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仓央嘉措诗歌地理
内容
编辑推荐

龙仁青、梅朵编著的《仓央嘉措诗歌地理》以第六世达赖仓央嘉措传奇又短暂的一生为背景,跟随他的脚步游历青海、拉萨、四川、内蒙古、印度等地,寻找他诗歌中那些让人留连忘返的场景,描绘出一条充满诗情画意的朝圣之路。带着这样一本书,你可以踏仓央嘉措的足迹,走遍西藏,来一次“邂逅仓央嘉措”的穿越之旅。同时,《仓央嘉措诗歌地理》配有各地精美摄影图片和唐卡绘图,是一本颇具宗教意味的人文旅游图书,并随书收录了仓央嘉措诗歌集,收纳仓央嘉措诗歌124首,由藏区作者龙仁青翻译,这将是目前流传的译本中最忠实原文的译本。

内容推荐

找一个心爱的人,一个心爱的季节,带一本《仓央嘉措诗歌地理》,去寻访仓央嘉措吧。

《仓央嘉措诗歌地理》是一本跟随仓央嘉措足迹而写成的书,阅读它就是阅读仓央嘉措的一生。

《仓央嘉措诗歌地理》由龙仁青、梅朵编著。

目录

自序 掩映在情爱中的故乡

第一章 风从哪里来,风从故乡来

 乌坚岭:红莲花的黄色花蕊

 错那:初尝情爱的美酒

第二章 住在布达拉时,我是持明仓央嘉措

 浪卡子:从人到佛的第一步

 拉萨:红尘堆砌的圣地

 布达拉:高处或者低处

第三章 野鸭恋上池沼,想做短暂停留

 门隅:镶嵌在诗歌里的思念

 工布:鸟儿牵系的情缘

 琼结:情人失去的哀思

 理塘:预言中的故乡

第四章 龙女措曼嘉姆,与我结伴相好

 青海湖:消隐或者远遁

 仙女湾:吉祥天母的柔情

第五章 在那西山的顶端,白云在天上翻卷

 五台山:观音洞的坐静

 北京:先佛的足迹

 印度:圣地的孔雀起舞

第六章 故乡遥不可及,不见父母双亲

 阿拉善:异域的故乡

 南寺:秘境灵塔

附录 仓央嘉措诗歌集

试读章节

写在纸上的黑字,

一经雨水就洇湿。

没有写下的心迹,

如何擦也擦不去。

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当一个人从呱呱坠地的婴儿长成初涉人世的少年,关于人的本源的这一永恒命题就开始伴随终身。也许我们终此一生,无法探寻到它的谜底,然而,我们至少可以知道,我们所赖以寄身的肉体,飘荡在尘世的居所何在。

学习英文时,故乡是native place、birthplace,也就是本土、出生地。在汉族人的意识中,故乡是一个人的出生地或长期居住和生活的地方。在我的概念中,故乡就是祖居地。而我的朋友告诉我说,故乡,就是一个人脐血所落的地方。看来,即便是我们想要弄懂世俗意义上的故乡,也还需要花费一些气力。所以也就难怪,有一个人在被问到来自何处时,他说:

我因为离开得太久,已经忘记了父老乡土。

这个人就是仓央嘉措。是的,我们在这尘世的天空飘荡得太久,到底哪里才可称为是故乡?

然而,还是会午夜梦回,泪湿枕畔。

长风浩荡,汹涌如潮,掠过发际,喧响耳畔,鼓荡起黄色的衣裾,他的身体像一枚轻盈的鸟羽,腾空、飘扬、旋转、沉浮、飞升……俯瞰茫茫大地,山川河峦、田园村舍,隐现在重重迷雾之中,连那座金碧辉煌、美轮美奂的宫殿,也笼罩在漆黑的乌云之下,梦幻般的金顶隐匿不见,黯然无光。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终究还是回到那里,回到那个叫做乌坚岭的地方,那座破旧的小屋。

往事如烟。岁月的痕迹,早已湮没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浩渺难寻、漫漶不清。我们唯一能做的是,在浩如烟海的史籍中寻找故人的踪迹。现在,还是让我们就着皎洁的月光,在静寂无人的深夜里,翻开卷帙浩繁的史书,听听岁月隧道深处传来的回声吧。

在我们所居住的这颗蓝色星球之巅,极目四望,峻峭高拔的冈底斯山脉、披冰戴雪的念青唐古拉山、峻极于天的喜马拉雅山,莽莽苍苍、群峰拱列。汹涌的雅鲁藏布江在喜马拉雅山东南麓调转潮头,急转直下,劈开了世界上最为险峻幽深的大峡谷,造就了地球最后的秘境。来自孟加拉湾的暖湿气流扑面而来,于是,南藏门隅地区丛林密布,水草丰美,终年氤氲着宛如江南的清新绿意。

滔滔不绝的达旺河,穿过荆棘密布的灌木,穿过云雾弥漫的山谷,穿过“隐藏着的乐园”--达旺山城。这里,蔚蓝的天空仿佛绿松石一般纯净,洁白的寺院墙面,恰似远处山峰上堆积的白雪。郁郁葱葱的树林铺满山间谷壑,门巴人的“松耳石玉盘”静静地敞开着宽广的怀抱。清晨,当第一缕晨曦照耀在达旺寺的金顶上时,三三两两身穿袈裟的僧人踱进经堂,于是,诵经声如天籁响彻山巅,整个山谷都为之和奏。

伫立在山腰,让视线向西部延伸。那里,就是门隅著名的“域松”或“沃域松”地方。在藏语中,“沃域松”即“三神地”、“三洁地”之意,指附近的乌坚岭、桑吉岭和措吉岭。乌坚这个词,原是一个地名,据说是莲花生大士的故乡,所以藏族把莲花生称为乌坚班玛炯乃。

人们总是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是的,在很久很久以前的古代,门巴族人信奉的是原始宗教。直到公元8世纪中后期,宁玛派的开山祖师莲花生大士,这位印度大成就者,受大唐金城公主之子--藏王赤松德赞之邀入藏,修建了西藏第一座“佛、法、僧”三宝俱全的桑耶寺,同时开始翻译佛典,从此佛教密宗盛行于西藏。在门巴族民间传说中,桑耶寺建成后,莲花生沿河谷南下门隅传教,至今那里还留下许多当年的遗迹。此后经年,莲花生大士的金身就伫立在门隅的佛堂庙宇中,护佑着纷扰世事中的芸芸众生。  宁玛派作为一个被认可的教派传入门隅的时间,是在公元11世纪左右。那时,宁玛派活佛白玛岭巴来到门隅的降喀(在达旺附近)传教,他的弟弟乌金桑布也来到门隅,与当地土王楚卡尔娃之女多吉宗巴成婚,并在降喀的索旺一带建了乌坚岭、桑吉岭和措吉岭三座宁玛派寺庙,这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沃域松”,意为三神地。

大凡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其出生总是充满了传奇色彩。还有传说说乌金桑布是历史上达旺地方萨塘木王的后裔。萨塘木王死后,三个王子在河边玩耍,被水冲走而死。王后哀悼三年之后,忽然有一天,有一神与之媾和生一子,即加木样法王。加木样法王的一个后裔生九子,第九子就是乌金桑布。

乌金桑布的足迹踏遍了门隅的每一寸土地,最后在乌坚岭终其一生。他的后代也一直在达旺一带传教和执掌宗教事务。总之,宁玛派既是最早传入门隅的一个佛教教派,也是门巴族最为信奉的教派。

公元1683年的一天。藏历第十一绕迥水猪年三月一日,清康熙二十二年农历正月十六。这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在繁华富庶的遥远汉地,人们还沉睡在“东风夜放花千树,宝马雕车香满路”的宿梦中。太阳像巨大的火球一般从东方的山巅跳出,山顶像燃起了金色的火焰。那宛若来自天国的金辉,笼罩着鳞次栉比的宁静村庄,也笼罩着乌坚岭寺旁的一座小屋。

天光越来越亮,亮到耀眼,亮到灼热,讶异的人们忽然发现,东方的天空上七日同升、黄柱照耀!

一定是有什么非同寻常的事情发生了!人们奔走相告,惊恐万状,莫敢仰视,俯首祈祷。

这时,一阵婴儿的啼声从小屋中传出!

这就是他,六世达赖仓央嘉措,从一出生起就注定了跌宕起伏、命运多舛的一生。

阿旺伦珠达吉,这个仓央嘉措的“微末弟子”,是这样记载仓央嘉措的生平的:“说到尊者的家族,自天神降凡以来,迄于父祖、母祖七世”、“父尊为日增·白玛岭巴之曾孙”,“说到诞生之地,原来是乌仗那第二佛祖曾经加持过的宝地”,又引伏藏经《神鬼遗教》,暗指仓央嘉措是乌坚岭巴的转世化身。

如果说,阿旺伦珠达吉的《仓央嘉措秘传》(又名《殊异圣行妙音天界琵琶音》)中关于仓央嘉措生平后四十年的记述不足为信的话,并不足以影响有关他出生地记载的真实性。而且,在《隆多喇嘛全集》中也有关于仓央嘉措家世的记载,与前者基本一致。德国人霍夫曼(H.Hoffnan)所写《西藏的宗教》也指出“仓央嘉措出生于一个红教家庭,这就是发现红教伏藏的白玛岭巴世系”。

P8-13

序言

掩映在情爱中的故乡

仓央嘉措作为六世达赖喇嘛和才情横溢的浪漫主义诗人,对西藏的政治、宗教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创作的诗歌,也被称为道歌,意即可以咏诵的宗教唱词,却蕴含着对绵绵不绝的男女情爱的赞美,同时,在他的诗歌中不断提及的西藏地名、动植物和物产中,表现出他对故乡的深深怀恋。爱情、故乡和信仰互相纠缠在仓央嘉措的诗歌意象之中,成就了他的诗歌的生命和意义。仓央嘉措离开我们已经300多年了,他的诗歌已经成为青藏高原乃至整个人类倾吐衷肠的一种途径或者一种模式。如今,他的诗歌作为藏族流行音乐的一个重要元素,通过网络、媒体和各种音像制品在广泛传播。许多歌手以能够演绎他的诗歌而感到光荣。

仓央嘉措出生在西藏山南一个叫纳拉沃域松(意为鼻山下三洼地)的地方,这里是西藏最美的地方之一,在阿旺伦珠达吉所著的藏文版的《殊异圣行妙音天界琵琶音》(《仓央嘉措秘传》)中,是这样描写这一地区的:说到(仓央嘉措)诞生之地,原来是乌仗那第二佛祖曾经加持过的宝地,那里遍布秘籍宝藏……年稔谷粮十三种,林木瑞草花果数不清。

仓央嘉措就这样无拘无束地生活在这片山野之中。

在这期间,在远离他的家乡的圣地拉萨,这个似乎跟他毫无关系,但实际上却与他的生命紧紧维系在一起的高原古城,发生了一件与他此生的命运息息相关的事件:他的前世活佛五世达赖喇嘛阿旺洛桑嘉措圆寂后,大权在握的摄政王第斯·桑结嘉措却密不发丧,封锁了活佛圆寂的消息。当远在北京紫禁城里的大清康熙皇帝通过一个偶然的事件,知道这个让他始料未及的事情时,时间已经过去了13年!

如此,仓央嘉措还迷恋于故乡的山水自然,沉醉在男情女意之中的时候,他被迎请到了布达拉宫。

此刻的仓央嘉措并不知道他已经是西藏政教合一制度最高权力的象征,更不知道以后将要走过的风雨和坎坷,但这一刻,他已经具备了他将要成为一名浪漫诗人的所有条件:在故乡的山野中,他受到了当地广为流传的藏族和门巴族民歌的陶冶,他稔熟那里的山歌野曲;15岁的年纪,情窦初开,他已经品尝了爱情的甜蜜与痛苦;业已开始的僧侣生活将使他受到信仰与爱情之间的艰难抉择(这也是他诗歌中表现的主要内容),他将接受思恋与苦修双重的煎熬;他要接受藏文大小五明文化的学习,其中属于小五明之一的藏文诗律学中的“年阿”体诗歌将为他的诗歌创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历史似乎就是为了要在代表着西藏统治阶级意志的达赖喇嘛转世系统中,添加一笔不一样的色彩,成就一位才华出众的浪漫诗人,特意让仓央嘉措选择了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从民间走进了布达拉宫。在第斯·桑结嘉措一手遮天的强权之下,他经历着青灯黄卷的苦修,经历着对故乡的思念。在布达拉宫,他开始用书写经文的斜头笔,在牛皮纸上写下一行行饱含着他的回忆、痛苦和企盼的优美诗句。

阅读他的诗歌,我们会有一个强烈的感受:在对爱情充满渴望的同时,难掩对故乡的怀恋,这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像一层难以驱散的浓雾,弥漫在他的诗歌之中。透过仓央嘉措的诗歌去透视故乡,会看到在缠绵悠长的爱情意象背后,掩映着一片风光旖旎、鸟语花香的美景。显然,对故乡的赞美和思念,不是诗人刻意的描述,而是一种自然的流露。

在仓央嘉措的诗歌中,出现了许多地名,这些地名中,除了故乡门隅,还提到的地方有:拉萨、琼结、工布、塔波等,这些地方大致属于雅砻河谷地区,与诗人的故乡山水相连,从大的地理概念上来说仍然是诗人的故乡。同时,诗人通过对这些地方的描述,勾勒出了他在布达拉宫生活期间的大致轮廓。

他在布达拉宫生活了不到10年的时间,在这期间他柔弱的心身经历了太多的痛苦和磨难,最后遭人陷害,被赶出了布达拉宫,在被押解进京的途中,路经青海湖畔,身死他乡,年仅24岁。而一部《仓央嘉措秘传》却又揭示了他的另一种人生:他在押解途中逃遁,游历康、藏、甘、青、川、内蒙及印度、尼泊尔、蒙古等地,64岁时圆寂于阿拉善。

仓央嘉措充满传奇的人生经历和他直指人心的缠绵情歌,为我们提供了一份多彩绮丽的游历地图,而《仓央嘉措诗歌地理》这本书,就是试图对这份地图进行注解,揭示掩映在那些地名背后有关仓央嘉措的故事。

爱情、故乡、信仰,这三个词汇或者意象纠结在仓央嘉措的诗歌之中,成就了这些优美诗歌绵延不绝的生命,这本书,就是虔诚吟诵这些诗歌的一点体会或心得。

龙仁青

2011年5月20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仓央嘉措诗歌地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龙仁青//梅朵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062788
开本 32开
页数 29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1-09-01
首版时间 2011-09-01
印刷时间 2011-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图书小类
重量 0.36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928.975
丛书名
印张 9.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10
145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7:2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