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花落花开(画家电影过眼录)
内容
编辑推荐

龚云表所著的《花落花开(画家电影过眼录)》是一次“跨界”写作。本书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影评,而是意在借助影片来呈现画家的艺术人生,更多的着眼于美术上的陈述和表达,利用美术和电影这两种同为视觉艺术的相通之处,以一个别样的视角来写关于电影的文字,为读者带来新鲜独特的阅读体验。

内容推荐

龚云表所著的《花落花开(画家电影过眼录)》记录和讲述了关于画家电影的故事。画家电影,以细腻委婉的文学笔触呈现大画家们的艺术人生;画家电影,以充满视觉张力的影像揭示大画家们的创作风格;《花落花开(画家电影过眼录)》是关于画家的故事,更是关于艺术的真谛,它总是引人入胜。

目录

达·芬奇:《我,达-芬奇》及其他

维米尔:《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东洲斋写乐:《写乐的感官世界》

卡米耶:《罗丹的情人》

“向让·雷诺阿致敬”:《乡村星期天》

蒙克:《爱德华·蒙克》

劳特累克:《红磨坊》、《梦断花都》及其他

塞拉菲娜:《花落花开》

莫迪里阿尼:《莫迪里阿尼》

后记

试读章节

被恩格斯誉为“巨人中的巨人”的列奥那多·达·芬奇,头上有着太多的光环:“文艺复兴时期最负盛名的艺术大师”、“人类智慧的象征”、“文艺复兴精神最完美的代表人物”,以及集画家、科学家、建筑师、数学家、哲学家、解剖学家、天文学家、军事学家、物理学家和机械工程师……于一身的百科全书式的伟人。要用电影的形式来表现这样一个人,其难度可想而知;更何况他终生未婚,除了他在24岁时因被怀疑有同性恋遭拘捕后又不了了之的一场诉讼之外,他一生几乎没有任何婚恋的经历,这就让以爱情为永恒主题的电影,失去了最主要的表现元素。但好在达·芬奇充满传奇的经历和所创造的不朽成就,足以支撑起一部电影的容量,更因为他生活在一个风云际会、英雄辈出、至今令人怀念的时代,因此人们对于达·芬奇的电影总给予很高的期待和关注。

在结束了长达千年“黑暗的中世纪”后,欧洲从14世纪起进入了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将文艺复兴比喻为酣睡了数个世纪的“睡美人”,古典希腊和罗马在意大利苏醒了。就像罗马的双面神杰纳斯,文艺复兴也是一面向前,一面向后。一方面他们回到了过去,回到了古典传统,接受世俗享受及对物质生活的功利化和精致化;另一方面从古典文化传统中重又发现了自然,将个人从中世纪的精神枷锁中解放出来,鼓励科学发明,弘扬人文精神。这不仅永久而全面地改变了欧洲的精神风貌,而且把欧洲带出了中世纪,资产阶级开始成为时代的主导力量。

在达·芬奇生活的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意大利,其实只是一个“地理概念”,并不是一个统一国家。在刚刚过去的中世纪乱世中,教皇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之间愈演愈烈的争斗,导致了一批批外来侵略者的入侵,而国内的许多城市,如佛罗伦萨、威尼斯、热那亚、米兰、比萨等也趁机脱离封建领主的统治而宣告独立,建立了众多的城邦共和国,并且以各自的城市为中心,不断挑起战衅,扩大自己的领地。16世纪末,由于米兰公国内部的纷争,导致西班牙、法国和奥地利的介入和侵略,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乱,史称“意大利战争”。意大利的人民尽管无力抵御外来的侵略,却善于同化入侵者,让这些缺乏文化教养的外族人沾染上意大利的优雅风尚和对美的热爱,教会他们如何欣赏绘画和雕塑,使意大利像一台输血机器,向整个欧洲源源不断地输出文化血液。

就在如此纷乱动荡的时势下,1452年4月15日,达·芬奇出生在意大利中部托斯卡纳地区、离佛罗伦萨城20公里的芬奇镇。他是塞尔·皮耶罗——一位佛罗伦萨的公证人与农家姑娘卡德琳娜的私生子。佛罗伦萨,这座兴建于罗马共和国凯撒时期的城市,到了15世纪,已成为意大利最重要的城市之一。佛罗伦萨在美第奇家族的统治下,成为意大利最活跃、最繁荣、最开放的城市和商贸文化中心。也因此成为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和文化的发源地。正如文艺复兴时期哲学家费其诺所说:“这个世纪是真正的黄金时代,几近消失的艺术得以重见天日,而所有这一切都发生在佛罗伦萨。”现在我们所熟知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前后出现的许多著名艺术家,诸如马萨乔、多那太罗、波提切利、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提香等等,也与这座城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成就这种繁荣局面的是著名的美第奇家族。

美第奇家族的祖先原来是托斯卡纳山区的农民,后来开始经商,13世纪时成为贵族,参与佛罗伦萨政府。从14世纪到17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美第奇家族是佛罗伦萨实际上的统治者。而这个家族最辉煌的历史则是由科西莫·美第奇和洛伦佐·美第奇创造的。他们扩大了家族的财富和政治影响,在文化艺术领域享有更高的声望,以佛罗伦萨艺术家的赞助人和庇护者自居,身旁聚集着当时最优秀的学者、文人和艺术家。

因为私生子的身份,使达·芬奇无法继承公证人的衣钵,他在13岁到佛罗伦萨学艺时,正是美第奇家族处于最辉煌的时期。而他的老师维罗其奥,恰是佛罗伦萨画派的重要画家、一位为美第奇家族提供艺术品的著名艺术家兼供货商。当达·芬奇随着父亲踏进维罗奇奥画室的那一刻起,他的命运已开始了根本性的变化,站在他面前的这位艺术家,注定要成为影响他一生的人。今天我们也许真应当感谢皮耶罗才对。如果达·芬奇不是私生子,如果没有皮耶罗为达.芬奇选择维罗其奥,也许我们这个世界就不会拥有伟大的达·芬奇了。

在经过多年准备之后,荷兰著名导演雷纳托·卡斯特拉尼终于在1971年拍摄完成了《我,达·芬奇》。这部影片基本上沿着达·芬奇的生活轨迹,从他出生一直到去世平铺直叙地展开。电影语言朴实无华,因为卡斯特拉尼深知,达·芬奇的传奇人生本身就足以让观众投入其中,细细咀嚼品味,无须再用花哨的电影手法来吸引他们。影片中达·芬奇由著名影星菲列普·勒鲁瓦饰演,他原本是一位擅长喜剧的演员,但在这部正剧影片中却把达·芬奇复杂的性格把握得丝丝入扣、游刃有余。影片的主要脉络是达·芬奇的艺术创作,其中有他与老师维罗其奥合作的《基督受洗》,为米兰摩尔大公的情人茜茜丽娅·加列纳莉画的《抱银鼠的妇人》,有不朽的《蒙娜丽莎》以及《拈花圣母》、《善良圣母》和《博士来拜》等多幅圣母像,尤其还对他创作巨型壁画《最后的晚餐》作了生动的描述。

达·芬奇在世上活了67个年头,这在十五六世纪时已经算是很长寿的了。但是在他漫长的一生中,留存至今的绘画作品只是少之又少的十几幅而已。其中除了《蒙娜丽莎》和几幅其他女子的肖像外,几乎都与宗教有关,大多数以《圣经》为创作题材。达·芬奇最早的一幅圣母像,是他在1474年前后创作的《受胎告知》,其时达·芬奇还在维罗其奥的画室,《受胎告知》为他初步奠定了在佛罗伦萨画坛上的地位。在以后的若干年中,他开始直接与教会签订制作祭坛画的合同,陆续画出了《拈花圣母》、《哺乳圣母》、《善良圣母》和《博士来拜》等多幅圣母像,他也因此被人们誉为画圣母像的“圣手”。

P8-13

后记

对几乎所有的写作者来说,创作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一种“寻觅”,寻觅与自己的情感、气质和兴趣相契合的题材和文字。我同样如此。从小到大,不管生活发生怎样的变化,时代又经历怎样的变故,电影一直与我相伴,始终是我最主要的业余爱好,于是也很自然会成为我写作所要寻觅的对象。近十年来,我通过各种途径,按照自己的兴趣所设定的数个专题,倾力搜寻国内外各种碟片,日积月累,如今已达数千张之多,而其中的一个专题,便是“画家电影”。所谓“画家电影”,一为关于画家的传记影片或电视片;二是由画家拍摄的影片;三是关于画家的艺术性纪录片。搜寻过程的艰难,虽不足与外人道,但是在“众里寻它千百度”后一旦觅得在手,那种如获至宝的喜悦,又会立即想与朋友们分享,并且也逐渐萌生为这些影片写点文字的愿望。但是,如果没有随后发生的几次偶然的机遇,我的这个愿望至今还只能深埋在自己的心里。

先是在两年前,为纪念陈逸飞逝世5周年,我正与陈逸鸣、朱大建等几个朋友一起为拍摄电视专题片《画家陈逸飞》撰写文字脚本,其间谈起陈逸飞拍电影的艰苦经历,很为他对电影的执著而感动,同时又不无惋惜:如果不是为那几部影片殚精竭虑地耗费心力,他不知能画出多少杰作来。逸鸣说:这是他在圆儿时的电影梦!这句话让大家都陷入沉思。我们这代人,在年少时心里都会有一种呼之欲出的电影情结,但真正能够圆梦的又有几个?由此也使自己原本朦胧的愿望变得清晰起来:将画家与电影之间寻找一个衔接点,以一个别样的视角来写我的关于电影的文字。

时隔不久,在一次朋友聚会上,老友朱国荣邀约我为他主编的《美术博览》杂志写稿,这不期然正好给我提供了一个实现愿望的机会。于是便有了我第一篇关于画家电影的文章:《维米尔:(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由此一发而不可收。在国荣的不断催促下,我按时交出作业,而画家电影的文章也几乎成了《美术博览》杂志一个固定的专栏。据国荣说,文章刊出后反响不错。这更增加了我的信心,决意将自己积数年之力搜寻到的画家电影逐一写出,也算圆一圆自己的电影梦。

半年前,多时不见的老朋友、上海锦绣文童出版社副总编徐明松约我一谈,表示有兴趣将我已在《美术博览》杂志上发表的关于画家电影的文章结集出版,并让我把待写的文章也尽快成文,一并出版。考虑到任务艰巨短期内难以完成,也为读者的购买力着想,可以分几册陆续推出。明松的一番美意令我感动,使我下决心在忙乱不堪的工作中挤兑出时间来——这确实是在当下自己最想做的一件事。我的同样热爱电影的诸位好友殷雄、王芳和陈强等闻知我要出书,纷纷伸出援手,或出谋划策,或提供画册;王芳还为我打理扫描图片、整理资料等诸项杂事。与我长期合作的曹文涛主动承担书籍装帧设计;而远在海外的许娴丽、柴萌、王彤等,还不遗余力为我到处搜寻十分稀缺的有关画家的碟片和电影资料。

絮絮叨叨地说了这些,是想对上面提及的朋友们表示由衷地感谢。我的几次偶然的机遇,都是友人们的馈赠,没有他们的友情,这套“画家电影过眼录”丛书的出版是无法想象的。丛书拟分四册,分别为《花落花开》、《轻狂岁月》、《万世千秋》和《渴望生活》。通过这套丛书的写作,我也终于完成了一次创作的“寻觅”。

对我来说,这几本小书又是一次“跨界”写作。虽然美术与电影同为视觉艺术,有许多相通之处,但它们毕竟是完全独立的艺术门类,有着各自的艺术特征、语言和形态。我自知撰写严格意义上的影评,需要更多的电影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素养,好在我的初衷并非是写纯粹的影评,而是意在借助影片来呈现画家的艺术人生,更多的着眼于美术上的陈述和表达,这样使我总算仍能保持写作美术类文字时的状态,不至于过分怯场。但效果究竟如何,还有待读者作出评判,就如同电影和美术作品必须接受观众的检验一样。

龚云表  2011年6月于上海系云书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花落花开(画家电影过眼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龚云表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5209334
开本 32开
页数 23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1-08-01
首版时间 2011-08-01
印刷时间 2011-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8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15.72
丛书名
印张 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0
141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3:0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