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庐山文化之中,儒佛道创造的文化相当引入注目,它们对于了解整个中国的儒佛道发展历史都是有重要价值的。然而限于条件,很少有著作对这些方面的文化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因此,笔者(吴国富)便考虑到单独撰写一部《庐山道教史》,以历史长卷的形式,展现庐山道教的风采。
图书 | 庐山道教史/庐山文化研究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在庐山文化之中,儒佛道创造的文化相当引入注目,它们对于了解整个中国的儒佛道发展历史都是有重要价值的。然而限于条件,很少有著作对这些方面的文化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因此,笔者(吴国富)便考虑到单独撰写一部《庐山道教史》,以历史长卷的形式,展现庐山道教的风采。 目录 第一章 从仙界到人间:商周至隋的庐山道教 第一节 匡俗与商周的庐山传说 第二节 神术与汉晋的庐山道教 第三节 杏林积德,忠孝立道 一、杏林积德:董奉行医匡庐 二、忠孝立道:吴猛开派江州 第四节 简寂为心,三洞成教 一、简寂为心:陆修静的七年山居 二、三洞成教:驱邪祟的庐山道士 第二章 从民间到文人:唐朝五代的庐山道教 第一节 总监善恶:庐山九天使者的崇拜 一、天子一梦:九天使者庙的建立 二、善恶分明:九天使者庙的故事 三、清心敬神:九天使者庙的修炼 第二节 存善思过:庐山三洞道士的修行 一、丹井救人:木瓜洞里的刘混成 二、春秋思过:屏风叠下的蔡寻真、李腾空 三、桃源归来:紫霄峰侧的三洞法师 第三节 从吴筠到李渤:道情文心的融合 第四节 吕洞宾在庐山:外丹道教的转折 第五节 从殊途到同归:五代十国的道士 一、白云洗心:谭紫霄及杨保宗 二、玄门栖儒:许坚等五代道士 第三章 天下与一心:两宋庐山道教的指归 第一节 太平兴国官:王朝兴衰的镜子 一、楼阁如云:规模空前的道宫 二、斋醮祈天:八位帝王的尊崇 第二节 太平兴国宫:内丹修炼的先驱 一、蹇拱辰:一代文豪的心灵导师 二、还丹篇:先于全真的内丹理论 三、白玉蟾:南宗五祖的庐山传习 第三节 《济生方》与庐山道士的医学贡献 一、帝后之医皇甫坦 二、脉学先师崔嘉彦 第四节 《度人经》与庐山道士的道德修为 第四章 回归与前行:元朝庐山道教的新变 第一节 太平宫兴复:走向世俗的道观 第二节 陈致虚传道:靠近理学的教义 第三节 内炼心性、外行法术的道士 第四节 栖身道门、游心老庄的文人 第五章 从政治到人文:明朝分化的庐山道教 第一节 大明王朝的开国神山 第二节 分道扬镳的庐山道教 一、庐山深处的伍柳宗 二、庐山之麓的净明道 第三节 化虚为实的养生丹经 一、气息可调,修仙必先除病 二、以假修真,丹鼎原是身心 三、凝神保气,此心常须呵护 四、三教合一,重新回归人世 第六章 回归心灵:从清朝到民国的庐山道教 第一节 心死神活:嵩隐道人的内丹 第二节 显隐迥异:庐山道教的余波 一、幽隐难寻的内丹道士 二、得道庐山的太谷学派 第三节 以心证仙:民国庐山道教 一、大道淑世:郑观应庐山开悟 二、小术养心:陈撄宁天池扶乩 三、仙在人心:仙人洞道院源流 参考文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庐山道教史/庐山文化研究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吴国富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江西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10048558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8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80 |
出版时间 | 2011-09-01 |
首版时间 | 2011-09-01 |
印刷时间 | 2011-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6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959.102 |
丛书名 | |
印张 | 1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江西 |
长 | 210 |
宽 | 148 |
高 | 2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