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家教必知(如何避免你所不知道的误区)
内容
编辑推荐

为了使父母付出的心血得到积极的回报,更为了让千千万万个孩子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健康成长,编者沧浪根据生活中大量的真实案例,从解决当前父母教育孩子时遇到的最棘手的若干问题出发,结合中国家庭的实际情况,编写了这本针对性强、实用性高的家教读物——《家教必知——如何避免你所不知道的误区》。

本书愿帮助天下的父母学会以科学的理念关爱孩子,以科学的方法培育孩子,让我们的下一代天天向上,早日成为社会的英才。

内容推荐

沧浪编著的《家教必知(如何避免你所不知道的误区)》列举了父母们普遍出现的家教误区,比如重智轻德、专制作风、拔苗助长、娇纵溺爱、唠叨说教、盲目地限制交友、迷信“标准答案”、误解青春期、回避理财教育、忽视自己以身作则的榜样作用,等等。针对这些误区,《家教必知(如何避免你所不知道的误区)》一一进行详细的剖析,通过列举事实、透视原因来论证其危害,讲明道理,同时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以科学的方法培育自己的孩子。书中涉及的问题都非常有实际意义,采用大量生动鲜活的案例,力争帮助当前父母解决教子过程中遇到的最棘手的问题,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让父母绷紧的神经放松一些,让亲子关系和谐一些。

目录

第一章 “成绩=成功”不一定成立:重智轻德,只能造就高分低能的一代

 只重视学习,忽视对孩子的其他教育

 分数就是学习的终极目标

 禁止孩子读课外读物

 用物质奖励“诱惑”孩子提高成绩

 用孩子的成绩成就自己的面子

 老拿孩子跟别人作比较

 迷信“重点校”,“拼命”也要进

第二章 家长作风,专制主义:错误的管教风格,教育不出优秀的孩子

 棍棒教育:以打骂代替管教

 驯服教育:逼迫孩子循规蹈矩

 独断专行:“没收”孩子选择的权利

 过分控制:以“爱”之名剥夺孩子的自由

 强权压制:教育孩子缺乏耐心

 “俯视”教育:把孩子只当成孩子看待

 情绪教育:不能理性看待孩子的错误

第三章 过度期望,过度苛求:拔苗助长,只会让教育的目的本末倒置

 拔苗助长,对孩子实施强化教育

 不考虑孩子自身情况,期望过度

 用超前的眼光和标准要求和评价孩子

 剥夺孩子玩耍的权利

 盲目地为孩子请家教

 无原则地增加孩子的作业

第四章 溺爱,只能结出“恶果”:性格缺陷将“毁掉”孩子的一生

 放纵溺爱:爱来爱去爱成仇

 事事包办代替,不让孩子自己动手

 不给孩子体验挫折的机会

 认为孩子的任性是小毛病,任其滋长

 一味袒护,任由坏习惯滋长蔓延

 只付出爱,却不培养孩子学会感恩

 过度保护,杜绝孩子冒险

第五章 唠叨说教,不会倾听:沟通无力,让代沟越跨越深

 不懂沟通,满嘴空洞的大道理

 唠叨说教,没完没了

 总是粗暴、武断地与孩子说话

 经常把挖苦和讽刺挂在嘴边

 不懂得批评孩子的艺术

 只会说,不会听

 经常给孩子开“空头支票”

 经常忽略或拒绝孩子的要求

第六章 社交,那是长大以后的事:交友限制,让孩子游离在社交圈之外

 限制孩子交朋友

 替孩子选择“有用”的朋友

 替孩子解决人际交往中的矛盾

 杜绝孩子与异性交往

 对孩子的羞怯离群不以为然

 以影响学习为由,不支持孩子为集体服务

第七章 将“标准答案”奉行到底:扼制创新思维,折断孩子创造的“翅膀”

 一味对孩子进行标准化教育

 雪化了,只能变成水

 忽视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无视孩子的兴趣

 忽视对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

 制止提问,敷衍了事

 无视孩子观察力的培养

第八章 跟不上孩子心理成长的脚步:不懂青春期教育,孩子将渐行渐远

 忽视青春期孩子的心理问题

 不知该如何应对孩子的“叛逆期”

 视“早恋”为洪水猛兽

 不尊重孩子的隐私

 把孩子“逼”得离家出走

 对“网络新生代”束手无策

 漠视、回避对孩子的性教育

第九章 理财?那是长大以后的事:“月光族”和“啃老族”是这样诞生的

 不注重对孩子理财能力的培养

 对孩子花钱不加节制

 无视孩子的攀比行为

 认为孩子吝啬是节俭的表现

 反对孩子打工赚钱

 对孩子隐瞒家庭的经济状况

第十章 你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你是孩子的好榜样吗

 当你满口脏话、一身不良嗜好时

 当你给孩子一个不幸福的家庭时

 当你不孝敬自己的父母时

 当你总是在孩子面前炫耀特权时

 当你在孩子面前说一套、做一套时

 当你向孩子灌输错误思想时

试读章节

只重视学习,忽视对孩子的其他教育

“好成绩等于好未来”这一说法,如今在许多父母眼中似乎已经变成了“金科玉律”,备受推崇。在他们看来,孩子只要学习成绩好,就一好百好。因此,除了学习他们包办代替了原本应该由孩子自己做的所有事情。久而久之,孩子沦为了只会背书考试的“学习机器”,除了好成绩以外,其他诸如动手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等几乎为零。更可怕的是,由于只注重学习,而忽视了道德、情感、品质、心理等方面的关注和教育,许多孩子不同程度地出现了道德缺失、人格不完善、心理脆弱、自卑偏激等问题,变成典型的“问题孩子”,结果父母的所有努力和付出都变得得不偿失。

事例1:1983年,徐力出生在浙江省金华市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由于父亲长期在外地工作,所以,徐力基本是由母亲一人照料长大的。母亲吴凤仙是当地食品公司的一名普通职工,工资不高,为了给儿子提供衣食无忧的生活,在业余时间她还兼职做一些加工毛衣的零活。平时,除了学习,母亲几乎包揽了徐力在生活方面的所有事情。从小学到初中,徐力也没辜负母亲的一片苦心,一直听话懂事,学习也比较刻苦。

高中时,徐力考进了学校的重点班。虽然刚开始成绩不理想,但经过努力终于在高一下学期考进了全班前十名。母亲为此非常高兴,同时也给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以后每次考试都要考进班级前十名。

1999年11月底,在一次期中考试中,徐力只考了班级第十八名。母亲参加完家长会之后非常生气,回家就劈头盖脸地打了徐力一顿。从那以后,母亲对徐力的学习管得更加严格了。徐力平时喜欢踢足球,母亲就说:“以后你再去踢足球,我就把你的腿打断。”而且,母亲还经常到学校去监视徐力,看他是在学习,还是在玩儿。按照母亲的要求,徐力必须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周六日也不例外。徐力不得不在母亲的高期望下拼命学习,“成绩”成了母子之间最重要的话题。徐力固然很努力,但是内心却充满了无奈和压抑,然而母亲对于这些却丝毫未曾察觉。

2000年1月17日中午,徐力从学校回家吃中午饭后,想看会儿电视。母亲却在旁边提醒他期末考试一定要考进前十名,徐力却说很难考得到。母亲一听,便开始骂他。而这一次,徐力没有像往常一样保持沉默,压抑在心头许久的情绪在瞬间爆发,他顶撞了母亲,于是母子二人发生了激烈的争吵。接下来,烦躁异常的徐力从门口拿起了一把木柄榔头朝母亲的后脑砸去,母亲当场死亡。

事例2:2011年6月7日,在全国9.50万学子走向高考考场的这一天,原西安音乐学院大三学生药家鑫却走向了刑场。

2010年10月20日深夜,药家鑫在西安驾车行驶至西北大学长安校区外西北角学府大道时,将前方同向骑电动车的女子张妙撞倒。此后,药家鑫下车查看,发现张妙倒地呻吟,因害怕张妙记住他的车牌号码,日后找麻烦,他居然返回车中取出一把随身携带的尖刀,连刺张妙八刀,结果导致张妙当场死亡。一次偶然的交通意外事故,就这样转眼间变成了一起凶杀案。

杀人后,药家鑫开车逃逸,后因又撞到行人而被附近群众抓获,送到公安机关。2011年1月11日,西安市检察院以故意杀人罪对药家鑫提起了公诉。同年4月22日,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药家鑫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药家鑫不服一审判决,提出上诉。2011年5月20日,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对药家鑫案二审维持一审死刑判决。2011年6月7日上午,药家鑫被执行死刑。  无论是十几年前杀母的徐力还是去年杀人的药家鑫,在同学和老师眼里,几乎都是一副好学生的样子。在同学和老师眼里,徐力不仅勤奋好学,而且乐于助人,是一个标准的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而据药家鑫的老师和同学回忆,药家鑫平时穿戴普通,待人客气,很守纪律,极少旷课,成绩一直也不错。可为什么,就在一夜之间,众人眼中的好学生却变成了杀人的“恶魔”呢?

事后徐力在接受采访时曾这样说:“(在母亲的重压之下)厌倦了,太单调了,学习烦人,活着没什么意思。”就这样,他的心偏离了正常轨道,最终酿成了杀母的悲剧。而相关专家也对此次事件给出了解释: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子女心理承受力脆弱和缺乏法制观念,是导致这起悲剧的主要原因。

不能否认的是,在没有变成杀人犯之前,徐力和药家鑫无疑都是好学生,起码在学业上是如此。然而在个性、心智、法制观念以及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他们又无疑都是标准的“弱者”,其中原因值得所有父母反思。

道德的缺失,个性的扭曲,能力的薄弱,心理的脆弱……这就是父母只注重学习而忽视其他教育所带来的直接后果。

P2-4

序言

别遮挡了孩子心灵上空的阳光

孩子降生世间,如同一张白纸,将来的人生具有无限的可能!

然而,凡世间的人们,却千差万别,并非每张人生图画都是艺术品。有的美丽迷人,有的毫无章法,有的平淡无奇。原因何在?都是孩子的成长经历所致。而所有影响这些经历的因素中,父母无疑是无法忽视、甚至是最重要的背景和基础力量。

天下父母,可以分成如下四类:

1.既懂得教育,又具有责任心:

2.虽懂得教育,但没有责任心:

3.既不懂得教育,又没有责任心:

4.虽不懂得教育,却具有责任心。

这四类父母中,遇到第一种,孩子自然是最幸福不过的了;遇到第二、三种,孩子谈不上幸福,但还不至于绝望;最可怕的,可能是遇到第四种了。第一种父母教育下的孩子,因为家教好,如果自己天资可以,又得到了好的教育和辅导,成长可能比较顺利,自己与家里人都很幸福,别人也很羡慕。第二、三种父母教育下的孩子,一部分人虽然没有得到理想而完备的直接辅导,但也有可能倔犟而顺利地成长起来了,自己很自豪,别人也很诧异,也很羡慕,感叹奇迹的发生:但更多的人在成长的过程中,留下了种种遗憾,在人生的道路上艰难前行。遇到第四种父母的孩子,虽然不缺父爱、母爱,但却可能陷入爱的误区,天性有可能遭到窒息,成长有可能变得困难重重,最后结局难以想象。

现代社会的父母们,普遍知识背景与深度都超过了自己的长辈,也不再愿意盲目接受、相信传统的家教理念和方法,但又因为身处激烈变革的社会中,面对的很多问题都带有社会普遍性,都是新出现的,尚未找到答案,因而没有经验可循,都得靠自己摸索。这种情况下,大部分的父母其实都处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没有绝对的高低之分。家教水平、能力与自己的学历高低、财富多少、经历深浅,应该不是绝对的正比关系。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天性的保护、心灵的启迪。孩子的心灵具有吸收成长能量的本能,正确的爱,会使孩子心灵的天空变得清澈、澄明,而错误的爱则有可能遮挡、屏蔽了这片宝贵的天空。

谁也不愿意成为第四种类型的父母,无意中遮挡了孩子心灵上空的阳光。为了使父母付出的心血得到积极的回报,更为了让千千万万个孩子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健康成长,我们根据生活中大量的真实案例,从解决当前父母教育孩子时遇到的最棘手的若干问题出发,结合中国家庭的实际情况,编写了这本针对性强、实用性高的家教读物——《家教必知——如何避免你所不知道的误区》。

本书愿帮助天下的父母学会以科学的理念关爱孩子,以科学的方法培育孩子,让我们的下一代天天向上,早日成为社会的英才。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家教必知(如何避免你所不知道的误区)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沧浪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妇女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2703315
开本 16开
页数 31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9
出版时间 2012-02-01
首版时间 2012-02-01
印刷时间 2012-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8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78
丛书名
印张 20.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1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9: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