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山里山外
内容
编辑推荐

“散文很适合心灵栖居,当‘我’把那些支离破碎的文字一点一点地从流逝的岁月中拾掇而起,心里有一种尘埃落定的平静。散文使‘我’领悟了更为悠远的人生境界。”

全面审视《山里山外》,“平”和“淡”是这本散文集子期望贯穿的基调,书中所收集的八十多篇文章,见证了作者一点人生的轨迹、印记。包括《樱桃园》《神秘的爱情》《民族的脊梁》《富贵竹》《门前的小溪》等。

内容推荐

家乡是一本无字的书,只不过是漂泊在外,回转身来才真正懂得了它的意蕴。我成熟于那片“穷乡僻壤”,也许在那片土地上拾掇流失的岁月,才能体味自然和生命的原始况味,这样写出的散文才有可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为读者提供片刻小憩的心灵乐园。

目录

序言/1

樱桃园/1

走进春雨里/4

半耕斋随想/6

海通和尚的得与失/9

叛逆/11

雅舍/13

走出围城/16

相逢意气为君饮/19

感受真诚/22

神秘的爱情/25

情人墓/28

街头的少女/30

驾驭自己的灵魂/33

东篱采菊/35

民族的脊梁/37

考试/39

笔殇/41

手机叹/43

轿车里的烦恼/45

山羊胡子草/47

洞箫/49

富贵竹/51

与茶香为伴/53

牡丹花开/55

柿子/58

杏林/60

门前的小溪/62

紫砂壶/64

拨浪鼓/66

炊烟/68

旧书/70

又见麻雀群/72

冬日里的被窝/75

夜宿哈朋村/77

旅顺口沉思/80

武夷山情结/84

丽江印象/86

路过南京/88

走进羌寨/90

阿里山赏樱花/92

在异域感受中国/94

游贝加尔湖/98

访日点滴/100

陈老婆泉/105

鸟站/107

南山里那条路/110

铁山灯塔/113

与大海相厮守的井/115

陈人洞/117

怪坡/119

说“过年话”/121

二月二/123

演剧/125

乡村的积淀/128

寿木/134

消逝的喇叭匠/136

闯海/139

渔窝棚的没落/142

鱼酱/144

粉坊/146

斗鹌鹑/148

蝈蝈/150

野菜/152

邻里不言谢/155

乡下婚事/157

苏联人/160

同吃一口井水的人/163

村妇小记/167

音乐老师/170

母亲/172

大姐/177

看牛小子/180

我上铺的同学/182

场院/184

冲不出去的樊篱/187

女儿和梳头油/191

手表/193

爆苞米花的老头/195

街坊逸事/197

猎狐狸者/200

我的农民朋友/202

公社副书记/205

歉疚的往事/208

关于“成分”的记忆/211

纯粹的梦想/214

后记/218

试读章节

樱桃园

扶锄种瓜东山前,

抱琴藤下孤云远。

明月清风一壶酒,

汉书晋字伴枕眠。

闲来偶得的这首小诗,描绘了我心中那个不离不弃的田园梦。

我有一片樱桃园,面积不大,三亩而已,那里栽种了近百棵樱桃树,方方正正地摆布了一个暖棚,西头有座百来平米的小屋,外观看去,呈日式风格,墨绿色的瓦,灰白色的墙。樱桃园以东,是一脉郁郁葱葱的青山;西是一家花园式的乳制品厂;前是一片无遮无拦、开阔的田野,远处是绵延不断龙头山,山下有一座偌大的小孤山水库;后面百米之外有一条公路东西贯通,公路以北是个小镇,小镇上的建筑物都是专家精心规划设计的,建得错落有致,尽显现代化的气息。仔细看看,才会觉得,这儿莫非就是那个“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注脚?小屋在树丛的掩映下,显得十分安逸、静谧、闲适和淡定。

每当我遇到不顺心的事,或没来由的浮躁时,便来这里小住几日。人在是非外,于院子里站上片刻,顿觉清爽了许多。远处是蓝天白云,田野清风;近处是繁花绿草,石径藤荫;眼前是几只小虫在花枝间爬上爬下,有的还正在咀嚼绿叶。四野无声,微闻犬吠,恰到好处地点缀了乡间的沉默,让人知道自己还在人间世里。“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真可谓,“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外云卷云舒”。一颗浮躁的心沉静了下来,暂且忘记园外的万丈红尘。我飘飘然,有些半人半仙的感觉,也无烦恼也无忧。

五月的清晨,啾啾不休的鸟鸣声把我从梦中唤醒。揉揉惺忪的睡眼,拉开朦胧的窗帘,伸伸懒腰,便急着到樱桃园里转一圈。看着一层一层翠绿的树叶,拨弄着一嘟噜一嘟噜珍珠般的樱桃小仔,感受到了一片生机,一片希望。我想,自己能不能像这些樱桃树一样,不管主人的脸色,不管风吹雨打,荣枯任由季节,盛衰顺其自然,只要生命不息,就要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世俗于我如浮云,宠辱于我如粪土,何等豁达坦荡!

我漫不经心地随处走一走,发现玉兰已经凋零了,白白的花瓣落了一地;小桃红挤得满满一树,粉红粉红的,娇嫩欲滴;那颗被视若掌上明珠的牡丹,一夜之间也微微睁开了蒙咙的眼睛,愈益彰显雍容华贵的姿态;藤萝开满了一架的紫色花朵,累累垂垂,紫气弥漫在凉亭内外;海棠、月季、蔷薇的花蕾,日渐日胀,似乎在待命而发。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爬山时挎上一只小篮子,边走边采上点“松树伞”一类好吃的蘑菇,几乎有些上了瘾,竟然不管不顾那些带刺的山花椒等灌木丛的阻拦,去寻觅脚下的山径;看那小小的山兔子蹦蹦跳跳奔巢而去,多轻盈,听那憨傻的山鸡“咕咕”地叫着,也会跟它学着叫几声,不管你怎样想亲近它,它都会与你保持一定的距离,那自顾自的姿态,一定是把“距离产生美”这句话当成了座右铭;偶尔也会看到几只娇小玲珑,乖巧温顺的小松鼠,在不远的树枝上用水汪汪的大眼睛望着你,你自然也会送给它们一个甜甜的笑,真希望跟它们零距离接触,多么可爱的小生灵啊。“穷山之高而止”,当你爬上山巅,登高望去,山下已是炊烟袅袅,山间仍是晨雾缭绕。等雾幕消失散尽,太阳也爬高了。“风从繁花的山林中轻轻地吹度过来,带来一股幽远的淡香”,摩挲着面颊,掀起了衣衫,触摸着肌肤,你趁机吸上一口,这单纯的呼吸已经是无穷的愉悦了。

傍晚时分,想起了渔樵之乐,碧波之美,自然之妙。我戴上女儿从广西捎来的尖顶农人草帽,解除了领带对颈项的束缚,得了半日的自由,扮成一个渔翁,穿上一双旧鞋,踏着夕阳去垂钓,尽情挥洒一下隐士之风,尽情享受一下独居的快意。这时候你会觉得自己的体魄与灵性、与自然同在一个脉搏里跳动。在水边坝上,我一边欣赏着夕阳下那波光粼粼的水面,一边不时地往水中投一块石子,吓得要上钩的鱼儿惊慌地逃走,然后又围在鱼饵周围游来游去。我不是垂钓高手,钓到钓不到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享受那种清净。

走进春雨里

不知什么时候,天空飘起了蒙蒙细雨,潇潇洒洒,如雾如丝。远处的群山笼罩在浅浅淡淡的薄雾之中,若隐若现,恍如仙境。

窗外,一颗颗水珠从玻璃上滑落,流出一道道痕迹。雨点打在瓦片上、水桶上、石桌上、树叶上,发出了刷刷的声响;院子里刚刚修剪过的草坪,蓦然变得一片葱绿,小草伸出脑袋,似乎在品味那冬天之后的清爽和鲜活;几只小鸟怯生生地探出脑袋,拍打着翅膀,仿佛在触摸春雨的丝丝寒意。

我推开房门,撑起雨伞,卷起裤脚便走进了雨中。微风夹杂着泥土所散发出的清新气息,迎面扑来,深深地吸上一口,原来这味道也可以如此美妙!这时候才发现,自己的血管里流淌的确实是庄稼人的血,心里始终装满了喜雨盼雨之情,不知不觉中,径直地走向了田野。刚刚播种过的土地,泥块被雨滋润得酥松了很多,埋在土里的种子正在孕育着勃勃生机,满怀信心地活动着身体,准备迎接破土后那温暖的阳光。麦苗贪婪地吮吸着甜润的雨水,几乎听得见它伸腰拔节的声音。果园里,那红的桃花、粉的杏花、白的梨花,在轻烟细雨中,如一位含羞带怯的女子,自有一种楚楚含情,我见犹怜的风韵。

春雨太轻太轻了,她不像夏雨那样倾盆而泻,激情四射,也不像秋雨那样凄婉缠绵,落木萧萧,春雨像尚未吐露爱意的情人,让你牵肠挂肚,朝思暮想。

走着走着,我收起了伞,雨脚如绳,斜飞着洒落一身,敲打着胸膛。感觉又回到了那个生我养我的小山村,又见房前屋后那湿漉漉的山崖,湿漉漉的菜园,湿漉漉的田垄。那时候村里散落了不少的果树,可从来就没有心思去看什么花,也不会惊讶一树淡红色的桃花夹杂在雪白的梨花中间,是不是春天涂抹的。偶然在漫山遍野的映山红中间选几枝花朵大一些的,颜色艳一些的,开得火爆一些的折下来,红白夹杂着拿在手里,挥舞几下又随便扔掉,或者把它插在路边一些比较松软的泥土里,说是要造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不晓得什么叫青翠欲滴、春风扑面、细雨沾衣。记得年高积古的老王大爷每当停雨的当口,都会站在街头的大槐树下,从容地抽出别在腰间那只长长的旱烟袋,不停地吧嗒着,品味那难得的雨后清闲,演讲着“春雨贵如油”这一重复了几千年的古老话题,炫耀着季节给他带来的经验。烟斗里、脖领内,时不时地承接几滴树叶刚刚挽留下来的雨水。

庄稼人真有福分,他们有的是时间,有的是希望。春天播种希望,夏天守候希望,秋天收获希望,冬天贮藏希望。假若今年收成不好,来年可以重新再来。他们总是在希望中生活,在希望中走过一年又一年。每当走进雨中,我都会问自己:何不毅然走出迷失,回归自然,同庄稼人一起去享受那不尽的希望!

忽然,一阵轻风和雨袭来,真叫人五脏六腑都清凉透彻了。在雨中的田野里游走,仿佛自己是一茎化外的莲花,游离在红尘之外;又好像自己是一抹仙界的流云,超越在凡俗之上。只感觉一切人世浮躁喧嚣、忧扰纷争都被春雨冲刷得渐去渐远,流向江河,流向大海。

P1-5

序言

在文字里跋涉,于我已有些时日了,由于工作的原因,搁笔二十多年。天意使然,此生便与之错过去了。现在,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时间,我开始编写这本集子。但拿起笔来却陡然感觉手头十分生涩,中途几度曾欲罢手,在朋友的鼓励下还是坚持下来了。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本小册子好像是专为朋友而作的。

细细想来,也不尽然。几十年的风雨、繁华,把我打磨得浮躁不堪,随着大流去追功逐利,常常编织一些美梦来迷惑自己,华丽的外衣下,一应染着生计的颜色,在自己的经验系统里,做着循规蹈矩的人生循环。这些“恶俗”到末了如果还是放不下,岂不为人所耻笑,也让自己深感遗憾了吗?因此,我还是下决心归于自然,扎根泥土,重操旧卷,换一个方式去生活,到文学中去找回迷失的自己,找回内心的清净,好来打发繁华过后的空虚。这样说,绝不是为了哗众取宠,而是一种极其诚恳的自我剖析,以期在人生茫然行走的途中觅得一点精神的光亮,也许这就是我要出版这本书的初衷。

在学校里曾读过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背影》,当时并不觉得有多么感人至深,那里没有惊涛骇浪,没有波澜起伏,有的只是身边的琐事、生活的细节和一些真情实感的流露。现在回头去重读,才感觉到那是一种从肺腑间流淌出来的声音,是用心血浇灌出来的,用文学去命名它,似有些太过轻浮,其实那是如同“人生”一样的艰辛跋涉。白纸黑字的背后才是真谛。

真情能打动朋友,同样,真情应该也能打动读者。因此我常常为自己的文章是否有装腔作势、语言堆砌之嫌而苦恼,写作过程中,力图把自己和自己的过去和盘托出,以飨读者,不敢稍加穿凿致失其真。有时真有一种感情被抽空,精疲力竭的感觉,远没有纵情山水那样舒曼。有点像小火煮米粥,一直煮到米粒儿形散神不散为止。

然而,艰辛过后不久便是享受,我发现文人的世界居然可以一分为二,“临水种花知有意,一花化作两枝看”。一本书,一篇文章,竟能使那些似水流年静止下来,然后再与读者一起去消耗它、品味它。可以收到一份经历、两份积累之功效,顿觉生命的厚度增加了许多。

一个人如果能心游万仞,取舍自由,在变化中调整自己的生活秩序,生命就会开阔灵动起来,眼睛就会敏锐起来,就会看到在许多不经意处,有那么多精妙的道理。然后,便思想着把那些心灵的感受抒之以文字去告诉读者,开始写景、咏物、忆旧、叙事、抒情……这大概就是散文世界的原动力吧。

一旦有了编写一本集子的想法,走过去的那些年代的许多人和事便簇拥着过来,排序和情节都杂乱着,纠成一团。梳理过后,有些东西或在不得己中,或在不知不觉中被删掉了。斟酌再三,还是决定选择乡村、平民来作为本书的起点。家乡是一本无字的书,只不过是漂泊在外,回转身来才真正懂得了它的意义。我成熟于那片“穷乡僻壤”,也许在那片土地上拾掇流失的岁月才能体味自然和生命的原始况味,这样写出的散文才有可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为读者提供片刻小憩的心灵乐园。

书中有些观点,难免有囿于一隅、以偏概全之嫌,恳请读者批评。

作者

2010年元月

后记

一位名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感受生活的乐趣,有人用胃囊,有人用脑袋,有人用心灵”。不管怎样,都无不可,只要有兴趣就好,只是我更愿意在心灵的花园里流连、徜徉。散文很适合心灵栖居,当我把那些支离破碎的文字一点一点地从流逝的岁月中拾掇而起,心里有一种尘埃落定的平静。散文使我领悟了更为悠远的人生境界。

全面审视一下《山里山外》的文稿,“平”和“淡”是我这本散文集子期望贯穿的基调,然而,我知道自己修为不足,笔力不及,无法于从容自若、恬淡简约间感悟深邃高远的生命气象。书稿付印之前,虽经专家、挚友、亲人的传阅点拨,乃至字斟句酌,总有些难尽人意的感觉。我不想以自己为业余作者而太过自谦,实为自己的修炼之肤浅而汗颜。

这本小册子所收集的八十多篇文章,有的作品并不成熟,甚至是旁逸斜出,没有多少价值,但作为我留下一点人生的轨迹、印记,考虑再三还是收入其内。原计划分成几辑编排,但分来分去都不理想,索性编成了一揽子目录。

借此空格之地,说几句不得不说的话。感谢大连出版社社长刘明辉、编辑卢锋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感谢各界人士张杰、翟兆友、王成新、周世成、吕忠平、曲家中的鼎力相助。是为记。

作者

2010年元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山里山外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世俊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大连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849637
开本 16开
页数 21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6
出版时间 2010-09-01
首版时间 2010-09-01
印刷时间 2010-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4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4.25
印次 1
出版地 辽宁
229
17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23: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