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历代军事通览(图文全彩)/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内容
编辑推荐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金铁交鸣声四起.壮士碧血染黄沙。时光荏苒,古战场上已经郁郁青青,古代军事家和战争的传说依然在回荡。中国军事思想源远流长,异彩纷呈,在世界军事史上拥有杰出的成就,它们不仅是战争经验的总结,也是智慧的结晶。一部军事史展开一幅历史进程的画卷。

内容推荐

孙子论兵,谁与争锋。沙场秋色,甲士成阵。千载而下,犹忆英风。醉里挑灯看剑,梦同吹角连营。铁马冰河已遥远,横槊赋诗成青史。卫青用兵之沉稳、韩信用兵之奇诡、李靖用兵之凌厉、徐达用兵之神速……一枚箭镞折射出一场战争,一部军事史展开一幅历史进程的画卷。

目录

挥斥方遒——人物篇

 姜太公:韬略鼻祖,千古武圣

 孙武:胸怀璇玑,书成圣典

 乐毅:分路出击,陷城夺地

 赵奢:道远路狭,勇者制胜

 李牧:北方屏障,匈奴克星

 廉颇:老当益壮,英风浩气

 白起:长平血战,威震六国

 王翦:军中智者,独步疆场

 蒙恬:北逐匈奴.控扼河套

 项羽:破釜沉舟,乌江悲歌

 韩信:忍辱负重,终成统帅

 张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卫青:漠南大战,匈奴丧胆

 霍去病:千里奇袭,封狼居胥

 陈汤: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曹操:横槊赋诗,乱世枭雄

 诸葛亮:鞠躬尽瘁.人臣典范

 周瑜:羽扇纶巾.强虏灰飞烟灭

 韦睿:温文尔雅,威震敌胆

 元英:聪敏锐识,英风绝伦

 陈庆之:白袍七千,直趋河洛

 韦孝宽:慷慨激扬,屡出其策

 杨素:胸怀大志,位列三台

 李靖:纵兵塞上,屡建奇功

 王玄策:三度大使,以一人而灭一国

 李光弼:血战太原,挫败强敌

 曹彬:仁爱为本,儒将风采

 岳飞:民族英豪,百世流芳

 徐达:戎马一生.明初第一功臣

 戚继光:民族英雄,平倭防虏

 石达开:龙凤之姿,天日之表

 曾国藩:清廷柱石,中兴名臣

波澜壮阔——战争篇

 鸣条之战:商汤灭夏

 牧野之战:武王伐纣

 柏举之战:千里破楚,五战入郢

 长勺之战:一鼓作气,以弱胜强

 城濮之战:退避三合.诱敌深入

 即墨之战:坚壁清野,借机反攻

 桂陵、马陵之战:避实就虚,围魏救赵

 伊阙之战:集中兵力,各个击破

 秦灭六国:远交近攻,分化瓦解

 巨鹿之战:破釜沉舟,背水一战

 平灭三秦之战: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彭城之战:风雷激荡,快速袭击

 井陉之战:背水列阵,奇袭敌军

 昆阳之战:团结一心.以少胜多

 官渡之战:火烧乌巢,乱敌军心

 赤壁之战:巧借东风,一战而天下三分

 夷陵之战:后发制人.火烧连营

 淝水之战: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刘裕灭南燕之战:以车制骑,掌握主动

 隋灭陈之战:重点进攻,分割击破

 浅水原之战:后发制人,疲敌制胜

 虎牢之战:避敌精锐,奇兵突袭

 唐平萧铣之战:兵贵神速,出其不意

 宋灭北汉之战:围城打援,结束割据

 蒙哥攻宋之战:迂回包抄,突破天险

 鄱阳湖之战:集中兵力,巧用火攻

 万历援朝之战:打击侵略,扬我国威

 宁远大捷:积极准备,以孤城挡强敌

 萨尔浒之战:速战速决,各个击破

 三河镇大捷:正面迎敌,包抄结合

 清收复新疆之战:缓进急战,先北后南

煌煌典籍——著作篇

 《周易》:正义慎战.方是制胜之道

 《孙子兵法》:兵学圣典

 《吴子》:审敌虚实,教戒为先

 《司马法》:备战慎战,以战止战

 《尉缭子》:见胜则兴,不见胜则止

 《六韬》:兵家权谋始祖

 《孙膑兵法》:反对滥用战争

 《三略》:侧重战略的兵法

 《诸葛亮兵法》:战略与政略相融

 《将苑》:论述将领的专著

 《李卫公问对》:正古人所重

 《太白阴经》:综合性的兵书

 《武经总要》:中国第一部官修兵书

 《虎钤经》:兵学大全.独有见解

 《何博士备论》:第一部军事人物评论集

 《百战奇略》:用兵之道,以计为首

 《守城录》:城邑防御的专著

 《武备志》:中国古代兵家百科全书

 《三十六计》:古代谋略概要

 《纪效新书》:实践的总结

 《读史方舆纪要》:地理与军事的结合

 《兵学新书》:晚清兵工著作

令出如山——制度篇

 夏商周时期的军事机构

 春秋时期的车战与军事制度

 商鞅的耕战改革

 秦军的军队编制——部曲制

 征兵制与常备军制度

 两汉的军队编制和组织结构

 隋代体系完备的军制

 府兵制的兴起与衰落

 宋代军队的招募与待遇

 宋代的军队分权

 明代的卫所制

 清代八旗制

攻防利器——技术篇

 冷兵器概略

 青铜时代:冶炼业和青铜器的发展

 甲胄:防御性武器的始祖

 战车:纵横陆上的王者之师

 血腥冷兵器:铁质兵器的产生与发展

 弓箭:远距离杀伤性武器

 胡服骑射:马具的成熟与骑兵技术的应用

 弩:以步制骑的最有效武器

 烽燧:古代军队通讯工具

 云梯:攻城破敌的利器

 城墙及长城:古代战略防御性工程

 冶铁:灌钢法和冶炼技术对兵器的影响

 抛石机:古代的大型杀伤武器,

 战船:水上决战时代的到来

 火药:催生战火时代

 突火枪:南宋时期火器的发明与创制

 火铳:元明战争中大规模火器的应用

 神机营:明代火器的鼎盛时代

 佛郎机和红夷炮:明代西方技术的引进

 抬枪和鸟枪:清代的火器发展

试读章节

姜尚(约前1128~约前1015年),姜姓,吕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尊称太公望,武王尊之为“师尚父”,商朝末年人。东海上人(今临泉县姜寨镇),人们习惯称他为姜子牙。

姜子牙没有出山之前,生活十分潦倒。32岁时,因为商朝战争不断,他为了躲避战祸,跑到山上修道,隐居达四十年。后来,他结束隐居,准备展示平生所学,但苦于无处报效。只好暂时投靠在朋友家中,他曾经贩卖过竹篓,面粉,开过饭铺、卖过牛马猪羊、当过测字先生,但都不足以糊口,经常受到妻子的奚落。

商末,政治腐败。天下烽烟四起,各路诸侯都趁机发展自己的势力。西部的周部族由于首领姬昌(即周文王)大力发展经济,实行勤俭立国政策,所以社会清明,人心安定,四边诸侯纷纷归附。姜子牙听说周文王广求天下贤士,便离开商朝,来到渭水河边垂钓,静观时局变化,等待出山的机会。

周文王外出打猎时,在溪边遇到了垂钓的姜子牙,二人谈得十分投机。周文王向他请教治国兴邦的良策,姜子牙当即提出了“三常”:“一日君以举贤为常,二日官以任贤为常,三日士以敬贤为常。”周文王听后非常高兴,说道:“我的先人太公曾经预言:‘圣人到周的时候,周才能兴盛。’你就是那位圣人啊!我盼望先生很久了!”于是,周文王亲自扶姜子牙上车,并一同回宫,拜为军师。从此君臣际会,风云迭起,周部族的军事发展更上层楼。

姜子牙为强周灭商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内外政策。对内,实行农人助耕,公田纳九分之一的租税;大小官吏都有封地,子孙承袭,作为俸禄,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打下了灭商的经济基础。对外,表面上坚持奉殷商为正朔,以麻痹纣王,暗中实行争取邻国、逐步拉拢、瓦解殷商王朝的盟邦,以削弱和孤立殷商王朝。实施了这一外交策略后,归附周文王的诸侯国和部族越来越多,逐步拥有了大部分殷商王朝的属地,出现了“天下三分,其二归周”的局面,为最后消灭纣王,取代殷商,创造了条件。

周文王死后,周武王继位,姜子牙继续辅佐周国朝政。姜子牙改革了奖罚政策,不再随意进行奖赏和惩罚。而是慎于行赏,力求令行禁止,使周朝政治更加清明。而此时的殷商王朝政治更加腐败,叛商附周的人越来越多。

前1046年(一说前1057年)正月,周武王和姜子牙一起统率周军浩浩荡荡东进伐商。最后在牧野与殷军决战,这就是著名的“牧野之战”。殷朝军队在战场上纷纷倒戈,引导周军打进商朝的都城朝歌,纣王见大势已去,在露台放火自焚。

殷商灭亡,周朝建立。姜子牙被分封到齐国。他治国有方,采用顺应当地风俗的办法,很快引导齐国走上了正轨,开创了兴盛的齐文化。

P2-3

序言

中国军事思想源远流长,异彩纷呈,在世界军事史上拥有杰出的成就,它们不仅是战争经验的总结,也是智慧的结晶。

公元前2l世纪(一说公元前22世纪),中国已经建立了拥有强大军事力量的奴隶制王朝夏朝。后来夏朝的统治越来越腐朽,遭到其他部族的反抗,其中“商”强大起来,爆发了争夺统治权的“鸣条之战”,这是史料中较为明确的上古战争之一。鸣条之战的结果是商部族获胜,推翻了夏王朝,建立了“商”王朝。商代的军事力量相比夏朝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尤其是青铜冶炼水平的进步,为兵器的进步提供了优良的材质。不过,商代青铜的冶炼水平虽然已经成熟,但是并未大规模地用青铜兵器装备军队,真正广泛使用青铜兵器的时代是西周和春秋时期,并一直和铁质兵器共同使用,持续到汉初才彻底被铁兵器所替代。

商周交替的时代,中国诞生了第一个谋略大师——姜太公。他不但辅佐周文王、周武王治理周部族,并且直接参加和指挥了周灭商的战争——牧野之战。据史料记载,这一时期已经诞生了一批军事著作,如《军志》、《军政》,虽已失传,但仍然可从《左传》、《孙子兵法》等典籍中看到_些只言片语。夏商周时期的作战方式主要是车战。车战对战车的协调性要求很高,要求行动统一,严格管理,各个作战单元之间高度配合。车战的方式主导了夏商周,以及后来的春秋和战国时代,直到新的兵种骑兵出现,才逐步退出历史

春秋和战国时代是中国军事史上战争最频繁的时代,不但诞生了先轸、孙武、伍子胥、吴起、孙膑、白起、廉颇、李牧、王翦等军事家,还诞生了一大批军事著作,如《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孙膑兵法》、《司马法》等军事著作。尤其是《孙子兵法》对后世的影响最大,受到历代军事家的推崇,时至今日仍然闪烁着智慧的色彩。《孙子兵法》的出现,标志着封建时代军事思想的成熟,它是世界上最早的系统而全面地阐述军事理论的集大成之作。

从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至1911年,中国经历了大一统王朝的统治和更迭。在这段漫长的历史时期内,先秦的军事思想依然起着指导性的作用。另外,由于各个时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科技的发展,军事思想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尤其是秦汉以来,兵种和兵器装备都有了较大的发展,不但出现了重装骑兵、轻骑兵、攻城部队,而且出现了专门的舟桥部队和水师,这就要求步、骑、水军的协同作战,使战略战术都得到高度的发展。

在中国的军事史上,《孙子兵法》的诞生、车战转变为骑兵作战、防御性的内线作战转变为远程奔袭的外线作战、冷兵器转变为冷兵器和火器并行是四个划时代的进步。《孙子兵法》的诞生标志着军事行动上升到哲学的高度,优秀的将帅能够从微妙的变化中洞察到战局的瞬息万变,对战争有了规律性的认识。柏举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淝水之战都是基于对战争的客观认识,并作出正确决策和指挥而获得的胜利。车战转变为骑兵作战,主要是马具的成熟,尤其是马镫和马鞍的发明,使得重装骑兵能够保持平衡,轻骑兵能够千里奔袭。这一划时代的贡献归功于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赵国“胡服骑射”后使得其他六国意识到了骑兵的巨大潜力,相继进行了兵种的改革,这一时期马鞍和马镫是否已经出现虽然没有直接的史料可考,但却是汉代高桥马鞍和铜铁马镫的准备阶段,为后世的大军团骑兵作战奠定了基础。秦汉之交,第一个运用大规模的骑兵作战的将领是项羽,尤其是彭城之战,他率领骑兵兵团进行奔袭,开创了骑兵奔袭战的先河。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历代军事通览(图文全彩)/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海默//尚论聪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外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19064109
开本 16开
页数 24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10-09-01
首版时间 2010-09-01
印刷时间 2010-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军事
图书小类
重量 0.37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E29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6: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