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人间鲁迅(上下)
内容
编辑推荐

历史人物之所以伟大,正在于我们可以因他而深刻地意识到自身的存在;在存在方式的选择中间,我们根本不愿拒绝他的灵魂的参与。鲁迅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没有把黄金世界轻易地预约给人类,却以燃烧般的生命,成为了千千万万追求者的精神的火光。

这是本鲁迅传记。书中,作者生动刻画、真实呈现出鲁迅鲜活的思想、血肉丰盈的个性、特立独行的人格和桀骜不驯的风骨。

内容推荐

鲁迅说:“我总记得我活在人间。”

“人间鲁迅”,即鲁迅的“人间性”,或“大地性”。

正由于他始终坚实地站在中国大地上,洞见一切,看透了所有把戏,深知民众的苦痛和希冀,所以,鲁迅才为了改变旧世界而呐喊、而反抗,才称自己的写作是“转辗而生活于风沙中的瘢痕”。

在这部精彩的传记中,作者生动刻画、真实呈现出鲁迅鲜活的思想、血肉丰盈的个性、特立独行的人格和桀骜不驯的风骨。

目录

引言

第一部 探索者

 一 困顿的少年时代

1 无声的中国

2 绍兴:一个人的诞生

3 母爱·社戏·“义勇鬼”种种

4 长妈妈和《山海经》

5 自由而整饬的三味书屋

6 百草园·友谊的种子

7 从“少爷”到“乞食者”

8 在当铺与药店之间

9 最后的挤压

10 八元川资与一江离恨

 二 “戎马书生”

11 水兵之梦

12 县考:第一次妥协

13 《天演论》·真理的第一道台阶

14 “英雄未必忘家”

15 大海行

 三 岛国的热血与星光

16 燠热的东京气候

17 弘文风潮与辫子问题

18 哲学和文学成了异国游子的精神家园

19 科学救国的前沿

20 需要独立行动

21 离离草

22 仙台·现代医学·从灵魂到躯壳

23 悲壮的间奏曲

24 幻灯事件

25 婚姻:第二次妥协

26 后死者的先驱道路

27 《新生》运动·杂志的流产与实力的转移

28 “伍舍”时代

29 盗火者兄弟

 四 暴风雨前后

30 灰色的教师生涯

31 “木瓜之役”

32 葬礼

33 两次风潮

34 革命·辫子·我们都是“草字头

35 新校长

36 大胜利中的败退者

 五 夜茫茫

37 范爱农之死

38 官吏生涯:不满与无为

39 补树书屋·佛经·古籍·碑帖·沉默的深渊

第二部 爱与复仇

 六 最初的战叫

40 关于“铁屋子”的议论

41 狂人:救救孩子

42 全方位进击:打倒国粹派

43 明天与梦

44 别故乡

45 八道湾·绥略惠夫和他的影子

46 教坛上:中国小说史

47 《新青年》的解体

 七 冰谷中

48 《阿Q正传》:国民灵魂的肖像画

49 可怕的“互助

50 盲诗人和小生物的故事

51 估“学衡”·批评家的批评·女娲与弗洛伊德

52 声明:人格与艺术

53 八道湾院内的战争

54 砖塔胡同

55 《呐喊》:悲剧系列之

56 《彷徨》:悲剧系列之二

57 西三条新居·老虎尾巴·闯“盗窟

58 西安行

 八 女师大风潮

59 讲台上:《苦闷的象征》

60 《语丝》与《现代评论》

61 奇袭

62 碰了两个大钉子

63 悲怆交响曲

64 爱情,别一种火焰

65 在《莽原》周围

66 女师大事件:从旁观者到参与者

67 “未名”的一群

68 5月潮汛期:闲话·流言·新的鬼魅

69 两难中的选择

 九 地火

70 免职令:枪打出头乌

71 胜利者没有胜利

72 姐妹篇:《孤独者》与《伤逝》

73 “痛打落水狗”·信的纠葛·诺贝尔文学奖问题

74 “三一八”:血写的和墨写的

75 《华盖集》及其续编·虎与羊

76 离京种种

 十 孤岛上

77 印象:有费而失了生活

78 《坟》

79 回击高长虹:夜·太阳·月亮

80 “置首于一人之足下,甘心十倍于戴王冠”

81 放火者

 十一 梦与醒

82 大钟楼内外

83 香港三日

84 改造“沙漠”的工作

85 “文学无用”论

86 熔岩喷出了地面

87 白云楼:现代的隐者

88 爱就是成为一个人

89 两次演讲·一场官司-系列杂感与“包围新论”

第三部 横站的士兵

 十二 盗火者

90 上海·内山书店·艰难的结合

91 演讲系列:真假知识阶级·指挥刀和文学家·新女性与传统

92 创造社和太阳社的共同靶子

93 战争升级

94 思想在“革命文学”论争中升华:革命·流氓·投机主义·人格·自由

95 盗取“天火”·托尔斯泰和人道主义·“同路人”·《奔流》的诞生

96 北京一上海;小白象一小刺猬

97 版税官司·“怎样做父亲”成了现实问题·女工的故事

 十三 浴火的道路

98 左联:作梯子的与爬梯子的

99 新月派诸君子:刽子手、皂隶、乏走狗之类

100 会见李立三·五十诞辰·木刻讲习会

101 柔石之死-避难花园庄·《前哨》与《北斗》

102 《上海文艺之一瞥》与《创造十年》·才子加流氓·《十月》,《毁灭》,《铁流》

 十四 大旗下的战斗

103 “民族主义文学”·救亡中的启蒙·“一二八”战火中

104 迟迟出战:关于“自由人”和“第三种人”的论争

105 北平五讲·致周扬:“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

106 丁玲失踪与杨铨遇害

107 萧伯纳在上海·“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鲁迅杂感选集》及序言

108 明枪暗箭种种

 十五 内战与溃散

109 刨祖坟——中国文化心理探微

110 分道扬镳:笑是什么?

111 如此“同人”:林默与田汉

112 和青年奴隶在一起

113 家庭:“以沫相濡究可哀”

114 瞿秋白死讯·《海上述林》·《译文》事件

115 鞭子从背后抽来

116 “一二九”运动·萧三来信·左联的溃散

117 中国文艺家协会·两个宣言

118 《故事新编》·匆匆来去的《海燕》

 十六 反抗死亡

119 冯雪峰返沪·“两个口号”论争

120 万言长文《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

121 以工作对抗死亡

122 木刻展览会·谈孔子、鬼、自杀及其他·在壕堑中仆倒

123 民众的葬礼

修订版后记

第四版后记

试读章节

2 绍兴:一个人的诞生

绍兴。南方的一座古城。

远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在这一带蛮荒里奋力开拓了。他们的骨殖,热血,连同沉重的岁月,凝积为深厚的火成岩。绍兴的东北部,平原漠漠,河汊如网,是有名的水乡泽国。乌篷船,白篷船,往来穿织其问,构成东方威尼斯的古典的美。曹娥江水浇出了刚厉的青铜,秀美的越瓷,不歇的钱塘江潮,淘洗出一代又一代风流人物。王充、王羲之、陆游、徐渭、王思任,无数壮烈和哀婉的故事,以及他们的思想与艺术的珍品,如同醇香的绍酒一样飘送了数千年。

绍兴的西南部高高隆起,那儿布满群山,布满崎岖的道路。山地是意志的象征。于是有大禹,有卧薪尝胆的勾践。高大的禹陵,越王台,会稽山头的烽火墩,都可以令人遥想往昔的艰厄和仰慕先祖的光荣。

绍兴人是历史的骄子。可是,在现实的土地上,他们却有着各不相同的命运。就拿东昌坊口来说,一条长长的石板路,就连结着众多杂色的人家:地主士绅的大台门,有名的当铺、商店,和无名的摊档,此外是大片拥挤不堪的低矮而潮湿的贫民屋子。在土谷祠、长庆寺和穆神庙,则日夜麇集着流民、乞丐、捕蛇者和狂热的赌徒们……

在东昌坊口、张马桥的北边,有一座聚族而居的大宅——新台门周家。

周家是世代的仕宦人家,早在嘉庆、道光年间,曾经有过一个购地建屋,设肆营商,广置良田的煊赫时期。由于生齿日繁,房族发达,覆盆桥西面的老台门不够使用,才又添置了新台门。移居到新台门的,是智房与仁房分支的成员,一共六个房族。后来,在太平军的冲击之下,这个繁盛的大家族便开始迅速败落了。

新台门占地一千多平方米,是五进的大宅院。宅第坐北朝南,走进竹丝大门,穿过铺着石板的天井,就是名为“德寿堂”的大厅。高高的金匾底下,有一副颜色暗淡的抱对,上面写道:“品节详明德行坚定,事理通达心气和平。”再从这个聚众议事的厅堂走进去,就是各房的住宅了。西边有一排五间楼房,由西往东数的第二间楼下,一天突然传出一声响亮的啼哭。一个男婴诞生了。

9月25日,成了兴房的特大喜庆的日子。因为男丁,只有男丁,才有重振家声的希望。于是,环绕着孩子的降生,一家人立即变得忙碌起来。

按照当地的习俗,孩子出生以后,必须先尝五种东西:醋、盐、黄连、钩藤、糖;依次尝遍了不同的几种味道,领受过小小一点刺激以后,才将奶汁送进嘴里。这样,待孩子渐渐壮大起来,便有能力去应付未来的复杂的人生了。这是祖先的一种祝福。只是人生未必按照一定的公式进行。譬如这个周家的孩子,此后成长的道路,就几乎没有一处不践钩棘。

孩子的祖父周福清正在北京当“京官”,接到家里的来信,倒也并不特别地激动。当时,恰逢一位官员来访,他也就十分随便地用了这位官员的姓氏为长孙命名:阿张。随后,找出一个同音异义的字作学名,便是樟寿。不过,寄托还是明显的。既是官员,便有功名,借作小名总不失为一个吉利的兆头吧?而且在中国,福禄寿从来是连在一起的。

周围的老人有一个很神秘的说法:在闰年出生,又是“蓑衣胞”,又跟菩萨同一个生日,那是极其罕见的;这样的孩子,将来一定会有出息,就怕难养大。惟一解脱的办法,就是到菩萨那儿去“记名”。

为了这个小生命,家人最先寻得大桶盘的女神记名,然后把他抱到长庆寺里去,拜住持和尚龙祖做师父。

龙师父是个瘦长个子,高耸的颤骨,夹着一双细眼睛。本来,和尚是不该留须的,他却留着两绺下垂的小胡子;和尚是不该娶妻的,他却讨了老婆。在娶过“师母”以后,龙师父干脆让寺里的和尚都改当了吹敲和尚,这样在佛门里就可以争得更多一点的支配自己的权利。他特地请来了艺人,整天整夜教小和尚们唱“绍兴大班”。从此,长庆寺的和尚再也不必同普通的和尚一样要出门募化,而可以靠吹吹打打的技艺谋生了。

这个人浑身充满着叛逆色彩,却又出奇地和善。他会行医,常常给土谷祠里的逃荒者看病,给穷汉看病是从来不收诊金的。他对小樟寿也非常和气,不教念一句经,也不教一点佛门规矩,只送了三样东两:一个叫“长根”的法名,一件“衲衣”,一条“牛绳”。“衲衣”是模仿袈裟,用各色小绸片缝缀而成的斜领衣服。或许,凡是拼凑出来的东西,都被认为具有某种神力。“牛绳”是用红丝线编成的装饰物,上面挂着历本、铜镜、银筛,还有一种叫“鬼见怕”的贝壳。小弟子倘要出门,是必须把它戴上的。只要稳稳当当地戴到脖子上,就百无禁忌,可以避邪消灾了。

到了后来,中国的邪鬼们的确都很害怕他,但却也一直把他纠缠住。小小法宝,竞使他成了一个一生与魔鬼打交道的人,这是师父所始料未及的。

P6-8

序言

一个可以由此得生,也可以由此得死的时代是大时代。大时代总要产生巨人。

鲁迅是巨人。他不是帝王,不是将军,他无须挥舞权杖。作为旧世界的逆子贰臣,惟以他的人格和思想,召引了大群年轻的奴隶。他把对于民族和人类的热爱埋得那么深沉,乃至他的目光,几乎只让人望见直逼现实的愤怒的火焰。数千年的僵尸政治、“东方文明”、专制、强暴、虚伪、保守和蒙昧,都是他攻击的目标。他教奴隶们如何反抗,如何“钻网”,如何进行韧性的战斗。他虽然注重实力的保存,却不惮牺牲自己,必要时照例地单身鏖战。在一生中,他呐喊过也彷徨过,甚至在横站着作战的晚年仍然背负着难耐的寂寞,但是从来耻于屈服和停顿。中国的思想文化界,没有一个人像他一样赢得众多的“私敌”,没有一个人像他一样招致密集的刀箭,因此,也就没有一个人像他一样获得更为辉煌的战绩。他所凭借的仅仅是一支“金不换”,便在看不见的但却是无比险恶的战场里,建树了超人一等的殊勋。

在他身后,自然要出现大大小小的纪念会、石雕、铜像,以及传记。可悲哀的是:当再度被赋予形体的时候,这个始终屹立于人间的猛士,却不止一次地经过有意无意的铺垫与厚饰,成了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

平凡的伟大才是真正的伟大。鲁迅是“人之子”,人所具有的他都具有。正因为他耳闻了愚妄的欢呼和悲惨的呼号,目睹了淋漓的鲜血和升腾的地火,深味了人间的一切苦辛,在他的著作中,古老而艰深的象形文字,才会变得那么平易,那么新鲜,那么富于生命的活力。

对于这样一个毕生以文字从事搏战的人,他的形象,其实早经文字本身表达无遗了。世间的纪念物,丝毫也不能为他增添或减损些什么,无非是后人的一种感念而已。如果它所激发的,不是对真理的渴求,不是奔赴生活的勇气和变革现实的热情,而是宗教式的膜拜,那么毋宁说:我们什么都不需要!

历史人物之所以伟大,正在于我们可以因他而深刻地意识到自身的存在;在存在方式的选择中间,我们根本不愿拒绝他的灵魂的参与。鲁迅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没有把黄金世界轻易预约给人类,却以燃烧般的生命,成为千千万万追求者的精神的火光。

真正的巨人活在时间的深度里。应当相信,历史终会把最有分量的东西保留下来。

后记

承蒙王培元先生的盛意,在时隔八年之后,《人间鲁迅》得以新版面世,是很可感谢的。

上世纪90年代之后,有两大文化现象同鲁迅有关:其一是知识界把鲁迅当作“激进主义”的代表人物,群起而攻之,日“褊狭”,日“左”,日“仇恨政治学”,如此种种,是同“告别革命”、“反思五四”一类宏论一起出现的。其二,是教育界把鲁迅作品清理出教科书之外,为此,还曾引发媒体一时的哄闹。对于前者,我曾作文略陈己见,于后者则未置一辞,无论怎样,却始终认为,这类现象的发生是正常的、必然的,无非是社会思潮的一种反映,不足怪异。至于鲁迅的声誉是否因此受损的问题,看看他本人的自白便可以知道,他说,“我所憎恶的太多了,应该自己也得到憎恶,这才还有点像活在人间;如果收得的乃是相反的布施,于我倒是一个冷嘲,使我对于自己也要大加污蔑……”他原本便不想活着讨人喜欢,身后被人“纪念”,——简直太骄傲了!

仅仅因为有人对鲁迅施与攻击以显示其优越,至今觉得重版这部关于鲁迅生平的著作,还有那么一点意思,至少对我个人来说是这样。我不认为传记就一定是纯“客观”的书,在这部书里,一样寄存了我的爱憎,不平与抗争,向往与追怀。

此记。

作者

2010年1月20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人间鲁迅(上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林贤治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20078998
开本 16开
页数 89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763
出版时间 2010-09-01
首版时间 2010-09-01
印刷时间 2010-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1.23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6
丛书名
印张 5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9
159
4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7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2: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