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活着的士兵
内容
编辑推荐

第一本真实记录抗日杂牌军的血泪史!

他们本是一群草包,却扛起枪,拿起大刀杀出一条血路……最后已经士兵给我们讲述草根英雄的真实抗日故事。

他们没有重机枪炮,让日本鬼子胆战心惊的是他们的大刀。求生的欲望,让他们发挥了无限的潜能。

500团名存实亡,但是在活着的士兵心里,它就像一个集结号,让你我的心不由自主地回忆……

内容推荐

谨以此书献给为了抗日战争胜利付出了生命的先辈们!!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打铁刘、麻包叶、麻包佬、壮古佬(壮族人)、山瑶佬、水瑶佬,这些来自社会最底层的人们,都是怀着能吃饱穿暖的想法走进了部队。

这支杂牌军不仅要与装备精良的日军生死搏杀,还要谨防后方的“丢卒保车”。然而他们却吃不饱,穿不暖,没有重机枪炮,只靠大刀和嘶喊声吓破敌人的胆子,必要时刻用身体与鬼子同归于尽。

笔者爷爷生前以沉重和悼念的心情讲述了战友们的抗日传奇岁月。500人团,20次迂回,10次战役,1名活着的士兵,500人团却从没离开。每年的清明、重阳,爷爷都会祭起战旗,用一壶浊酒纪念那些已经牺牲却仍然还“活着”的士兵。

目录

第一章:为两块大洋入伍

第二章:离开家乡,北上抗日

第三章:正面交锋,“狼狈”获胜

第四章:血战小陈庄

第五章:名副其实的“500团”

第六章:最后的500团

尾声

试读章节

第一章 为两块大洋入伍

赵半仙原名已不可考,传说他曾经为李宗仁算过命,算定当年的李宗仁会连升三级,日后定成一方诸侯。当然这只是传说,江湖中经常会有这种传说。赵半仙是何方人氏亦不可考,只知道十五年前他孤身来到柳州,在鱼峰山下摆了个算卦摊子,在他摊子上算命的人都说他算得准,据说路过柳州的桂系要员们听闻赵半仙大名,还专程上门拜访过。不过在五年前,赵半仙突然金盆洗手,隐居城南,在官道边建了一间小小的瓦房,瓦房前搭起个茅棚,收养了两个孤儿做小伙计并开起了茶铺,也不强求茶钱,路人若无钱,道个谢也就换得白粥茶水果腹,若有钱就在铺前小篮丢下二三个铜板零钞权当报酬。

赵半仙现在只算有缘人,因此他的茶摊上插着一面“缘”字旗,顺理成章的,这茶铺也叫“缘”字号了。十里八乡都认识他,都恭敬地称他一声“赵阿公”。

今天是大年初三,官道没有昔日的车水马龙,显得非常冷清,“缘”字号茶铺没有因为车少人稀而关门,赵半仙和两个小伙计依然早起生火熬茶煮粥。临近中午官道上才有三两个人路过,两个小伙计在官道边的空地上放着鞭炮,玩得不亦乐乎,赵半仙将躺椅搬到太阳底下,抱着一壶暖茶一边看着两个快活的小伙计一边享受冬日难得的阳光。

有些困倦的赵半仙将茶壶放在躺椅边的茶几上,刚刚眯起眼睛想打个盹,官道上匆匆跑来一个身材壮实的后生,立在赵半仙前,恭恭敬敬地叫了声:“赵阿公。”

半梦半醒的赵半仙瞥了后生一眼,似乎有些眼熟,后生从口袋里掏出两栋红纸包好的银元,放在茶几上说道:“赵阿公,我想请你算一算。”

“唔?”赵半仙看了看银元,每栋十个袁大头,很仔细地用红纸包上。

赵半仙拿起一栋银元掂量了一下:“礼太重,恐怕受不起,您还是请回吧。”说罢将银元放回茶几,继续眯起眼小憩。

后生有些急了,声音也不由大了起来:“赵阿公,求您给算一卦吧。”拿起银元就往赵半仙手里塞。

赵半仙有些不快,伸手挡住后生的手,后生手腕有力,指节粗大,争执中银元洒了一地,后生蹲下捡银元的时候,赵半仙才看清了后生的面相,额头宽大,浓眉大眼,只是颧骨高耸,鼻面凹塌,这面相有些奇异,赵半仙有些疑惑地问道:“你要问什么?”

后生恭恭敬敬地答道:“问小崽的平安。”

“哪家公子?”

“柳南街刘家铁铺。”

“哦……”赵半仙终于想起来了,五年前赵半仙关上卦摊的时候,路过柳南街,街口的确有一个竹棚搭起的铁铺,当时一个二十岁上下的后生汗流浃背在打铁,赵半仙看那位后生面相奇异,说了一句:“铺如急火,先红后熄,后生要当心啊。”岂料被后生赶出了铁铺。难道自己真的算中了吗?

“手伸出来。”赵半仙命令道,后生毕恭毕敬地伸出手,报上姓名、生辰八字。赵半仙细细看了看,说道:“命硬,命硬,亲属遭劫难啊,三岁克死阿婶,十六岁阿叔过世。”

刘光宗的额头渗出细汗,有些手足无措,赵半仙没有理会,摊开他的左掌:“老婆身体不好,刚刚得一个崽,哎……罢了罢了,你等我一下。”赵半仙甩下手足无措的刘光宗,自顾自地走进瓦房里,换上了算卦的行头对刘光宗说道:“带路。”两个小伙计也停止了玩耍,愣着站在茶铺门口看着一身正式的赵半仙——赵半仙从来不上家算卦,金盆洗手后这身卦衣也收了起来没再穿过,今天突然穿上卦衣上家算卦,太阳真是打西边出来了。

赵半仙转头对两个目瞪口呆的小伙计说了句:“看好家。”就和刘光宗走上了官道,朝城里走去。

天黑,赵半仙才回到茶铺,小伙计还没有睡,赵半仙换好了衣服,小伙计给他打来一盆热水,问道:“阿公,那个……他家……”

赵半仙摇摇头:“一线生机,一线生机。”

小伙计也不好再问下去,赵半仙洗好了脚也就熄灯上床休息了。

正月十五刚过,年还没走远,勤劳的人们又开始忙碌起来,一年之计在于春,南方的春天来得早,在二月二龙抬头这天各地就得准备开犁种田,否则下半年就得饿肚子,该修的该换的农具都积聚到这个方圆百里闻名的刘家铁铺中,刘家铁铺一片繁忙景象,十几个师傅在火炉边挥汗如雨,叮铛声响个不停,不过铁铺中那座“铁山”丝毫没有减少的迹象,反而越堆越多。从正月十六到月底,打铁师傅们就没有停过。

“×咯……今年怎么那么多要打的……”米叔抹抹额头的汗,打了十几年的铁他觉得手臂有些酸痛,看着那堆“铁山”感慨道。

“屌丫咪!这么多废话!”火炉边汗流浃背的刘光宗听到米叔的感慨,扭头骂了一句。

憨厚的米叔笑了笑,抹了抹额头的汗,继续挥舞着锤子。要不是活太多,刘光宗也不会再亲自上阵打铁。

夜已经深了,柳南街的喧嚣沉寂下来,唯有街口的刘家铁铺叮铛声不断,几个师傅已经累得举不起锤子,刘光宗看着那堆铁器依然没有减少,不由火气又大了起来,“屌丫咪”的骂声不断。

“阿宗,我看就算了吧,那么多一下也做不完……”刘光宗的妻子听到铁铺的骂声,强撑起病体走进铁铺劝道。

P1-3

序言

写《活着的士兵》缘起一个梦,已经去世多年的爷爷有一天晚上对我说:“屌丫咪!孙子,你也搞成个作家了,干嘛老写你们那点事,写写阿公好不好。”

我说:“好。”

醒来的时候,我在博客上写下了《打铁刘》这篇博文。

爷爷喜欢喝酒,我尚在襁褓的时候,爷爷就用筷子蘸着米酒往我嘴里塞,以至于我一闻到酒味就发晕,我记事的时候,一碰到爷爷喝酒就躲得远远的。

爷爷一喝了酒,就喜欢拉着二胡自拉自唱,用浑浊苍凉的声音唱着:“冲锋!冲锋!我们是英勇的桂系子弟兵……”

爷爷一喝了酒,就喜欢讲他当年的故事,可是因为我怕酒,因此也错过了听故事的最好时机,只能断断续续地听到一些他们当年如何走出广西,千里迢迢北上和日本鬼浴血奋战的故事。

年代久远,爷爷的记忆也有些缺失,根据他所说的年代,他北上的时候,应该是参加徐州会战。

爷爷说,出发的时候,一个团好几千人,许多人还没来得及认识就已经战死,一个团打散了整编,整编了又打散,许多刚刚照过面,交谈过几句甚至连面都没有见过的战友就牺牲在战场上。

爷爷提起最多的战友是一个姓刘的打铁匠,因为这个打铁匠是带着一个孩子参军的,身后还背着一把祖传的大刀。

爷爷说,打铁刘是爷爷的副班长,因为铁铺失火全家人都烧死了,为了重开铁铺,投军赚取两个大洋,后来在撤退的时候,为了掩护大家,只身高举祖传大刀冲入日本鬼人群中,之后就再也没有见过他。

再大一些,我想听故事的时候,爷爷已经老了,不爱讲故事了,于是这成了我的遗憾。

在抗日时期,没有记载的被打散的师级单位不计其数。年代久远,当年广西士兵北上抗日的资料多已缺失,爷爷所在的团也湮没在抗日的百万大军中,没有掀起一丝涟漪。查阅许多资料后,我只得虚构了500团这一支抗日队伍,将其放在徐州会战的大背景下来写。

我只知道,为了民族的自由,当年的先辈们用大刀与日军的坦克,大炮殊死搏杀!为了活着,先辈们用大刀劈出一条血淋淋的路!

那个团最后只回来了两个人,其余的士兵都埋骨他乡!

爷爷是这个团最后一位去世的士兵。

我们对抗日名将如数家珍,对他们的事迹了如指掌,可是有几个人会记得,在日军炮火下苦苦支撑,用大刀与日军浴血奋战的普通士兵们?

500团的士兵有客家佬、壮古佬、山瑶佬、水瑶佬,有秀才,有土匪,有四川兵,有湖南兵,有东北人,有文化人,更多的是大字不识的泥腿子,甚至还有未成年的孩子,他们都是那个年代的普通人,可是无论是谁,在那个烽火连天的岁月里,这些普通得再也不能普通的先辈们都作出了自己的抉择——头可断,血可流,誓死不做亡国奴!

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也生活在一个寂寞的娱乐年代,我们已经远离了战争,但不能忘记战争,闲暇的时候,请静下心想想,是谁给我们这么美好的生活,是谁让我们坐在温暖的房间里,玩着网络游戏,开怀的大笑?!是那些仅仅带着一支单发步枪,身上只有20发子弹,在冬天穿着单衣,穿着草鞋从各地奔赴抗日前线的先辈们!是那些用自己的血肉,用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气概拿着大刀和武装与日本鬼殊死斗争的先辈们。

曾经是普通人的先辈们,作出了不普通的抉择,因此他们并不普通,作为血脉继承的后辈的我们,也要作出自己的抉择,让我们踏踏实实地做好手头上的每一件事情,将祖国建设得更好,以告慰先辈的在天之灵,这也是我们给先辈最好的安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活着的士兵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猎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凤凰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298960
开本 16开
页数 27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0
出版时间 2010-09-01
首版时间 2010-09-01
印刷时间 2010-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8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40
17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5:4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