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创业者必上的11堂课
内容
试读章节

1999年,25岁的李建平在深圳一家通信公司任片区经理,公司的主营产品是卫星接受器。不到一年的时间,精明能干的李建平就为公司创造了500多万元的销售收入。

每个人都有高于今天的理想,因此每个人都有创业的冲动。自学校毕业来到深圳后,像大部分的年轻人一样,自己创业的想法一直萦绕在李建平的脑海中。李建平有一个要好的同事刘家明一直负责深圳的销售工作,对深圳地区的通信电子市场比较熟悉;另外一个好朋友陈锦文则在国内一家顶尖通信企业做了两年多的技术开发工作后辞职,处于赋闲状态。

已有的工作经验和个人积蓄奠定了创业的基本条件,三个人似乎也能优势互补。1999年11月,三人合伙的公司正式成立,注册资本50万元。公司最初专注于卫星接受器的销售及安装,产品可以直接从原来的公司批发;不久他们就和珠海一家电话机厂商签下了合作协议,成为该厂的代理商。

发轫之初似乎很顺利,卫星接受器三四个月的时间安装了十多台,赚的钱已能担负房租水电等费用。但日常开支仍然令创业的资金一天天在缩小,这种趋势让人很心惊。在三个创业者看来,光做卫星接受器的销售和安装并无多少利润可赚,所以他们每一天都在寻找新的而且盈利迅速的项目。2000年3月,IP拨号器进入了他们的视野。

早在1999年,有关IP拨号器的报道已经见诸媒体,不过当时国内还没有专门的生产厂商,充斥市场的都是进口产品。一段时间之后,他们注意到在深圳等地已经有厂商开始投产,于是买来一个拨号器打算仔细研究一番。拆开一看,对电子通信产品都很熟悉的三个人不禁惊喜:整个机器成本算下来不过50元出头,可是当时市场价却是每台1000多元,1999年最高甚至卖到2000元。IP拨号器技术原理很简单,基本是电话机原理,只不过多了块控制芯片。在电子通信市场异常发达的深圳,相关部件的生产厂商多如牛毛,所以基本元件的供应不是问题。

他们决定自己生产。以满大街的公用电话为例,电话亭老板在安装拨号器之前的成本大约为0.7~1.1元/分钟,收打长途电话的人的钱是0.8~1.2元/分钟,安装了拨号器之后收费和原来相同,但成本只有0.4元/分钟。仅此一项,拨号器的市场就大得望不见边。这一点让三人觉得眼前拆开的不是拨号器而是一个“金娃娃”。

初期一切进行得井井有条。产品设计生产开始启动,买来了数万元的生产调试设备,还招聘了一个专门负责调试的专业人员,陈锦文日夜兼程地进行程序设计,李建平和刘家明则在深圳地区洽谈业务,寻找合适的生产厂商采购零配件。不久实验室产品诞生,在深圳地区做了简单的应用测试后,李建平带着产品飞往福州、厦门、宁波、东北等地联络发展经销商。以前给人家打工时出差动辄是星级酒店和高级饭馆,现在的他则是能省即省。当时这种定价的产品对于经销商而言很具有诱惑力,市场方面的情况很不错。回深圳后,刘家明和陈锦文也相继去了西北、西南一带,带回来的同样是好消息。

既然市场反馈如此之好,李建平就着手开始铺摊子:他制订了完整的全国性营销计划,招聘了业务人员、技术人员、专职会计和文员。产品一进入市场效果就很不错:虽然发货量少,利润却基本可以维持公司的运转。除了出差的时间外,李建平一直睡在办公室,既做老板又做工人,每天的睡眠时间不到四个小时,就这样持续了四个月。顺利的开始和充满希望的未来,好比浓咖啡下肚,让李建平感觉不到丝毫疲倦;但同时它也有麻醉剂的效果,使他感觉不到危机已经像毒蛇一样,悄悄爬到了脚边。

由于看好这个利润超高的市场,竞争对手纷纷跟进。2000年6、7月份,拨号器的市场价格降到每台500元。这是一个令人心惊胆战的跌幅。不过市场在迅速扩大,依照三人的预期,这样价格的利润率依然非常诱人。公司再次招聘业务员扩充销售队伍,最高峰时人员总数达到了14名,每月的费用也攀升至三万余元,这是一个让李建平这样的小老板难以入睡的开支。

竞争很快变得更加激烈,竞争者大部分是转型的电话生产厂商和大通信公司下属的事业部、分公司,类似李建平他们这样白手切入市场的寥寥无几,从公司的背景、实力和行业优势来说,李建平的公司已经先输一步。

然而这还不是最紧要的,三个月以后,各地的经销商纷纷退货,技术问题爆发。拨号器是通过集成电路来控制的,也就是常说的IC芯片,它对输入输出的电压很敏感,稍有偏差就出问题。由于他们生产的拨号器兼容性不够,产品具有很大的区域局限性。经销商的退货使得前几个月已经实现的现金销售再次转变为存货。三个人紧急商议,决定由一直负责技术方面的陈锦文重新编写程序设计方案。但是陈锦文的技术经验有限,多次改进后,依然无法解决区域适用性的难题。如此反反复复,三个月的时间过去了,问题依旧如磐石横路。老客户相继丢失,重新设计产品和接受退货成为公司的日常工作,三个月的时间内公司没有实现一分钱的销售,而每个月三万元的费用却丝毫不可能减少。

陈锦文和刘家明原来是非常好的朋友,但是三个月毫无销售的运营,毫无改善的希望,陈锦文过于自信和推卸责任的做法,令矛盾最终公开化。开始时还只是针对公司事务方面的矛盾,到后来逐渐转化为个人之间。不断在彼此间滋长的不满乃至人身攻击,导致合伙创业决策的灵活性和高效率等优势丧失殆尽。

局面越来越坏,唯一的办法是尽快低成本地解决技术问题。然而在一个新的行业里,本来已经很难有成熟的工程师,更何况即便有,他也不会至今仍“流落民间”。

没有人愿意束手就擒,每一个人都在寻找变局的机会。2000年7月份有一位台商主动找到李建平,谈到台湾地区的电信市场也适逢变革,有意和李建平一道开发台湾市场。李建平非常高兴,觉得这是一次重新开始的机会。他找到了一位自称可解决该技术难题的工程师,并和一家芯片厂商签订了开发协议。但是前面的时间拖得太长,此时的李建平已经无力承受过大的成本开支,结果只能是失望。当时他们也考虑找产商做OEM(贴牌生产),但因质量无法控制而流产。

2000年国庆节,对李建平而言却是异常痛苦的煎熬。来自西北客户的一笔数额巨大的退货后,合伙人之间爆发了一场宣泄情绪似的冲突,刘家明和陈锦文相继离开公司,李建平变成了独木支撑危房。

2000年元旦,拨号器的市场价格降到每台100多元,零星的市场销售和不断投入的开发费用造成了公司后继资金的严重匮乏。千禧年的曙光带来的是市场变局,拨号器购买者最终集于几家大的电信营运商手中,但与电信营运商的合作,却已不是李建平这样风雨飘零的小公司所能做到的。2001年4月春暖花开,苦苦挣扎的李建平关闭公司。(本案例来源:《创业失败案例》,作者:佚名)P10-13

后记

众所周知,投资是企业创建和发展的基础,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许多人毫无准备地下海“试水”,结果因投资失误而步履维艰,甚至惨遭淘汰。据不完全统计,创业企业的失败率高达70%以上,青年创业的失败率高达90%以上,而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只有2%~3%,远低于一般企业的创业成功率。在这里,借用并修改一下托尔斯泰的名言,我们可以这样说:“成功的公司多半大同小异,而失败的公司则各有各的特色。”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要成功,只有为数不多的办法;要失败,却有无穷的花样。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如此之高的失败率呢?究其原因,笔者经过研究和分析,总结了这么几点:

首先,初创企业创始人对自身缺乏真正的了解。这似乎是最容易的,却是最难的。大多数初创企业的创始人感觉还是有点心浮气躁,创业没有从自身的实际出发。这个世界人有千千万万,并非每个人都能成为成功的商人,因为大家所具备的条件是不一样的,适合从事的工作行业是不一样的。才智、勇气、洞察力、分析能力、人脉、社交能力、资金实力、不确定因素。只有深刻反省自身,总结自我,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路。

其次,初创企业的创始人对当地市场的调查了解不足。很多初创企业的创始人在创业之初似乎都有点一相情愿,认为自己看好的产品也能被社会大众所充分认可。这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否则大家都是富翁了。急功近利是一个主要原因。倘若一个创业者创业之初,没有充分、科学地进行市场调查,产品分析、消费群体调研、成本核算、经营风险预测等,失败的可能是很大的。市场规律是不可违背的,不以你个人意志为转移。

第三,初创企业的创始人缺乏资金的支持。很多初创企业的创始人大都是公司的小职员,靠工资度命,对现实甚是不满,创业的激情很高,凭着三五千元就想创业,似乎有些欠考虑。为什么现在有那么多的“投资小=收效快的创业项目”呢?就是看准了很多人的这种“期望投入一个鸡蛋回报万只母鸡”的心理吧?真正小投入大回报的成功者有几个呢?我听过受骗的倒不少。

第四,初创企业的创始人的心理承受能力还是有限的。这个可归结到第一个里面,确实是很重要的因素。每一个初创企业的创始人大都明白“百年老店不是一天就做好的”的这个道理。光有创业的勇气远远不够,初创企业的创始人还必须有承受失败的能力,否则就别创业。毕竟创业成功的不是多数。没有承受力,很容易一遇挫折就坚持不住。而笑到最后的才是真正的胜利者。为此,业内专家提醒创业者,创业是需要的,但切勿盲目创业。

……

由于篇幅有限,笔者就不一一列举了。当然,笔者介绍60个创业错误不是目的,主要还是为了更多的创业者有一个顺畅的创业旅途,可能有人认为这是小题大做,但是笔者觉得非常有必要,因为在笔者从事商业活动的十多年时间里,也曾犯下60个错误中的多个错误。所以,在撰写本书的过程中,依据我多年的创业经验,期望能给更多创业者提供可供借鉴和参考的一些创业经验。

在这里,感谢《财富商学院书系》、《火凤凰财经书系》的优秀人员,他们也参与了本书的前期策划、市场论证、资料收集、书稿校对、文字修改、图表制作。参与本书的人员有:周锡冰、赵丽蓉、周斌、金易、何庆、李嘉燕、陈德生、丁芸芸、徐思、李艾丽、李言、黄坤山、李文强、陈放、赵晓棠、熊娜、周芝琴、周凤琴、苟斌、佘玮、欧阳春梅、文淑霞、占小红、史霞、陈德生、杨丹萍、沈娟、刘炳全、吴雨来、王建、庞志东、姚信誉、周晶晶、蔡跃、姜玲玲等。

任何一本书的写作,都是建立在许许多多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之上的。在写作过程中,笔者参阅了相关资料,包括电视、图书、网络、报纸、杂志等资料,所参考的文献,凡属专门引述的,我们尽可能地注明了出处,其他情况则在书后附注的“参考文献”中列出,并在此向有关文献的作者表示衷心的谢意!如有疏漏之处还望原谅。在此,敬请有关文献作者海涵为盼,并请告知我们,以便在本书修订过程中及时改正。

本书在出版过程中得到了许多教授、企业总裁、职业经理人、媒体朋友、人力资源管理专家、业内人士以及出版社编辑等的大力支持和热心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谢意。由于时间仓促,书中纰漏难免,欢迎读者批评指正。(E-mail:zhouyusi@sina.com.cn)

周锡冰

2011年8月10于紫竹苑

目录

自序

第一课 对创业缺乏正确的认识

 第一节:盲目创业

 第二节:对创业项目缺乏足够认识

 第三节:创业浮躁

 第四节:吃不得苦,更吃不得亏

 第五节:习惯性地靠运气创业

 第六节:高学历对创业帮助非常大

 第七节:90%的困难创业者都没有想到

 第八节:制定的创业目标不明确

 第九节:不能正面创业失败

第二课 合作伙伴选择不当

 第一节:创业伙伴选择是熟人就行

 第二节:哥们式合伙,仇人式散伙

 第三节:关键职位上用错人

 第四节:企业支柱亲信化

 第五节:创业时不懂得分享

 第六节:单枪匹马或者核心团队超过4个创始人

 第七节:合作伙伴选择不当

 第八节:迷恋主导权而寻求弱小的合作者

第三课 财务风险控制不得当

 第一节:缺乏稳健的财务预算制度

 第二节:财务风险控制不得当

 第三节:不依据财务情况就拍脑袋决策

 第四节:财务紊乱,资金流断

 第五节:经常用短期借款搞固定资产投资

 第六节:杂乱无章的财务管理导致浪费严重

第四课 缺乏建立多层次融资体系

 第一节:缺乏建立多层次融资体系的意识

 第二节:创业者往往无视银行的支持

 第三节:忽视现金流管理

第五课 急功近利的投机冲动

 第一节:急功近利的投机冲动

 第二节:盲目进入房地产市场

 第三节:“摊子”铺得过大导致企业运作生存困难

 第四节:候鸟式投资

 第五节:碰壁拐弯习惯化

 第六节:金融危机来临之时大肆扩张

第六课 为了利润而牺牲用户

 第一节:为了利润而牺牲用户

 第二节:反感顾客的投诉

 第三节:过分追求创意新奇而忽略广告的法律限制

第七课 不明白客户需要什么产品和服务

 第一节:不明白客户需要什么产品和服务

 第二节:选择热门行业创业

 第三节:总是喜好炒作概念

 第四节:过度相信别人,从不亲自做市场调研

 第五节:创业项目的盈利模式过于单一

 第六节:对于广告宣传缺乏认识和理解

第八课 应对危机不得当

 第一节:居安不思危

 第二节:忽视明星广告代言危机

 第三节:慌乱应对媒体的负面报道

 第四节:缺乏对媒体的正确认识

第九课 弄虚作假

 第一节:本土品牌造假西洋化

 第二节:偷税漏税

 第三节:造假上市

 第四节:财务造假

第十课 自我反省能力差

 第一节:过分迷信高科技

 第二节:自我反省能力差

 第三节:忽视诚信

 第四节:照搬照抄其他公司成功的激励制度

 第五节:低估沟通的力量

 第六节:缺乏自主创新

 第七节:创业者不懂得提高个人的能力

第十一课 盲目崇拜社会关系

 第一节:盲目崇拜社会关系

 第二节:企业去做政府该做的事情

 第三节:在引进风投时稀释掉对公司的控制权

 第四节:过于迷信专家的能力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进入21世纪,创业已经成为最令中国人民激动的话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正面临着一个创业思维和创业活动异常活跃的年代,创业活动在中国大地上全面兴起,并逐渐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驱动力。

伴随着中国的创业热潮,创业已经成为中国人民嘴边最常用的两个词。前不久,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王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毫不讳言地表示“企业家成为新世纪的宠儿”。作为中国目前具有标杆意义的企业家,他的这番言论,无疑为中国无数创业者的光环更增添了一抹诱人的色彩,同时也激发了更多的人投入到创业者的队伍中。

据《全球创业观察报告》最近发布的研究结果表明,创业者在中国越来越受到尊重,创业活动受到了政府、产业界和学术界前所未有的重视。

从这份研究报告的研究显示,中国的创业活动正处于活跃状态,新一轮的创业高潮正在形成。然而,与此同时,中国创业企业的失败率却高达70%以上,平均企业寿命不足三年,七成企业活不过一年。尽管“各领风骚三五年”并非中国特有的现象,在发达国家亦是如此,但是,在发达国家,创业当年就失败了的新企业仅占35%,活过五年的也能达到30%。

当然,对于任何一个创业者而言,其创业成败与否固然与创业环境,以及创业者本身的因素息息相关,但是,在这里,必须要说明的是,创业环境的好坏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关系着创业者的成败,其关键的因素还是取决于创业者本身。就像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在《双城记》一书中写道:“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同样对于创业者而言,可以说,眼下“是创业的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在这里说是创业最好的时代,主要是指那些准备充分、思维敏锐的创业者,而最坏的时代,主要指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许多创业者尽管创业热情很高,但由于毫无准备,结果不是因投资失误,就是管理不善而步履维艰,甚至惨遭淘汰。

近年来民企创业的失败率很高,同时很多民企的寿命也越来越短。究其原因,就是很多创业者在创业时往往源于一时冲动或憧憬一夜暴富等。目前,很多人将民企寿命短的原因归咎于缺乏企业核心竞争力。

有的人说,企业有了核心竞争力就有了优势。经过对全国,尤其是江浙数千家企业研究后,笔者却不这么认为,笔者认为核心竞争力这些东西是可以通过别的途径复制的,民企的核心竞争力还是老板个人的竞争力,是装在企业家脑袋里,而别人拿不到也去不掉的那些东西,比如个人素质、眼光等。

很多人说,创业才能获得财富,你看陈天桥也好,丁磊也好,他们要不创业能有那么多的财富吗?的确如此。由于最近这些年风险投资的进入,整个创业环境的改善,通过创业而一夜成名,白手起家的故事越来越多了。

对于白手起家的中小创业者来说,如何正确投资,回避投资误区,就成为创业成功与否的关键,成为企业获得成功的必修课。因此,本书针对中小创业者,从创业思维、方法、技术等方面入手,就容易导致创业者“走麦城”的60个问题进行情景再现、案例评析和专家诊断,由此为创业者提出可行性建议。

在情景再现中,主要再现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常犯的错误;案例评析主要是指出造成创业失误的根源;而专家诊断主要是针对创业者常犯的错误,并解决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所犯的错误,从而使创业者走出创业的困境,其目的就是尽可能让创业者少犯一些错误,使其创业旅途更加顺畅。

周锡冰

2011年8月20

内容推荐

对于白手起家的中小创业者来说,如何正确投资,回避投资误区,就成为创业成功与否的关键,成为企业获得成功的必修课。因此,《创业者必上的11堂课》针对中小创业者,从创业思维、方法、技术等方面入手,就容易导致创业者“走麦城”的60个问题进行情景再现、案例评析和专家诊断,由此为创业者提出可行性建议。

《创业者必上的11堂课》中,笔者周锡冰介绍60个创业错误不是目的,主要还是为了更多的创业者有一个顺畅的创业旅途,可能有人认为这是小题大做,但是笔者觉得非常有必要,因为在笔者从事商业活动的十多年时间里,也曾犯下60个错误中的多个错误。所以,在撰写本书的过程中,依据多年的创业经验,期望能给更多创业者提供可供借鉴和参考的一些创业经验。本书由周锡冰、赵丽蓉、黄华著。

编辑推荐

创业就像不背降落伞从飞机上跳下去,再在空中造伞,盼着它能在落地前打开。要是伞没造好就摔到地上,要想再爬上飞机跳一回可就难了。

对于白手起家的中小创业者来说,如何正确投资,回避投资误区,就成为创业成功与否的关键,成为企业获得成功的必修课。因此,《创业者必上的11堂课》针对中小创业者,从创业思维、方法、技术等方面入手,以11堂课的形式就容易导致创业者“走麦城”的60个问题进行情景再现、案例评析和专家诊断,由此为创业者提出可行行建议。本书由周锡冰、赵丽蓉、黄华著。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创业者必上的11堂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周锡冰//赵丽蓉//黄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3612234
开本 16开
页数 34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31
出版时间 2012-01-01
首版时间 2012-01-01
印刷时间 2012-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62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276.3
丛书名
印张 22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59
186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8:4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