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全面阐述了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是有关心理知识和心理情绪的基础课。告诉人们如何防治一般的心理疾病,帮助读者正确了解自己,从细节分析自己的心理状况,告诉大家如何面对压力,自我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做一个轻松快乐的人。读起来能给人深刻的启迪,在实际生活中也有借鉴性和操作性,适合广大读者特别是压力大的人阅读参考,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心理学著作。
图书 | 心理学的密码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全面阐述了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是有关心理知识和心理情绪的基础课。告诉人们如何防治一般的心理疾病,帮助读者正确了解自己,从细节分析自己的心理状况,告诉大家如何面对压力,自我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做一个轻松快乐的人。读起来能给人深刻的启迪,在实际生活中也有借鉴性和操作性,适合广大读者特别是压力大的人阅读参考,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心理学著作。 内容推荐 《心理学的密码》是有关心理知识、心理情绪的基础课,也是一门“入门课”。它主要以心理健康为主,其内容涉及到心理障碍咨询、心理疾病咨询、精神疾病咨询、心理疾病的自我防治、智对失眠、坦然面对心理危机、解开心结、摆脱心魔以及管理情绪等等。它是要向读者传授心理学的一般知识,使读者了解现代人的基本心理问题、基本现象和基本理论,了解人类心理现象的最一般的规律,告诉你如何防治一般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 目录 第一章 不要怕说“我有病” 第一节 “心病”谁没有 第二节 现代人与“心病” 第三节 抛弃你的旧观念 第二章 了解自己的“心病” 第一节 我感觉要求实 第二节 依据科学辨别“心病” 第三节 投石问路测试“心病” 第三章 不可忽视的迹象 第一节 你的脾气怎么样 第二节 你的表现正常吗 第四章 心理疾病的自我防治 第一节 计算机综合征 第二节 神经症 第三节 抑郁症 第四节 精神分裂症 第五节 孤僻症 第五章 有效地管理压力 第一节 什么是压力 第二节 辨清压力的好坏 第三节 压力管理的原则 第六章 坦然地面对生活 第一节 轻松度过每一天 第二节 不要一个人承担 第三节 生活中的最佳姿态 第七章 智对失眠 第一节 了解自己的睡眠 第二节 主动解决自己的“眼中钉” 第三节 让自己的生活有规律 第八章 坦然面对心理危机 第一节 认识自己的心理危机 第二节 有病就要看医生 第三节 心病还须心药治 第九章 解开心结,摆脱心魔 第一节 打消自杀的念头 第二节 摆脱犯罪心理 第三节 走出心理误区 第四节 让自己心理平衡 第十章 管理情绪,走向成熟 第一节 闹情绪坏处多 第二节 良好的情绪才是治病良药 第三节 培养情绪稳定的能力 第十一章 自信、快乐地生活 第一节 不做悲观主义者 第二节 不做完美主义者 第三节 养成快乐的习惯 试读章节 三、正确对待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 人在遭受挫折、蒙受屈辱或紧张和焦虑的情绪长期不能消除时,就会造成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祖国医学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认识到情感波动过于激烈,可引起人体的阴阳失调,气血不和,脏腑功能紊乱,正气耗损,易受外邪侵入而导致各种疾病。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恐伤肾”等。当然,偶尔遇到严重挫折或是亲人突然死亡等事件后,情绪与生理上的负担会逐渐消除,身体也会很快恢复到正常状态,并不一定造成心理疾病。因为恐惧、担忧、悲伤、喜悦等情绪的波动是短暂的,生理上产生的反应也是短暂的,身体内有惊人的稳定性,能应付各种复杂、紧张的生活环境。在高度紧张之后,最好有一段相应的舒缓状态,休息几天就会安全无事的。否则,使应激紧张状态持续下去,就比较容易引起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一旦发生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应如何正确对待呢?在人们的心目中,对心理疾病存在两种错误认识,一个是对心理疾病过分地害怕和恐惧。另一个是认为心理疾病“可耻”,让人厌恶。正是这两种认识会使心理疾病越来越严重。因此,要治愈心理疾病,必须克服这两种错误的心理。 (1)要相信心理疾病是可以治好的,不必害怕和恐惧。尽管造成心理疾病的原因比较复杂,疗程比较长,效果比较缓慢,但在有些方面,治疗心理疾病比治疗生理疾病有利。如心理疾病通常不容易危害人们的生命,而且大部分都可以不用吃药、.不用打针就能治好。得了心理疾病,只要善于了解自己,增强治愈的信心,懂得一些有关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掌握和运用一些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和技术,那么迟早会治好的。 (2)要相信心理疾病是可以预防的。心理疾病主要是由于在生活当中,一些不良的适应成了习惯所造成的,而先天遗传的心理疾病则非常少。因此,当我们掌握了足够的有关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和方法后,完全可以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增进心理健康。 在日常生活中,如按照下列的方法去做就可以防治心理疾病与心理障碍。 ①遇到不称心的事,要心胸开阔,豁达大度,遇事冷静,从而保持愉快、开朗、平稳的心境。 ②积极参加文娱、体育活动,培养多种业余爱好,丰富生活情趣,用各种办法转移注意力,从发怒的人或事上转到高兴的事物上去,松弛紧张的精神,使情绪得到稳定。 ③扩大社会交往,结识良师益友,这样可以通过朋友的启发、忠告、劝说和帮助,使情绪变稳,减轻心理冲突。这是积极的消除心理障碍的方法。 ④学会自我调整情绪的方法。遇到挫折和精神刺激,要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当怒气涌向心头时,要默念“生气是自我惩罚,烦恼是和自己过不去”的警言,或听听音乐,做深呼吸等转移注意力,求得情绪上的缓冲。 ⑤正确认识疾病。体弱多病容易焦虑烦躁、忧心忡忡,甚至怀疑病人膏肓。这种心理不仅不利于治病,反而会加速疾病的发展。乐观主义精神和坚强意志是中老年人与疾病做斗争的最宝贵的心理状态。 (3)要认识到每个人都有可能患心理疾病。任何人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地点等条件下,都可能会有某种程度的失常的表现,可能得心理疾病,只是在某些行为偏差上,有程度不同的分别罢了。况且所谓“失常”,还有健康与不健康的不同。因此,任何人都不必为自己“幸免”心理疾病而庆幸。 (4)患有心理疾病并不可耻,不能歧视或鄙视心理疾病患者。心理正常的人,对心理失常的人不应讥笑、讽刺、厌恶、疏远。否则,心理失常的人就会形成自卑、讳疾忌医,怕人家说他有病的心态,不愿向别人倾诉他们心中的积郁、烦恼、苦闷,而且对别人戒备、怀疑、恐惧,这就会使病态加重。每个心理健康的人除了要保持心理健康,防止发生心理疾病以外,还有义务帮助已经心理失常的人,使他们早日恢复健康。 四、心病恢复阶段论 1.第一阶段:消除症状 很多陷人神经症的朋友(也包括很多心理医生与咨询师)都是把消除症状当做第一要务,于是把神经症治愈的主要标准定为症状的消失。与生理疾病不同,症状的消失应该说只是心理疾病治愈的第一个阶段,其实还有更加漫长、任务更加复杂的第二阶段,即社会适应阶段。 2.第二阶段:社会适应阶段 这个特殊性是由心理疾病的特殊性质决定的。生理疾病,通过服药,改变体内的生化成分就可以自动解决问题;但是,心理疾病是由于个体不足的生长环境、不佳的教育、不良的个性思维造成的非器质性病变,它的治疗必须是对性格的改良,以达到适应客观环境的要求,这是药力所不敌的,于是就有了“心病需心药医”的说法。 这个阶段更需要发挥你自己的主动性,保持开放心态,积极学习认识客观环境。 首先,有很多不利因素会给你带来压力,你需要做好准备(其实社会生活总是充满压力,应对压力的技能就是很重要的适应技能)。例如,你长期脱离社会环境,不可能一下子就很适应社会环境,要做好这样的心理准备。现在的就业形势不是很好,如果加上你没有市场要求的经验与技能,可能会在较长时间里找不到工作,这也需要做好心理准备。你要学会一些心理调节手段,比如体育锻炼、与朋友交流、为将来的职业做准备等,这样就可以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机遇降临的时候就能够抓住。 其次,要善于借助外力,善于学习。由于自己的基础较差,这就需要善于学习,善于借助外力。可以与人多多交流有关的信息。例如,面试容易紧张,不要简单地归因于自己的心病,其实没有心病的人也是会紧张的,可以向他们请教一下如何应对紧张。也可以询问他们是怎样寻找工作信息的,甚至可以发动亲戚、朋友、家人给你提供具体的就业信息。有时某项工作有某种具体技能可以向有这种经验的朋友及时请教。总之,面对困难不要害怕,而是要开动脑筋,挖掘自己所有可以动用的资源,这样就会慢慢积累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P8-10 序言 健康是财富的象征,是生命的标志。身体的健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心理的健康。而在现代社会,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影响生活的人为因素不断增加,压力也越来越大,人们情绪失控的状态比以往任何时期都多,现代人的心理健康变得越来越重要。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己的心理健康越来越重视,所以掌握科学的心理知识和学会有效地自我调节对我们来讲十分必要。 《心理学的密码》是有关心理知识、心理情绪的基础课,也是一门“入门课”。它的目标是要向读者传授心理学的一般知识,使读者了解现代人的基本心理问题、基本现象和基本理论,了解人类心理现象的最一般的规律,告诉人们如何防治一般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它主要以心理健康为主,其内容涉及心理障碍咨询、心理疾病咨询、精神疾病咨询、心理疾病的自我防治、智对失眠、坦然面对心理危机、解开心结、摆脱心魔以及管理情绪等。 本书从告诉读者不要害怕自己有心理问题开始谈起,让读者正确了解自己,从细节分析自己的心理状况。然后告诉读者如何面对压力并自我调节,如何对付失眠以及一些常见的轻微心理疾病,如何摆脱心理危机、克服心魔,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轻松面对生活,做一个快乐的人。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心理学的密码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星海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华文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7532333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8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77 |
出版时间 | 2010-09-01 |
首版时间 | 2010-09-01 |
印刷时间 | 2010-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4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84-49 |
丛书名 | |
印张 | 18.6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9 |
宽 | 170 |
高 | 1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