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医人沙龙(第4辑御医宫廷绝学专号)
内容
编辑推荐

田原和赵中月主编的《中医人沙龙:御医宫廷绝学专号》为“中医民间行动”系列图书之一,通过挖掘、展现三位宫廷御医传人在中医思想、理论和方法上的独特建树,展示当下宫廷医学文化生态。本书旨在让更多的人关注中医在文化生态意义上的存在状况,加入到发现、探索中医民间智慧的行列中来;透过民间的“第三只眼”,来对体制内的中医学术和现象进行再发现和再认识。

内容推荐

《中医人沙龙:御医宫廷绝学专号》根据知名中医文化传播人田原女士寻访民间中医人的现场访谈创作而成,通过挖掘、展现三位宫廷御医传人在中医思想、理论和方法上的独特建树,展示当下宫廷医学在当下生存状态、文化内涵,及当代传人在传统中医辨证、诊断、方剂和经络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的大胆创新和发展。为深入认识中医理论资源、人的身心健康和生命过程,以及癌症治疗等重大问题提供了诸多新的资讯与实践方法,为解决国人的身心问题提供一个客观、多元化的视角,以及现实、鲜活、有生命力的样本,实现了对中医的再发现和再认识。

《中医人沙龙:御医宫廷绝学专号》有助于提高大众对中医的认知水平,提升国人的生活品质。

目录

A专题

 解密“中华第一罐”

 专访清朝御医第十三代传人王兴治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宫廷御医“竹罐疗法”专题

 [题叙]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小竹罐

 [人物档案]王兴治

 [采访现场·对话王兴治]用竹罐“拔通”脊椎

 之一/挽救身体生态的清宫绝技

 1.想排毒?先排堵1

 2.紧张生活突出了腰椎间盘

 3.颈椎就像门轴,重在使用和保养

 4.毛细血管不通也会引发身体大塞车

 5.是亚健康了还是颈腰椎病了

 6.好生活造就了身体的劣生态

 7.竹罐背后的48味神秘药材

 之二/民间中医的未来

 1.“脊椎疗法”也能治脑血栓

 2.为皇帝医病安全第一

 3.当初就没想继承祖业

 4.老外更爱中医

 [诊室片段]爱上中医的俄罗斯女人

 [话里话外]罐,不只是中国人在拔,但没人比中国人

 拔得精彩

 [采访后记]回味传统的馨香

 [媒体文章选载(1)]王兴治:清华池里“拔”神奇

 [媒体文章选载(2)]让祖国的宫廷御医文化走向世界

B专题

 不健康的皮肤=不健康的身体

 专访清朝御医第七代传人刘辉

 皮肤如土壤,有它自己所需要的生态环境,气候、水土、温度、阳光等等;一些病了的皮肤,是身体内的自然生态环境被破坏了。

 [题叙]“切肤之痛”的背后

 [人物档案]刘辉

 [采访现场·对话刘辉]皮肤是内里的一面透镜

 1.皮肤病问题在脏腑

 2.对激素的使用,要慎之又慎

 3.三朝御医的传奇人生

 4.逆境中艰苦学医

 5.传奇“御美人”

 6.遵古训,不敢减物料

 7.为病人,不惜毁古董

 8.办医院,潜心医顽症

 9.贫苦病人,诊费减半

 [自述]临床心得

 1.不健康的皮肤=不健康的身体

 2.皮肤病背后隐藏的重大疾病

 3.生活环境改变,皮肤跟着发生变化

 4.皮肤病因——大环境造成多数人的湿邪过重

 5.养好皮肤,健脾祛湿很关键

 6.痒,是阳气没有到达的缘故

 7.为什么会长“青春痘”

 8.滥用药膏小心“毁容”,改变体质就可以了

 9.发荨麻疹是身体机能的自救反应

 10.“牛皮癣”不是癣,抗真菌类药物不管用

 11.忌口是50%的治愈希望

 12.皮肤病“遗传”的是生活和饮食习惯

 13.频繁洗澡剥了“皮”,护肤自制“咸蜜浴”

 14.换肤漂白最伤人

 [背景]《医宗金鉴》与刘裕铎小传

C专题

 破禁忌见神奇

 专访清朝御医第三代传人王修身

 打开禁忌之门,释放封藏之力

 [题叙]于禁忌处针刺的深意

 [人物档案]王修身

 [雷人观点]深入禁忌穴位之虎穴

 [前言]手握奇针的医者

 [采访现场]对话王修身

 之一/机缘巧合,得授满医绝技

 1.学医,还缘于葫芦状的胎记

 2.奇遇“金一针”,得授满医绝技

 3.手就是一把锁,针就是一把钥匙

 4.马口铁打出的特效针具

 之二/偏在禁针处下针、禁深刺处深刺

 1.扎了这么多年针,发现左手的作用比右手还大

 2.从身体的禁忌处下针:神阙穴、眼球、舌

 3.用串通的方法,把人体的偏差调整过来

 4.“现在的学生啊,不姓‘中’,姓‘西’。”

 5.“报上说中国的针灸在走下坡路,我看了以后,哭了一个礼拜。”

 [养生心得分享]“得有恒心,你不坚持,一懒惰,疾病就来了。”

 [养生窍门分享]钢丝掸子拍打器

 [结题语]关于“神”与“绝”的修为

沙龙直播室

 中里巴人的“药之道”

 长篇访谈《田原对话中里巴人》连载(之二)

 讲述《求医不如求己》幕后故事,还原一个真实可感的中里巴人

 [人物档案]中里巴人

 [采访现场]对话中里巴人

 1.大肠寒堵——温热的药力量不足,只会弄巧成拙

 2.回归肺脏

 3.流派之一叶障目

 4.心有“能”,待触动

 5.肺有“量”却没法施

 6.没有更好,只有正好

 7.您心里有多大愿,您的力量就有多大

 8.散了寒气,肾才能“作强”

 9.五脏,哪一个是最好的出口

 10.吸收的氧气越多,补的能量就越纯净

 11.肚子并非空空如也

 12.肺才真是先天之本

 13.有“化”才有新生

 14.在五脏中养一口气

 15.耐心吸引身体关注

 16.“真”排在“善”之前

 17.在真心面前,所有人都是一样的

沙龙共享

 单元1:清新风潮

 本土化生活

 心岸

 单元2:厚重生命

 “六字真言”铺就抗癌路

 一封云南来信

读书·我们的朋友

试读章节

让祖国的宫廷御医文化走向世界

一位已经治过七八次的女患者,出了治疗室躲着王兴治走,让他叫住了:“您别躲着我呀!还没‘上刑’呢!”然后请女士坐在椅子上,他左手扶着人家的肩,右手把那人的手臂向后掰,掰得那位女士直叫唤,掰过以后,女士向我们抱歉地说:“是有些痛,但一般人都不像我这么邪乎。我从小就怕疼。”王兴治开玩笑说:“您呀!要是当年让敌人抓住了,一准不会‘打死我也不说’,老虎凳没上来您就都招了。”大伙儿都哈哈笑了。王兴治让她摸摸墙上一米八左右高处的一个应急灯座底部,他们管这动作叫“爬墙”。女士的手臂抬不直,手指尖离灯座还差十来厘米就摸不上去了。她却高兴地说:“有进步了。”又转过头来对我们说:“半个月前,我的肩周炎闹得我连头发都梳不了。”王兴治认真地说:“您要是自己回去好好练,效果比这还要好。别急,再有两三次,您就‘毕业’了。”旁边候诊的患者对我说:“王大夫人缘好,我们来了几次的,都和他成了朋友,您瞧,说起话来都随便了。”

一位男士,做完了治疗,找到王兴治:“您给我来‘三把’吧!”王兴治请他在折叠椅上坐好了,双手在他后肩部抓了三下,男士的脸上明显地表现出忍耐的表情,王兴治的额头,顿时就沁出了汗珠。三把抓过,男士表现出过足了瘾的姿态,向我解释道: “这‘三把’,真地道,跟老北京人喝豆汁儿,听京戏一样,美!这肩和后背能舒服好几天。”王兴治说:“对后背极紧张的人,三把就管事,可不能常做,做不好对肌肉有损伤。”

一位光头的中年人,头上拔了竹罐,他说:前几年轻度中风,说话、走道都不利落。听人说这里有办法,来了五次,跟正常人差不多了。王兴治说:“中风的人,头皮都泡泡囊囊的,按祖传的经络取穴,拔出浊和痰来,加上药罐的作用,就管用。”大家听了,都去按按那人的头皮,还真是那么回事。

一位姓张的女士在医疗管理部门工作。原就有腰椎病,今年初又突发颈椎病,肩部疼痛,走路不稳,双手发麻,头晕无力,住院治疗。每天戴着颈托,平卧在床,输液、打针、做牵引,连路也走不了。她忧心忡忡,“难道这辈子就要瘫在床上了吗?”经几个医院的专家会诊,都认为她必须做手术。住院期间她先生推着轮椅送她去清华池治脚病,得知这里开设了清宫御医脊椎特效保健,向王兴治认真咨询后,张女士决定试一试。才治了几次,轮椅就不用了,颈托也摘了,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症状明显减轻。毕竟是医务工作者,说话尊重科学:“要是您的采访稿过一个月见报,我同意披露姓名。目前我只能说,王大夫的保健方法很有效。如果疗程结束后,我的病痛解决了,我愿意现身说法,为祖国传统医学做宣传。”

袁娜也是王兴治的女弟子,这是一个身材娇小挺秀气的姑娘。说话略带一点儿口音,一问,是山东来的,说起话来倒真有山东人的爽快劲儿。她说:“师父的几个女徒弟,常起是辽宁人,李静是山西人,我是潍坊人,原来还都是学医的。”问起她的学历,是中医科的大专毕业生呢!请她介绍一下在这里亲自治过的案例,她说:“跟师父学了四年多了,那么多患者,都治得挺好的,哪儿想得起来呢?”在一旁的常起提醒:“说说那个独臂老人……”“哪个呀?我不记得啊!”常起一比划,袁娜一拍脑门儿:“就是那位啊!有!”于是绘声绘色地说了起来:“那是两年多以前了。治疗室来了一位失去左手的老者,看岁数比五六十岁的人年纪大,可那眼神、步态、动作特利落。根本估计不出年纪来。老人家话不多,特有派。就说治治颈椎,交了费,坐上了台子。我就按颈椎的经络给他拔竹罐。等到起罐时,罐里也有些‘浊’,和一般人的颜色明显不同,色鲜亮。我没加思索,张口就说:‘您颈椎没病’,老人一愣,问:‘你怎么知道?’‘您的经络是通的,拔出来的和不通的人不一样。’老人问:‘你是什么人?’我指着师父说:‘我是师父的小徒弟。’老人站起来,走到师父面前,右手合到残臂上,表示抱拳拱手:‘不愧是御医传人,连小徒弟都这么高。佩服!’转身大步流星地走了,再也没来过。当时,我不懂,没病花钱来治什么啊?有老患者告诉我:这是“练家子”在‘华山论剑’呢!”

在宣武区委和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王兴治已经启动了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程序。有这个想法,是他为布什纳基夫人和她女儿做治疗后,坚定了信心。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文化助理总干事、文化遗产世界顶级专家、现任国际文化财产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总干事莫尼尔·布什纳基先生的夫人,有严重的腰椎和颈椎病,世界各地医生治疗效果都不明显,面临手术。她的女儿阿美勒小姐,腰椎有病,且有较重的厚皮症,面部僵化。去年底在北京听中国朋友介绍了这个宫廷保健法,特来试试。一次治疗,效果挺好。她们延长了在华时间。几次治疗之后,夫人说:“神奇啊!过去我每天早上那么痛苦的腰疼、脖子疼,怎么都‘找不到了’?”她的女儿治腰椎的同时,“搂草打兔子”面部的厚皮症也缓解了,脸上开始有表情了。今年年初,她们再次来京旅游,同时安排时间做治疗,夫人说:“我是怀着崇敬的心情来体会对中国神奇的传统医学文化的。我愿意和你们一起配合,把中医医术介绍给世界人民。”

也有一些外面来的人,看中了王氏御医保健的商业契机,愿意出大价钱买断技术。前几年,王兴治在苦于资金限制,难于更大规模发展的时候,他就遇见过出价2000万元的要买断的。他想:“祖宗留下的知识,过去是为皇家的御医技术,现在应当姓‘中’,中国的‘中’。把它卖给外国,对不起祖宗,也对不起祖国。这样的事,我不能干。合作开发研究,造福中国和世界人民。我愿意。但不能卖!”他想到几年前,中国文物学会为此做过的论证,并出具了写有“首次挖掘整理了无形资产,查证和整理”字样的文件。想到4年前,中国文物学会以“中国文物学会健康研究服务中心”名义,为会员和全国文博系统工作者举办的为时一年半宣传和体验。再看到目前宣武区对这事的重视,他有信心申遗成功,并准备办班设点,扩大服务范围,逐渐把这神奇的竹罐和技术推向世界,为宫廷御医和民族文化“扬名立万”。

2009年5月15日《北京日报》副刊人物版

P44-46

序言

抢救中医遗产 参与民间行动

当您翻开这本《中医人沙龙》“宫廷御医绝学专号”时,仍然会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真实气息,就像我们在现场所感受的那样真切、感人、历久弥新。

这一时期,我们陆续发现和走访了十几位中医人,他们或居都市,或处乡野,但对中医现状与未来都有着如一的忧怀;当“气血、阴阳、五行”等词语从他们的经验里汩汩而出、泽润苍生之时,一种“返本开新”的期望,驱使我们走近他们,——这生养出中医的必然田野。

民间是土壤。不管风吹雨打,中医在这里兀自草长莺飞,蓬勃之势叫人惊喜,却一直少有关注与记述。这里的中医人没有离开土地和生活,在一方水土中把握着民生疾苦,并承传乡俗智识,在治病活人的同时也诊切着时代的脉搏,对于时下的大众健康与生命现象,他们的见解往往一针见血,直捣本质;不谦虚地说,更是各有“一招制胜”的绝活儿……所有这些,一再促发我们的思考和探寻。

然而,他们又都感受着一种身份模糊的窘迫,一种被公众话语忽视的窘迫,因为他们的思想鲜活而又生猛,尚未被某种规范和框架所承认和约束,也因之得不到更广泛的认可,往往自生自灭。所谓“绝学”,固然是指“独家绝活儿”,但更蕴涵着一个严肃的现实:风华绝代,亟需关怀,急需抢救。

源于此,我们持续推出“抢救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民间行动”系列丛书。目的就是抢救中医——这个人类迄今为止最博大的文化遗产,挖掘其烁古耀今、泽被后人的思想宝藏。该丛书有两大特色:一是让更多的人关注民间中医的濒危现实,关注中医在文化生态意义上的存在状况,加入到发现民间中医遗产、探索中医民间智慧的行列中来;二是透过民间的“第三只眼”,来对体制内的中医学术和现象进行再发现和再认识。通过这两方面的工作,为我们的身心和生活建立新的、更具生态价值的坐标参照系。

到实地去,到民间去,到各中医人的行为方式中去。因之,我们心怀感动,将我们的行动成果编写成此书。——本期推出的三位御医传人怀揣绝学、各有其独家原创体系,对生命文化各有其源于生活实践当中得出的独到感悟,作为御医绝学,更有其历史价值。期待您的阅读。

如果您及亲友知道身怀绝技的民间隐医的线索,或拥有中医孤本、珍本、相关书稿,请与我们联系。

我们的联系方式如下。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药文化编辑中心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文慧园北路甲22号602室

邮编:100082

电话传真:010 62261976

祝开卷有益!

《中医人沙龙》编辑部

2011年9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医人沙龙(第4辑御医宫廷绝学专号)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田原//赵中月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750639
开本 16开
页数 19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1
出版时间 2011-10-01
首版时间 2011-10-01
印刷时间 2011-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图书小类
重量 0.38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R24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2
17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3:4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