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从文学到政治》(作者马元龙)收录了《安提戈涅与精神分析的伦理学》、《作为一种解释学的精神分析》、《邻居与他者:伦理暴行批判》、《棘手的主体:自主抑或臣服?》、《意识形态的幻象》等研究文章。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 图书 | 精神分析--从文学到政治 |
| 内容 | 编辑推荐 《精神分析--从文学到政治》(作者马元龙)收录了《安提戈涅与精神分析的伦理学》、《作为一种解释学的精神分析》、《邻居与他者:伦理暴行批判》、《棘手的主体:自主抑或臣服?》、《意识形态的幻象》等研究文章。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内容推荐 精神分析从其诞生之日起,就注定绝不可能仅限于作为一种特殊的医学。弗洛伊德的后期著作尤其明显地表明了这门学科向哲学、宗教、伦理学和社会学等诸多领域势不可挡的渗透力。在经过拉康的创造性解释之后,精神分析学再次获得了向其他领域渗透的强劲动力,虽然拉康本人似乎无暇在这一方向上展示其理论的生命力。拉康式的精神分析为分析文学、政治、大众文化和女性主义等问题所提供的潜能,在齐泽克笔下得到了十分精彩的展示。 《精神分析--从文学到政治》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前一部分集中讨论拉康本人亲自操刀的文学批评——尽管其目的在于以此解释自己的精神分析学思想,以及笔者运用拉康的精神分析学进行文学批评所做的粗疏尝试;后一部分着重探讨齐泽克运用拉康的精神分析所做的政治批评,他以其独特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精神分析的政治批判潜能,并由此形成了他独特的思想。因此,我们不能仅仅把齐泽克当作拉康理论的实践者,在当今人才辈出的思想家谱系中,齐泽克已卓然自成一家。 《精神分析--从文学到政治》的作者是马元龙。 目录 前言 能指与主体:关于《被窃的信》 欲望的悲剧:再说《哈姆莱特》 劳儿的劫持/迷狂 安提戈涅与精神分析的伦理学 螺丝被谁拧紧? 升华:一个未决问题 作为一种解释学的精神分析 萨德与康德:对手还是同道? 意识形态的幻象 为何超我是淫秽的? 棘手的主体:自主抑或臣服? 邻居与他者:伦理暴行批判 参考文献 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精神分析--从文学到政治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马元龙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人民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010101200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36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59 |
| 出版时间 | 2011-09-01 |
| 首版时间 | 2011-09-01 |
| 印刷时间 | 2011-09-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378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B841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40 |
| 宽 | 169 |
| 高 | 13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