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胡汉民/辛亥著名人物传记丛书
内容
试读章节

胡汉民,原名衍鹳,后改名衍鸿,字展堂,别号“不匮室主”。汉民是他在主编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上著文使用的笔名,取意“不做满清的顺民,要做大汉之民”。因当时其文影响很大,遂取代其原名被时人使用,他也乐享此名。

1879年12月9日(清光绪五年十月二十六日),胡汉民出生于广东番禺。

胡家原籍江西庐陵县延福乡青山村,至其祖父胡燮三始宦游广东客居于此,其父胡文照子承父业,先后在广东的博罗、茂名、德庆等县当刑名师爷,即在官署中负责处理刑事判牍的幕僚。其母文氏,乃江西望族出身,受过良好的教育,不仅能够作诗,而且还通音乐和围棋。她随夫流寓奔波,勤俭持家,甘守清贫。

他的父亲虽然是个很称职的幕僚,但生性廉介,是非分明,不委曲求全、卑躬屈膝,因此宦游奔波,加上生育了七个子女,家境较为贫寒。好在母亲勤俭持家,日子还过得去。胡汉民在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四。由于他生得眉清目秀,又聪慧好学,深得父母疼爱。

胡汉民秉承了父母的天资,幼年就表现出超常的记忆力和理解力。五岁时,母亲教他王安石的一首七律诗《茅詹》,只一遍他就过目不忘,能够背诵下来,并能够理解。

胡汉民在八岁之前,是在随父漂泊迁移中度过的,先后在广州、博罗、高州客居。8岁时,全家随父又迁回他的出生地广州番禺,在老城仓边街(今仓边路)附近租屋住下。回到广州后,因家境无力为孩子们聘请私塾先生,胡汉民只好先与哥哥胡清瑞一同到离家较近的宿儒张德瀛开设的私塾——张馆读书,后又跟随宿儒任穆臣游学。

胡汉民聪慧好学,他十一二岁,遍读十三经及各类史书,日诵数千言,而且还能写出“斐然可观”的古文。13岁时写的一首五言诗((种竹)),就已显露出他聪颖为文的才气。

种竹北窗前,萧萧清香发;

本以招凉风,反教蔽明月。

(引自胡汉民《不匮室诗抄》,后文中未注明出处的传主的诗均引自此书)

12岁之前的胡汉民是在父母疼爱中快乐地度过的。有知书识礼的慈母疼爱呵护,有刚直不阿的父亲教诲指导,他的童年,其乐融融,家庭温馨,清贫而愉快。

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导师。父亲胡文照的恃才傲物、耿介不阿、寡欲养廉;母亲胡文氏的贤惠善良等,在年少的胡汉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在《胡汉民自传》中记述童年时代的两件事,颇能说明这一点。

P5-6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勤思好学之青少年

 1 年少聪颖好学,深得父母之疼爱

 2 遭不幸,舌耕砚耕挑养家重担

 3 游学执教,探寻救国之路

第二章 三民主义宣传者

 1 寻政治救国之路,再次东渡留学

 2 初晤孙中山,加入同盟会

 3 编辑《民报》,宣传阐释“三民主义”

第三章 谋划领导武装起义

 1 奔波筹划,参与领导西南武装起义

 2 四处筹款,策划新军起义

 3 撰文演讲,南洋“论战”保皇派

第四章 参与筹建中华民国

 1 促成广东独立,初任广东都督

 2 筹建民国政府,任总统府秘书长

 3 遵从总理建议,复任广东都督

第五章 护国讨袁护法

 1 襄助建党,宣传继续革命和反袁

 2 奔波调和,参与护法斗争

 3 办《建设》杂志,宣传唯物史观

第六章 促成国共合作

 1 “非常”时期,行“非常职权”

 2 拥护三大政策,促一大成功

 3 代理大元帅,“统治后方”

第七章 与蒋介石合作清党

 1 涉“廖案”赴苏,转向反苏反共

 2 蒋、胡首度合作,建立南京国民政府..

 3 蒋、胡再度合作,消灭异己

第八章 蒋、胡斗“法"

 1 约法之争矛盾初显,汤山被囚关系破裂

 2 反蒋派大联合,迫蒋二次下野

 3 宁、粤、沪相争, “超然”成在野之人

第九章 宣传抗日反蒋

 1 组党办报,与蒋对抗

 2 宣传抗日,反对妥协

 3 卜居广州,忧愤猝逝

胡汉民年谱简编

序言

整整一百年前,在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黑暗统治的时代,爆发了一场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巨大影响的革命,这就是以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的辛亥革命。这场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比较完全意义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同时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侵略势力。中华民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进步的新纪元。辛亥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为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打开了新的视野,八年后,五四运动爆发;十年后,中国共产党诞生。辛亥革命开启的革新开放之门,对于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具有不可估量的历史功绩和伟大意义。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在开启思想闸门、传播先进思想、点燃革命火种、推动历史进步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站在时代前列,为追求民族独立和民主自由而向反动势力宣战;他们不惜流血牺牲,站在斗争一线浴血奋战;他们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意志,愈挫愈奋,在失败中不断汲取和凝聚新的力量;他们适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不断修正前进的方向和斗争的目标。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批革命先驱和仁人志士,才有了辛亥革命的爆发,也才有了以此为开端的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不断发展和最终胜利。当然,我们在分析评价历史人物时,既要看到他们有超越时代的进步性,又要看到他们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客观条件影响而具有的局限性与片面性,这是我们在看待历史人物时应当坚持的历史唯物主义态度,也就是既不文过饰非,也不苛求前人。

几十年来,关于辛亥革命及其重要人物的研究工作不断深入,也陆续出版了大量的图书、画册等,但仍然不十分系统和完整,有些出版物受到时代因素和其它客观条件的影响,难免有失偏颇和疏漏。在即将迎来辛亥革命100周年的时刻,团结出版社编辑出版了本套《辛亥著名人物传记丛书》,并得到国家出版基金的资助,这充分表明了国家对于辛亥革命历史研究的重视。这套丛书的出版,无疑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既可以对辛亥革命的研究工作起到重要的填补空白和补充资料的作用,同时也是对立下丰功伟绩的仁人志士的纪念与缅怀。

为了保证本套丛书的编辑质量,编辑委员会在民革中央的领导下,做了大量认真细致的组织工作,特别是邀请了著名专家金冲及先生、章开沅先生、李文海先生担任顾问,他们在百忙之中分别对本套丛书的编辑思想、人物范围、框架体例、写作要求等方面提出了重要的指导性意见,成为本套丛书能够高质量出版的重要保证。此外,参与本套丛书写作的。都是在近代历史和人物的研究方面卓有建树的专家学者,他们既有对辛亥革命历史进行深入研究的学术功底,又有较丰富的写作经验和较高的文字水平,因此,我们可以寄希望于本套丛书的出版,会对推动辛亥革命及其重要人物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起到重要作用,对弘扬爱国主义,提高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产生积极的影响。

内容推荐

肖杰编著的《胡汉民》讲述了:胡汉民(1879--1936)是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宣传者、活动家,民国时期国民党右派,同时被称为民国四大书法家之一。

在辛亥革命之前的资产阶级革命中,胡汉民撰写了大量的文章,阐释宣传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并且在与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保皇党人的论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国民党改组过程中,胡汉民支持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极力促成国民党成功改组,先后被孙中山三次委以代理自己行使职权之重任。

孙中山逝世之后,与蒋介石合作筹建了南京国民政府,并担任国民政府主席。此后协助蒋介石“清党”运动,制定了“清党”原则。推动反革命的“清党”活动。后任国民党立法院院长,主张国民党党治,极力推进立法工作。由于在制定约法问题上,与蒋介石发生矛盾,被蒋介石软禁于南京汤山。此事件迫使蒋介石二次下野。“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胡汉民坚持抗战,反蒋、“剿共”三大主张,一直到1936年5月病逝。

《胡汉民》力求客观真实地记录胡汉民的生平事迹。

编辑推荐

肖杰编著的《胡汉民》是辛亥著名人物传记丛书之一,本书遴选出在辛亥革命过程中具有重大影响的人物,力求客观真实地记录他们的生平事迹,他们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和影响,以及他们不同的性格特征和人生命运,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和人物角度,阐述辛亥革命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功绩,揭示其历史必然性和时代局限性,总结辛亥革命的经验和教训。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胡汉民/辛亥著名人物传记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肖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2604230
开本 16开
页数 22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1
出版时间 2011-08-01
首版时间 2011-08-01
印刷时间 2011-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6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6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5
175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20: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