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禅悟(与佛对话)
内容
编辑推荐

禅的智慧,呈现的是大自然的客观真理,没有丝毫迷信和玄虚。禅是一种智慧的人生哲学,人人都可以参禅,人人都可悟禅。禅是一种即心即佛的境界,它由入定到开悟,以智慧的、特殊的视角观察世界,透视人间,从而获得心灵上的解放、精神上的畅快、生活上的指导。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品味到禅带来的心灵洗涤与智慧指引。

刘盼盼的这本《禅悟(与佛对话)》把深刻的禅理贯穿到现实生活中,只要你愿意全身心地投入进去,你的心灵必将得到升华,从而领悟到人生与生命的最高境界。

内容推荐

与佛对话,其实也是与自己的内心对话,在自己一时失意的时候,求得心灵上的解脱。其实一切看似无法取舍的问题,皆因自己的心尘而起。而《禅悟(与佛对话)》中一些关于佛理的小故事,引人深入地让你对平时想不通的问题瞬间觉悟,让你通过对心中所疑惑的问题更透彻地看到自己的心,抹去你心中的尘埃,擦亮自己的心去看世界、想问题。

世间没有永远的快乐,就像世间没有永远的白天一样;世间也没有永远的痛苦,好似这世间没有永远的黑夜一样。只有用一颗平常心去对待生活,才能对生活有所领悟,感受生活中的幸福、快乐。

献给:珍惜美好生活、追求幸福、热爱生命的您!

在你彷徨无助的时候,送上一份宁静的开导,与您共享生活。

《禅悟(与佛对话)》由刘盼盼所租。

目录

第一章 酸甜苦辣皆因果

 1.因果无处不在

 2.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3.人生是重复的循.环

 4.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5.莫道世间无报应

 6.酸甜苦辣皆须尝

 7.害人之心不可有

 8.弃恶扬善,广积福德

 9.心存为善之心,必有友善之报

 10.利人就是利己

第二章 放下欲望更快乐

 1.切勿去追求错误的东西

 2.心多杂念,必成羁绊

 3.降低欲望。才能获得平静

 4.心智是生命常态

 5.知足才能常乐

 6.放下,幸福的真谛

 7.从烦恼中解脱自己

 8.勇于舍弃才能得到更多

 9.无欲无求才能获得幸福

 10.不过分追求完美,就是真正的完美

第三章 命里有时终须有

 1.命中有无,皆有定数

 2.切勿追求百分百的公平

 3.不可过于苛求

 4.该放手时且放手

 5.切莫与他人比较

 6.丢掉心里的“包袱”,梦想一直在

 7.在缺憾中才能收获圆满

第四章 淡定笑对世间事

 1.豁达洒脱,随性自然

 2.心平气和面对不平事

 3.从容淡定,宁静致远

 4.停下忙碌,给心灵放个假

 5.平平淡淡才是真

 6.宠辱不惊,没有什么不能坦然

 7.平凡中孕育着奇迹,淡泊造就好运.

 8.微笑着面对生活中的烦恼

 9.用平常心看世界

第五童守得云开见月明

 1.坚持不是意气用事

 2.叨B里是绿洲?何处是彼岸?

 3.在逆境中成长

 4.绝处逢生,车到山前必有路

 5.挫折是顿悟的加速器

 6.失败也是重生

 7.创造机会等天明

 8.成功从心开始

 9.确信自己是正确的,就要坚持下去

 10.成功贵在坚持,坚持就是胜利

 1 1.越是坎坷的道路,越能磨炼人的心志

第六章 人生中的孝与顺

 1.中国式孝顺

 2.孝与顺的关系

 3.金钱不是孝顺的全部

 4.妈妈,笑一个

 5.父母做得不好,儿女怎么办

 6.莫失孝道,谁无为人父母时

 7.教育子女之前,先审视自己

 8.用感恩的心对待父母

 9.忙碌之余,常回家看看

 10.“百善孝为先”是真理

第七章 珍惜缘分善待爱

 1.拿起的爱情,要善待

 2.无缘,要学会放下

 3.珍惜眼前的幸福

 4.爱情需要信任

 5.平平淡淡才是真

 6.别让争吵吓走幸福

 7.婚姻中的智慧

 8.别让幻影迷惑了

 9.时间可以改变一切,唯独不能改变爱

 10.渴求虚幻云影,不如珍惜身边的甘露

 11.相互搀扶一辈子

 12.随缘不变是本体,不变随缘是妙用

第八章 事业路上好成功

 1.凡事量力而行,不要好高骛远

 2.成大事者,必先劳其筋骨,苦其心志

 3.敢于自我突破,成功就会来临

 4.机遇无处不在,关键在于能否把握

 5.做事不要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

 6.不受磨难不成佛,不受磨炼不成道

 7.行动与目标一致,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8.对帮助过你的人要感恩

第九章 生活中的大智慧

 1.活到老学到老,学然后知不足

 2.不追问过去,不妄想未来,只需把握当下

 3.笑对人生,知足常乐

 4.一句“泥中莲花”,方显真人本色

 5.精神上的贫穷,胜过一切贫穷

 6.真正的慈悲,不分对象,没有条件

 7.宽恕是一种美德

 8.能承受别人的嘲笑,是一种雅量

 9.少欲则心静,心静则智开

 10.坦率真诚是慧根

 11.心无杂念,才能拥有一颗平常心

试读章节

各种因果全在一念间

佛经中记载了一篇关于因果的故事。一天黄昏,波斯匿王前往只树去孤独园拜访佛。佛见了波斯匿王,看到他全身都是尘垢,于是便问:国王。您从哪里来?为什么全身都是尘垢呢?

波斯匿王回答说:佛,我刚从婆提老者的家里来到这里。他于不久前过世了,由于家产无人继承,必须归纳到国库,所以我专程去清点他的财产。他的财产很多,光是黄金就八万斤,其余更不用说了,但是,他平时为人却十分吝啬,生活过得很寒酸,生前虽然拥有数不尽的财产,但现在也只是两手空空地走了。

佛听了波斯匿王的话,叹息道:真可惜啊!

波斯匿王又问:佛,婆提老者平时孤单一人守着家产,生活又很节俭,不仅住的环境不好,穿的衣服也很破旧,吃的方面更是从不挑剔。佛,依您的慧眼看,他舍了人身之后,现在去了哪里?

佛回答说:他已经堕落在啼哭地狱。

波斯匿王听了,非常吃惊地说:他那么有钱,生前也没有享到金钱的福,死后,却堕落在啼哭地狱,那岂不是一天到晚在那里痛哭了?

佛接着说:是啊!所以我才说很可惜啊!

波斯匿王又问:佛,婆提老者有那么多的财产,应该是很有福气的人才对,可是,他为什么要过着辛苦寒酸的日子呢?死后又为什么会堕落到啼哭地狱呢?

佛说:这一切都是因果啊!他的财富,是过去造福他人得来的。在辟支佛的时代,有一位务农的地主,他偶然间看到了一位辟支佛出来化缘,一时心生欢喜,就决定供养其饭食,并说:日后若有需要的话,我都会布施给.您。因此,辟支佛有时也会再去向他化缘,但是过了一段时间,这位地主却又起了悭吝之念,觉得为什么要平白供养这位出家人呢?还不如把食物留给奴仆吃。有了这个念头,他以后就不肯布施了。而故事中的地主便是这位已经过世的婆提老者,因为他曾有布施辟支佛的因缘,所以有福得到了大笔的财产。可是又因为他后来起了悭吝之心,因此,虽然得到财产,却不得自用,他这辈子也没有做任何好事,现在堕落了,心里很后悔,所以每天啼哭。

生活中,因果无处不在,也许你不经意的一个善举就种下了一个善因,那么他日也许你就会得到一个善果。但是也可能你不经意种下一个恶因,那么也许就要因此收到恶果。不论善果还是恶果,全在一念间。在佛教的教义里是主张因果的,每个人都好像在这个世界的农夫一样,你种下什么,也就会收获什么。既然你明白了因果的关系,明白了因果无所不在,那么你是否能够控制住自己的欲望,让自己种下善因,由此收得善果呢?

故事中的婆提老者之所以死后要受啼哭地狱之苦,一切皆源于他所种下的因。他本来是想要行善的,然而由于心不诚,半途而废,结果只能得到金钱而不能自用,这对于他来说无疑是最大的惩罚。他拥有了大笔的金钱,然而却生就了悭吝的性格,不但对人悭吝,对己也悭吝。如果他能够用这些钱做一些好事,那么也许就可以抵消他曾经种下的恶因,然而他当时并没有反省,直到死后才猛然醒悟:即使生前拥有无数财产,死后那些却也已经不再属于他自己了。然而生前他却没能运用这笔财产为自己修福,以至于后悔不迭,只能终日啼哭。

这不单单是婆提老者的悲哀,其实也是人类的悲哀。因为在婆提老者的身上能看到是人性的弱点,人的本性里都有利己的一面,但也有追求好名声的一面,也许为了一个好名声,很多人都愿意去做好事,但是当所做的一切没有得到回报的时候,他们就厌烦了,可能会停止做这些好事。但是,殊不知这便种下了恶因。也许你帮助过但又抛弃的人最终成功了,他可能因为你曾经抛弃他而进行报复。不能善始善终其实还不如不开始,因为这样你还能够隐藏自己的缺点。  因果报应是佛教的基本原理,它无处不在。《华严经》中曾说:一切诸果,皆从因起,一切诸报,皆从因起。也就是说,一切报应皆是你自己所种下的果。也许你并不知道,但是当恶果已经形成,也就只能接受。人要想摆脱这种因果报应的循环,就需要多做好事,注意自己的行为,多种善因,这样就可以消除恶果的纠缠。

我们所在的这个世界诱惑很多,如果不能克制自己,那么很可能就会跌进万丈深渊,只有拥有足够的自制能力,才能够挣脱命运的摆布。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在与人交往中,学会宽容,多行好事,要时刻记得只要你对人笑,人便会对你笑;你对人好,人也会对你好。因果是相互的,只要你愿意把爱心献给别人,别人也会愿意对你施之以爱。当你把爱献给更多人的时候,相信你也一定会收获到更多的善果。P2-4

序言

与佛对话,其实也是与自己的内心对话,在自己一时失意的时候,求得心灵上的解脱。其实一切看似无法取舍的问题,皆因自己的心尘而起。而本书中一些关于佛理的小故事,引人深入地让你对平时想不通的问题瞬间觉悟,让你通过对心中所疑惑的问题更透彻地看到自己的心,抹去你心中的尘埃,擦亮自己的心去看世界、想问题。

有人问佛:别人能成功,为何我一事无成?

佛说:因为你心里有尘。

人拍拍手,抖抖衣服,对着镜子整整衣冠。

佛接着说:心里的尘是抖不掉的。人茫然四顾,一片迷茫。

佛又说:心里的尘只能用心擦,才能消除。于是人用力地擦拭心。

佛说:你错了,尘是擦不掉的。于是人将心剥了下来。

佛又说:你又错了,尘本非尘,何来有尘?

人不领悟。

佛说:菩提本非树,明镜亦无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人仍不悟。

佛说:悟有两种———顿悟和渐悟。顿悟时,那灵性闪烁的一刹那,犹如霹雳惊醒了沉睡的大力神,劈开了混沌。抓住火花的瞬间,才能看见自己内心的那一汪清泉。

佛看了人一眼,接着说:你有太多的私心杂念。

人低头向地,抬头向佛,躬身自省。

佛说:私心杂念是去不掉的。

说:你的意志不够坚定,心志不能专一,生活没有目标,总是任由时光过尽,最后却一无所成。

人扪心自问,不禁冷汗满身。

佛说:快悟了吧!该当头一棒喝!我即是佛,佛即是我!我悟我道。

很多时候,我们在羡慕别人成功的时候,会埋怨上苍给自己的不够多,但是却并没有真正地总结自己一事无成的原因。

上天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所以不要去怨天尤人,先问清楚自己的心,然后再去做事,成功的几率对每个人来说都是相同的。之所以有成功和失败之分,只是因为别人努力去追求成功的时候,你追求的是其他的东西而已。

所谓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快乐不长久,悲伤有尽头。我们所追求的快乐或者成功,总是那么短暂,痛苦却是不请自来。而谁又能说得到就一定是福,失去就一定是祸呢?所以,停止抱怨吧!放下自艾自怜的情绪,你现在所拥有的和你曾经付出的是对等的。心态转变了,才能柳暗花明。

生活中,快乐甜甜,也不乏痛苦连连。快乐时无需大喜大乐,因为快乐并不会永恒;痛苦时亦无须大悲大痛,因为痛苦亦有过去的时候。乐极生悲、因祸得福的事情也时有发生。世间没有永远的快乐,就像世间没有永远的白天一样;世间也没有永远的痛苦,好似这世间没有永远的黑夜一样。只有用一颗平常心去对待生活,才能对生活有所领悟,感受生活中的幸福、快乐。

献给:珍惜美好生活、追求幸福、热爱生命的您!

在你彷徨无助的时候,送上一份宁静的开导,与您共享生活。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禅悟(与佛对话)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盼盼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贵州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1096739
开本 16开
页数 24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0
出版时间 2011-09-01
首版时间 2011-09-01
印刷时间 2011-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图书小类
重量 0.39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948-49
丛书名
印张 16.375
印次 1
出版地 贵州
238
168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5:2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