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罗素--西方的智慧(上下)
内容
编辑推荐

由罗素所著的《罗素--西方的智慧(上下)》是一部西方文化的入门书。本书对何谓哲学的问题进行了提示性说明,重点探讨了早期的自然哲学以及赫拉克利特、巴门尼德等哲学家的主要观点;讲述雅典时代的古希腊哲学三巨头等等。

内容推荐

《罗素--西方的智慧(上下)》是一部西方文化的入门书。借助《罗素--西方的智慧(上下)》这本书可迅速对西方哲学的主要史实、演变、思想、人物、流派等有一个比较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王小波对罗素极为推崇,认为他是诺贝尔奖的唯一合格获得者。罗素19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是迄今少数几位不是靠纯文学作品获得此项大奖的人之一。

目录

第一章 导 言

第二章 前苏格拉底时期

第三章 雅典

第四章 希腊化时代

第五章 早期基督教

第六章 经院哲学

第七章 近代哲学的兴起

第八章 英国经验主义

第九章 启蒙运动与浪漫主义

第十章 功利主义及其以后的哲学发展

第十一章 当代哲学

结 语

试读章节

在早期毕达哥拉斯派的影响之下,原有的奥林匹亚宗教被一种新的宗教观念所取代。色诺芬尼对传统的诸神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他大概在公元前565年出生于伊奥尼亚。公元前540年,当波斯人人侵伊奥尼亚的时候,色诺芬尼逃到西西里岛。他主要的目标似乎是要连根拔除奥林匹亚万神庙以及那些由人的想象所创造出来的诸神。同样,他也反对由俄耳浦斯复兴而产生的神秘主义,并且嘲笑毕达哥拉斯。

在哲学传统的名单上,下一位是另外一个伊奥尼亚人,他就是爱菲斯的赫拉克利特。他大约生活在公元前六世纪,对于他的生平,除了他属于一个贵族家族之外,我们几乎一无所知。他著作中的一些片断被保留下来,从中我们能够很容易的知道,为什么他被认为是个难以捉摸的人。他的话很多是预言性的,他所留下来的断片残章简洁而高雅,并充满着生动的隐喻。谈到生死的永恒循环,他说,“时间是一个下跳棋的孩子,而支配权就在他的手中。”对那些悟性差、感觉迟钝的人,他常常用刻薄的言词极尽轻蔑:“傻子即使听到了别人的谈话也会像聋子一样无动于衷。即使他们在场,也跟不在场一样。”“如果人们的头脑不能理解别人的语言,那么眼睛和耳朵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一种无用的摆设。”

为提醒我们,要想取得有价值的成就,就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赫拉克利特说:“那些找寻金子的人挖了许多泥土而只发现了一点点。”由于这项工作过于艰难,有的人会半途而废,他挖苦他们就像“驴子宁愿要青草,而不愿要黄金”。即使如此,他却暗示了一种思想即:我们不应该因为我们所确知的东西而太过骄傲。后来这种思想被苏格拉底用一句名言表达出来:“孩子在成人的眼里是幼稚的,而成人在神的眼里也是幼稚的。”P34-35

序言

哲学家的工作到底是干些什么?这的确是一个奇妙的问题。我们或许可以从他们不干什么来着手回答这个问题。在我们周围的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事物是我们已经十分了解的。比如,蒸汽机的运转方式,这属于力学和热力学的知识。我们对人体的结构及其功能也相当熟悉,这些是解剖学和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再比如星球的运转,我们也已经了解了很多,而这属于天文学的研究范畴。所有诸如此类的知识都属于某一门具体的科学,这些具体的科学各自有着明确的定义。

但是,所有这些知识又全都处于未知的领域之中。如果你越过边界,走人这个未知的领域,那么你就从科学走向了沉思。这种沉思活动实际上是一种探索, “哲学是什么?”这个问题就包含在这种沉思活动当中。就像我们在后面将要读到的那样,从某种意义上说,科学的各个领域都是发端于哲学探索。一旦某种科学有了自己牢固的基础,除了一些边缘问题和方法问题,它就会不同程序地独立发展。但是探索的过程却不会停下脚步,它还会继续前行,去寻找新的研究内容。

后记

我们已经到故事的结尾。读者在看过本书后,不妨问一问自己从书里学到了什么。我们必须提醒读者的是,书中每一个论题,前人都已经有过论述。在写作本书的过程中,我只考虑了浩瀚资料中的很少一部分。仅仅熟读一本书,不管这本书的范围多么的广阔,也是无法使读者成为专家的的确,无论阅读多少,如果只是阅读,并不能自动增进我们对事物的了解。因为除了获得知识之外,我们还得对书中涉及的各种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这也正是学习哲学史的一个理由,因为关于每个要论述的问题,历史上的专家们都为我们准备了详尽的著述。不论是对外行人,还是对学者来说,时常退一步来对哲学史进行一番概览,是相当重要的。这时候,我们不需要进行太零散或太琐碎的考察,最主要的是要能鞭辟人里。我们的说明并不是所谓的百科全书式的。无论是对人物还是对思想,我们都需要加以慎重地选择。充其量,我们只能希望提供一个关于哲学发展总趋势的轮廓。不但如此,历史背景的材料是相当简要的,它们已经经过了压缩。这本书并不是要教读者历史,而是试图提醒读者不要忘记哲学史,不要忘记各种哲学观点的成长背景。同时,本书也强调了西方文化传统从早期希腊到现在的连续性。    

或许有人会问,沩什么这样一部历史里竟然没有给“东方的智慧”留出位置呢?耐此我们有以下几个答复:首先,东西方两个世界是彼此独立成长起来的:所以单独对西方思想进行说明应该是无妨的。其次,单单厘清西方的思想就已经是一件相当困难的王作了,因此我们把讨论限制在西方思想这个范围里面。此外,还有一二个必须这么做的理由,那就是,在某些十分重要的方面,西方哲学传统与东方心灵的思辨非常不同。如果不是希腊人将哲学运动和科学传统相连并进,就不会有西方文明。这种特性使希腊人的研究有特殊的视界,而正是哲学与科学的双重传统塑造了西方的文明。 

现在,我们对这种特殊的关系再做进一步的厘清。在有些领域中,科学的研究探讨是与哲学的研究有所不同的。然而,科学却是哲学进行反省和思考的来源之一。当我们考虑一般意义上的科学究竟是什么时,我们就已经是在处理哲学问题了,而对于科学方法的规范研究也是一种哲学研究。而试图就世界慨略的面貌给予一介说明,也是长久以来吸引哲学家们注意的问题。但是在这里,我们应当把哲学与科学区分开来。用科学的方式来描述事实,并不是哲学研究的恰当目标。如果不尊重这个界限,有时就会引起像系统的唯心主义那样的麻烦。哲学所能提供的是二种考察经验研究成果的方法,它提供的是一套架构,用以将科学的发现纳入某种秩序中。只要唯心主义不逾越这个界限,一那么它就是在恰当的范围内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指出,在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时,我们不可避免地处在某种哲学的世界观中。因为,—我们日常所谓的“常识佳态度”,事实上已弪暗含了一套对事物性质的普遍假定。批判哲学盼核心意思,就在于提醒人们留意这种情形。无论如何,我们必须时时提醒自己,无论科学理论会使我们采取何种有利的行动,它们的目标仍在于叙述世界的真实事物。那些认为理论不过是抽象的形式系统的人,往往忘记了这一点,正像他们忘掉了“数”是用来计数的一样。

作为研究对象的世界,并不是我们的创造物。然而,我们有时确实会犯一些错误,而且还常常难以发现自己正在犯错误。但是,使我们获得正确认识的,并不是某些我们自以为真的信念所带给我们的安宁。一个人可能会幻想自己有着无数的财富,因为这么想可以给他一些满足。的确,有人会有这种想法,一可惜银行经理和法院却全然不会认可这样的想法。有时候,研究发现的结果会有错误,但并不代表这些结果就是主观的。说句公道话,犯错至少总要有一个犯错的人,人才会犯错误,而自然本身是不会犯错的,因为它并不做任何的判断。只有人在构造命题的时候才可能犯错,或许实用主义理论的动机之一,就是源于这个事实。因为如果错误是主观的(按照它与犯错者的联系来理解),而谁也无法保证不犯错,那么我们就会觉得自l己总也走不出主观见解的范围。然而,这种看法是不对的。说错误总是丕知不觉地出现,这是一回事;断定我们从未正确过,又是另一回事。加果我所说的是事实,那么这个判断里就没有任何主观因素。对错误来说也同样如此,如果我是错的,那么我犯错就是一个关于认识世界的事实。重要的是强调探索的客观性和追求真理的独立性。有些人坚持真理是某张可延伸的主观的东西,但他却没有注意到:按照这一观点,探索就成了不可能的事了。另外,他们还错误地以为,探索者不可能只服从自己的好奇心,而完全忽视自己在发现中获得的利益。大多数研究并非如此,没有人会否认这—点,但还是有一些例外。不能用实用主义概念来解释科学的历史。对那些产生于主观偏见的有着无限力量的幻想来说,尊重客观真理无疑是当头棒喝,它可以起到急刹车的作用。

这就把我们带到另一个哲学思辨的主要泉源。截至目前为止,我们只提到科学及其运作的一些普遍原则,它们都是哲学研究的对象。但人作为一种社会性动物,不只是对发现世界感兴趣,更重要的是在世界中实际参与活动。科学关心的是“手段”,但这里关心的却是“目的”。正由于人的社会性,使人需要面对伦理问题。学告诉人们如何用最好的方式达到特定的目的,但科学却无法指引人们,应该追求什么样的目的。  

至于伦理问题,我们已经讨论过许多不同的研究路径。对柏拉图来说,伦理和科学最后终将结合在一起,即善与知识合而为一。假如事实确果真如此,那岂不是太完美了!可惜柏拉图未免太过乐观了。一些博学的人,有时反倒会利用知识作恶,并用知识掩盖或者开脱自己的罪行。无论如何一个人不管懂得多少,也都解决不了这个尚待解决的问题。

这就是理性与意志的普遍性问题。如果有人反对在充分的条件下二者可以合而为一:那么他必然要像奥卡姆一样承认它们是相互独立的。当然,这并不意味它们之间毫无关系,理性可以、也确实在控制和引导着意志与感情。但是,选择目的毕竟还是意志。

这个事实的推论就是,我们无法对我们所追求的目标或所采取的伦理原则给予科学的论证。唯有先行承认某些伦理的前提,我们才有办法开始论证。因此,有人可能会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应该在行动上去维护所处的社会,或者去促进社会体系的某些变革。不论上述观点的伦理前提是什么,在此基础之上便可以对这样或那样行动的理由进行论证。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前提没有包含“应该”,那么我们就无法得出告诉我们“应该做什么”的结论。  

因此很明显,伦理要求因人而异。在伦理问题上,人们常常争论不休,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于是,这便产生了一个问题:我们是香可能找到一个在某种程度上普遍有效的伦理原则?无论如何,伦理原则要想被人接受,就不能取决于某一个人。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如果存在着具有普遍性的伦理原则,.那么它就必须适用于整个人类社会。但这并不是说,所有的人在各方面都一律平等。如果硬要这么说,那也未免过于愚蠢了,因为事实并非如此。人们在机会、一能力和其他许多方面都有差异,但是伦理判断上,把他们归于某个特殊的群体是行不通的。比如,我们主张一个人应该诚实,这一伦理原则就不取决于当事人的身材、相貌和肤色。在这个意义止,伦理问题就产生了兄弟般关系的概念。这观点最早在斯多葛派伦理学中得到了清晰的阐述,而后又被基督教所采纳。 

大多数为文明生活而设定的原则,都具有这种伦理特性。没有任何科学的理由能够说明,为什么无故对别人施暴是坏的。但对我而言,j这种行为的确是坏的,我想很多人也会这么主张。至于残酷的行为为什么是件坏事,我自己恐怕也无法提出令人满意的理由。这些都需要时间去解决,或许有一天真找到了答案也说不定。同时,我要提醒持有相反意见的人,他们应该扪心自问,他们对这些问题的意见,是否跟实际主张这些意见的事实相互独立。因此,所谓普遍的伦理原则,只不过是一种特殊的希冀罢了。  我在前面说过,一个真正的伦理愿则是不会因人而异的,但这并不是说所有的人都律平等,其中最广为人所知的差异就是知识的差异。苏格拉底认为,知识与善是一致的。一我们在前面已经批评过这种过于理性主义的观点。然而,有一人重点是不能被忽路的,尽管苏格拉底也坦然承认一个人的所知极为有限,但更为重要的是,人应该努力追求知识。唯有无利害关系的研究才是苦的,这是从毕达哥拉斯所延伸出来的一条伦理原则。自泰勒斯的时代以来,追求独立,于追求者的客观真理,一直是潜藏于科学运动背后的推动力量。不可否认,这还尚未触及一些误用和滥用发明成果所引起的伦理问题。然而,尽管我们不能不正视这个问题,但是如果我们把正述这两个不同的问题混为一谈的话,那对我们并没有什么好处。

因此。研究者要承担起双重的任务。一方面,他要尽.其所能的追求独立的研究对象,哒是他的使命,无论结果令人欣慰还是烦恼,他都必须这么做。正如伦理原则对每介人都一视同仁一样,研究的结果也不一定会顾及我们的感情。另一方面,从伦理角度看,还有一个如何把研究结果加以善用的问题。

最后的问题是,应该如何理解追求真理是件善事这个伦理原则。很显然,我们并非全都有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但也不可能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做判断。人们必须思想,也必须行动。不过,每个人都能够做到的一件事,就是允许别人对他自己不愿意去怀疑的事有暂时不作判断的自由。这也就正好说明了不计利害的研究是与自由相关的,后者也可以被看作是另一种善。在一个社会中,宽容是研究得以繁荣‘的先决条件。言论和思想的自由是自由社会的强大推动力,它们让研究者有可能在真理的引领下不断进行探索。从这种意义上说,每个人都能够对这一至关重要的“善”做出贡献。尽管这并不表示我们要对每一件事都持相同的看法,但它可以保证探索之路不会被人为地封闭。对于人来说,未经审验的生活,确实是不值得过的生活。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罗素--西方的智慧(上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罗素
译者 戴俐秋//王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画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4603323
开本 16开
页数 50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2-01-01
首版时间 2012-01-01
印刷时间 2012-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75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5
丛书名
印张 32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4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2: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