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使父母付出的心血得到积极的回报,更为了让千千万万个孩子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健康成长,编者沧浪根据生活中大量的真实案例,从解决当前父母教育孩子时遇到的最棘手的若干问题出发,结合中国家庭的实际情况,编写了这本针对性强、实用性高的家教读物——《家教必知——如何避免你所不知道的误区》。
本书愿帮助天下的父母学会以科学的理念关爱孩子,以科学的方法培育孩子,让我们的下一代天天向上,早日成为社会的英才。
图书 | 家教必知(如何避免你所不知道的误区) |
内容 | 编辑推荐 为了使父母付出的心血得到积极的回报,更为了让千千万万个孩子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健康成长,编者沧浪根据生活中大量的真实案例,从解决当前父母教育孩子时遇到的最棘手的若干问题出发,结合中国家庭的实际情况,编写了这本针对性强、实用性高的家教读物——《家教必知——如何避免你所不知道的误区》。 本书愿帮助天下的父母学会以科学的理念关爱孩子,以科学的方法培育孩子,让我们的下一代天天向上,早日成为社会的英才。 内容推荐 沧浪编著的《家教必知(如何避免你所不知道的误区)》列举了父母们普遍出现的家教误区,比如重智轻德、专制作风、拔苗助长、娇纵溺爱、唠叨说教、盲目地限制交友、迷信“标准答案”、误解青春期、回避理财教育、忽视自己以身作则的榜样作用,等等。针对这些误区,《家教必知(如何避免你所不知道的误区)》一一进行详细的剖析,通过列举事实、透视原因来论证其危害,讲明道理,同时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以科学的方法培育自己的孩子。书中涉及的问题都非常有实际意义,采用大量生动鲜活的案例,力争帮助当前父母解决教子过程中遇到的最棘手的问题,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让父母绷紧的神经放松一些,让亲子关系和谐一些。 目录 第一章 “成绩=成功”不一定成立:重智轻德,只能造就高分低能的一代 只重视学习,忽视对孩子的其他教育 分数就是学习的终极目标 禁止孩子读课外读物 用物质奖励“诱惑”孩子提高成绩 用孩子的成绩成就自己的面子 老拿孩子跟别人作比较 迷信“重点校”,“拼命”也要进 第二章 家长作风,专制主义:错误的管教风格,教育不出优秀的孩子 棍棒教育:以打骂代替管教 驯服教育:逼迫孩子循规蹈矩 独断专行:“没收”孩子选择的权利 过分控制:以“爱”之名剥夺孩子的自由 强权压制:教育孩子缺乏耐心 “俯视”教育:把孩子只当成孩子看待 情绪教育:不能理性看待孩子的错误 第三章 过度期望,过度苛求:拔苗助长,只会让教育的目的本末倒置 拔苗助长,对孩子实施强化教育 不考虑孩子自身情况,期望过度 用超前的眼光和标准要求和评价孩子 剥夺孩子玩耍的权利 盲目地为孩子请家教 无原则地增加孩子的作业 第四章 溺爱,只能结出“恶果”:性格缺陷将“毁掉”孩子的一生 放纵溺爱:爱来爱去爱成仇 事事包办代替,不让孩子自己动手 不给孩子体验挫折的机会 认为孩子的任性是小毛病,任其滋长 一味袒护,任由坏习惯滋长蔓延 只付出爱,却不培养孩子学会感恩 过度保护,杜绝孩子冒险 第五章 唠叨说教,不会倾听:沟通无力,让代沟越跨越深 不懂沟通,满嘴空洞的大道理 唠叨说教,没完没了 总是粗暴、武断地与孩子说话 经常把挖苦和讽刺挂在嘴边 不懂得批评孩子的艺术 只会说,不会听 经常给孩子开“空头支票” 经常忽略或拒绝孩子的要求 第六章 社交,那是长大以后的事:交友限制,让孩子游离在社交圈之外 限制孩子交朋友 替孩子选择“有用”的朋友 替孩子解决人际交往中的矛盾 杜绝孩子与异性交往 对孩子的羞怯离群不以为然 以影响学习为由,不支持孩子为集体服务 第七章 将“标准答案”奉行到底:扼制创新思维,折断孩子创造的“翅膀” 一味对孩子进行标准化教育 雪化了,只能变成水 忽视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无视孩子的兴趣 忽视对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 制止提问,敷衍了事 无视孩子观察力的培养 第八章 跟不上孩子心理成长的脚步:不懂青春期教育,孩子将渐行渐远 忽视青春期孩子的心理问题 不知该如何应对孩子的“叛逆期” 视“早恋”为洪水猛兽 不尊重孩子的隐私 把孩子“逼”得离家出走 对“网络新生代”束手无策 漠视、回避对孩子的性教育 第九章 理财?那是长大以后的事:“月光族”和“啃老族”是这样诞生的 不注重对孩子理财能力的培养 对孩子花钱不加节制 无视孩子的攀比行为 认为孩子吝啬是节俭的表现 反对孩子打工赚钱 对孩子隐瞒家庭的经济状况 第十章 你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你是孩子的好榜样吗 当你满口脏话、一身不良嗜好时 当你给孩子一个不幸福的家庭时 当你不孝敬自己的父母时 当你总是在孩子面前炫耀特权时 当你在孩子面前说一套、做一套时 当你向孩子灌输错误思想时 试读章节 只重视学习,忽视对孩子的其他教育 “好成绩等于好未来”这一说法,如今在许多父母眼中似乎已经变成了“金科玉律”,备受推崇。在他们看来,孩子只要学习成绩好,就一好百好。因此,除了学习他们包办代替了原本应该由孩子自己做的所有事情。久而久之,孩子沦为了只会背书考试的“学习机器”,除了好成绩以外,其他诸如动手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等几乎为零。更可怕的是,由于只注重学习,而忽视了道德、情感、品质、心理等方面的关注和教育,许多孩子不同程度地出现了道德缺失、人格不完善、心理脆弱、自卑偏激等问题,变成典型的“问题孩子”,结果父母的所有努力和付出都变得得不偿失。 事例1:1983年,徐力出生在浙江省金华市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由于父亲长期在外地工作,所以,徐力基本是由母亲一人照料长大的。母亲吴凤仙是当地食品公司的一名普通职工,工资不高,为了给儿子提供衣食无忧的生活,在业余时间她还兼职做一些加工毛衣的零活。平时,除了学习,母亲几乎包揽了徐力在生活方面的所有事情。从小学到初中,徐力也没辜负母亲的一片苦心,一直听话懂事,学习也比较刻苦。 高中时,徐力考进了学校的重点班。虽然刚开始成绩不理想,但经过努力终于在高一下学期考进了全班前十名。母亲为此非常高兴,同时也给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以后每次考试都要考进班级前十名。 1999年11月底,在一次期中考试中,徐力只考了班级第十八名。母亲参加完家长会之后非常生气,回家就劈头盖脸地打了徐力一顿。从那以后,母亲对徐力的学习管得更加严格了。徐力平时喜欢踢足球,母亲就说:“以后你再去踢足球,我就把你的腿打断。”而且,母亲还经常到学校去监视徐力,看他是在学习,还是在玩儿。按照母亲的要求,徐力必须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周六日也不例外。徐力不得不在母亲的高期望下拼命学习,“成绩”成了母子之间最重要的话题。徐力固然很努力,但是内心却充满了无奈和压抑,然而母亲对于这些却丝毫未曾察觉。 2000年1月17日中午,徐力从学校回家吃中午饭后,想看会儿电视。母亲却在旁边提醒他期末考试一定要考进前十名,徐力却说很难考得到。母亲一听,便开始骂他。而这一次,徐力没有像往常一样保持沉默,压抑在心头许久的情绪在瞬间爆发,他顶撞了母亲,于是母子二人发生了激烈的争吵。接下来,烦躁异常的徐力从门口拿起了一把木柄榔头朝母亲的后脑砸去,母亲当场死亡。 事例2:2011年6月7日,在全国9.50万学子走向高考考场的这一天,原西安音乐学院大三学生药家鑫却走向了刑场。 2010年10月20日深夜,药家鑫在西安驾车行驶至西北大学长安校区外西北角学府大道时,将前方同向骑电动车的女子张妙撞倒。此后,药家鑫下车查看,发现张妙倒地呻吟,因害怕张妙记住他的车牌号码,日后找麻烦,他居然返回车中取出一把随身携带的尖刀,连刺张妙八刀,结果导致张妙当场死亡。一次偶然的交通意外事故,就这样转眼间变成了一起凶杀案。 杀人后,药家鑫开车逃逸,后因又撞到行人而被附近群众抓获,送到公安机关。2011年1月11日,西安市检察院以故意杀人罪对药家鑫提起了公诉。同年4月22日,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药家鑫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药家鑫不服一审判决,提出上诉。2011年5月20日,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对药家鑫案二审维持一审死刑判决。2011年6月7日上午,药家鑫被执行死刑。 无论是十几年前杀母的徐力还是去年杀人的药家鑫,在同学和老师眼里,几乎都是一副好学生的样子。在同学和老师眼里,徐力不仅勤奋好学,而且乐于助人,是一个标准的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而据药家鑫的老师和同学回忆,药家鑫平时穿戴普通,待人客气,很守纪律,极少旷课,成绩一直也不错。可为什么,就在一夜之间,众人眼中的好学生却变成了杀人的“恶魔”呢? 事后徐力在接受采访时曾这样说:“(在母亲的重压之下)厌倦了,太单调了,学习烦人,活着没什么意思。”就这样,他的心偏离了正常轨道,最终酿成了杀母的悲剧。而相关专家也对此次事件给出了解释: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子女心理承受力脆弱和缺乏法制观念,是导致这起悲剧的主要原因。 不能否认的是,在没有变成杀人犯之前,徐力和药家鑫无疑都是好学生,起码在学业上是如此。然而在个性、心智、法制观念以及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他们又无疑都是标准的“弱者”,其中原因值得所有父母反思。 道德的缺失,个性的扭曲,能力的薄弱,心理的脆弱……这就是父母只注重学习而忽视其他教育所带来的直接后果。 P2-4 序言 别遮挡了孩子心灵上空的阳光 孩子降生世间,如同一张白纸,将来的人生具有无限的可能! 然而,凡世间的人们,却千差万别,并非每张人生图画都是艺术品。有的美丽迷人,有的毫无章法,有的平淡无奇。原因何在?都是孩子的成长经历所致。而所有影响这些经历的因素中,父母无疑是无法忽视、甚至是最重要的背景和基础力量。 天下父母,可以分成如下四类: 1.既懂得教育,又具有责任心: 2.虽懂得教育,但没有责任心: 3.既不懂得教育,又没有责任心: 4.虽不懂得教育,却具有责任心。 这四类父母中,遇到第一种,孩子自然是最幸福不过的了;遇到第二、三种,孩子谈不上幸福,但还不至于绝望;最可怕的,可能是遇到第四种了。第一种父母教育下的孩子,因为家教好,如果自己天资可以,又得到了好的教育和辅导,成长可能比较顺利,自己与家里人都很幸福,别人也很羡慕。第二、三种父母教育下的孩子,一部分人虽然没有得到理想而完备的直接辅导,但也有可能倔犟而顺利地成长起来了,自己很自豪,别人也很诧异,也很羡慕,感叹奇迹的发生:但更多的人在成长的过程中,留下了种种遗憾,在人生的道路上艰难前行。遇到第四种父母的孩子,虽然不缺父爱、母爱,但却可能陷入爱的误区,天性有可能遭到窒息,成长有可能变得困难重重,最后结局难以想象。 现代社会的父母们,普遍知识背景与深度都超过了自己的长辈,也不再愿意盲目接受、相信传统的家教理念和方法,但又因为身处激烈变革的社会中,面对的很多问题都带有社会普遍性,都是新出现的,尚未找到答案,因而没有经验可循,都得靠自己摸索。这种情况下,大部分的父母其实都处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没有绝对的高低之分。家教水平、能力与自己的学历高低、财富多少、经历深浅,应该不是绝对的正比关系。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天性的保护、心灵的启迪。孩子的心灵具有吸收成长能量的本能,正确的爱,会使孩子心灵的天空变得清澈、澄明,而错误的爱则有可能遮挡、屏蔽了这片宝贵的天空。 谁也不愿意成为第四种类型的父母,无意中遮挡了孩子心灵上空的阳光。为了使父母付出的心血得到积极的回报,更为了让千千万万个孩子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健康成长,我们根据生活中大量的真实案例,从解决当前父母教育孩子时遇到的最棘手的若干问题出发,结合中国家庭的实际情况,编写了这本针对性强、实用性高的家教读物——《家教必知——如何避免你所不知道的误区》。 本书愿帮助天下的父母学会以科学的理念关爱孩子,以科学的方法培育孩子,让我们的下一代天天向上,早日成为社会的英才。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家教必知(如何避免你所不知道的误区)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沧浪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妇女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270331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1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49 |
出版时间 | 2012-02-01 |
首版时间 | 2012-02-01 |
印刷时间 | 2012-0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8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G78 |
丛书名 | |
印张 | 20.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71 |
高 | 21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