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剧场及其复象
内容
编辑推荐

我们要相信,剧场能给生命新的意义。在这种剧场中,人无所畏惧地掌控尚未发生之事并促使它发生。所有尚不存在的,都可以诞生,只要我们不以当个记录器官为满足。再者,当我们说出“生命”这个字眼,意思不是指以外在事实来验证的生命,而是一种脆弱的、骚动的所在,那是形式触碰不到的。我们这个时代最可怕、最该诅咒的事,就是一味沉溺于形式,而不能像那些被活烧死的殉道者,在炎炎柴堆中发出求救的信号。

本书是残酷戏剧的首倡人阿铎的代表作,它集结了阿铎1931年至1937年阃发表的有关剧场的论述、宣言以及书信。

内容推荐

本书是残酷戏剧的首倡人阿铎的代表作,它集结了阿铎1931年至1937年阃发表的有关剧场的论述、宣言以及书信。它不是系统性的理论著述,也不是一本剧场实践手册,而是一场生命宣言,一部投向西方传统文化的挑战书阿铎在此书中所揭示的戏剧观念,启发了无数当代最杰出的剧场工作者,是当代戏剧的重要文献。

本书译者刘俐系影剧方面的专家,译文言辞贴切、行文流畅,为难能可贵的优秀译本。

目录

前言:剧场与文化

剧场与瘟疫

舞台调度与形而上

炼金术剧场

论巴厘岛戏剧

东方戏剧与西方戏剧

弃绝杰作

剧场与残酷

残酷剧场(第一次宣言)

论残酷的书简

论语言的书简

残酷剧场(第二次宣言)

情感运动员

札记两则

瑟拉凡剧团

阿铎年表

参考书目

阿铎资料选目

编者小记

试读章节

尸体血溅如注,浓稠、恶臭,带着临终挣扎和鸦片的颜色。有些古怪的人物,自尸体上走过,穿着防水装,鼻子奇长,眼珠呆滞,脚踏日本木屐,是用两套木板设计的,横木板是鞋底,直的用以隔离被感染的体液。他们口诵荒诞咒语,却无能避免自己也被丢人柴堆的命运。这些无知的医生只是暴露自己的恐惧和幼稚罢了。

那些似乎因疯狂贪欲而免疫的人渣,进入那些门户大开的人家,洗劫有钱人,虽然他们知道这种财宝没有用处。就是在这时,戏剧诞生了。戏剧是在没有当下动机的情况下,促使人做出对现实无用的、也无利可图的行为。

最后的幸存者都陷入疯狂:一向孝顺听话的儿子手弑亲父,禁欲者鸡奸亲友,淫荡者变贞洁了,悭吝者自窗口大把大把洒金子,英勇的战士放火烧掉他曾以生命捍卫的城市,优雅的人精心装扮,在尸体堆中游走。法纪荡然或死亡逼近也无法解释这些没有缘由的荒诞行径:这些人并不相信死亡是结束。何况,又如何解释痊愈的病人突发的情欲冲动?他们不逃走,却留在当地,在垂死甚或已死者身上寻求罪恶的快感。这些被随意丢置的尸体在层层堆栈下已快被压烂。

如果只有重大的灾难才能产生这种疯狂的无缘由行为,如果这个灾难名叫瘟疫,也许我们该研究,这种无缘由行为在我们整体人格中的价值。瘟疫病患在没有物质毁坏的状态下死去,身上带着一种绝对的,几乎是抽象的恶的伤痕。这就像演员的状态:他全力探索、翻腾情感,对他在现实中的处境,却毫无帮助。演员外表的一切就像瘟疫患者一样,显示出生命面临终点作出的反应,而实际上,什么也没有发生。

一个瘟疫患者边跑边吼叫着追逐幻象,和一个探索感性的演员之间,一有类似之处;瘟疫幸存者自己创造出一些非经瘟疫无法想象的角色,在尸体和神志不清的疯子前演出,和一个胡乱地创造角色的诗人,在一个同样没有反应或疯狂的观众前演出,也有不少其他相似之处。这些相似之处,呈现最重要的真理,且将剧场作用,像瘟疫一样,放在真正的病疫层次。

因为严重生理失调而产生的瘟疫的形象,就像衰竭的精神力量最后的奋力一搏,而剧场中诗的意象却是一种精神力量,它在感官中开始,而且不需任何现实基础。一个演员一旦投入其工作的狂热之中,要抑止犯罪所需要的美德远超过一个杀人犯行凶所需的胆量。而正是因着它的无缘由,剧场中一个感情的作用比在真实生活中实现的感情更有力。

一个凶手的狂热会衰竭,而悲剧演员的狂热却封闭在一个纯净完美的圈圈之中。凶手的狂热完成了一个行为,就发泄殆尽了,与激发它的力量脱节,再也无能滋养它,而当这种狂热附在演员身上,则是一边释放一边自我否定,因而无所不在。

如果我们现在愿意承认瘟疫这种精神形象,就会将瘟疫患者体液的失调看作在其他层次失调的物质的表象,就像生命中会发生的冲突、斗争、灾难和溃败。被隔离在疗养院的病人,他们未得发泄的绝望和叫喊,有可能因为情感和形象的反弹力,成为瘟疫的病源,就像外在事件、政治冲突、天灾、革命、战乱,一旦进入剧场,就会以病疫的力道,将它释放在观众的感应力上。

圣·奥古斯丁(saint Augustin)在《上帝之城》中,就曾突显瘟疫和戏剧的作用有相似之处:瘟疫不破坏器官,就能致命;而戏剧不会致命,却能在个人、甚至整个民族的精神上,引发最神秘的改变。

他说:“你们这些无知的人,你们要知道,这些表演、这些表现丑恶的戏剧之所以在罗马出现,不是出于人的邪恶。而是出于你们众神的旨意。你们对众神的崇拜,还不如用以对待大祭司希皮昂还合理些。因为这些神祗实在配不上他们的祭司!……  为了缓和毒害人体的瘟疫,你们的神祗要求向他们献上这些戏剧表演,而你们的大祭司,反对兴建舞台,以免这种瘟疫斫害灵魂。如果你们还有一线智慧的灵光,取心灵而舍肉体,就该选择值得你们崇奉的对象。因为恶魔的诡计预料到感染会随着肉体结束,因而很高兴逮住这个机会,引进一个更危险的灾难。它祸害的对象不是身体,而是道德习俗。事实上,戏剧败坏人心,使人如此盲目,甚至到最近,那些染上恶瘾的人,在逃过罗马劫城,流亡迦太基(Carthage)之后,仍然每天进剧场,争先恐后地为那些小丑疯狂。”

要找出这种具传染力的疯狂状态,其确切理由为何,并无帮助,就像不需找理由说明为何神经器官在一段时间之后,会响应最细致音乐的震颤,从而受到持久的改变。重要的在于承认,戏剧就像瘟疫,是一种疯狂状态,而且有感染力。P22-25

序言

前言:剧场与文化

生活本身在逐渐枯竭,大家却空前热衷于夸谈文明与文化。生活的全面崩溃,导致人心沮丧,恰与对文化的热衷呈奇异的对比。这文化从不曾与生活发生过关系,只想主宰生活。

在回来谈文化之前,我要指出,世人都在饥饿状态,并不关心文化。想将念头从饥饿转向文化,只是作态而已。

文化从不曾拯救过担心温饱或想改善生活的人。因此我觉得最迫切的不是捍卫文化,而是自所谓文化中汲取具有与饥饿同等强悍生命力的思想。

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活下去,要相信让我们活下去的力量,相信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活下去。相信自我们内心神秘处所产生的,不应总是回到填饱肚皮的考虑上。

我的意思是,我们都得立刻吃饱,但更重要的是,不要只为满足这当下的需要,而浪费了饥饿的力量。

如果这个时代的特征是混乱,我认为这混乱的根本原因在事物与反映事物的语言、思想、符号之间完全脱节。

我们当然不缺思想体系,体系众多且相互矛盾正是我们这古老法国和欧洲文化的特色:但从哪里可以看得出生命、我们的生命受到这些体系的影响?

我并不是说,哲学体系应直接、立即运用。但我们的情况,不出以下两种可能:

或者,这些体系就在我们身上,我们浸淫其中,因而体现于日常生活,那要书籍何用?要不,它根本无力支撑我们活下去,那让它消失何妨?

我们要强调,文化要起作用,要变成我们身上的一个新器官、新生机。而文明是文化的体现,它指引我们最细微的行为,是存在事物中的精神。将文明与文化分割是不自然的,因为这两个字指的是同一个行为。

我们评断一个文明人是看他的行为举止,而他的行为反映他的思想。可是“文明人”这个字眼,已经有些混淆。所有人都认为,所谓有文化素养的文明人,就是一个了解所有体系,也根据这些体系、形式、符号及其代表意义来思考的人。

其实,这样的人是个怪物。他并未使行为与思想一致,却将人类擅于从行为中归纳思想的本事发展到荒诞的地步。

如果我们的生命缺少火花,也就是说,缺少一种恒常的超自然魔力,这是因为,我们喜欢观照自己的行为,并沉迷于思考行为的理想形式,却不让行为来推动我们。

这种能力,是人类独有的,我甚至要说,这是人类之病,它败坏了那些原应保持神圣的概念。我决不相信人类所创造的超自然和神明,正相反,我认为人类千年来的干预,终于腐化了我们的神明。

在这个一切都与生命脱节的时代,我们对生命的想法需要全面重新考虑。就因为这痛苦的分裂,使事物向我们反弹。我们已失去诗情,也无法在事物中寻得。这诗情,没有走对地方,突然从不应该的地方出去了。我们从未见如此多的罪行,这些罪行之所以如此乖戾,唯一的解释是,我们已无力掌握生命。

如果剧场是为了让我们压抑下去的东西得到生命,那么剧场便是一种恐怖的诗,以怪异的行为展现,其中生存的质变,说明了生命的强度丝毫未减,只待更好地引导其方向。

我们虽然大声呼唤超自然魔力,内心却又害怕将生命的发展完全置于真正的魔力之下。

根深蒂固的文化空白,使我们对某些神奇的反常之事大惑不解。比如,在一个从未接触现代文明的小岛上,有一艘船虽只是路过,而且船上的人都很健康,却可能在岛上引发一些我们特有却从未在岛上出现的疾病,如带状泡疹、流行性感冒、感冒、风湿、鼻窦炎、多发性神经炎,等等。

同样,我们认为黑人体臭,却不知道,对所有欧洲以外地区的人而言,是我们白人体臭;我甚至可以说,我们有一种白人的气味,可称之为“白人病”。

就像铁烧热呈白色,我们可以说,所有极端的都是白色的,对亚洲人来说,白色已成为极端腐化的标志。

说到这里,我们可以开始建构文化的意涵。它首先是一种抗议。

抗议将文化的意义胡乱的窄化,将它缩小为一种难以理解的万神庙,造成对文化的膜拜,就像某些重视偶像膜拜的宗教,将神祗供奉在万神庙中。

抗议将文化与生活分离,好像文化是一回事,生活是另一回事。真正的文化难道不是一种细致的了解、实践生活的方式?

我们可以烧掉亚历山大图书馆,在古埃及纸草书之上和纸草书之外,仍存在着生命能量(forces)。我们也许暂时失去了找寻这种能量的能力,但它的能量并不因此被消灭。舍掉过分的便捷,遗忘形式,都是好事。如此,我们神经能力所掌握的超越时空的文化,才会以更大的力道再生。大动乱的发生,会促使我们返回自然,也就是说,重新发现生活。对动物、石头、饱含电光的事物、充满动物气息的服装等的古老图腾崇拜,也就是所有用于捕捉、导引、分散宇宙力量的东西,都被我们认为是已死之物,我们只知道从中找到静止的、艺术上的收获,只有欣赏价值,没有行动力量。

事实上,图腾崇拜足以激发行动力量,因为它恒在动,是属于行动者的。所有真正的文化都要依靠图腾的原始、野蛮的手段。我崇尚图腾崇拜的、野蛮的、也就是完全自发的生命力。

使我们丧失文化的,是我们西方人对艺术的观念以及想自艺术中获利。艺术与文化不能和谐并进,这与普天之下的做法完全不同!

真正的文化是以其昂扬激情和生命能量来运作的。而欧洲对艺术的理想则将人的精神投置于一种脱离能量的态度之中,使人的精神成为艺术激情的旁观者。这是一种懒惰、无力的观念,只会导向快速的灭亡。印第安神祗奎沙蛇…的多重面貌之所以和谐,是因为它们表现了一种沉睡力量的均衡与曲折。形式的张力只是为了吸引或捕捉一种生命能量。这种能量,在音乐中能唤醒刺耳的琴键。

众多神祗沉睡在博物馆中:火之神,手持一只像宗教审判中使用的三脚支架似的香炉;塔拉洛克(Tlaloc)是众多水神之一,立在绿色花岗岩墙上;水神之母、花神之母;一身翠绿的女神,面无表情,自层层水帘之下发出回响;花神带着陶醉的、幸福的表情,面庞进放着香气,引得阳光的粒粒原子围绕盘旋。在这个被强迫置于奴役状态的世界中,石头经过适当的敲击,得到生命。有机的文明人世界,我的意思是,它的生命官能走出歇息状态,这人性的世界进入我们,加入神祗的舞蹈。不转身、不回顾,否则就会像我们一样,变成砂盐的雕像。

我说的是墨西哥,在墨西哥,没有艺术,但每样事物各有所用,世界恒处于昂扬激情之中。

相对于我们那种死气沉沉、漠不关己的艺术观,货真价实的文化要的是一种具魔力的、绝对自我的,也就是与自己休戚相关的艺术观。因为墨西哥人捕捉到马那神力(Manas),是潜藏在所有形体中的力量。它不能从对形体本身的凝视中产生,而必须与这些形体神奇地融而为一,才能释出。古老的图腾就是为加速其交会。

虽然当我们以有意识的、眷恋的眼睛观看,但一切都促使我们昏睡。当我们的眼睛已经失去作用,眼光只能向内望,既要保持清醒,又能像在梦中一样地观看,这是很困难的。

我们那漠不关己行动的古怪念头,就是这样产生的。但它毕竟是行动,因为受到休憩的诱惑,反而更强烈。

所有真正的人头像都有一个影子(ombre),是它的复象。当雕塑家认为自它的塑造中,释放出了一种影子,其存在使他不得安宁,艺术就此生发。

所有以适当的象形文字所流露的具魔力的文化,都有影子。真正的剧场也有影子。在所有的语言、所有的艺术形式中,剧场是唯一还有影子,并打破其限制的。而我们可以说,从一开始,这些影子就不能忍受限制。

我们僵化的剧场概念是跟着我们僵化的、没有影子的文化概念而来的。在这种文化中,我们的心灵不管往哪里走,只会碰到空虚,即使空间是填满的。

真正的剧场,因为它在动,因为它使用活的工具,在生命不断踉跄跌撞之处,激发影子。演员不重复同一动作,但他不停在动,在做出动作。虽然他会摧残形式,可是在这些形式之后,通过形式的毁坏,他超越了形式,并使其持续更新。

剧场不存在于任何东西之中,但它使用所有形式的语言:动作、声音、话语、火、喊叫。它正是存在于心灵需要言语来表达之处。

把剧场固定在一种语言之中:书写话语、音乐、灯光、声音——说明它短期内就要垮了。因为选择一种语言就表示,我们贪图这种语言的便利,但语言的限制必造成语言的枯竭。

剧场的问题与文化的问题一样,重点在标明、指引影子。剧场不局限于固定的语言或形式上,因而它会摧毁假的影子,从而为另一种影子的诞生铺路,并将真正的生命演出聚集于此。

破除语言以触及生命,就是创造戏剧或重建戏剧。重要的是,不要以为这种行为必须是宗教性的,也就是只属于某些人的。重要的是相信,不是每个人都能做,一定要先有所准备才能做。

这样一来,就会使我们摒弃人惯常的限制和人的权力(pouvoirs)的限制,让所谓现实的领域无限扩大。

我们要相信,剧场能给生命新的意义。在这种剧场中,人无所畏惧地掌控尚未发生之事并促使它发生。所有尚不存在的,都可以诞生,只要我们不以当个记录器官为满足。

再者,当我们说出“生命”这个字眼,意思不是指以外在事实来验证的生命,而是一种脆弱的、骚动的所在,那是形式触碰不到的。我们这个时代最可怕、最该诅咒的事,就是一味沉溺于形式,而不能像那些被活烧死的殉道者,在炎炎柴堆中发出求救的信号。

后记

阿铎最后一次登台,在不同人的文字中都有记录,他是一以贯之的,包括这场谢幕。他一生都在尝试将形而上注入剧场,好让戏剧不脱离其本质,“剧场要创造一种话语的、手势的、表情的形上学,使它不再受心理和人文(humain)的践踏”。他想贯穿抽象和具体来传递一些只要是直陈就会被误解的消息,而这恰恰是世上最难的事。他失败了。

在阿铎人生的最后一年,他以Van Gogh,le suicide de la societe回应。

本书能够出版首先要感谢刘俐教授的译文,其次要感谢Evelyne Grossman教授,以及欧阳亚丹、康翀、朱岳、罗丹等朋友的帮忙。这本书是送给很多因阿铎而结识的朋友——包括那些没法被送达的。

景雁

2010.6.21

书评(媒体评论)

残酷指的是,事物有可能对我们施加更恐怖、更必然的残酷。我们并不自由,天有可能塌下来,戏剧的作用,首先就是要让我们了解这一点。

——阿铎

欧羹近代所有严肃剧场的发展。可分为两个时期:“阿铎之前”和“阿铎之后”。

——苏珊·桑塔格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剧场及其复象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法)翁托南·阿铎
译者 刘俐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8076975
开本 32开
页数 19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7
出版时间 2010-08-01
首版时间 2010-08-01
印刷时间 2010-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图书小类
重量 0.25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819
丛书名
印张 6.25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10
148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5:4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