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建华编著的《文化与文化产业发展新论》内容介绍:特别是在当今文化产业方兴未艾的大背景下,文化产业是意识形态还是经济门类?文化产品根本上说究竟是文化消费品还是政治宣传品?现实的文化体制改革与国家政策、特色文化产生和区域性发展有什么样的关系……作为一个实际工作者,我常常“逼”着自己去解读这些话题。
图书 | 文化与文化产业发展新论 |
内容 | 编辑推荐 范建华编著的《文化与文化产业发展新论》内容介绍:特别是在当今文化产业方兴未艾的大背景下,文化产业是意识形态还是经济门类?文化产品根本上说究竟是文化消费品还是政治宣传品?现实的文化体制改革与国家政策、特色文化产生和区域性发展有什么样的关系……作为一个实际工作者,我常常“逼”着自己去解读这些话题。 内容推荐 范建华编著的《文化与文化产业发展新论》是作者多年从事文化学研究和文化产业实际工作的一个阶段性总结。 在当下多种文化裂变、衍化、派生、交融的冲突与和解、竞争与共融、固守与创新的特殊时代,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政治文明诸多社会发展要素里,文化扮演什么角色?起到什么作用?文化自身的发展规律如何把握?人类文明追求的阶段性和终极目标在哪里?民族文化与世界潮流、传统文明与现代化、时代特征与未来趋向……等等问题,本书将为你一一解答。 特别是在当今文化产业方兴未艾的大背景下,文化产业是意识形态还是经济门类?文化产品根本上说究竟是文化消费品还是政治宣传品?现实的文化体制改革与国家政策、特色文化产生和区域性发展……等等话题,《文化与文化产业发展新论》是作者解读的产物,也是思想的结晶。 目录 前言 新思考:文化建设篇 1.1 民族文化、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论纲 1.2 构建和谐文化体系建设的路径 1.3 构建中国特色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思考 1.4 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思考 1.5 加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主要着眼点 1.6 知识经济时代的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 新探索:文化产业篇 2.1 文化产业的概念之辨与文化产业的核心要素 2.2 未来十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与走向 2.3 中国文化产业热潮背后的冷思考 2.4 文化市场体系建设初探 2.5 知识产权制度下的文化产业 新视野:体制改革篇 3.1 文化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关系 3.2 文化体制改革、政策环境与文化产业发展 3.3 改革与创新——国有文艺演出院团改革的思考 3.4 困惑与出路——国有院团体制改革再思考 3.5 三十年中国演出市场发展的流变、困境与趋势 新融合:业态创新篇 4.1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互动发展 4.2 节庆文化与节庆产业的互促共生 4.3 民族民间工艺品的产业转化之路 4.4 乡村文化产业的特色发展之路 4.5 石文化产业的培育思路与路径 4.6 茶文化产业的资源开发与利用 新启迪:区域经验篇 5.1 探索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云南之路 5.2 云南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与反思 5.3 云南公益性文化事业的问题与建议 5.4 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布局的基本思路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文化与文化产业发展新论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范建华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01009841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8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94 |
出版时间 | 2011-06-01 |
首版时间 | 2011-06-01 |
印刷时间 | 2011-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理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5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G114 |
丛书名 | |
印张 | 18.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17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