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君劢、胡适、梁启超、陈独秀等所著的《科学与人生观》汇集了散见于国内各种杂志上的讨论科学与人生观的文章。本书反映了1923年至1924年间发生的关于“科学与人生观”的大论战,这些思想深刻的论文,对当今的读者也会有所启发。
图书 | 科学与人生观 |
内容 | 编辑推荐 张君劢、胡适、梁启超、陈独秀等所著的《科学与人生观》汇集了散见于国内各种杂志上的讨论科学与人生观的文章。本书反映了1923年至1924年间发生的关于“科学与人生观”的大论战,这些思想深刻的论文,对当今的读者也会有所启发。 内容推荐 一九二三年二月十四日,北大教授张君劢在清华园作了题为《人生观》的演讲。力陈“人生观”是“主观的、直觉的、综合的、自由意志的”,“故科学无论如何发达,而人生观问题之解决,绝非科学所能为力”。演讲稿在《清华周刊》刊出。地质学家丁文江阅后“勃然大怒”遂发表万余字长文,痛斥张君劢为“玄学鬼”。论战由此爆发。胡适、陈独秀、粱启超、张东荪、吴稚辉等学者名流云集于其间。论战一直持续到一九二四年底。这一“科学与人生观”论战不仅在当时引起轩然大波,就是对八十多年后的今天,《科学与人生观》仍然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目录 人生观(张君劢) 玄学与科学——评张君劢的《人生观》(丁文江) 再论人生观与科学并答丁在君(张君劢) 关于玄学科学论战之“战时国际公法——暂时局外中立人梁启超宣言(梁启超) 孙行者与张君劢(胡适) 人生观的科学或科学的人生观(任叔永) 玄学科学论战杂话(孙伏圆) 人生观与科学(粱启超) 张君劢主张的人生观对科学的五个异点(章演存) 读张君劢论人生观与科学的两篇文章后 所发生的疑问(朱经农) 读丁在君先生的“玄学与科学”(林宰平) 玄学与科学——答张君劢(丁文江) 心理现象与因果律(唐钺) 科学之评价——张君劢先生在中国大学讲(张君劢) 劳而无功——评丁在君先生口中的科学(张东荪) 人格与教育(菊农) “死狗”的心理学(陆志韦) 玄学与科学的讨论的余兴(丁文江) “玄学与科学”论争的所给的暗示(唐钺) 一个痴人的说梦——情感真是超科学的吗?(唐钺) 科学与人生观(王星拱) 科学的范围(唐钺) 旁观者言(穆) 玄学上之问题(颂皋) “科哲之战”的尾声(王平陵) 箴洋八股化之理学(昊稚晖) 评所谓“科学与玄学之争”(范寿康) 读了“评所谓科学与玄学之争”以后(唐钺) 一个新信仰的宇宙观及人生观(吴稚晖)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科学与人生观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君劢//胡适//梁启超//陈独秀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致公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179798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6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00 |
出版时间 | 2009-06-01 |
首版时间 | 2009-06-01 |
印刷时间 | 2009-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3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261.5 |
丛书名 | |
印张 | 18.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65 |
高 | 19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