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1)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有一次机会,让你去做平时不会做、不能做、不敢做的事。杨舒偷偷辞掉堪称铁饭碗的工作,觉得自己必须轰轰烈烈地冲动一回。
这不是灵光一现头脑发热,确切地说,杨舒已经蓄谋很久了。说好听点,这是为了理想不畏众人反对努力拼搏;说难听点就是吃饱了撑的穷得瑟。可趁着年轻,破釜沉舟去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又有什么错呢?所以杨舒理直气壮,满怀斗志,热情洋溢,指着老天叫嚣着要与天公试比高,三下五除二先断了自己的后路。
这个举动首先引起了多年好姐妹陈冬晓的强烈反对,她不住地摇头:“骑驴找马,骑驴找马,你连‘马’都没找到,就先把‘驴’杀了,更何况这可不是一头普通的‘驴’,虽不至于白金镶钻,也是一头‘汗血宝驴’啊,你也太冲动了。”
杨舒不以为然:“什么骑驴找马,骑驴你能追上马吗?我这叫决心,你懂不懂,我既然打算追求理想,就没给自己失败的机会。”
冬晓无限扼腕,心想这人跟人就是不同,要是她能找份铁饭碗的工作,打死都不会放手。她上下打量杨舒,不免有些好奇:“说了半天,你的理想是什么啊?”
杨舒神神秘秘地笑,说起她的理想,一点也不伟大,跟报效祖国、为家为民做贡献完全不靠边,说白了就是一份不大不小的工作,干再好也赚不了多少钱,可谁让她从小就喜欢呢。她靠近冬晓,表情严肃地说:“我的理想是当空姐。”
冬晓直接回了一句:“就你?长得跟驴粪蛋儿似的,当什么空姐啊,再说这也太离谱了,哦,您老人家就为了这,放弃了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工作,你被驴踢了吧?”
杨舒不乐意了,心想你陈冬晓说话就说话,怎么竞把自己跟驴搭上关系呢?她仰起脸:“理想这东西人各有志,不喜欢的人,根本没法理解我的境界。”
冬晓耸肩:“那你打算怎么跟你妈解释。”
这个问题,杨舒倒是深思熟虑过。杨舒双手托住脸:“我啊,压根就没打算告诉她,至少在踏上理想道路之前,绝对不能让她知道。” 刚辞掉的工作是杨舒妈妈苏丽华动用超多关系,送了超多钱财好不容易才帮她安排的,要是苏丽华知道女儿刚干了三个月就撒丫子走人,非剔了她的排骨炖汤喝不可。
在苏丽华眼中,一个女孩子根本不需要什么理想、事业,最要紧的是稳稳当当找份可靠的工作,一路干到黑,到老还有国家养着,那小日子多滋润哪?得让多少人羡慕嫉妒恨啊?再说了,女孩子有稳定工作,也好找婆家。总而言之,苏丽华的结论就是:你小子给我老老实实地去上班,别再想那些乱七八糟不靠谱的事儿了。
杨舒觉得自己根本无法跟苏丽华沟通,连发表言论的自由都没有。可自己的人生不能由自己做主,实在太憋屈了。杨舒决定跟苏丽华好好聊一聊,至少得为自己争取点什么。
那天,两母女从菜市场买菜回来,杨舒破天荒跟苏丽华进了厨房,人五人六地洗菜,嘴里犹豫着说:“妈,您觉得您这辈子过得爽吗?”
苏丽华切菜,刀法快狠准:“什么爽不爽的,过日子不就是那么回事!”
杨舒沉默了一会儿,试探地说:“我记得你说过,当初你想当护士,是姥爷死活非逼你当老师的,对吗?”
苏丽华往锅里放油,油花滋啦啦地响着:“是啊,没当成护士,我挺遗憾的,不过当老师也不错,可以教育很多孩子。”
杨舒“哦”了一声:“那您就不后悔?”
苏丽华举着铲子炒菜,动作干净利落:“还行,过日子哪有全都顺心的。把酱油递给我,还有醋!”
杨舒觉得这话实在没办法接下去了。她鼓足勇气,发表自己的见解:“你们那代人还不是家里安排什么就是什么,好不好的凑合凑合就是一辈子,以物质为主,可现在时代变了,我们上过大学,虽不至于多有钱,却也不愁养活自己,物质不缺乏,就缺精神,是否幸福,是否有成就感……说白了,就是得有理想,做自己喜欢的事,并为之拼搏……”
苏丽华觉得这话有点道理,她在教育这口待了一辈子,太有感触了,中国这些年光吵吵缺钙缺锌缺铁,却不知道年轻人缺的不再是物质或营养,而是理想。
杨舒见苏丽华没什么特别反应,放下心来继续说:“所以,我觉得我也应该追求自己的理想。”
苏丽华将菜盛盘,总算看向女儿:“哦,那你的理想是什么啊?”
杨舒胆战心惊地说:“我想当空姐。”
苏丽华皱起眉头:“青春饭?不靠谱,你说你们这些小丫头是怎么搞的,就不能脚踏实地做点正事吗?”
杨舒嘟囔:“这怎么就不是正事了,我从小就喜欢,这么多年了也没改变过,难道就不该尝试一下吗?”
苏丽华连连摇头:“那你说说,你为什么想当空姐啊?”
说起理想,杨舒不由眉飞色舞:“说不好,反正小时候,你带我坐飞机去海南,在飞机上我看到一个空姐,特别漂亮,说话又温柔,人见人喜欢,我就想,要是我也能穿上那身衣服,就好了。”
苏丽华下结论:“就因为一身制服,你就想当空姐,虚荣!肤浅!你光看人家漂亮了,你怎么没想想等你岁数大了,还能干什么去?做事得看长远,不能只看眼前。”
杨舒憋了一肚子气,啥叫虚荣,啥叫肤浅,找份吃皇粮的工作就不是虚荣,住大房子开跑车就不叫肤浅?因为制服怎么了,有多少人是因为喜欢绿军装而去参军,有多少人是因为喜欢绿军装而嫁给军人,空姐虽没有当军人那么崇高,可也是一份正正经经的工作啊。
一个人的喜好,没有多少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这可没有“日久生情”的,只有麻木不仁和得过且过。
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