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其实你不懂孩子的心(父母必须掌握的10把心灵钥匙)
内容
编辑推荐

家有儿女,少不了成长的烦恼。生理发育、身体健康重要,心理发育、心理健康同样重要。心病还要心药医,解铃还需系铃人。重现100多个心理案例,密授10把心灵钥匙,即可开启孩子神秘的心扉。

做合格父母需要学习,让我们从阅读《其实你不懂孩子的心》开始,共同踏上“爱的教育”的旅程。

内容推荐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对其生理发育和身体健康比较关心,而对他的心理发育与心理健康往往矢心不够,甚至不知从何去着手或对心理问题视而不见。

作者长期从事儿童心理方面的报道和心理咨询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心理咨询经验,也积累了大量的儿童心理案例。

本书通过对100多个颇有代表性的儿童心理案例的解读,伺父母介绍了开启孩子心灵之锁的10把钥匙,帮助解决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以利于其健康成长。

目录

第一编 妈妈不懂我的心

 心理案例与解读

儿子是在“说谎”吗

我只爱爸不爱妈

3岁男孩的“性行为”

与假想小伙伴玩耍的孩子

跟心爱的东西说“再见”

儿子突然变“小”之谜

家长的“入学准备”

调皮儿子高智商

不肯学写字为哪般

偷穿妈妈睡衣的少年

 心灵钥匙之一:孩子的心理发展密码

儿童心理发展的五个阶段

学龄前期的心理发展特点

学龄期的心理发展特点

青春期的心理发展特点

第二编 我的人格你养成

 心理案例与解读

闯祸啦,快回家

我家有个“小大人”

淘气男孩

凡凡是多动症吗

少女怀孕谁之过

灾难中的成长

“又谗又懒”的妈妈

新房子与老房子

有一种快乐叫感恩

爱是一场耐力赛

做有准备的爸妈

失败的音乐教育

母爱创造奇迹

 心灵钥匙之二:父母的教养方式

父母的四种教养方式

教养方式对孩子人格的影响

第三编 我随你而改变

 心理案例与解读

为了“妈妈的期望”

延续的童年创伤

她为何反复怀疑女儿生病

“自闭”孩子的改变

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焦虑的考生母亲

舒心的春节

断裂的母女之爱

故意被没收的手机

不敢上厕所的小女孩

争强好胜的“熊崽”

我只是爸爸的影子

 心灵钥匙之三:父母的自我改变

改变内心的想法

做权威型父母

第四编 我捣蛋是为了吸引你

 心理案例与解读

“臭臭”的烦恼

洋洋突然“变坏”

可爱的劳动委员

贝贝的谎言

暴力男孩

面对“人来疯”的孩子

6岁的“逆反儿童”

毛毛说“粗话”

明明爱“告状”

缺失的父母之爱

辰辰真的“无能”吗

 心灵钥匙之四:孩子的行为目的

孩子的四种行为目的

不当行为的解读技术和应对之策

第五编 你能听到我的心吗

 心理案例与解读

判若两人的转变

儿子是只“洞里虎”

佳佳为何变得暴力

考生的心愿

兰兰赖学

一到上学就肚子疼

拿妈妈钱的“小偷”

爱砸东西的“小魔女”

孩子为何不理我

妈妈,请别烦我

 心灵钥匙之五:倾听孩子内心

用温暖的父母之心去倾听

倾听的技巧

第六编 你怎么说我才会听

 心理案例与解读

与小弟弟“夺爱”

砸向暑期补课的愤怒

个性男孩与老师的矛盾

被遗漏的捐赠名单

外婆的退休金不见了

聪明父母的有效沟通

爱哭的“艾丽斯小姐”

“假小子”的烦恼

双胞胎的竞争

失败中的成长

 心灵钥匙之六:有效沟通技巧

“你的信息”

“我的信息”

如何表达“我的信息”

第七编 你的问题还是我的问题

 心理案例与解读

全能妈妈与低能儿子

晚回家的孩子

野蛮女孩

家有“懒猴”

墨水事件

亲子冲突的第三度空间

拿刀对着奶奶的孙子

今天我不想上学

创造奇迹的补课协议

压岁钱风波

 心灵钥匙之七:处理亲子战争

如何区分问题所有权

不同问题的处理原则

第八编 我渴望你的鼓励

 心理案例与解读

“贬”出来的“差学生”

心灵失落的孩子

爱请客的“丑丫头”

鼓励的力量

“问题少年”上了高考一本线

失落的“桂冠”

飘忽的自我

师爱如山

无形的爱

母女“竞争”

“没用”的楚楚为何变了

 心灵钥匙之八:充足鼓励

鼓励的态度与方针

鼓励的语言

第九编 我没责任心是你的错

 心理案例与解读

纠缠的母子之爱

被女儿套住的妈妈

爱睡懒觉的女孩早起啦

妈妈的中考“竞赛”

两难的选择

小留学生在国外

向左走,向右走

“名牌狂”儿子

小迷糊的故事

我想出国读书

 心灵钥匙之九:培养责任心

自然与合理的行为结果

两种行为结果的运用原则

第十编 我是青春期我怕谁

 心理案例与解读

“没良心”与“长不大”

“早恋”阴影

害怕男生的女孩

爱照镜子的初二女生

爱的距离

高考女生的情绪波动

考场“一脚”

妈妈的“小跟班”

外交宫女儿的困惑

丢失的友情

失意的天空

折翅的燕子

被误读的母爱

 心灵钥匙之十:青春期孩子

青春期孩子的困惑

青春期孩子的特殊行为目的

做好青春期孩子的父母

试读章节

第一编 妈妈不懂我的心

说谎、小气、耍赖、不肯学习,甚至有的男孩3岁就出现“性行为”,半夜偷穿妈妈睡衣,这些在家长眼中的“出格”行为,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心理密码?

心理案例与解读

儿子是在“说谎”吗

英是小学老师,平时做事非常追求完美,自从有了儿子,自然对儿子的教育也是高标准的。4岁的儿子长得健康活泼、人见人爱,尤其是孩子在行为习惯方面也培养得非常好,幼儿园老师经常拿儿子做榜样教育其他的小朋友,英也为儿子感到自豪。可是,最近发生的几件事,却让英十分担心。

一个月前,儿子回家兴高采烈地告诉妈妈,今天幼儿园老师带自己和小朋友一起去了迪斯尼乐园,自己在那里见到了童话世界里的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还参加了好多好玩的游乐活动。英听了觉得奇怪,内地根本没有迪斯尼乐园啊,距离最近的也在香港,儿子怎么可能去呢?英向幼儿园老师求证,老师说,那天班级里有个香港来的小朋友,拿了迪斯尼乐园的宣传画册,在班里介绍他曾经去过迪斯尼乐园,听得全班小朋友都挺羡慕的。于是,英教育儿子,以后不能把其他小朋友去玩过的地方,说成是自己去的。儿子答应了,可是没过几天,英发现儿子又向其他亲戚朋友说自己去迪斯尼乐园的事,弄得大家都以为最近她带儿子去了香港。前几天,英与儿子一起看电视,儿子看到电视节目里的飞机非常喜欢,第二天家中正好来了个亲戚,英听见从没乘过飞机的儿子在告诉亲戚,说爸爸带自己乘过两次飞机呢。英很为儿子的行为担心,这孩子小小年纪就这么爱慕虚荣,还学会了“吹牛”“说谎”,以后不知会出什么问题呢。英严厉地教训了儿子一顿,但儿子竟然扑闪着大眼睛,一脸无辜地问:“妈妈,什么是‘吹牛’‘说谎’啊?”这下,英彻底没辙啦!

看着英忧愁满腹的样子,我笑着让她放心,儿子的品行没有问题。3~4岁的孩子出现这样的行为是正常现象,这种“谎话”不是孩子有意编造的,而是受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心理发展水平所限,判断不准、记忆或表达不清所产生的。3~4岁的孩子富于幻想,想象力很发达,并且有特殊的夸大性。他们常常不能区分幻想和现实,在叙述事件时,容易根据自己的想象、联想甚至幻想,把主观想象的东西与客观现实的东西混为一体;再加上这一时期孩子所掌握的语言词汇有限,往往难以对事件做出精确的表达,在概念判断上发生错误,从而产生自己意识不到的“谎言”。对于这类“谎言”,家长不能从孩子品行上进行教育,而应该理解并帮助孩子区分愿望与事实的不同,增加孩子的知识,提高他们分辨事物的能力,教会他们用准确的语言描述事物的实际情况。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心理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知识经验不断丰富,孩子的这类混淆想象与现实的“谎言”就会逐渐消失。

我只爱爸不爱妈

芳3岁啦,这个聪明活泼的小女孩,变得越来越让父母看不懂。以前她很依赖妈妈,凡事都喜欢妈妈陪在身边;现在却经常把妈妈推开,只要爸爸在家,就粘着不放,甚至公开说,芳喜欢爸爸,不喜欢妈妈。上个星期天上午,全家准备去大卖场买东西,妈妈叫芳换上新买的花裙子,芳却硬要穿红裙子,两人争执不下之际,爸爸在旁边帮女儿说了一句:“小孩子嘛,穿什么随她自己喜欢。”女儿听了,立即扑到爸爸怀里撒娇起来,同时还对妈妈恶狠狠地说:“我最讨厌妈妈。”妈妈感到很受伤,看着父女俩亲热的样子,感到自己完全被排斥在外,一股怒气顿时从心头涌起,拉过女儿就打屁股。爸爸过来劝阻,却也被火头上的妈妈劈头盖脸一顿斥责,结果夫妻大吵一场。吵架过后,妈妈既伤心又担心,她在感情上不能接受被自己从小疼爱的女儿排斥,同时也有一种隐隐的不安:女儿才3岁,与父亲过分亲热,是否有性心理方面的问题?这种行为又会不会影响女儿将来的婚姻生活?  其实,妈妈不必过于担心,芳的行为属于儿童成长中的正常现象。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论,此时儿童正处于“性器期”。随着性意识的第一次觉醒,孩子渴望表达自己刚刚意识到的性别认同,因此3岁的孩子开始模仿他们在成人世界中看到的男性和女性的关系。于是,就出现了“俄狄浦斯情结”,即男孩为了获得母亲的注意而和父亲竞争,女孩为了获得父亲的注意而和母亲竞争。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出现打击作为“竞争对手”的父母的行为,是毫不奇怪的。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应该理解,并表现出足够的耐心。被排斥的父亲或母亲不能因此而变得怒气冲冲,因为孩子此阶段正在学习如何控制他们的情感和运用他们的语言技巧;而他们在强烈情绪下脱口而出的“讨厌妈妈”“最恨爸爸”之类的话,其实并不代表他们真的不爱自己的父母。父母的过激反应,不会让孩子学会如何有效控制自己情绪的方法,只会让孩子发现父母也同样情绪冲动,从而强化了孩子的不当行为。

芳的这一行为,可能还会持续好几年,妈妈要理解和接纳。当孩子说“讨厌妈妈”之类的话时,妈妈要尽量保持平静,要让孩子知道,即使她讨厌妈妈,妈妈也依然爱她。如果芳的行为不过分占用父母独处需要的时间,妈妈应该多给女儿一些与父亲单独相处的时问,以满足她这个阶段心理成长的需要。同时要教导女儿,父母尊重她的权利,她也应该学会尊重父母的权利。女儿“爱爸爸,不爱妈妈”只是孩子成长中的一个过程,等过了几年以后,长大了的女儿将与妈妈建立起更加直接和成熟的认同关系,到时候,也许就该爸爸“妒忌”啦。

P1-4

序言

当孩子“呱呱”落地,我们都成为了神圣的父母。爱孩子,是连老母鸡都会做的事情。可是,为人父母,我们真的懂得如何爱我们的孩子吗?

在这本《其实你不懂孩子的心》中,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个鲜活的事例:

曾经有一位母亲,为培养孩子放弃了自己心爱的工作,可是正值青春期的儿子却说母亲是“克格勃”,为摆脱母亲的监视,想方设法逃离家庭。

还有一对父母,因为对孩子考的高中学校不满意,说服孩子放弃高考出国读书,结果孩子连考托福数次达不到分数线,眼看升学无门心理崩溃。

过度的溺爱造成七岁的小孙子拿刀刺向自己的奶奶,而母爱的缺失让年仅四岁的孩子成了虐待母亲的“暴君”。

父母离异造成孩子心理失常,原本学业出色的少女,突然从住读的高中出逃,以怀孕来要挟父母。

……

100多个孩子的心理咨询案例,100多个家庭教育的成败经验剖析,给父母们提供了活生生的关于“爱的教育”的教材。

作为受过专业训练的注册心理咨询师,吴亦君女士有着十年当教师教育孩子的经验,又有着十数年卫生健康类媒体记者、编辑的经历,踏实的专业训练、丰富的人生阅历和为人母亲的爱心,让她在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咨询及心理教育领域如鱼得水。近年来数百例心理咨询实践,积累了丰富的咨询案例。费时两年多辛勤笔耕的成果,向我们展示了100多个孩子及其父母的心灵困惑,以及他们如何在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开启新的人生之路。

看着一个又一个孩子摆脱心魔健康成长,看着一个又一个家庭走出矛盾痛苦迈向幸福,真的让我们感叹心理咨询师的伟大!

更让人欣喜的是,本书不仅有100多个孩子心理咨询案例的描述,更注重给父母们提供亲子教育实用技能的指导。

由于“爱的教育”缺失,无数的父母不知道怎样当家长;亲子沟通不畅,无数家庭因为相互误读而闹矛盾。孩子的心灵,父母究竟能读懂多少呢?

孩子的行为目的、父母的自我改变、有效沟通技巧、亲子战争处理……交给父母10把心灵钥匙,让家长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入地解读孩子的心理密码,心理学理论与实用技巧的传授,在《其实你不懂孩子的心》中也同样精彩。

没有人天生就会当父母,有了孩子并不等同于我们都能成为合格的父母。

天津市一项对1054位家长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68.1%和1.1%的家长认为自己是“失败的家长”和“不称职的家长”,多数家长缺乏教育子女的基本功,“教育孩子最大的困难”是“没招儿”。

上海社科院社会调查中心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上海市约有23.1%的家庭存在对孩子关爱不足的现象,其中七成父母不知怎样去爱孩子。越来越多的父母需要补上“爱的教育”课。

做合格父母需要学习,让我们从阅读《其实你不懂孩子的心》开始,共同踏上“爱的教育”的旅程。

祝愿所有孩子的父母“爱的教育”成功!

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

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副会长

胡锦华

2010年8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其实你不懂孩子的心(父母必须掌握的10把心灵钥匙)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吴亦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文化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406136
开本 其他
页数 20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7
出版时间 2010-09-01
首版时间 2010-09-01
印刷时间 2010-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33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44.1
丛书名
印张 12.67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30
159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21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5: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