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家族的文脉传奇(编辑学视野下的叶氏四代)》是一部融传奇性与学术性于一炉的“奇书”,作者(叶伟)从“编辑学视野”这个文学外部视角,以传记写作的文体方式,研究叶氏家族百多年来的编辑思想和实践经历,继而切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研究并考察四代知识分子文化人格的形成过程和精神内涵,其对于文学史研究和知识分子精神史研究的启发性意义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图书 | 叶圣陶家族的文脉传奇(编辑学视野下的叶氏四代) |
内容 | 编辑推荐 《叶圣陶家族的文脉传奇(编辑学视野下的叶氏四代)》是一部融传奇性与学术性于一炉的“奇书”,作者(叶伟)从“编辑学视野”这个文学外部视角,以传记写作的文体方式,研究叶氏家族百多年来的编辑思想和实践经历,继而切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研究并考察四代知识分子文化人格的形成过程和精神内涵,其对于文学史研究和知识分子精神史研究的启发性意义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内容推荐 叶伟编著的《叶圣陶家族的文脉传奇(编辑学视野下的叶氏四代)》讲述了在我国文学史上,一个四代与文学编辑、文学出版和文学创作相结缘的文学世家。这就是《叶圣陶家族的文脉传奇(编辑学视野下的叶氏四代)》为你呈现的枝繁叶茂、声名远播的苏州叶圣陶家族。从叶圣陶结缘文学、编辑的一生,其中作为编辑与鲁迅、丁玲、巴金等人的交往及对新中国出版发展的贡献;其子叶至善、叶至诚作为优秀的编辑家和文学家的一生;先锋派、实力派作家叶兆言、优秀诗人叶三午的文学渊源;以及叶家四代叶子的文学情趣的形成历程。书稿对苏州叶氏家族的家世家风、家学渊源、家族流变演化进行具体考察,不但可以领略到他们几代人的文化品格、学术追求和人生风采,以及他们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传承的复杂关系,更重要的是,还可以通过了解他们的家族文化来管窥中国文化之一斑。 目录 序言 概说文脉流长的文学编辑世家 第一章 叶圣陶结缘文学编辑~生 第一节 本色朴实的一生 第二节 与文学大家的编辑往来 第三节 不悔的编辑人生 第四节 叶圣陶与文学研究会 第五节 叶圣陶与“左联”以及知识分子“北上” 第六节 编辑思想与文学理念及人格追求 第二章 叶至善优秀的编辑家和文学家 第一节 性情中人叶至善 第二节 子承父业,编辑一生 第三节 叶至善的出版理念 第四节 叶至善与牛 第三章 叶至诚过早凋落的作家编辑 第一节 叶圣陶对叶至诚的培养 第二节 “探索者”的崎岖文学路 第三节 凋零的作家梦 第四章 叶至美出身文学编辑世家的翻译家 第一节 叶圣陶唯一的女儿 第二节 在国际广播电台 第五章 叶兆言从文学编辑世家走出的先锋作家 第一节 文学编辑世家给叶兆言的影响 第二节 叶兆言自述读书生活 第三节 在江苏文艺出版社的日子 第四节 “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的实力派作家 第五节 叶兆言的创作观 第六节 在生活和写作中修行 第六章 叶三午文学编辑世家里的优秀诗人 第一节 叶圣陶偏爱的孙子 第二节 未成名的诗人 第七章 叶子写作本身的乐趣吸引了她 第一节 叶兆言最伟大的作品 第二节 叶兆言自述曾为女儿感动 附录 叶圣陶与徐州 结语说不完的叶圣陶文学编辑家族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1.研究缘起 近年来,现代知识分子研究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特别是在知识分子思想史方面,出现了很多有价值的成果。在我国的历史上,知识分子有很多称呼,如儒生、书生、读书人、士子等。他们大都从事某一项文化事业:开书店、编书刊、办学校、当教员……他们经历过新旧两重天,身上有着强烈的自由民主思想;他们要么远离政治,要么在为政权服务的最后,努力保持着知识分子的风骨。 叶圣陶先生正是这批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突出代表,“要研究中国思想文化由旧世界向新时代的转变,必须研究这一代人的思想、学术、事业,还要研究他们的交游和生活。以及他们的家庭。”① 与一般现代知识分子不同,叶圣陶是一位以编辑为终生事业的文学大家,他的编辑思想和实践,是他学术思想、社会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叶圣陶先生半个世纪的思想和实践,具有很强的当代中国特色。如何把叶圣陶先生的编辑思想和编辑实践融入到当代思想史和编辑学的理论建构当中,是一个具有很大学术意义和思想价值的研究课题。 作为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一个典型.叶圣陶先生的编辑出版活动涉及图书、期刊、报纸、字词典、古籍整理和编辑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在纵贯一生的编辑实践活动中,他始终能够保持着知识分子的独立与担当。因此,叶圣陶编辑出版思想和实践活动是我国编辑出版界的一份宝贵遗产。但目前尚未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 相对于叶圣陶文学创作和教育思想研究的丰厚成果而言,对叶圣陶编辑出版思想和实践活动的研究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就著作而言,主要有三部: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叶圣陶思想研究会编,开明出版社出版的《叶圣陶编辑思想研究》;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选编,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的《叶圣陶出版文集》;徐登明著、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的《编辑出版家叶圣陶》。《叶圣陶编辑思想研究》和《叶圣陶出版文集》主体为叶圣陶有关出版工作的言论和文章。《叶圣陶编辑思想研究》收录了十五篇研究叶圣陶编辑思想的文章,但多为宏观概要的研究;徐登明的著作虽专注于“编辑出版思想”,但仅仅是“初探”,对叶圣陶编辑思想作了一番梳理和概括,远未能深入具体的编辑出版实践中。而系统研究叶圣陶及其文学家族的编辑实践和思想的著作尚属空白,本书试图在此方面有所努力。 因为叶圣陶家族所具有的文学性,本书的写作必然会涉及现当代文学学科。打破编辑学和现当代文学研究界域,是本研究课题的一个突出特点。就现当代文学研究而言,随着近年来文学外部研究视角的引入,研究者逐渐走出了以往狭义的文学解释框架,开始从“非文学”领域人手解读现当代文学。而本书的写作正是从编辑思想和实践这个“非文学”角度着手,试图通过对整个叶圣陶文学家族编辑生涯的考察来管窥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独特魅力和人格。 需要指出的是,本书的研究对象是以叶圣陶先生为代表的叶氏家族,学术视野覆盖了叶家四代人。从生于1894年的叶圣陶到生于1926年的叶至诚,到生于1957年的叶兆言再到生于1984年的叶子,苏州叶家的文脉从未断绝,这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无疑是个奇迹。叶圣陶家族的四代,正好跨越了中国百年沧桑,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百年沉浮和挣扎的生动写照。把这个家族的脉络理清,便可以勾勒出中国知识分子的百年命运。 既然是文学家族研究,本书的写作也必然会涉及家族文化。中国的家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家族文化特别是声名远播的世家文化,在传承和发扬中国文化基因和文化血脉方面,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在我国各地,声名显赫的文化世家屡见不鲜,多达数千。这些文化家族以诗文传家,以文化立世,致力于中国的文化艺术事业。对这些名门家族的家世家风、家学渊源、家族流变演化进行具体考察,不但可以领略到他们几代人的文化品格、学术追求和人生风采,以及他们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传承的复杂关系,更重要的是,还可以通过了解他们的家族文化来管窥中国文化之一斑。 在我国文学史上,苏州曾出现过著名的叶绍袁、叶燮、叶小纨、叶小鸾等“午梦堂”的几代文学家。历史的车轮滚过了三百余年,同样是在淋漓水乡、烟雨江南的苏州,又涌现出一个四代与文学编辑、文学出版和文学创作相结缘的文学世家。这就是本书为你呈现的枝繁叶茂、声名远播的苏州叶圣陶家族。P1-3 序言 叶炜是近年来影响日甚的新生代青年作家,他的小说创作、文化随笔和文学评论都取得了令人高兴的成绩。他对文学和学术事业的执著以及旺盛的创作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手头这本名为《叶圣陶家族的文脉传奇——编辑学视野下的叶氏四代》的新书稿,是一部融传奇性与学术性于一炉的“奇书”,也是他奇特的文学想象和学术个性的绝好体现。在书中,叶炜从“编辑学视野”这个文学外部视角。以传记写作的文体方式,研究叶氏家族一百多年来的编辑思想和实践经历,继而切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研究并考察四代知识分子文化人格的形成过程和精神内涵,其对于文学史研究和知识分子精神史研究的启发性意义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全书史料翔实,作者详细考察了叶氏一家四代为中国编辑思想与实践、新文学诞生与发展、文学图书编辑与出版、文学人才培养、现当代文学学科建设、中学语文教育、知识分子人格建构等方面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在此基础上,叶炜又以叶圣陶、叶至善、叶。至诚和叶兆言以及叶子等个案作为每一代研究的基准点,借助丰寓具体的史料分析、采访记录,深入探讨叶氏家世家风、家学渊源、家族流变等形成过程和具体内容。一方面,多层面、多角度地呈现了叶氏一家四代知识分子珍贵的文化品格、高尚的学术理想和精彩的人生风景;另一方面,理性梳理他们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传承的复杂关系。叶氏一家四代精神文化传承的百年历史,就是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人格发展历程的缩影,以此为镜,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文人知识分子过去、现在的精神风貌。 从编辑学的角度,对作为作家身份的叶圣陶和叶兆言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是本书的一大亮点。在第一章中,该书以六个小节的内容,叙述了叶圣陶编辑生涯的光辉历程。一是,对叶圣陶和文学研究会、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关联以及叶圣陶和鲁迅、茅盾、巴金、朱自清、丁玲等作家文学交往的过程进行了具有突破性的考察与发掘,全面呈现了叶圣陶在新文学发生与成长时期所作出的贡献和深远影响。二是,具体分析了叶圣陶在商务印书馆、《小说月报》、《中学生》、开明书店当编辑或主编过程中的编辑思想和实践经验,总结了其对新中国语文教育、教材编写、古籍整理、编辑人才培养、出版改造等方面所作出的不朽贡献。三是,从叶圣陶的文学创作和文学编辑历程出发,系统地论述了叶圣陶文化人格的形成过程、具体内涵以及对中国当代文学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四是,全面考察了新中国成立后叶圣陶对语文教材编写、语文课堂教学、语文课程改革所作出的贡献,弥补了以往这方面研究的不足。因此,就研究的全面性、系统性和深刻性而言,本书在叶圣陶研究的同类成果中,是颇具代表性的。而在叶兆言研究方面,本书同样有其独到之处。。作者从“文学编辑世家给叶兆言的影响”、“求学经历与教育背景”、“在江苏文艺出版社的编辑生活经历”三个角度探究其对叶兆言创作观念、写作风格的影响,突破了以往单纯的先锋小说阐释维度和狭隘空间,而将研究的视野聚焦于更为广泛的文学周边,从文学发生学意义上探讨了叶兆言作为学者型实力派作家所具有的独特创作个性以及他所理解的“先锋文学”的内涵。对于具体的作家论来说,这种“知人论世”和“由外向内”——由对作家成长历程、生活环境、时代背景的考察,进而探讨作家创作观念和写作成就的研究方法,相比于仅仅局限于文学内部视角的研究,更具有开放性、整体性和可能性,因而也就更能够全面地把握一个作家的世界观、艺术观和创作实绩。 从学术研究维度来看,本书遵循“大文学史观”,以跨学科的视野——编辑学、文学、教育、出版——把“编辑出版”与“文学研究”两个密切相关的领域联系起来,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妙处在于,作者巧妙地选取了叶氏家族这样一个与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编辑出版密切相连、绵延百年历史的个案作为研究对象,某种意义上,只要研究清楚叶氏家族编辑思想、文化人格形成过程和他们与文学发展的关系,就能事半功倍地管窥到百年来中国编辑思想发展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史以及二者相互影响、彼此纠缠的复杂关系。 本书既是学术研究著作,又是文学传记,兼具两种文体的行文特点。学术研究要求行文的严谨性、规范性、逻辑性,传记写作则要求相应的故事性、情节性、知识性、趣味性。就文字风格而言,作者力避学术语言的抽象、沉闷、无趣,尽可能用简洁、通俗的语言表达深刻的学术内涵,具有雅俗共赏的语言特征。在写作过程中,作者总是先从成长经历、生活习性等形象化的情节人手,继而再探讨更为深刻的文化人格、编辑思想、文学成就等等,这保证了全书对读者的吸引力。而“近似故事讲述的方式”以及书信、谈话、图片、资料转引等在书中的大量出现,也赋予了全书鲜活、生动的品格。 叶炜嘱为其新书作序,坚辞未果,只能聊以如上文字充之。 2011年11月北京 (吴义勤,中国现代文学馆常务副馆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主编、著名评论家、博士生导师) 后记 近些年来,我一直坚持走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齐头并进的路子,一心要做创作和研究的“双剑客”。在写作特别是学术研究的过程中,我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无论是创作还是研究,都离不开师友的支持和同道的鼓励。回首本书的写作过程,更是如此。 本书最初的研究是在徐州师范大学教授张仲谋先生的鼓励下进行的,时在2008年前后,他刚刚从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调任徐州工程学院副院长。他对我从编辑学这个角度研究叶圣陶家族颇感兴趣,鼓励我尽早完成。在研究过程中,我还得到了徐州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徐放鸣教授和副校长方忠教授的大力支持。学校科技处在书稿未完成时就将此课题纳入学校的科研立项,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在此过程中,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超教授和校党委宣传部王晓三部长也给予了特别关怀。在此,谨向他们致谢! 研究初稿完成后,我将电子版发给叶圣陶先生的家人、著名作家叶兆言先生过目,他给予了无私的鼓励和可感的回复。中国现代文学馆常务副馆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主编、著名评论家、博士生导师吴义勤教授在繁忙的公务、研究之余,审阅本书终稿并撰写了颇多鼓励的序言。前辈师友对我的厚爱和支持,我深表感激。在此,谨向叶兆言先生、吴义勤先生及提供资料和图片帮助的中国现代文学馆致以谢意! 本书能够得以最终完成和顺利出版,与人民出版社宰艳红编辑的努力分不开,她为此书的出版付出了辛勤而卓越的努力,在此谨向她表示感谢! 此书从初稿到定稿,断断续续历经三载始完成。我的爱人高洁给予了大力协作。正因为她的理解和支持,我才有了安心写作的家庭环境,在创作多部小说的同时顺利完成了本课题的研究。 本书刚开始写作的时候,我的儿子刘航之还未出生,如今,他已经快三岁了。我希望他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祝福所有爱我的和我爱的人。正是有了你们的关怀和鼓励,我才能够在创作和研究的道路上自由行走。谢谢你们! 叶炜 2011年11月6日于北京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叶圣陶家族的文脉传奇(编辑学视野下的叶氏四代)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叶炜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01010477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0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75 |
出版时间 | 2011-12-01 |
首版时间 | 2011-12-01 |
印刷时间 | 2011-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3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820.9 |
丛书名 | |
印张 | 19.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0 |
宽 | 165 |
高 | 21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4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