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美丽的西沙群岛(1西沙航母永兴岛)/我的山野朋友
内容
编辑推荐

著名大自然文学作家刘先平于2011年四赴海南,历时数月,两赴西沙,在40多天中,走访了永兴岛、石岛、东岛、七连屿、中建岛、琛航岛、广金岛、金银岛、珊瑚岛……深深地被守岛官兵高尚的心灵、南海辽阔的海疆、奇异炫目的椰风海韵感动,惊奇海洋生命的丰富多彩……

《美丽的西沙群岛(1西沙航母永兴岛)》描述美丽的西沙群岛的海洋生物特性,并以满腔的激情,讴歌了驻岛官兵爱我海疆、守我海疆的感人故事。

内容推荐

《美丽的西沙群岛(1西沙航母永兴岛)》是刘先平“我的山野朋友”系列中的最新作品。

《美丽的西沙群岛》宣示了南海诸岛不仅是海上古丝绸之路,也是捍卫祖国边疆的海上长城。

该书着力描写了驻守西沙的战士是一支具有特殊素质的军队。他们在守卫祖国海疆的同时,还守卫着海洋生命。还可以读到很多战士们救护、保护海龟、鲣鸟、珊瑚的感人故事。

刘先平用饱酣的笔墨描写了驻守西沙的战士和渔民所坚守的信念——“爱国爱岛,乐守天涯”的西沙精神。以阳光般的心态,来写祖国宝岛的美丽与迷人,海洋的神奇与斑斓,自然的瑰丽与和谐,西沙人的质朴与真诚,驻守西沙部队官兵的坚强与可爱。从《美丽的西沙群岛》,我们认识了种种有特色的海洋与陆地的生物,认识了与西沙有关的人类的历史和自然的历史,认识了西沙有个性的人物、认识了西沙特殊的自然与人文的特殊风情。在作家的笔下,一切都充满着无穷的魅力,仿佛既有远在天边的令人神往,又有近在眼前的让人怦然心动的回味。读这样的作品,所引发的是我们爱国爱岛、爱朋友、爱生命、爱大自然的情感与胸怀。

“南海有飞鱼”、“谁在海底狩猎”、“凤尾螺”、“珊瑚世界”等篇章,读起来令人酣畅淋漓、惊心动魄。都说21世纪是海洋世纪,作者用手中的笔为我们描绘了海洋的美丽和富饶,同时也提出保护祖国的海洋资源刻不容缓。

目录

引子

月亮河

水母,美丽的杀手

南海有飞鱼

爱国爱岛、乐守天涯

历史是面镜子

司令的朋友

海博士和西沙海洋博物馆

变幻的鱼阵

雨水班

如此海钓

试读章节

世界上只有一种河流叫月亮河。

她像勤劳的母亲,肩负着月亮婆婆的重托,黎明时分匆匆而去,傍晚又急急而归,为陆地与海洋生命的交流而奔波。

文昌河就是月亮河。她潮落时奔向大海,潮起时又由大海涌向内陆。

六月酷暑,当我们风风火火赶了几千里路,到达海南岛文昌河清澜港时,海风轻轻吹拂,判定不了是潮起还是潮落。当看到正待出航的海轮琼沙三号时,我们心定了。

我们向往西沙群岛太久了,等待得太久了。期待和渴望中的人,焦急中透着幸福,别有一番滋味。

一天上午,我们突然接到了西沙小范的电话,得知三天后有船去西沙群岛。喜悦顿时如潮水般向我们两个老顽童涌来。

读小学的孙子天初,拍着手叫:“我会造‘手舞足蹈’的句子啦!”

我和李老师只好为自己的忘形相视而笑。

“我学过语文课本上的《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爷爷奶奶回来后,要讲那里解放军叔叔守卫海岛的故事……对了,还有大鲨鱼、大鲸鱼、大章鱼、小海贝的故事!”

上了船,找到了我们的舱房。刚把行李安顿好,李老师就慌里慌张开箱,翻包。

我有些莫名奇妙地瞅着她。

“晕船药呢,放哪里了?”

“船还没开哩。从内河出海还有好长的路呢。”

“你没听老朱、小陈和慕容他们说吗?在去西沙的海上,他们吐得翻江倒海,连黄胆汁都吐出来了。”

“走,上甲板。不想故地重游?保证你能看到好风景。好多人都说,青藏高原四五千米高海拔,头痛欲裂,鼻血像喷泉一样涌出。我们五上青藏高原不都啥事没有吗?乘船游海是享受,哪有一心光想着遭罪的?煞风景!”

不容分说,我拖着她就走。

晕船也有心理因素。听说我们两个七十多岁的老顽童要去西沙,几位走过西沙的朋友,都口若悬河地叙述晕船时痛不欲生的“光荣”历史,把李老师说得额头直冒冷汗。立竿见影的效果是,她立即又去买了一大瓶晕船药。

登上宽阔的甲板,我们深深地吸了一口海面上吹来的风,感觉咸咸的,湿湿的。

“真是大海的味道。喂,对面那不是红树林吗?”李老师惊喜地喊。

“确定没看错?”

“哪能哩!对了,这条大河就是文昌河。你忘了?十多年前我们就是在那边,”她指了指下游很远的地方,“乘那条窄窄的小船去对面的红树林。浪头一颠,水就涌进了船舱。那个当向导的旅游公司的胖经理哇的一声,一股带着酸酵味的水就从嘴里喷了出来。”

“你吐了吗?”

“我吓得紧紧抓住船帮,摄影包在船舱里滚来滚去都没法腾出手去抓,还有功夫呕吐?”

“你这不是不晕船嘛!”

“嘿嘿。”她傻笑着。

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中,很幸福。

有位诗人曾经如此发问:“往事喊你应不应?”

其实,既然听到“往事”喊你了,当然会应。只不过其中的况味,每个人的感受可就大不相同了。

“老师,那边就是红树林?不大可能吧?”

我们回头,看见一位穿着深蓝色海军服的战士正站在身后。英俊的小伙子虎背熊腰,额头宽宽的,拿着望远镜,满脸惊奇又有点局促地望着李老师。

“是红树林,那里是著名的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你是……”

“我是北海舰队的,去西沙,姓东方。”

“该不是叫东方不败吧?大侠!”

小伙子笑了:“不是,不是。姓东方的人少。我叫东方明。”

“哈哈哈哈!”李老师乐了。

小伙子也笑得很开心,一扫局促之感:“那里碧绿一片,怎么可能是红树林呢?”

“你问他吧。他可是研究红树林的老专家。咱们国家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的红树林,他都去考察过。”她用下颏点着我。

我笑了:“她在讥讽我。我也闹过这样望文生义的笑话。你想,蔚蓝的大海上,飘浮着一片红艳艳的森林,那该是怎样的一种壮美!在这样的诱惑下,我一九八三年就来海南拜访它了。其实,红树林是指红树科植物形成的树林,不是指红颜色的树林。不过,既然叫红树林,说明与红色有关系。这类树含有丹宁化学物质,因而树干里面是红的。有的果蒂是鲜红的,比如红榄树。”

“啊!蓝色的海水上,这片郁郁葱葱的森林已经够美的了!它们真是胎生的?胎生是哺乳动物的专利,难道小树苗也要喝奶?”小伙子不时举起望远镜,眺望那边的红树林。

“生命是由大海走向陆地的,然而红树却由陆地向海洋进军,因此它必须适应大海潮间带环境的变化。首先,它要解决繁殖新生命的问题,形成孕育新生种子的独特构造和形态。秋茄是成功的范例。母树一直要等到种子生出两片绿芽,才将它分娩——种子落下,插人滩涂中,很快扎下根来,抵御风浪的冲击。如果没能插进滩涂,它还可以随波飘流,碰到适合的滩涂再扎根。种子外面有防腐层保护。

“它还能生出很多气根,像是搭建了脚手架,将树干高高撑起,抵御风浪冲击,防止海水的侵蚀。

“还有的树根不向下扎,偏偏向上长。看到那片‘指根’了吧?那是为了冲出淤泥,呼吸空气,乍一看会以为是树苗哩!”

P2-11

序言

呼唤生态道德——我想将大漠赠给每个人作为故乡

生态道德的缺失,造成了我们今天生存环境的危机。

感谢大自然!在山野三十多年的跋涉中,大自然给予了我最生动、深刻的生态道德教育,因而无论是描写在大熊猫、相思鸟世界探险的长篇小说,或是在野生动、植物世界探险的奇遇,都在努力宣扬生态道德的伟大,呼唤着生态道德在人们心间生根、发芽。

世界承受着环境危机的重压,已是不争的事实。人们都在纷纷追究其原因,并积极寻找应对方略。环境危机实际上就是生态危机。

在建设生态文明方面,中国为世界树立了榜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生态文明的建设,必然呼唤着生态法律的完善与生态道德的树立,进而从根本上消解环境危机,保护、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法律和道德是一切文明的两大支柱,也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几千年来,我们已有了处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和法律、道德,却根本没有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行为规范。《辞海》关于“道德”的释文是:“道德是一定社会调节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足以证明,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根本未纳入“道德”的范畴,缺失了生态道德;或者说生态道德在这之前,根本没有进入我们的观念。这是认识的失误。

“生态”一词的出现。至今只有二百来年的历史,而发现生态与人以及生存环境的紧密关联,在时间上则是更近的事情。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人类在认识自然,认识人与自然,认识人与环境方面的重大失误,更加说明了树立生态道德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如果不能在全社会牢固地树立生态道德的观念,就无法建设生态文明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生态道德的缺失,是造成今日环境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长期以来,我们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方面,根本没有建立系统的行为规范,法律也严重滞后,对大自然进行了无情的掠夺。无视其它生命的权利。任意倾泻垃圾,没有预后评估与监测的科技滥用。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生态失去平衡,人类因此遭到了大自然的严厉惩罚。直到自身的生存受到了威胁,人类才不得不重新审视与自然的关系,规范人与自然关系的法律和生态道德才得以突显。强调生态道德,在于强调、突出它比之于其它道德的鲜明特点:人与自然的关系。我们急需建立对于自然、环境的行为规范,以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消解环境危机,谋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是时代向我们提出的重大命题。

与制定、完善生态法律相比较而言,树立生态道德,有其更为艰巨的一面。法律是“由国家强制执行的行为规则”,而道德是公民应具有的修养、品质,带有自觉或自我约束的性质。当然,对法律的遵守,也是修养和道德的表现。法律可以明令从哪一天开始执行或终止,但同样的方法却并不适用于道德。比如某一行为并不违背法律,却违背了道德。这大约也就是媒体纷纷设立“道德法庭”的原因。生态道德在全社会的树立,是一项艰难而长期的任务,需要一个启蒙和培养的过程,需要全体公民的参与和努力。对一个人来说,它甚至是终生的使命。

三十多年对大自然的考察,六十多年的人生经历,使我逐渐深刻地认识到树立生态道德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三十多年前我所描写的青山绿水,现在有不少已经面目全非。大片原始森林被砍伐了,很多小溪、小河都已退化或干涸。

记得一九八一年我第一次到西部去,云南的滇池,四川的岷江、大渡河、若尔盖湿地……美丽而壮阔的景象,使我心潮澎湃。如今,滇池早已被污染,湖水发臭。二○○七年十月,我再去川西,所经岷江、大渡河流域,到处在建水电站,层层筑坝蓄水。在一个山村水电站工地,村民忧心忡忡地说,大坝建成后,村前的小河将干涸,到哪去找,乞的水啊!这种只顾眼前的利益,对大自然无序、愚蠢的“改造”,对于整个生态系统的破坏性已有所显现。我国最大的高寒泥炭沼泽湿地若尔盖,泥炭层最深达九米,它在雨季吸水,干季溢水,一千克干泥炭可吸蓄八到十二千克的水。若尔盖是黄河上游的天然水库,蓄水量相当于三个葛洲坝。枯水季节,黄河水的百分之三十(一说百分之四十)是由这里补给的。但在上个世纪,人们挖沟沥水,采掘泥炭。现在湿地已大面积退化为草原,沙化、鼠害严重。最发人深思的是,在这里拍摄红军战士过草地的电视剧时,竟然无法找到足够深的沼泽,只好人工制造。黄河屡屡断流,当然就不足为奇了!

水是生命的源泉。水的污染给整个生物链带来的是灾难性的影响。使人类的健康处于极不安全的状态。中国五大淡水湖是长江中下游湖泊群的代表,是人口最为密集地区的生命线。但只经历了短短的二十多年,其中的太湖、巢湖,已是一湖臭水,根本无法饮用。其余湖泊也都面临着湖面缩小、污染等等生态问题。

在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和珠三角,水污染更是触目惊心。

大自然养育了人类,可我们忘记了感恩,忘记了对其它生命的尊重,妄自尊大,胡作非为。当人类面对大自然而道德缺失时,自然也会还之于十倍的惩罚!

我曾立志要为祖国秀丽的山河谱写壮美的诗篇,但只过了短短的二三十年,我所描写的山川河流不少都已成为“历史”,成为“老照片”。

我曾冒着种种危险,在野生动、植物世界探险。描写滇金丝猴、梅花鹿、黑叶猴或红树林、大树杜鹃,都是为了歌颂生命的美丽,但是总也避免不了描绘生命的悲壮——它们在人类的猎杀、压迫下苦苦挣扎。无论是每年要进行一次宏伟的生育大迁徙的藏羚羊,或是给人类带来福祉的麝,或是山野中呼唤爱的黑麂……都无可避免地遭受着厄运。它们生存的空间,正被人类蚕食。

这使我无限忧伤、愤怒,更加努力地呼唤生态道德的树立,也更寄希望于孩子。

正是大自然当前的状态,激起了我决心在每篇作品之后写下后记,为过去,为未来,立此存照。

三十多年来。大自然以无比真挚、醇朴的热情,接纳了我这个跋涉者。我和大自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无论是山川河流、野生动、植物世界的生灵,都是我的朋友,因而这套书取名为“我的山野朋友”,以表达对它们的感谢、思念、问候和祝福。

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热爱自然,保护自然,保护环境,应是生态道德最基本的范畴。

我们来自自然,与自然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人类的初期对自然是顶礼膜拜的。很多的部落,将动物的形象作为图腾。我们的祖先,对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曾有过很多充满智慧的表述,比如天人合一之说,再比如盘古开天地的创世纪之说等等,至今仍是经典。从世界教育史的角度进行考察,对于自然的认识,讲述天体气象、山川河流、森林、环境和资源等等,一直是教育最基本、最经典的内容。以人类生存的环境、人类在自然中的位置作为人生的启蒙,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上培植对生命的热爱、对自然的感恩,是生命教育的优良传统。但这种优良的传统,随着人类社会、经济,尤其是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淡化或消失了。城市钢筋水泥的建筑,活生生地切断了孩子们与自然的联系。现在城里的孩子不知稻、麦为何物,甚至连看到蚂蚁也会发出惊呼。缺失生态道德的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使自然失去了自然,更为可怕的是使孩子们远离了自然。

我希望用这些大自然探险、奇遇故事,还给孩子一个真实的大自然世界,接通与大自然相连的血脉,接受生态道德的洗礼、启蒙,启迪智慧,健康成长。

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请千万不要忘记,大自然也是知识之源。正是在不断探索自然奥秘的过程中,人类的科学技术才得以不断发展,成就斐然。而即使到了今天,生命起源仍是摆在人类面前的最艰巨的命题。

道德是一个人的品质、修养和不朽的精神。道德力量的伟大,犹如日月星辰。我一直坚信,只有人们以生态道德修身治国,人与自然的和谐之花才会遍地开放。

我想将大漠赠给每个人作为故乡,使我们时时眷恋着母亲——大自然。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美丽的西沙群岛(1西沙航母永兴岛)/我的山野朋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先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明天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3268503
开本 32开
页数 18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9
出版时间 2012-05-01
首版时间 2012-05-01
印刷时间 2014-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小学生(5-10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6.25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190
149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23:4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