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威严睿智的将军,一位慧眼别具的智者以独特的笔记体讲述千年战争史记;经典战役金戈铁马精彩呈现;王朝更迭兴衰存亡深度评说;以史为鉴,忘战必危之警示。
以职业军人的专业目光审读中国古代战事的《战争史笔记》是一部长篇散文体的战争史笔记。作者朱增泉将军以其独特的方式,以现代军人的视角,对古今中外的战争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对历代王朝更迭兴衰存亡进行了深层的评说。
本书是《战争史笔记》分册之《元-明》。
图书 | 战争史笔记(元-明) |
内容 | 编辑推荐 一位威严睿智的将军,一位慧眼别具的智者以独特的笔记体讲述千年战争史记;经典战役金戈铁马精彩呈现;王朝更迭兴衰存亡深度评说;以史为鉴,忘战必危之警示。 以职业军人的专业目光审读中国古代战事的《战争史笔记》是一部长篇散文体的战争史笔记。作者朱增泉将军以其独特的方式,以现代军人的视角,对古今中外的战争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对历代王朝更迭兴衰存亡进行了深层的评说。 本书是《战争史笔记》分册之《元-明》。 内容推荐 朱增泉将军以职业军人的专业目光审读中国古代战事的《战争史笔记(元-明)》,呈现金戈铁马的经典战役,深度评说兴衰存亡中的王朝更迭。 《战争史笔记》是作者的一部散文化的战争史笔记,或曰一部笔记体的战争史。凡历史,读起来都是比较枯燥和沉闷的,战争史也不例外。这是作者的一种尝试,力求把战争史写得通俗易懂,引人入胜。《元-明》详细叙述元、明、清三个朝代的战争历史。 目录 成吉思汗 1.翱翔的雄鹰 2.战神的童年磨难 3.一场夺回新娘的战争 4.年轻的蒙古乞颜部可汗 5.十三翼之战 6.初战世仇塔塔儿部 7.与义父王罕并肩征战的岁月 8.阔亦田会战 9.一与王罕决裂及卯温都儿山战役 10.消灭王罕突厥克烈部之战 11.消灭太阳汗突厥乃蛮部之战 12.登上成吉思汗大位 13.一场汗权与神权的斗争 蒙古军的远征 14.蒙古军远征动因初探 15.成吉思汗西征 16.拔都西征 17.旭烈兀西征 18.四大汗国始末 19.附录:帖木儿帝国 元朝统一中国之战 20.元朝统一中国的漫长历程 攻灭西夏之战 21.成吉思汗五征灭西夏 22.成吉思汗之死 攻灭金国之战 23.蒙、金关系破裂 24.野狐岭战役 25.辽东之战 26.金国内乱 27.河北、山西、山东之战 28.攻克金中都 29.攻克潼关,木华黎之死 30.窝阔台大汗誓师灭金 31.拖雷迂回汉中之战 32.攻克汴京 33.联宋灭金 攻灭南宋之战 34.南宋应对失策 35.宋军收复“三京”之败 36.蒙古军三路伐南宋 37.窝阔台大汗之死与争立之乱 38.忽必烈南征大理 39.兀良合台西平吐蕃、东征交趾 40.蒙哥大汗亲征南宋 41.钓鱼城之战与蒙哥大汗之死 42.忽必烈攻打鄂州 元朝开国 43.忽必烈称帝 44.旷日持久的襄阳之战 45.伯颜渡江灭南宋 46.进军临安 47.南宋挽歌 48.元朝统一中国的历史意义 元初内战 49.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立之战 50.海都之叛 元朝的对外战争 51.东征日本 52.南征安南 53.征缅之战 54.远征爪哇 元末军阀混战 55.元末地主武装的兴起 56.两大军阀混战 57.元太子介入军阀混战 元末乱象 58.蒙、汉矛盾激化 59.蒙古贵族集团内部矛盾激化 60.红巾军农民大起义 草根皇帝朱元璋 61.朱元璋 62.红巾军北伐失败 63.朱元璋称吴王 明朝开国之战 64.平定山东之战 65.朱元璋称帝 66.平定河南之战 67.朱元璋督师汴梁 68.攻克元大都 69.平定山西之战 70.平定陕甘之战 71.攻克元上都 明与北元蒙古之战 72.一锅煮不熟的夹生饭 73.洪武年间八次出塞作战 靖难之役 74.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的诱因 75.靖难之役作战经过 朱棣五次亲征漠北 76.明初漠北蒙古三部情况 77.朱棣五次亲征 78.朱棣病逝榆木川 土木之变 79.瓦剌统一漠北蒙古各部 80.土木之败,明英宗朱祁镇被俘 81.H月代宗朱祁钰 82.英宗复辟 俺答入侵 83.俺答入侵山西 84.俺答入侵北京 85.俺答封贡 抗倭之战 86.倭寇成因 87.江浙沿海抗倭之战 88.明世宗朱厚熄 89.严嵩倒台 90.闽粤沿海抗倭之战 抗击海外入侵者 91.抗击葡萄牙入侵 92.援朝抗日之战 李自成起义 93.明末陕北农民大起义 94.闯王高迎祥时期的战斗 95.闯王李自成时期的战斗 96.张献忠复起 97.李自成推翻明朝 试读章节 铁木真成为蒙古乞颜部可汗,是同“安答”札木合分道扬镳开始的。铁木真夺回妻子孛儿帖后,全家与札木合在额尔古纳河(今内蒙古东北部中俄界河)札答兰部牧区共同生活了一年半。这期间,札木合经常以开玩笑的方式,说铁木真“丢了妻子,得了儿子”。铁木真对孛儿帖感情很深,对于札木合的讥笑,内心很不高兴。 约公元1182年或1183年“夏四月十六日”,即新草开始返青的第一个既望日,牧民们就在这一天转场,从冬牧场转往夏牧场。铁木真与札木合两人“一同车前头行”(坐在同一辆车上),走在队伍最前面。路上,札木合说:“咱每(们)如今挨着山下,放马的得帐房住。挨着涧下,放羊的放羔儿的喉咙里得吃的。”铁木真一听札木合话中有话,下了车,“噤声立住”,在路旁等候母亲诃额仑的车子上来。铁木真见了母亲,把札木合的话说了一遍,问母亲怎么办。铁木真母亲一听,竞一时说不出话来。铁木真的妻子孛儿帖开口把话点破了,她说:“如今咱每(们)行厌了也恰才的言语,莫不欲图谋咱每(们)的意思有。咱每(们)休下,就夜兼行着,善分离了好。”(《秘史》校勘本下册第957页) 铁木真觉得妻子孛儿帖讲得有道理,就这么办。他通知本部落人员不在这里扎营,“连夜兼行”。路过泰赤乌部营地时,泰赤乌人误认为铁木真是来袭击他们的,连夜撤走,前去投靠札木合。泰赤乌部营盘里不知哪一家丢下了一个小男孩,名叫阔阔出。铁木真的部下将他带走,送给铁木真母亲做了她第二个养子。 札木合领着他的札答兰部,从额尔古纳河畔转场到了今俄罗斯境内的鄂嫩河中游。铁木真领着他的部众继续西上,转场到了今蒙古国境内的克鲁伦河上游,这里是也速该家族的传统驻牧地。 铁木真与札木合分道扬镳是早晚的事。核心问题有两个:一是血统问题。铁木真是“纯种的蒙古人”,是尼鲁温家族的嫡传后代;札木合是兀良哈部血统,是尼鲁温家族的“族外人”。二是蒙古部落联盟首领之争。铁木真当年二十一岁,已进入他一生中立大志、创大业的年龄段。他和他的家族已熬过了最为艰难的日子,已经初步具备了独立创业的基础。札木合则早已当上了札答兰部的年轻首领,大有争当蒙古部落联盟首领之势。铁木真幼年性格中就显露出强烈的征服欲,他虽然与札木合两次结成“安答”,但他绝不会心甘情愿地长期寄居在札木合这样一位“族外人”的屋檐下过日子。 铁木真西上独立扎营的消息传开后,原先投奔在札木合旗下的乞颜部各支的成千上万百姓和奴隶都跟随他西上了。另外,还有来自其他二十七个蒙古氏族和小部落的四十多位有名望的首领和大批部众,甚至还来了不少非蒙古部的其他族群。铁木真身上的吸引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他具有纯正的尼鲁温贵族血统;二是他战胜蔑儿乞惕人、夺回新娘孛儿帖所显示的英雄气概。 自从也速该被塔塔儿人毒死后,乞颜部蒙古贵族已经二十多年没有产生部落首领了,推举新的部落首领的时机已经来到。这时,出现了一位特殊人物,他就是来自札答兰部巴阿邻氏的豁儿赤(阔阔出),他是萨满教的通天巫。他和札木合一样,是铁木真十世祖孛端察儿掳来的兀良哈孕妇的后裔。铁木真率领部众来到克鲁伦河上游扎下营盘后,第二天一早就到各个营地去挨个看望、安抚大家。当他看到豁儿赤时,又惊又喜:“你怎么也来了?”豁儿赤说,他本不该离开札木合,但有神灵在晚上托梦给他,说铁木真将要成为可汗,所以他就来了。这说明,外人都在观察,铁木真和札木合的首领之争迟早都要来到,并且认定铁木真将占得上风。豁儿赤对铁木真说:“我将这等言语告与你,你若做国的主人呵,怎生教我快活?”蒙古人都相信萨满教,铁木真也希望借助一点“长生天”的力量来实现自己的目标。他回答豁儿赤说:“我真个做呵,教你做万户。”豁儿赤说:“只与我个万户呵,有甚么快活?与了我个万户,再国土里美好的女子,由我拣选三十个为妻。又不拣说甚言语,都要听我。”铁木真都答应了他(《秘史》校勘本下册第959—960页)。 豁儿赤关于神灵托梦铁木真要做可汗的话,一传十、十传百,产生了很大的宣传效应。约在金大定十三至十四年(公元1183一1184年)之间,铁木真在新牧地召集本部落长辈和有名望的人开了一次“库里尔台”(蒙语“选汗大会”之意),协商推举部落首领之事。参加会议的人当中,有铁木真的亲叔父、堂叔父和族兄答里台、阿勒坛、忽察儿、撒察别乞等人,铁木真主动提出由他们中间产生一位部落首领,但他们却一致对铁木真说:“立你做皇帝!”(《秘史》校勘本下册第961页) 就这样,铁木真成了乞颜部的年轻可汗。乞颜部在相隔二十年多年之后,第一次有了自己的部落首领。当时铁木真约二十一至二十二岁(《成吉思汗传》第110页)。铁木真被推举为乞颜部可汗之后,以“子即汗位往告其父”之礼,派人去向义父、克烈部首领脱斡邻勒罕报告;同时以“弟即汗位往告其兄”之礼,派人去向札答兰部首领札木合报告。脱斡邻勒罕表示热诚祝贺、全力支持;札木合则大为不满,认为铁木真“勾引”走了他的大批部众。 铁木真称汗时,其部众不足三万人。他深知需要经过一番长期的苦心经营,方能有所作为。为此,他定下了四条方略:第一,借重外援。特别是借重义父、克烈部首领脱斡邻勒罕的力量,去对付其他部落。同时,与札木合也尽量保持“安答”关系,不主动与他破裂。第二,组织军队。首先组织近卫队,以确保部落首脑机关的安全。他命令他的那可儿博尔术组织带刀队,负责内卫;者勒蔑组织弓箭勇士队,负责外卫;速不台带领散班,负责巡逻。此外,又组成了“十三翼”军事编制:第一翼由铁木真汗母亲诃额仑率领;第二翼由铁木真汗本人率领;以下十一个翼,分别由投奔铁木真汗而来的尼鲁温部的各部首领,即他的伯父、叔父、堂兄等各位长辈们率领(《史集》第一卷第二分册第112—114页)。后来这十三翼逐步发展成十三个蒙古军团,成为所向披靡的蒙古远征军精锐。第三,增殖人口。人口的自然增殖是缓慢的。主要是安排专职人员负责收留、安置和吸引外来投奔者,甚至通过战争手段抢掠人口。第四,大量繁殖牲畜。特别是着眼于战争需要,指定专人负责马群的放牧、改良和繁殖(《秘史》校勘本下册第961页)。 诸事安排完毕,铁木真汗要求本部落大小首领们同心协力,共图大业。这一切,都开始显示出铁木真汗的领袖气质。P12-15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战争史笔记(元-明)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朱增泉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02008521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1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74 |
出版时间 | 2011-09-01 |
首版时间 | 2011-09-01 |
印刷时间 | 2011-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军事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0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E291-49 |
丛书名 | |
印张 | 19.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0 |
宽 | 149 |
高 | 19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10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