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深圳文化三十年(民间视野中的深圳文化读本)/纪念中国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丛书
内容
目录

序言:文化引领向未来(胡经之)

前言:深圳文化的十大论题——深圳文化三十年焦点述评(吴俊忠)

上篇 文化现象与文化感思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怎样面世(涂俏)

 蛇口风波:“陈腐说教与现代意识的激烈交锋”(马立诚)

 邓小平画像创作始末(邓妍)

 邓小平塑像诞生记(滕文金)

 《孺子牛》雕塑诞生背后的故事(潘鹤)

 大鹏鸟、开荒牛、红树林:深圳的精神符号(刘深)

 文稿拍卖敲响精神产品市场化的第一槌(陈冰)

 我们爱读书——深圳读书月宣言(读书月组委会)

 阅读十年:想象力让一座城市飞翔(王绍培)

 琴城筑梦:从李云迪到张昊辰(王俊)

 图书馆之城:公平享有文化权利(程亚男)

 设计之都:世界对创意深圳的褒奖(靳豹)

 设计与都市和谐——’07深圳设计论坛综述(周举)

 “申都”之路(王奋强)

 深圳动漫:漫漫原创路(丁为民)

 靠知识实现城市理想——为“杰出的发展中的知识城市”叫好(特报评)

 深圳歌声标记中国足迹(王俊)

 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越讲越红火(韩小蕙)

 文化生活与生活文化——关于社会科学普及周的文化思考(胡鹏 张嫱)

 关爱行动:温暖别人也温暖了自己(杨黎光)

 今天。我们送丛飞(匡天放)

 文博会:为中华文化插上腾飞的翅膀(马璇)

 一张报纸开启一座城市的记忆(马强)

 追寻深圳书香的时空坐标——从解放路书店到中心书城(王俊)

 大家乐舞台:打工文化的形象标志(吕露)

 特色鲜明的深圳文化形象(段亚兵)

 深圳文艺的生机与活力(李意珍)

 关于歌词创作的答问(蒋开儒)

 深圳大学:高校之林后来居上(王奋强金涌)

 深职院成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秦小艳)

 深圳大学城的功能与定位(张儒林)

 特区文化研究中心:深圳学派的“孵化器”(尹博)

 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书写特区研究新篇章(钟坚)

 揭开尘封的国学研究所(刘敬文)

 “深圳文化周”在海外(黄士芳)

 大运会举办权:深圳的一道国际化考题(尹晓莹刘晓玲)

 大芬村:创造中国油画的奇迹(周笑冰)

 学院版画展在观澜版画基地闪亮登场(周举)

 城市雕塑与城市文化(孙振华)

 滨海深圳的海洋文化符号(刘莎莎)

 深圳有个华侨城(周笑冰)

 《深圳大学学报》:打造深圳的学术文化高平台(沈金浩)

 《深圳青年》:面向青年的文化关怀(众人)

 “文化广场”:亮丽的文化窗口(尹昌龙)

 文化深圳的大众广场(杨宏海)

 深圳需要“精神后花园”(曾华国)

 家园亦可在天涯(胡经之)

 深圳的夜空不寂寞(霞光)

 从百家争鸣到深圳学派(京生)

 超越“参照”:关于深圳文化创新的思考(吴俊忠)

 关于“两城一都”建设的思考(王京生)

 文化立市的实质是文明立市(苏东斌)

 人文精神:一座城市的时代光芒(孙豌)

 大学是罗丹的《思想者》(章必功)

 大学:城市智慧的心脏(陈继会)

 深圳文化人应有大家风范(刘申宁)

 渐趋成熟的深圳文化人(关志钢)

 深圳涵养“文化绿洲”——写在首届文博会闭幕之际(胡谋)

 深圳正在奔向“文化绿洲”(胡野秋)

 一座城市与一个时代(陶一桃)

 从“大鹏所城”到“鹏城”深圳(汪开国刘中国)

 《大鹏所城》——深圳历史文化的崭新坐标(邵汉青)

 冷冷热热说历史(胡洪侠)

 深圳文化三人谈(老亨金心异我为伊狂)

中篇 文化理念与文化研究

 建构深圳文化的理论形态(王京生)

 风雨不归路:深圳的文化梦寻(尹昌龙)

 关于深圳特区文化发展战略的思考(苏伟光)

 深圳建成现代文化名城的目标选择(杨宏海)

 深圳实施文化立市战略的意义、内涵与目标(乐正王为理)

 提升深圳文化软实力的战略思考(陈威)

 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促进公民文化权利的实现(王京生)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与深圳的文化选择(倪鹤琴)

 深圳文化发展理念的历史沿革(吴俊忠党凯)

 “文化沙漠论”的成因与深圳文化的特色(郁龙余)

 深圳文化市场的实践及其理论思考(杨广慧)

 物化与文化:能否良性互动?——从纽约、上海、香港看深圳文化的模式选择(乐正)

 论深圳国际性城市的文化含量和走向(刘学强)

 关于深港文化关系的思考(李小甘)

 深圳特区企业文化建设之我见(姜忠)

 论深圳文化的特色与定位(吴忠)

 深圳文化资源的快速积累(毛少莹)

 深圳文化精神略论(于晓峰)

 深圳文化市场现状分析(陈新亮)

 提升深圳文化品位的若干认识问题(汪田霖)

 探索中国特色现代城市文化发展模式(黄发玉)

 “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的成功实践(汤庭芬)

 文化产业发展与国际化城市建设(彭立勋)

 海洋文化在深圳地区传承的回溯(崔燕)

 建设国际化城市的文化思考(乌兰察夫)

 深圳发展旅游产业的文化特征(刘红娟)

 深圳建设国际化城市景观体系的若干思考(吴予敏)

 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学术文化的发展(深圳市委宣传部理论处、市社科院科研处)

 深圳文学三十年(节选)(胡经之黄玉蓉)

 深圳建设学习型城市研究(江潭瑜)

 试论教育在文化立市中的地位与作用(杨移贻)

 大众传播与深圳移民文化的融合(王晓华)

下篇 文化名家论深圳文化

 深圳,新兴的“文化开发区”(刘梦溪)

 特区文化研究责任重大(刘忠德)

 深圳是个有独特文化的地方(孙家正)

附录 深圳文化三十年大事述略(—)(胡鹏【辑编】)

编后记

编辑推荐

该书编者从“文化”及“民间”两方面入手,所叙述的文化现象生动有趣、包罗万千,如“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怎样面世等。并特地加强两个环节:一是文章选取注重“历史感”,尽量收集能反映深圳文化发展不同历史阶段的文章;二是撰写长篇前言,对深圳文化发展与评价的焦点进行客观评述,以形成深圳文化30年发展概貌,可读性强, 是一本不可多得深圳文化读本。

内容推荐
本书分为文化现象与文化感思、文化理念与文化研究、文化名家论深圳文化上中下三篇, 其中主要内容包括: “时间就是金钱, 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怎样面世 ; 邓小平画像创作始末等。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深圳文化三十年(民间视野中的深圳文化读本)/纪念中国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吴俊忠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商品编码(ISBN) 9787100072182
开本 16开
页数 63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0-08-01
首版时间 2010-08-01
印刷时间 2010-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理论
图书小类
重量 1.0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127.653
丛书名
印张 40.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50
180
2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3:1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