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法意与表达》整理了作者谢晖从2011年至今所撰写的文章,内容多涉及法律文化、法治及民间法等方面,具有很强的理性及思辨性,不但体现了法律人的责任担当,也为法律人提供了很好的学习与思考的方法和角度。
《法意与表达》由法律出版社出版发行。
图书 | 法意与表达 |
内容 | 编辑推荐 这本《法意与表达》整理了作者谢晖从2011年至今所撰写的文章,内容多涉及法律文化、法治及民间法等方面,具有很强的理性及思辨性,不但体现了法律人的责任担当,也为法律人提供了很好的学习与思考的方法和角度。 《法意与表达》由法律出版社出版发行。 目录 ●上编 手写的法意 法律文化:沟通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桥梁 法律文化与司法 传统与制度:法治文化的两种面向 经济入世的法律文化效应 美德的暴政与权利的美德 事实推理与常识裁判 地方自治与宪政 县制的贡献、不足和变革 县制、自治与法治 法治与沟通理性 在人世生活中寻求法意 问学论道。微言博观 以法为教:社会转型中民意与法意冲突的协调 ●中编 口述的法意 法治、传统与现行体制 医疗纠纷问题的多维思考 逻辑、价值与法律思维 取真与取效——民间法研究的人类学取向 和规范学取向 “德治”驳议 原生规则、自发秩序与扩展秩序 以法律为核心关照法院文化 法律的逻辑之维和修辞之维 法律方法:诘难、支持及态度 自治、互治和他治 法律体系在解释中完善 以法律创新社会管理 谈法律审查及其价值标准 民间法与法文化 有关民间法的对话 法律方法研究的当下与当对 经由目的可否反推出方法? 法律:逻辑与修辞 汉语法学:语境、修辞与逻辑 从符号视角观察法哲学 “两型社会”与立法自治 制度批判与法律公共知识分子的参与 规范自治与民间法 歉意、法意与谢意 我国法律实施的问题意识和保障措施 法家职志,史家精神 文化革命、政治革命与制度修辞 “卓越法律人才”培养三说 法学研究的三种结合、三样创新 原生文化的制度安排 ●下编 眼观的法意 法治的中国进路与民间法消亡论批判 民间法、全球对话与纠纷解决 民间法、法源论与林权纠纷的民间法救济 软法、习惯法与民间法 民间法的司法视野 习惯法、国家法与习惯法的司法确信 人脉资源、关系霸权与规范竞争 法、秩序复制与迈向综合的法理学 非正式制度、政治行为与乡村纠纷解决 制度建设、民间法司法化与“自己人”的法 民间法司法适用的合法性证明 法源、习惯和单位自治 民间法、法律方法与民间法的语汇系统 民间规范的法学视野与民间调解的自治性 民间治理的跨国面向与乡土面向 社会与国家的纠缠与分处 习惯法变迁的文化向度与习惯法研究学术 梳理的新视角 西风、国故与司法中的民间法 民间法与民间文化遗产的规范保护 关注民族地区的婚事习惯与刑事习惯 宗教权威与精神秩序 神判、婚制与和谐的法律境遇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法意与表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谢晖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法律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1855466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0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56 |
出版时间 | 2014-01-01 |
首版时间 | 2014-01-01 |
印刷时间 | 2014-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法律-中国法律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68 |
CIP核字 | 2013250208 |
中图分类号 | D920.4-53 |
丛书名 | |
印张 | 9.8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09 |
宽 | 148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