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一眼看懂小孩子
内容
编辑推荐

王勇编著的《一眼看懂小孩子》讲的是0到6岁幼儿生理和心理发育的故事。

《一眼看懂小孩子》和世面上流行的家教育儿图书一点也不一样,它与众不同。它不侧重传播爱心和技巧,而是带领读者走入幼儿的内心世界。讲的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小时候”,但不是我们共同的记忆,而是“我们共同的遗忘”。因为成长是一个神奇的过程,我们就好像是蝴蝶,已经不理解毛毛虫的困惑与喜悦了。

内容推荐

《一眼看懂小孩子》这本书不是在书房里写出来的,它来自幼儿园第一线。

作者王勇是一位8岁男孩的父亲,也是一位学养精深的幼儿心理学家。本书饱含着一位父亲的柔情、一位作家的热情和真诚、和一位学者的精细态度。

“法布尔怎么观察甲壳虫,我们就怎么观察孩子!”——全书用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故事,为我们打开了通往幼儿心理世界的全部入口。

《一眼看懂小孩子》这本书把晦涩、读不懂的弗洛依德写成了有用、有趣的心理学知识!如果你喜欢《夏山学校》和《窗边的小豆豆》,你一定也喜欢这本书!

目录

前言

Part 1 口唇期:本能的飞速发育

 第一眼看到我的孩子

 吃手和吃奶的含义

 完美的自私

 婴儿奶粉为什么越来越贵

 断奶后遗症

 吃手根本不是问题,问题是把吃手当成问题

 吮吸拇指的女孩

 学步

Part 2 便便期:自我的苏醒与表达

 大小便训练之罪

 嗯的沉思

 买不买还是爱不爱

 便便、小偷、购物狂

 便便与性之间微妙的关系

 为什么性格决定命运

 尿床心理学

 除了不,你能说点别的吗?

 孩子们为何热衷于躲猫猫

Part 3 生殖器期:超我的最初嵌入

 生殖器期开始的信号

 幼儿心理学的第三个变形

 最好的性教育

 过家家的含义

 再论性格如何决定命运

 男孩是怎样进化出来的

 女孩是怎样进化出来的

 年龄不同,游戏也不一样

 必须打破权威

 奥特曼真的很暴力吗

 看全人类如何反复杀死巨人

 孩子是怎样运用想象力的

 数数孩子都害怕什么

 屎尿屁血怪

 孩子是怎么看待死亡的

 跟谁睡觉?这是个问题

Part 4 观察笔记:狂躁与想象

 推洞洞

 埋秘密

 开火车

 鞋——《小人国》里爱扔鞋的小孩是怎么一回事?

 朱星宇:“我是小猴子”

 断奶之后为什么孩子突然不爱理人了

 皮肤饥饿症的起因

 爸爸有外遇

Part 5 在幼儿园:环境与自我

 为什么要送孩子上幼儿园

 和幼儿园老师的最佳沟通技巧

 三角关系

 惩罚时我们惩罚了什么

 该怎么表扬

 拥抱你!

 假如我来当园长

附录 幼儿心理学三个阶段理论

试读章节

爸爸有外遇

这个故事同样来自张同道的纪录片《小人国》,你可以在土豆网上搜到。

每天早上,晨晨总是准时到园,而南德的妈妈总是晚送,所以每天晨晨都会等南德。晨晨是个女孩,南德是个男孩,他们俩都4岁半了。

从两个孩子3岁入园开始,这个游戏就这么每天上演。

冬天最冷的那几天,老师心疼地说:

“晨晨,南德还要再过半小时才能来呢,我们到屋里等好吗?”

“不好。”

没人知道晨晨为什么等南德。老师们心想:如今的孩子确实很早熟呀。这算早恋吗?可是,出人意料的情况是,每次南德来了,小女孩并没有高兴地跑上去说:南德,我等你半天了,我给你带了蛋糕呢。不,每次看见男孩来了,女孩就默默地转身回屋,也不理他,只顾做着自己的事情。

他们俩经常玩过家家。我从没见过过家家可以玩得这么惊心动魄:

妈妈(晨晨)对爸爸(南德)说:“你是不是要出门了?”

南德说:“等一下,让我打个电话。”然后“喂喂喂”一阵之后,对妈妈说:

“我今天要去看房,晚上就不回家吃饭了。噢,我半夜才回来呢,你先睡一觉吧。”边说便往外走。

走到门口,又停下来说:

“我还要开个会,晚上就不会来了。”——没等妈妈说话,爸爸又说:

“我还要出个差。我下周一回来吧。你照顾好咱们的宝宝噢。”——爸爸出了门,又折回来,对着一声不吭的妈妈说:

“我死了。你就把我埋葬了吧。死了就是上天堂了。”——说完这么多话,男孩才彻底扬长而去。

当佛洛依德开始观察他的第一个精神病人的时候就发现:病人不会告诉你他的病因,但会把导致他发病的事件在你面前重演一遍。孩子也一样,(孩子的心理发育还不健全),他会把自己家里发生的那点事在你面前重演一遍。

这个游戏真正的名字叫做:爸爸有外遇。

男孩扮演的是他有外遇的爸爸,女孩模仿的,是她伤心的妈妈。每次花天酒地的爸爸外出不归,苦情妈妈就会等他,而且等得惊天动地。她要让全世界都知道“我在默默地照顾孩子,在等你”。一个在外边游荡,一个在家里哀怨,这就是俩个孩子最熟悉的他们各自父母的生活。

——我们还以为,大人的这些事情孩子是不会理解的吗?

有一天晨晨没来,老师问南德:“是不是今天心情不好?”南德说:“不,我今天心情还挺好的。”当他一个人游戏的时候,抱着一只布娃娃狗(小狗现在代表妈妈)说:“你这是怎么啦?你病了去医院不就行了吗?为什么不去医院呢?”南德爸爸就是这么跟生病的妈妈说话的。病人最需要的是关爱,而不是医院。我们完全可以复原当时的场景:

“我还在天津出差呢,你为什么不直接去医院呢?你生病了需要找大夫呀,干嘛非等我回来呢。”——处于情感风暴中的这对夫妻估计全然没有顾及到,当时旁边还站着个像摄像机一样记录这一切的孩子。

另有一天南德请假没来。晨晨什么事也不做,一直守在窗边,面无表情地向外凝望。这就是另一架摄像机记录的,妈妈整天在家做的事情。

男孩说“我死了,死了就是上天堂了。”——这句话是伤心的妈妈对男孩说的,大致是:“别提爸爸,你爸爸死在外边了。”按照孩子的理解,“死了”的含义就是“彻底离开”。“你就把我埋葬了吧!”这大概就是南德爸爸绝望之际的心声。

同病相怜才是维系两个孩子友情的真正基础。两个孩子在幼儿园把这个游戏整整玩了两年,天知道这件事会怎样塑造两个孩子的心灵。孩子在医院里被人打针,受到这样的创伤之后,回家会玩打针游戏。祥林嫂同样一再重复那个最让她无法接受的重创。好在孩子总有一天会玩够了,等到他们把打针玩够了,就不再玩了。他已经从游戏中深刻体验了这件事情包含的各种各样的细节,终于可以驾驭这个事情了。

可是“今晚我不回来了”的游戏,晨晨和南德一直玩了两年。直到南德的妈妈听老师说“你们家南德一直跟这个小女孩玩”,南德妈妈担心孩子产生女性化倾向,5岁的时候给儿子转了一家幼儿园为止。

事后,当俩位妈妈听说“女孩每天早上都会等男孩”,俩人抱头痛哭了一场。——好心的外人以为,这是南德妈妈为自己无意中破坏了一段“纯真的友谊”而伤心呢。有位国内知名的家教专家还表扬这两个孩子“如此专注于一段友情,将来一定能干成大事”。祥林嫂也很执着于一件事情呀。

大概只有两位妈妈明白这个游戏的真相。

P194-198

序言

这本书讲的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小时候”,但不是我们共同的记忆,而是“我们共同的遗忘”。因为成长是一个神奇的过程,我们就好像是蝴蝶,已经不理解毛毛虫的困惑与喜悦了。

这本书首先是写给我们自己的,然后才是献给我们孩子的礼物。认识和发现我们自己的童年,是认识和抵达孩子的最佳路径。而且我以为,当我们理解了我们自己的小时候,才会和这个世界达成一种真正的和解。

这是一本问“为什么”的书。

“为什么”是一句非常有力的话,它并不像表面看上去那么无知。它低下头盯着“最简单的”事情,还有习以为常的事情。为什么孩子开口说话的第一个词是“爸爸”,而非很多人以为的是“妈妈”?为什么幼儿园老师拿着一颗糖,就能把全班的孩子哄得团团转?——这难道不值得问个为什么吗?

为什么,它是一种对道听途说的不满足,是对所有权威的不盲从,是一种不愿受骗的意志!你是一个听从自我意志的人吗?那么你应当比别人多问一个为什么。

有太多的事情恰恰因为我们“熟视”,所以“无睹”。

所谓“成长”,这个词的含义是什么呢?

一条蛇一生要蜕七、八次皮,每一次都让它感到力量的增长、世界的扩大,还有心态的变化。我以为每一次蜕皮前后的蛇其实都有“代沟”,——它们的生命主题是不同的,各自关心的事情也不一样。我们很容易把成长理解为“增长”,但更重要的,(也是更容易被我们忽视的),成长其实意味着变化。

昆虫的一生要经历卵虫蛹蝶的四个变形,幼儿的变形没有这么明显,但我以为实质是一样的。本书讲述的就是这样一部0—6岁幼儿生理和心理的变形记。

有很多种幼儿心理学,其中最坏的一种就是专家嘴里那一堆我们听不懂的词汇。对于这些专家,我们这些善良的人们真是太纵容他们了;他们享受着我们的崇敬,却不打算告诉我们关于孩子的真相。读这些人的书,只会让我们感到自卑,因为完全看不懂。在他们和我们之间,隔着一道专业词汇筑起的高墙,——他们根本就不打算和我们分享他们的知识成果。

那么,反过来,我以为最好的幼儿心理学,就是生动翔实地记录幼儿的各种行为,然后分析这些行为背后的含义。我以为,最好的心理学就是一套富于启发的观察笔记。

重要的是观察。

所谓观察,就应该像法布尔观察他的甲壳虫和蜗牛那样。有时我会想,幸亏法布尔观察的是甲壳虫和蜗牛,如果他观察的是幼儿园里的孩子,我就没饭吃了。

这本书是献给聪明人的礼物。我知道有些人看我的书会生气,究其原因是:这本书挑战了许多人的常识,也挑战了市面上常见的“育儿科学”,比如这本书里谈到了很多幼儿的性(其实不只是性,还有好多问题都会刺激你的神经)。我知道你为什么生气:是因为自己对习俗的固执和人云亦云。

你可能不同意这本书里的观点,这没关系,这本书可以等待。

书评(媒体评论)

“读书的时候,时常会有那种会心一笑的感觉,读完此书,当我抬眼重新看待这个世界,感觉眼光都不再一样了……”

——刘歆(一位妈妈读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一眼看懂小孩子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15273390
开本 32开
页数 24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7
出版时间 2012-03-01
首版时间 2012-03-01
印刷时间 2012-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35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44.12
丛书名
印张 8.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6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4: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