.17 意大利的统一:使中断了的发展重新启动 3.18 俄罗斯帝国:斯拉夫派和西方派关于俄国发展道路的争论及1861年农奴制改革 3.19 美国内战:一艘来自西方尽头的世界级航船的发动机 3.20 日本的明治维新和“脱亚入欧”:从东亚驶出的另一艘初露桅杆的世界级航船 3.2l 盛开的物质文明之花:19世纪最后30年的经济发展与西方现代化过程的结束 3.22 现代工业社会的结构与过程:工业革命的社会影响 3.23 理性时代的思想和文化 第四编 欠发达国家的现代化 4.1 西方冲击下的农耕世界:第三世界的形成及历史起源 4.2 列强激烈争夺中的三大伊斯兰帝国:奥斯曼帝国、萨非伊朗和莫卧儿印度 4.3 伊斯兰现代化的正式启动:从青年土耳其到凯末尔革命,伊朗的立宪运动和伊斯兰革命,埃及华夫脱党及护宪运动 4.4 脱离了伊斯兰教控制的印度并未立即向印度本土文明回归,而是在英国统治近两百年后才真正走上独立的现代化之路 4.5 拉丁美洲现代化起步的必要条件:独立革命战争与政治体制的共和化 4.6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拉丁美洲的“依附性发展” 4.7 “进口替代”的提出与实施:拉美成为“核心地区”之外的第一个新兴工业带 4.8 “脱亚入欧”后的日本:甲午战争、日俄战争和日本殖民体系的形成一 4.9 从日本占领到二战后朝鲜和中国台湾的农地改革:亚细亚式传统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 4.10 东亚“四小龙”的崛起:韩国、新加坡和中国台湾、香港地区成为“核心地区”之外的第二个新兴工业带 4.11 鸦片战争:中国面临的危机与现代化的启动 4.12 从太平天国、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中国现代化模式的第一次大转换 4.13 从旧民主主义到新民主主义: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新起点 4.14 发展模式与历史传统:对现代化的文化诠释 补编 高科技革命与人类的变迁 进一步阅读书目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何顺果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120535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5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71 |
出版时间 | 2012-05-01 |
首版时间 | 2012-05-01 |
印刷时间 | 2012-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4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1 |
丛书名 | |
印张 | 2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8 |
宽 | 171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