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文心雕龙讲疏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本《文心雕龙讲疏》,最初以《文心雕龙创作论》为书名,于一九七九年初版问世,印行了两版后,一九九二年更名为《文心雕龙讲疏》,又印行了三版。

《文心雕龙讲疏》出版经过王元化先生的校订和增补,被他称为“定本”。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内容推荐

《文心雕龙讲疏》内容介绍:王元化先生倡导“有学术的思想,有思想的学术”。在他的学术生涯中,《文心雕龙创作论》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在六十年代特殊的氛围里,在长期忽视对艺术性的探索的现实环境下,该书尝试以古代文论揭示文学的一般规律,“以多年的心血……无论在材料上,方法上,观点上,用尽力气去做”,成为该研究领域功底深厚又具开创性的权威著作。

1979年首次出版的简体字横排本很快售罄。而后,作者在1984年出版繁体字直排本、1992年再版简体字版时都进行了大幅的修订和增补。本书经过作者重新校订和补充,被作者称为“定本”。

《文心雕龙讲疏》的作者是王元化。

目录

出版说明

新版前言

刘勰身世与士庶区别问题

《灭惑论》与刘勰的前后期思想变化

刘勰的文学起源论与文学创作论

《文心雕龙》创作论八说释义小引

释《物色篇》心物交融说——关于创作活动中的主客关系

〔附释一〕心物交融说“物”字解

〔附释二〕王国维的境界说与龚自珍的出入说

〔附释三〕审美主客关系札记

释《神思篇》杼轴献功说——关于艺术想象

〔附释一〕“志气”和“辞令”在想象中的作用

〔附释二〕玄学言意之辨撮要

〔附释三〕刘勰的虚静说

释《体性篇》才性说——关于风格:作家的创作个性

〔附释一〕刘勰风格论补述

〔附释二〕风格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

释《比兴篇》拟容取心说——关于意象:表象与概念的综合

〔附释一〕“离方遁圆”补释

〔附释二〕刘勰的譬喻说与歌德的意蕴说

〔附释三〕关于“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一点说明

〔附释四〕再释《比兴篇》拟容取心说

释《情采篇》情志说——关于情志:思想与感情的互相渗透

〔附释一〕《辨骚篇》应归入《文心雕龙》总论

〔附释二〕文学创作中的思想和感情

释《镕裁篇》三准说——关于创作过程的三个步骤

〔附释一〕思意言关系兼释《文心雕龙》体例

〔附释二〕文学创作过程问题

释《附会篇》杂而不越说——关于艺术结构的整体和部分

〔附释一〕文学创作中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附释二〕整体与部分和部分与部分

释《养气篇》率志委和说——关于创作的直接性

〔附释一〕陆机的应感说

〔附释二〕创作行为的自觉性与不自觉性

《日本研究文心雕龙论文集》序

一九八三年在日本九州大学的演讲

一九八四年在上海中日学者《文心雕龙》讨论会上的讲话

一九八七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的演讲

一九八八年广州《文心雕龙》国际研讨会闭幕词

《敦煌遗书文心雕龙残卷集校》序

《文心雕龙创作论》初版后记

《文心雕龙创作论》第二版跋

文心雕龙讲疏》日译本序

备考(对本书的品评)

一、郭绍虞

二、曾祖荫

三、钱仲联

四、徐复观

五、季羡林

六、程千帆

七、兴膳宏

八、朱寨

九、牟世金

十、胡厚宣

十一、罗宗强

十二、钱伯城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文心雕龙讲疏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元化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542637383
开本 16开
页数 39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0
出版时间 2012-01-01
首版时间 2012-01-01
印刷时间 2012-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57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6.2
丛书名
印张 12.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29
154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7:1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