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名家口述
内容
编辑推荐

《同舟共进》是由政协广东省委员会主管主办的时政文化月刊。近年来团结和汇聚一批高端作者,在读者中享有很高声誉。2009年获“首届中国新锐媒体评论大奖”之“年度媒体奖”。颁奖词说:《同舟共进》“在中国知识分子心中树立起了不可动摇的言论旗帜。《同舟共进》坚持理想,特立独行,对中国转型期的诸多重大问题,进行了持续的论说,特点最为鲜明,立场最为清晰”。

这本《名家口述》(作者王家声、应春山、孙宏光、郭芙秀)收录了该月刊中《粒米如金忆当年》;《佟麟阁:抗日将领的生前身后事》等作品。

内容推荐

这本《名家口述》收录了《“大闹怀仁堂”会议记录整理真相》;《红卫兵报刊幕后往事》;《“清队”杂忆》;《蔡旭:“学堂小麦王”的苦恼》;《大饥荒年代的城乡时滞》;《粒米如金忆当年》;《佟麟阁:抗日将领的生前身后事》;《张伯驹:“此情欲诉少人知”》;《我和周信芳相处的日子》《林彪的读书生活》;《我所了解的江青与康生的关系》等作品。

《名家口述》的作者是王家声、应春山、孙宏光、郭芙秀。

目录

在吕正操将军家中

搞历史首先要把史实搞准确——关于刘少奇的若干史料辨正

要“蹲点”调查:刘少奇论“群众路线”

朱德的“稿费”与“遗言”

忆爹爹朱德及康妈妈

伯父彭德怀

陈毅元帅追悼会释放的信号

胡耀邦的一次发言

大地之子,人民之子——与伍精华谈耀邦

何方跟随张闻天的日子

和于光远先生聊“党内秀才”

从博古的错误说起

“红色公主”叶向真——凌子口述历史

我经历的两次仰光爆炸事件

“大闹怀仁堂”会议记录整理真相

红卫兵报刊幕后往事

“清队”杂忆

蔡旭:“学堂小麦王”的苦恼

大饥荒年代的城乡时滞

粒米如金忆当年

佟麟阁:抗日将领的生前身后事

张伯驹:“此情欲诉少人知”

我和周信芳相处的日子

耀邦同志为什么要改革

林彪的读书生活

我所了解的江青与康生的关系

“样板戏”的台前幕后

江青为何焚烧自己的得意之作

“乱云飞渡”与“无限风光”——江青摄影史

我所知道的关锋

向张玉凤、汪东兴当面求证“常委名单”

《红灯记》戏里戏外

样板戏的意识形态

试读章节

我在2012年第7期《同舟共进》杂志发表了《海峡两岸政要日记》一文后,想不到引起开国上将吕正操的女儿吕彤岩的注意。她从北京给我打来电话,说吕将军去世后,留下一大堆日记本。她说与我是北京大学校友,她当年考入北大生物系,后来转入中国医科大学,希望我来北京时到她家看看。

金秋十月,我在北京采访十多天。我给吕彤岩打了电话,她很高兴地说:“我让选基去接您,他也没有看过,一起过来看看吕老的日记。”她说的选基,就是叶剑英元帅之侄。我与叶选基相识多年,对他做过几次采访。多年来他在香港工作,没想到这次居然在北京重逢,感到格外高兴。我上了叶选基的黑色轿车,直奔吕府。他还是那样,瘦瘦的,但是很精神。我告诉他,不久前在上海会晤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原副总参谋长熊光楷上将,熊将军提及与他很熟。叶选基说,他俩都是老朋友。

叶选基对吕府熟门熟路,因为他曾是吕正操将军的女婿。吕彤岩很热情,如同导游一般带我参观吕将军的客厅、书房、卧室,还有她精心布置的挂满吕将军照片的“照片墙”。

我记得,熊光楷将军曾跟我说起一场有趣的“国共比赛”:宋美龄1897年3月5日出生于上海,2003年10月24日病逝于美国纽约,活了106岁。在吕正操将军生前,很多人鼓励他“战胜”宋美龄。吕彤岩拿出一张照片给我看:她手持一块粘着白纸的木板,放在父亲面前。白纸上写着“今天1月4日,你的生日,106岁”。

吕彤岩说,这帧照片摄于2009年1月4日,是为庆贺父亲106岁(虚岁)生习拍摄的。吕正操将军生于1904年1月4日。他是在过了新中国60周年国庆之后,于2009年10月13日下午14时45分无疾而终,可以说差不多跟宋美龄打成了“平手”。

吕将军能够长寿,得益于他的一“动”与一“静”。所谓“动”,就是打网球。他在年轻时就开始打网球,晚年仍坚持打。离休之后,辞去各种职务,唯有中国网球协会主席一职不愿辞掉。请注意,他不是担任名誉主席,而是主席,直至他离世。所谓“静”,则是喜欢打桥牌,使脑子一直保持灵活。无独有偶,万里委员长也是长寿之人,2012年96岁,他与吕将军有着相同的爱好。万里在上中学时就爱上网球运动。吕正操是中国网球协会主席,万里则是中国网球协会名誉主席。万里同样是桥牌高手。更有趣的是,两人先后都曾担任过铁道部部长。

在进入关于吕正操将军的采访主题之前,我趁着叶选基、吕彤岩都在,核对一个重要史实:邓小平在什么时候获知粉碎“四人帮”的消息?

过去,有着种种传说:叶剑英元帅在粉碎“四人帮”之前,曾派王震到邓小平那里,征询关于拘捕“四人帮”的意见;也有的说,邓小平曾到西山,与叶剑英研究过粉碎“四人帮”的方案……邓小平的女儿邓榕否认了在粉碎“四人帮”之前、在邓小平被软禁期间,曾经秘密会晤叶剑英。邓榕引述了有关书报上的描写(《邓榕同志致本报编辑部的一封信》,1997年6月20日《作家文摘》):

邓榕指出:

那时小平同志正被软禁,完全没有行动自由,根本不可能偷偷出去会晤叶剑英。邓小平与叶剑英的会晤,是在粉碎“四人帮”以后。1977年春节前后。

处于软禁之中的邓小平,究竟是怎样获知粉碎“四人帮”这一至关重要的消息的呢?关键的人物,就是坐在我面前的叶选基和吕彤岩。

叶选基说,他得知粉碎“四人帮”,是在1976年lO月6日夜11时。那是叶剑英的警卫长马西金奉叶剑英之命打电话,把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告诉了他。

吕彤岩说,她获知这一重要消息是在10月7日中午。那是父亲在上午出席了陈锡联主持召开的三总部各兵种领导紧急会议,回家之后显得异常兴奋。吕彤岩问他什么事情这样高兴?吕正操说“四人帮”已经被抓起来。

当天下午3时,叶选基来到岳父吕正操家。吕彤岩问叶选基,这一消息要不要告诉邓小平?叶选基说,你赶紧给邓家报信。由于邓小平处于软禁之中,他们担心邓家电话受到监听,于是吕彤岩乘公共汽车前往和平里,来到邓小平的女婿贺平家。(值得一提的是,吕彤岩对笔者称当时叶选基并不在场,是她自己决定去贺平那里,而叶选基则坚持是自己在红星胡同提}义吕彤岩去贺平家。叶选基与吕彤岩两人当面对质,各持己见。考虑到叶选基通常对自己经历的细节记得比较清楚,所以笔者倾向于叶选基的回忆。)

叶选基为什么让吕彤岩给邓家报信,而不是自己去呢?那是因为吕彤岩跟邓榕以及邓榕的丈夫贺平有着非同一般的关系。

吕彤岩告诉我,她跟邓榕很早就认识。在“文革”中,邓榕在陕北插队落户,而她从中国医科大学毕业之后也被分配到陕北一个公社的卫生院工作。很巧,跟邓榕所住的村子只隔5里路,所以过从甚密。她甚至还为邓榕介绍对象,把卫生部副部长贺彪将军的儿子贺平介绍给邓榕,她成了邓榕的“媒人”。正因为这样,贺平听到吕彤岩告知的重大消息后,一刻也不敢耽误,立即骑车飞快地从和平里赶往宽街邓府。P1-3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名家口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家声//应春山//孙宏光//郭芙秀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世界知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1245925
开本 16开
页数 29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0
出版时间 2014-01-01
首版时间 2014-01-01
印刷时间 2014-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16
CIP核字 2013306231
中图分类号 K250.9
丛书名
印张 19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3
157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6:3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