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俄罗斯
内容
编辑推荐

最本真的现实+最深邃的灵魂!

苏联解体20年,俄罗斯人还怀念那个世界霸主吗?现实中的俄罗斯有着一条苏联的尾巴?《告诉你一个真实的俄罗斯》将引领你身临其境观察最现实的俄罗斯。作者闻一是中国内地俄罗斯研究顶尖专家,多年来在俄罗斯各地进行实地考察,本书是闻一先生深入俄罗斯进行本真观察的第一手资料。

内容推荐

苏联解体20多年,今天的俄罗斯还有着昔日的霸气吗?现实的俄罗斯是一个人的智力和生产力极大解放的国家吗?现实的俄罗斯是被苏联解体打开的“潘多拉盒子”,是处于灾难深渊之中的国度吗?《告诉你一个真实的俄罗斯》将引领你身临其境观察最现实的俄罗斯。作者闻一是中国内地俄罗斯研究顶尖专家,多年来在俄罗斯各地进行实地考察,本书是闻一先生深入俄罗斯进行本真观察的第一手资料。

书中介绍了俄罗斯人对传统文化的特殊感情,比如对熊、老鼠等城市图腾的膜拜,这些图腾历经几百上千年传承至今依然是俄罗斯人心中的精神支柱。俄罗斯人对苏联的感情更是复杂的,有人纪念有人唾弃。俄罗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而当代的俄罗斯人自己民族的文化更是爱护有加,这种爱是流动在血液里的,而不是为了开发才去保护的……闻一先生对俄罗斯的观察让我们对这个国家有了更深刻更真实的理解,从乡村到城市,从人文景观到自然风光,作者用最灵动的文字,把一个现实的、活生生的俄罗斯呈现给我们,彻底撕掉了我们过去贴在这个国家上的标签,而这些标签有些是模糊甚至错误的。正如闻一先生在前言中所说:“现在的俄罗斯不是天堂,但也不是地狱;现在的俄罗斯不像有些人描绘的那么好,也没有如某些人所夸张的那样糟;现在的俄罗斯并不是一切都正规、都在无所风险的发展,但也没有坠入那种被夸张的极大的灾难深渊之中。”

目录

第一篇 重返俄罗斯

再说莫斯科地铁

特维尔,满是沧桑的大街

“萨普桑”,起飞的“游隼”

俄罗斯的油画市场

去伏尔加河

莫斯科运河的光荣与梦想

游轮,一个小社会

为伏尔加河干杯!

第二篇 在那历史深处

莫斯科老广场的历史风云

曾经的伊万雷帝

俄国的海军从这里开始

还是那个谢尔基小镇

漫步大诺夫哥罗德

尤里耶夫,一个遥远的过去

俄罗斯深处的“老罗萨”

寻找陀思妥耶夫斯基

乌格里奇,被遗忘的和未被遗忘的

崇拜熊的千年古城

崇奉老鼠的城市

第三篇 大街小巷

警察:俄罗斯的一个特殊符号

一个普通家庭的记事

俄罗斯的公费医疗

街头的“苏联咖啡馆”

24小时店

寻找“大食堂”

婚礼进行曲

卢布值多少钱?

试读章节

普希金那个时代的特维尔大街已经永远消失,那些伟人们、名人们或消融在灯火阑珊之中,或隐身于胡同口的灰暗灯影之下,特维尔大街夜的世界不属于这些名人,不属于历史,它属于现在,属于时尚,属于流行岁月,属于那些日渐增多的夜总会、俱乐部和卡拉OK厅。

它属于俄罗斯的未来!

来到特维尔大街已是黄昏时分。灰黑色的云块翻卷着,涌上天际,瞬间便把头顶的一片蓝天遮盖住了。天色暗下来,街灯一个接一个地闪烁起来。而这时,不绝的蒙蒙细雨把大街罩得严严实实,像是一堵雨墙。我正好走到布留索夫胡同口,就在那里躲起雨来。

布留索夫胡同的蓝色牌子钉在由赭红色的巨大石块垒成的墙体上,它的下方有一块黑色的长方形纪念牌,上面雕刻着“著名演员、导演谢尔盖·邦达尔丘克在这里住过”。这个邦达尔丘克不是这条街上最著名的人。在这大街上,有多少这样的纪念牌,有多少对这个国家历史上的名人的记忆,大概很少有人能说清楚。特维尔大街可以说是一条被历史铸就、又留住了历史的街道,是一个由植根在这里的无数名人的身影所耸立起的俄罗斯国家方尖纪念碑。

站在这条大街的中心部位,往东南方向,地势逐渐低下,不远处就是克里姆林宫前的马涅什广场,这就是特维尔大街的起始点了。细雨如织,我看不清那广场,但我知道在朱可夫将军雕像的旁边,在那进入红场的“门上教堂”的前方,有一个圆形的“莫斯科零公里处”。这条特维尔大街也正是从这个零公里处,向西北,向特维尔,向西北方向的古老首都——圣彼得堡延伸而去。我的左手方向,也就是西北方向,就是特维尔大街的终极方向。它从我现在所站的位置逶迤前行,经过普希金广场,越过林荫环形道,直到莫斯科河边的“特维尔城关”广场(苏联时期叫“白俄罗斯车站广场”)。过了莫斯科河,就是直通圣彼得堡的大道了。

古时莫斯科的街道都是以它通往的地区来命名的,通往卡卢加的就叫卡卢加大道,通往特维尔的就叫特维尔大道。这条特维尔大道是什么时候就有的?这里,也许可以用得上童话上的那段开篇词:“在很久很久以前……”不过,至少在彼得一世时期,这特维尔大道就是一条通衢大路了。也许,当年的彼得在莫斯科近郊完成了“游戏军队”的准备工作之后,就是从这里踏上了到波罗的海海滨创建新首都的历程的;也许,在圣彼得堡建成后,彼得一世也是沿着这条路将莫斯科旧宫廷中的重臣和权贵强行迁往新首都的……

十月革命后不到5个月的时间,德国军队兵临彼得格勒城下,形势十分危急,苏维埃政府决定迁都“内地”——莫斯科。1918年3月11目深夜,列宁率政府官员乘专车来到莫斯科,他们正是沿着这条特维尔大街进入克里姆林宫的。列宁在这条大街上曾经多次为巩固国家政权而振臂高呼。他还在那座曾是沙皇某个将军的府邸的阳台上(现在的莫斯科市政府所在地),向初建的红军发出呼吁,要他们去进行一场反对波兰的“爱国主义战争”,随后托洛茨基就发出了命令:“红军队伍,前进!英雄们,向华沙前进!”。而图哈切夫斯基将军的命令更清楚:“在我们的刀尖上承担着劳动者的幸福与和平,向西!向决定性的战斗,向庄严的胜利!”

如今这“庄严的胜利”何在呢?那些承担着劳动者幸福与和平的英雄们呢?

雨下得更密了,我站在布留索夫胡同口,望着这莫斯科最繁华的街道,难以从对历史的遐想中回过神来。彼得也好,列宁也好,这都是说的执政者的事,说的是普通老百姓难以企及的政治。而文化呢?那些写诗的,唱歌的,跳舞的,演戏的,画画的,搞建筑的,学者们和院士们不也都在这条街上红火过、激烈过、拉开了一幕又落下了一幕……

普希金、屠格涅夫、契诃夫、赫尔岑、别林斯基、托尔斯泰、叶赛宁、布宁、彼罗夫、高尔基、库普林、马雅可夫斯基……俄国“黄金时代”和“白银时代”以及近代和当代能叫出名字来的文化界、文艺界和科学界的精英,不都在这条街上燃烧过或者熄灭过他们的无与伦比的才华吗?更不用说那些来自异国他乡的对苏联崇敬有加的匆匆过客了——约翰·里德,戈伯特·威尔士在这条街上的“民族饭店”下榻过;罗曼·罗兰和安德烈·纪德在这里观察过苏联;甚至共产国际的领袖季米特洛夫、哥特瓦尔德、陶里亚蒂、多烈士都在这条街上留下过他们的足迹。还有那些名噪一时的剧院、博物馆和广场——莫斯科叶尔莫洛娃话剧院,格林卡博物馆分馆,斯坦尼斯拉夫话剧院、俄罗斯国家现代史博物馆、柴可夫斯基音乐厅、莫斯科奠基者“长手尤里”雕像广场、普希金广场、马雅可夫斯基广场……这远远不是全部!然而,仅有的这些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不过,另一位与特维尔大街有着神秘关系的文化名人却不住在这条大街上。他就是在苏联时期被尊为“文化旗手”的高尔基。他另有宽敞、显赫的住所,在那个住所里他招待过当年最热诚的苏联拥护者罗曼·罗兰,但这条特维尔大街却与他有着难以分开的缘分。

20世纪30年代初,久居国外的高尔基回到了苏联,斯大林给了他极高的欢迎规格和荣誉,把这条俄国历史上著名的街道改名为“高尔基大街”,还把这条大街沿线的一处公园改名为高尔基文化休息公园。这种举动在那个时代就意味着,以特维尔为标志的旧俄文化不复存在了,以高尔基为标签的无产阶级文化在这条古道上,在这莫斯科和俄罗斯的心脏地区耸立起来。无论是文化,还是休息,都应有“高尔基标准”。斯大林塑造了一个神,而这尊神从那时起一直到苏联解体都在这街上游荡,就像《共产党宣言》开篇所说的那种“幽灵游荡”……P13-17

序言

对于俄罗斯这个国家,人们有着不同的认识,根据不同的观察,大家得出各自的结论。这应该是件好事,有不同的认识,就会有争议,而从争议中,人们对俄罗斯的认识才会加深,才会在存异中求同。

遗憾的是,对于现实俄罗斯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还局限于一种理论上的认识。从这种方法论出发,一个核心的基准点是,俄罗斯是苏联解体的产物,因此对现实俄罗斯的考察都是以苏联为始点的。苏联曾经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进行的是社会主义建设,执政的是共产党人。因此,苏联存在过的一切成了衡量当今俄罗斯唯一的尺度。

从这一方法论出发,导致了两个完全相反的认识趋势,一个是对苏联的完全否定,对斯大林的完全否定,对这个国家建设的完全否定,对这个国家执政的共产党和执政方式的完全否定;另一个趋势是对苏联的完全肯定,对斯大林的完全肯定,对这个国家建设的完全肯定,对这个国家执政的共产党和执政方式的完全肯定。从第一种趋势出发,现实的俄罗斯的出现是这个国家历史进程中的重大进步,是一种人的智力和生产力的极大解放。而从第二种趋势出发,现实的俄罗斯就是被打开的“潘多拉的盒子”,而苏联的解体给这个国家带来了惨祸,使这个国家至今仍然处于灾难的深渊。

现实的俄罗斯是一个人的智力和生产力极大解放的国家吗?现实的俄罗斯是被苏联解体打开的“潘多拉盒子”,是处于灾难深渊之中的国度吗?看来,目前,再坚定的立场,再完善的理论,再无懈可击的论述,再权威的言词,都尚不足以证明这些论断的正确性。因为,现实的俄罗斯远不是政治家桌上的筹码、理论家案上的辩器、观察家笔下的偶像。

现实的俄罗斯就是俄罗斯,它有着一系列苏联时代的残留,好的,坏的,都有;它有着现在发达国家所拥有的一系列东西,也有着正在发展的和不发达国家中的许多现象和事物;它既有社会主义的东西,也有资本主义的东西,更有那些从罗斯时代起就在这片土地上滋生和蔓延,并且在自彼得一世始,后有叶卡捷琳娜二世及以后的帝王所继承下来的种种信仰、渴求、追逐、主义、霸主的和非霸主的事业。新鲜的,污浊的,斑斓的,昏暗的,充满朝气的,浑浑噩噩的,所有这一切斑驳杂陈,光怪陆离,炫人眼目地交织在一起。

现实的俄罗斯是难读的,难懂的,难以言说的。它不是以理论为滋养的,不是以他人的评价而生存的。在相当大的程度上,现实的俄罗斯仍生活在自己特有的孤独和封闭之中,所以,它的行事并不受他国的发展和世界的进程所掣肘。它活在它的理念和世界里,它行进在它的准则和法制里,它对外部世界的不可包容性根深蒂固。

现实的俄罗斯需要仔细地观察、深入地感受、谨慎地审视。我一向持这样的观点,一个现实的俄罗斯,一个较为接近真实的俄罗斯是观察出来的,而不是分析出来的。首先是观察,然后才会有认识;首先要聆听,然后才能有结论。在我看来,对于当前的、现实的俄罗斯的认识,有个关键点,那就是你得面对事实,你得承认苏联解体是个事实,俄罗斯代替苏联是个事实,俄罗斯在发展是个事实。若总是整天把眼光放在那个逝去的苏联身上,用那种旧时的一切标准来衡量现实的俄罗斯,那绝不是睿智和远见。

向前看,而不是向后看,这还算条真理吧。

最近我又去了俄罗斯,回来后把自己的亲身观察和聆听写成了文字,就收集在这本书里。其中的几篇曾以《告诉你一个真实的俄罗斯》为总题发表在《南风窗》上。据该刊执行主编赵灵敏说,文章一出来,当月网上的点击量就上了第一位,时至今日,已经有10万多人点阅了这篇文章。不是我文章写得好,而是说明,读者是多么想了解一个真实的俄罗斯。所以,这本书书名也就用了《告诉你一个真实的俄罗斯》。事实上,起这样的书名是过分的,因为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告诉你一个真实的俄罗斯。个人的观察总是有限度的,总会是缺这少那的,我更不会例外。由此而言,我也只是告诉读者一个我所了解的俄罗斯而已。

最后我想引用书末的一段话,作为这篇自序的结尾:“现在的俄罗斯不是天堂,但也不是地狱;现在的俄罗斯不像有些人描绘的那么好,也没有如某些人所夸张的那样糟;现在的俄罗斯并不是一切都正规、都在无所风险的发展,但也没有坠人那种被夸张的极大的灾难深渊之中。”

闻一

2011年7月,酷热,桑拿天,于北京南横陋室。

后记

当我动手写这本书的时候,我就决定要把这本书交给广东人民出版社,由肖风华先生来处理。因为我们在《十月革命:阵痛与动荡》一书的出版中有过很默契的合作。

肖先生马上回电说:“现在有关俄罗斯的书很少,非常欢迎你写这本书。”后来,我又给肖先生去信说,这本书需要插相当数量的照片,肖先生回答,可以安排。

但是,这本书的写作拖了好几个月,直到8月初才最终完成。我要感谢肖先生的耐心等待,要感谢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我这本书。

当然,我要特别感谢在俄罗斯接待并安排我的具体行程的“莫斯科青年华侨协会”的诸位领导:吴昊先生,刘军先生,严秀成先生以及李鑫先生。尤其是吴昊先生,在那个闷热、空气中弥漫着森林大火灰尘和不洁空气的莫斯科的奔跑、体贴和关照。至今我还记得他那满头的汗水、宽厚的笑容、放满了各种食品的大大的冰箱……当然,主要是他的热情和真心相待。

闻一

2011年8月8日

于北京南横陋室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俄罗斯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闻一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8075037
开本 16开
页数 24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0
出版时间 2012-02-01
首版时间 2012-02-01
印刷时间 2012-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世界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72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751.2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40
171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2: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