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陈植/中国建筑名师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编者娄承浩、陶祎珺从2008年起就着手为建立陈植先生名人档案,收集整理有关他的生平、事迹、设计作品、著作文稿、书法绘画和字迹及照片,试图建档留史。编著《陈植》一书。

陈植先生的儿子将点滴对陈植先生的回忆讲给我们听,不断地将回忆起的补充材料发邮件给我们。这是从另一个侧面了解和认识陈植先生的材料,家里是私人空间,最能反映一个人的真实面貌。

内容推荐

陈植先生年寿最长,他是我国第一代建筑师中唯一荣获1989年建设部首批授予“中国工程设计大师”称号的建筑师,又是唯一跨入21世纪的百岁建筑师。他在长期的建筑教育和建筑设计工作中教育、培养、熏陶、影响了整整一代建筑师;他的设计作品已成为中国建筑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他的建筑创作思想已成为中国建筑学界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陈植》以写实手法,客观地记述了陈植先生的生平、事迹,并收入了陈植的设计作品、著作文稿、书法绘画和字迹及照片。《陈植》由娄承浩和陶祎珺所著。

目录

书香门第的沃土

奋发向上的环境

结识好友梁思成

宾大相识林徽因

设计竞赛获大奖

东大建筑系教授

梁陈童蔡事务所

华盖“三杰”聚一堂

辉煌业绩树旗帜

创办之江大学建筑系

金瓯卜诚邀入华东院

上海中苏友好大厦

上海鲁迅墓

上海闵行一条街

繁荣建筑创作

锦江小礼堂

十大建筑献计献策

工程师合唱团指挥

上海文物建筑保护

关心市政直言不讳

心系修志告诫传误

怀念好友流露真情

爱妻爱子感情深切

主要参考书目

主要参考文献资料

试读章节

书香门第的沃土

2012年11月15日,是建筑大师陈植诞生110周年纪念日。我们为缅怀这位中国第一代杰出建筑师,想尽我们的绵薄之力为他树碑立传。

陈植和其爱妻董鹭汀合葬于上海青浦的福寿园,墓是由他的长子艾先亲自设计的,儿子深知父亲的秉性,生前爱憎分明,明辨是非,为人低调,不爱张扬,故而墓石由两块正方形黑白相间的大理石组合而成,没有繁杂、华丽的修饰,简洁而雅致。

福寿园是个与传统墓地完全不同的人文公园式墓园,许多文化名人如复旦大学校长陈望道、电影表演艺术家金焰、电影明星上官云珠、电影大师谢晋、著名科学家彭加木、著名焊接专家曾乐、教育家赵宪初等都安息在这草木芳华的生态公园里。陈植与这些先贤在一起,我们感到十分欣慰。

陈植生前做人低调,从不渲染自己。他的长子艾先秉承父亲的教规,一直坚守着“先父的历史,家人不便评述,应由第三者作客观的、全面的评说”的理念,我们作为陈植曾经长期担任院长的设计院的后辈,感到有责任将陈植的精神财富传承下去。陈植的碑已有,传记则由我们后人为他写。

陈植,1902年11月15日出生,2002年3月20日逝世,是新中国最年长的百岁建筑师。在整整一个世纪里,陈植亲历并见证了中国建筑师的诞生、奋斗和成长的各个阶段,他的一生亦折射出中国建筑师百年奋斗的历程。

大树高耸,根系沃土,一位名家的出现并非偶然。浙江是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陈植出生在浙江杭州名门世家,祖父陈豪,字蓝洲,号止庵老人,是清末浙江数一数二的书画家;父亲陈汉第,字仲恕,号伏庐,是中国近代著名书画家,在篆刻金石上造诣很深。陈植从小饮着钱塘江的水,沐浴着吴越文化,浸染于书画大家的熏陶,生长于这一方沃土,根正苗壮定能成为参天大树。

封建王朝时代的科举制鼓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选拔官员从优等生中录用。清朝从各地秀才生中选出成绩优异者,升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的称贡生,即为皇上培养有用之才,贡生相当于举人副榜。陈豪是清代同治五年(1870年)的优贡生,曾在湖北汉阳当知县,后又在应城、薪水、汉川当知县,史料中有关他从政的记载仅有寥寥数字,并称有廉吏的口碑,后来因养母年老归家侍奉,弃官后专致书画,留下大量作品,至今仍成为收藏家们追捧的佳品。陈豪的书法属苏轼流派。北宋苏轼书法出自颜真卿,但又有创新,他提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缺一不可”是他书法实践的感悟。

陈豪追求苏轼风格,书写流畅、凝重又豪放。他画山水承用墨干湿并举,意境俊逸。有人评论他的山水画神似“四王后劲”的戴熙。他画花卉,功力深厚,设色运笔能得名家罗南河的神韵,有人评论其花卉画自浙江名家奚冈、黄易之后,当从第一。他的《安详疏影图》轴被故宫博物院收藏,《苍松图》轴和著作《冬暄草堂诗集》被宁波天一阁收藏。

陈豪生有三个儿子,光第(昌第)早年病逝,剩下汉第和敬第,后来都成为国家栋梁。陈植的父亲陈汉第②,自幼聪颖,勤奋好学,成为贡生。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清军惨败,国内民众反对清廷腐败,强国革新呼声高涨,各地纷纷创办新式学堂,培养强国人才。杭州同乡人汪康年在康有为“强学会”的影响下,竭力主张“富强之由,培育人才”。

1895年夏天,汪康年回到故乡与友人陈汉第商议在浙江兴办新式学堂,京城军机处任官的朱智在家养老,二人向他表明心意后,三人一拍即合。于是,顶着旧势力保守派官绅极力反对的压力,各处奔走,积极宣传。正在这时,颇重储才崇实的廖寿丰调任浙江巡抚,认为“国家要策励图强,应创办新学开发民智”的林启从衢州调任杭州知府,他在廖寿丰的支持下,利用杭州蒲场巷(今大学路)普济寺僧人不法安监,查处后没收的寺产兴办新式学堂,并为之命名为“求是书院”。

1897年,几经周折后书院获得清廷的批准,同年5月21日正式开学,林启兼任求是书院总办,相当于今天的校长。举人陆懋勋为监院,相当常务副校长,贡生陈汉第为副监院,相当主管教务和总务的副校长。第二年陆懋勋进京应礼部考试,辞去监院,由陈汉第升替。普济寺大殿作为办公用地,大殿两侧厢房作为校舍和教室。

书院成立后,陈汉第为操办书院事务奔走操劳,书院内氛围积极向上,革命思想亦蓬勃发展。其间,蒋百里等学生的安危不禁牵动着陈汉第的心。

甲午战争清军战败,这让求是书院里一批血气方刚的热血青年心痛不已,尤其让蒋百里痛心疾首,不由得失声痛哭,立誓为国效命。庚子年(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城,考入求是书院年仅18岁的他和一批进步学生成立“励志社”,发表文章抨击时局,引起了官府的注意,并向书院施加压力要严惩他。陈汉第闻讯后焦急万分,他知道蒋百里对时局有如此见解,可见此人观察力强,思维敏锐尖利,将来必是可造之材,一定要设法保护他。于是陈汉第亲自找他谈话,开诚布公地对他说:“你对政治的不平是理所当然的,但不可落痕迹,最忌开诸笔墨”。是年冬天蒋百里听闻唐才常在汉口组织“自立军”被官府杀害的消息后,又激于义愤赋诗发表以示悼念。书院抵不住官府压力,只得想出两全之计,明里先将他列入拟开除名单,交差蒙混过去,暗地陈汉第和方县令、林知府合计后,将蒋百里加到书院第二批派送日本留学计划名单中,再将蒋尊簋、王嘉榘等18名学生派送日本理学,从而逃脱了官府的追踪。

P1-4

序言

《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卷第一版列入“建筑师”条目中的我国第一代建筑师有庄俊、吕彦直、刘敦桢、赵深、童寓、梁思成、杨廷宝、陈植。这八位德高望重的建筑界前辈,是社会公认的大师。

陈植先生年寿最长,他是我国第一代建筑师中唯一荣获1989年建设部首批授予“中国工程设计大师”称号的建筑师,又是唯一跨入21世纪的百岁建筑师。在他百岁寿辰时,建筑界的同仁纷纷致信、写文章、发表谈话,称赞他在长期的建筑教育和建筑设计工作中教育、培养、熏陶、影响了整整一代建筑师;他的设计作品已成为中国建筑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他的建筑创作思想已成为中国建筑学界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对于这样一位我国建筑界的宗师,他的同仁和学生最了解、最有发言权,但是时光流逝,岁月无情,许多第二代、第三代建筑师都已年逾古稀。同济大学冯纪忠教授2009年逝世了,第二代建筑师只有现代建筑设计集团九十九岁高龄的汪定曾总建筑师一人健在。我们意识到唯有抓紧时间,才不会使陈植先生的历史材料流失和史实误传。

我们从2008年起就着手为建立陈植先生名人档案,收集整理有关他的生平、事迹、设计作品、著作文稿、书法绘画和字迹及照片,试图建档留史。计划在材料丰满后,编著《陈植大师影踪》一书,让历史记忆通过书籍传承。

我们从上海图书馆的缩微胶片中、同济大学图书馆的地下室书库里、同济大学校史馆、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档案库房和同济大学城规学院资料室里寻找到陈植先生有关材料。每当我们获得一些线索,寻找到一份材料,都如获至宝,再劳累也感欣慰。

陈植先生的儿子艾先先生已届八十,他将自己珍藏的陈植先生的材料提供给我们,他说对陈植先生的评述不应由家人作出,而应由第三者作出客观的、全面的评说,才能公正无私。他将点滴对陈植先生的回忆讲给我们听,不断地将回忆起的补充材料发邮件给我们。这是从另一个侧面了解和认识陈植先生的材料,家里是私人空间,最能反映一个人的真实面貌。

我们经过三年多来不断的努力,将散落在各处有关陈植先生的材料集中起来,梳理后准备编著出书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送来了及时雨,将陈植先生列为建筑名师丛书计划,陈艾先先生向出版社推荐我们承担编书工作。

陈植先生是我们崇敬的前辈,我们小辈有幸编著他的书深感压力很大,我们会尽力把书稿写好。我们是从档案史料工作者角度编著这本书,尊重史实、客观评价是我们的基本原则,在我们撰写的文章里直称陈植,不称各个时期称谓,这不是我们对陈植先生的不尊敬,任何伟人在历史中有许多称谓,唯有姓名是最响亮的。

愿我们这本书作为一朵鲜花加入到《中国建筑名师丛书》鲜花篮中,敬献给陈植先生和他们那一代前辈建筑师们,以表示我们后人对他们的怀念和敬意。

2011年5月上海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陈植/中国建筑名师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娄承浩//陶祎珺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12138296
开本 32开
页数 9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76
出版时间 2012-05-01
首版时间 2012-05-01
印刷时间 2012-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15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6.16
丛书名
印张 3.3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3
138
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