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宜瑜、Beate Jessel主编的《中国生态系统服务与管理战略》评估了中国主要生态系统的现状和演变趋势、生态系统管理的立法与政策框架,以及国家层面的主要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项目。本书在参考一系列生态系统管理相关的主要部委(包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参与的咨询意见的基础上,为生态系统管理的决策者提供了中国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的政策建议。
图书 | 中国生态系统服务与管理战略 |
内容 | 编辑推荐 陈宜瑜、Beate Jessel主编的《中国生态系统服务与管理战略》评估了中国主要生态系统的现状和演变趋势、生态系统管理的立法与政策框架,以及国家层面的主要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项目。本书在参考一系列生态系统管理相关的主要部委(包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参与的咨询意见的基础上,为生态系统管理的决策者提供了中国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的政策建议。 内容推荐 生态系统服务是人类从生态系统中获取的各种惠益。近年来,生态系统服务与管理理念发展很快,为科学决策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供了将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密切结合的综合框架。陈宜瑜、Beate Jessel主编的《中国生态系统服务与管理战略》中: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合会)生态系统服务与管理战略课题组以森林、草地与湿地生态系统为重点,旨在展示生态系统管理的经济社会效益,提供国内外生态系统管理的范例,提出将生态系统服务纳入政府决策的政策建议。 中国处于经济快速增长阶段,贯彻科学发展观,致力于生态文明建设,并已取得了世界瞩目的骄人业绩。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也伴随着淡水、食物、森林等资源的过度开发,并由此导致了生态退化。中国有限的自然资源和脆弱的生态系统能否支撑中国未来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为了避免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实现绿色经济发展的目标,中国应走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的道路,不断提升生态系统服务的能力。为此,《中国生态系统服务与管理战略》中课题组建议: 建议1:制定新的《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统筹部署全国的自然保护与生态建设 以《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和《国家生态保护纲要》为基础,制定新的《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将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来指导各部门、各地区和重要流域生态保护与建设的规划与协调管理,实现生态系统管理“全国一盘棋”。该规划应以构建健康与可持续的生态系统为目标,以维持和优化多种生态系统服务为出发点,重视生态系统综合评估、优先区设定以及政策保障。该规划应在领导小组和专家组的指导下制定和实施。 建议2:分类管理、突出重点,提高森林、草地、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能力 应采取多种措施来提高森林、草地和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的能力,在一些关键地区尤其如此。要平衡不同生态系统服务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平衡供给服务与支持服务的关系,使增加近期财政收入的决策不会对生态系统健康造成长远的负面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管理应以提高生产力和多种生态系统服务能力为目标,保护天然林,改造次生林,集约经营人工林;开展退化草地恢复和草地牧业管理,遏制草地进一步退化的趋势,提高防风固沙和防治沙尘暴的能力;保护天然湿地,扩大湿地类型保护区,控制过度捕捞,维持和恢复江湖与湿地连通与环境流;尽快完成湿地与自然保护区保护的法制建设。 建议3:加强各级政府在生态系统管理的综合协调,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局面 生态系统管理的成功取决于各级政府在生态保护与建设中的有效协调,取决于社会各界,包括企业、社区、非政府组织(NGO)等的广泛参与。在省级层面,应建立生态系统管理的协调机构或机制,促进跨部门的协调与合作;在县级层面,应促进利益相关方的广泛参与,保证生态系统管理项目顺利实施。江西省山江湖开发治理委员会和四川宝兴县生态系统管理领导小组的经验与做法值得借鉴和推广。 建议4:推进实施生态补偿政策,增加对生态系统保护和建设的长期投入 近十多年来,中央政府的工程项目投入和财政补贴在森林、草地和湿地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方面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鉴于生态系统管理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继续执行现有的国家生态建设工程和农户补贴政策;在中西部生态脆弱区实施新的生态保护与恢复工程,将江河源头区、严重水土流失区、重要饮用水源地、自然保护区等纳入支持范围;大幅度提高公益林补偿标准;对农村实行“以奖促治”的财政激励政策,城镇居民通过市场对生态系统产品(如淡水等)付费,政府则对难以进入市场的调节服务和支持服务(如洪水调蓄)进行补偿。 建议5:加强生态系统监测与评估,提高对生态系统管理的科技支撑能力 黄土高原等地生态建设项目说明,长期生态系统监测与研究至关重要。目前中国面临着一些新的生态风险、问题与挑战,例如,气候变化与极端气候事件、碳汇等,这些问题可能影响中国的长远发展和国家利益。因此,迫切需要进_步提升中国生态系统管理的科技支撑体系,包括生态系统长期监测、研究与评估。建议建立国家层面的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开展五年一次的国家生态系统状况调查与评估,推动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适应性的监测、研究与示范,开展生态系统管理的教育与培训工作。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系统管理;森林;草地;湿地 目录 1 引言 1.1 课题组的构成和工作框架 1.2 课题组的目标和方法 1.3 主要任务 2 生态系统服务与管理的概念与内涵 2.1 生态系统服务的定义与内涵 2.2 生态系统管理的定义与内涵 3 主要生态系统及其管理现状与趋势 3.1 中国主要生态系统及其变化 3.2 国家生态系统管理的体制与机制 3.3 国家重大生态工程的进展 3.4 中国生态系统管理领域的国际合作 3.5 结语 4 生态系统服务与管理情景分析 4.1 引言 4.2 研究方法 4.3 主要研究结果 4.4 主要结论 4.5 主要建议 5 生态系统服务与管理的国内案例研究 5.1 国内案例简介 5.2 鄱阳湖湿地及流域案例 5.3 黄土高原案例 5.4 四川宝兴县案例 5.5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案例 6 生态系统服务和管理的国际经验 6.1 生态系统服务概念的发展及其在主要机构的应用 6.2 生态系统服务管理与相关公约 6.3 国外案例研究 6.4 国际案例的经验与教训 6.5 全球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7 主要结论 8 政策建议 致谢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生态系统服务与管理战略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陈宜瑜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环境出版有限责任公司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110534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6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80 |
出版时间 | 2011-09-01 |
首版时间 | 2011-09-01 |
印刷时间 | 2011-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生物科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2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Q147 |
丛书名 | |
印张 | 11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7 |
宽 | 176 |
高 | 9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