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维和英雄
内容
编辑推荐

刘广雄所著的《中国维和英雄》讲述了以李钦、钟荐勤、和志虹三位维和英雄为代表的中国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的英雄事迹。 该书以大量鲜为人知的第一手资料,生动感人的文字,展现了新时期中国公安边防警察敢于担当、勇于献身的精神。该书今年全篇刊发于《中国作家》纪实版,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

内容推荐

刘广雄所著的《中国维和英雄》内容简介:北京时间2010年1月13日凌晨5时53分,海地强震。联合国驻海地稳定特派团大楼瞬间倒塌,8名中国维和人员被埋入废墟。中国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一个略显陌生的名词被突然放大进入公众视野。10年维和,彰显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8名中国警察,为世界和平献出宝贵生命。

2010年1月22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布命令,追授李钦、钟荐勤、和志虹“维和英雄”荣誉称号。

《中国维和英雄》从辑毒勇士到维和英雄,从缅北丛林到加勒比海岛国,以来自中国禁毒斗争最前沿云南公安边防部队为主组建的中国第六、第八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艰苦维和的风雨历程,鲜为人知的异国风情,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铁骨柔肠的家国情怀,强震之后的生死救援,痛失战友后的顽强奋战,交织成一曲“责任、荣誉、使命”的英雄壮歌。

目录

序 请允许我代你记录

第一章 纪念日

第二章 冰与火

第三章 太子港

第四章 太阳城

第五章 莱凯 莱凯

第六章 缅北地带

第七章 青子衿悠悠我心

第八章 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

第九章 再见了 亲爱的妈妈

第十章 家

第十一章 孩子

第十二章 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

第十三章 殉难日

第十四章 中国英雄

尾声 魂兮归来

试读章节

第一章 纪念日

2010年1月12日,对正在东帝汶、海地、利比里亚、苏丹等地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的189名中国警察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

这一天,对曾经或正在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的1569名中国警察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

这一天,对代表国家、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负责维和警察事务、国际警务合作和外派警务联络官等具体工作的公安部国际合作局副局长郭宝山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

这一天,对代表国家、代表公安部,负责指导维和警察培训,负责联合国甄选评估之前的集训工作,负责组织维和警察选拔考试和培训,负责协调选派合格民警赴联合国任务区执行维和任务,负责就维和警察派遣、管理等事宜与联合国总部及任务区总部进行沟通和协调的公安部国际合作局维和警察处主任科员李晓明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

这一天,对负责包括维和警察在内的,全国公安机关警务装备保障的公安部装备财务局局长朱晓平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

这一天,对一手经办了我国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大量装备的公安部装备财务局调研员王树林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

这一天,对于中国,对于联合国,对于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们来说,都是一个特殊的日子。

2010年1月12日,是中国警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10周年纪念日。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我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承担的大国责任越来越重,履行的国际义务越来越多,在参与国际事务、解决地区争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方面的作用和影响日益显著。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作出派遣中国警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决定,这既是国家总体外交的战略之举,也是推动构建和谐世界的实际步骤。10年来,中国维和警察忠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积极践行建设和谐世界的理念,在维护世界和平、服务国家总体外交、树立中国警察形象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

2000年1月12日,公安部向东帝汶派出15名维和警察。这是中国警察第一次走出国门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

2001年1月,公安部向联合国波黑任务区派遣首批5名维和警察,这是中国首次向欧洲地区派遣维和警察。

2003年11月,公安部向联合国利比里亚任务区派遣首批5名维和警察,这是中国首次向非洲地区派遣维和警察。

2004年1月,公安部向联合国阿富汗任务区派遣1名高级警务顾问,这是中国警察首次参与阿富汗维和行动。

2004年4月,公安部向联合国科索沃任务区派遣首批12名维和警察。

2004年5月,公安部向联合国海地任务区派遣1名维和警察,这是中国首次向美洲地区派遣维和警察。

2010年1月12日,中国警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10周年纪念日,这个特殊的日子,让60岁的郭宝山激动不已。

1988年2月,郭宝山从海军转业到公安部工作,就职于公安部国际合作局的前身——公安部外事局。

正是那一年,中国成为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特别委员会成员。

从那时起,郭宝山一直密切关注着中国外交部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世界各地参与的联合国维和行动:

1989年中国首次派员参加联合国纳米比亚过渡时期协助团,帮助纳米比亚实现从南非独立的进程:

1990年中国首次派军事观察员参加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

1992年4月,中国第一支“蓝盔”部队——军事工程大队赴束埔寨执行任务;

1997年5月,中国表示原则同意参加联合国“维和待命安排”。

郭宝山等待着、盼望着和推动着头戴蓝盔的中国警察走向国际维和的前沿,去展示中国、展示中国警察的风采。作为公安部国际合作局的高级官员,他为解放军维和部队的卓越表现感到骄傲,他对自己亲自指挥的中国维和警察充满信心。

2000年1月12日,郭宝山终于等到了这一天,他亲自将15名中国维和警察送上了飞往东帝汶的航班。

10年过去了,为中国维和事业奋战了22个春秋的郭宝山也快退休了。22年来,他把自己的全部身心都交给了维和事业。如果可能,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他一定会拉着晓明,找几位这些年来一直为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事务默默奉献的老同事,约几个曾赴海外维和的老战友,找地方喝上几杯。

郭宝山、李晓明、朱晓平、王树林就在飞机上。

这个特殊的纪念日,他们乘坐的航班正平稳地飞行在太平洋上空。他们将飞往美国,在那里转机,然后前往海地首都太子港。

那里,驻扎着一支中国维和警察防暴队,125名队员,全都是第二次,或二次以上赴海地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按计划,防暴队将在那里执行任务直至2010年4月30日回国。

快过年了,由朱晓平带队的公安部工作组将给他们带去公安部党委、公安部领导以及战友们、亲人们的问候。

2004.年以来,中国已累计向联合国海地任务区派遣了1000人次防暴警察。这次去海地,公安部工作组还将就中国参与联合国海地维和事务的相关事宜,与联合国驻海地的最高官员进行会谈。

中国第八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执行任务时间过半,联合国将再次授予这125名队员“和平勋章”。此次公安部工作组前往海地,还将就授勋事宜与联合国驻海地稳定特派团(简称“联海团”)进行商议,争取在中国警察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10周年之际为他们授勋。P10-12

序言

请允许我代你记录

2010年1月22日,黄昏,我们坐下来喝酒。

荐勤,这是昆明,这是一个你熟悉的餐馆,这是一群你熟悉的人。

一天前,李钦参谋长、荐勤、志虹,你们安详地睡在一个小小的、覆盖着鲜艳五星红旗的木头盒子里。荐勤靠在妻子的怀里,志虹依在丈夫的胸前,敬爱的李钦参谋长,被女儿捧在手心里……搭载你们的专机鸽子般洁白、高贵,从地球那一端的加勒比海岛国海地飞来,从伟大祖国的首都北京飞来,从天安门飞来,从八宝山飞来。鸽子平伸双翼,无比优雅地降落在昆明国际机场。

昆明的阳光,依然是那么明净,不带一星杂质。

昆明的天空,依然是那么湛蓝,像一面镜子,一面可以照见人的灵魂的镜子。

你们回来了!

你们回家了!

你们从昆明机场登车,经过熟悉的南二环,然后下了高架桥,沿着滇池路,缓缓向云南公安边防总队指挥中心大楼驶去。

昆明的阳光,永远是那么灿烂,你们看到灿烂的阳光下闪烁着那么多的泪花,飘扬着那么多的白菊花黄菊花,那么多的人,恐卟自得有好几万吧!他们把整条滇池路的一侧都站满了,他们是军人,是警察,是牙牙学语的孩子,是白发苍苍的老人,是裙裾飞扬的漂亮姑娘,是抱着孩子的年轻妈妈,是紧紧地携了手、向你们深深鞠躬的一家三口……

荐勤,你很想找个人说话。你想说,从遥远的海地启程,跨越了辽阔的太平洋,回到北京的那天,2010年1月19日,北京气温骤降,天空刹那间变得铅灰一般。你看到那么多的战友、那么多素不相识的首都群众,站在长安街两侧的寒风里,默默地注视着灵车驶过。你心疼极了,你知道他们已在路边站了好几个小时,就为了送你们最后一程,他们的膝盖都冻得僵硬了!

你看到一位全身素黑的女子,孤独地抱着一束白菊,一直低着头。你很想看清她的面容,但是你看不见。

你看到一群又一群胸前飘扬着红领巾的孩子,他们一只手将菊花紧紧地贴在胸前,另一只手,举过头顶,向你们致以少年先锋队的队礼。你很想看清他们的笑脸,但是你看不见,因为他们都像花儿,像一簇簇拉着手连着片开成海洋的花儿。

你很想唱歌,熟悉的旋律一下子涌上了你的喉头。你转过脸,对李钦说:“参谋长,让我们唱首歌吧!”

你看到李钦参谋长仍然像往常那样,稳稳地坐着,微微地笑着点了点头,笑出脸颊上淡淡的酒窝。

你就唱了。你拿定主意,要让女儿学说话的时候,就要学唱《歌唱祖国》这首歌: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胜利歌声多么响亮,

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

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越过高山,

越过平原,

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

你终于还是流泪了,现在你可以流泪了。2008年8月,中国第六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凯旋时,大家都哭了,只有你忙得顾不上哭,你要照相,要摄像,你要用你的镜头记录战友的荣耀、欢乐和泪水。

此刻,你终于回到了美丽的彩云之南,回到了你参军入伍提干破案子立大功谈恋爱办婚事生孩子的红土高原,回到了你的总队大院,回到了你一次又一次托举着摄像机,把镜头对准台上台下的总队礼堂。

云南省委、省政府在总队礼堂给你们举行了盛大的追悼会。省里的领导全来了,公安部边防局的领导也来了,他们肃立在你们英姿飒爽的遗像前,面对你们的遗骨,三鞠躬!

荐勤,你哽咽着对李钦政委说,对志虹姐说:那天,在八宝山,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全都来看我们了!

2010年1月20日,海地地震遇难中国维和警察追悼会在北京举行。

生为军人,马革裹尸,无怨无悔!何况是国旗加身,盛大国葬!

那一天,中国感动了。

中国感动了,是因为中国人自豪了!是因为华夏儿女为着人类和平不懈地奉献着中国力量——10年维和,中国向东帝汶、海地、苏丹、利比里亚、波黑、阿富汗、科索沃等7个联合国维和任务区累计派出了1573人次中国维和警察——为什么是“人次”?因为他们中间,不少人是二次维和、三次维和,甚至是四次维和、五次维和!

2

你突然闭嘴了,你~脸肃然,静听——

你的总队长,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的总队长那顺巴雅尔将军的声音回响在灵堂内外:李钦烈士永垂不朽!钟荐勤烈士永垂不朽!和志虹烈士永垂不朽!

灵堂内,已经脱下战袍的老将军老泪纵横;云南省党政军工青妇团以及社会各界的代表热泪盈眶;战友们咬紧牙关,男儿泪,女儿泪,此时再怎么忍也忍不住,一滴滴,一点点,落下来,打湿了托在手中的军帽,打湿了肩上的金星,打湿了金光闪闪的警徽。

面对你们的遗像,面对你们的遗骨,三鞠躬!

灵堂外,云南边防千名健儿脱帽肃立,自发赶来参加追悼会的数千群众手捧白菊,含泪垂首。他们看不见你们的遗像,看不见你们的遗骨,他们只能面对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壁立如山峰、如国门、如坚盾的指挥中心白色大楼,面对灿烂阳光下闪闪发光的警徽,向这支英雄的部队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

云南八千里边防线上,万名公安边防官兵,十万公安民警,百万各族群众,三鞠躬!

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指挥中心大楼的大门外,近万名群众自发地聚拢来,无语凝思,侧耳静听。他们的手里没有白菊,他们的胸前没有白花,他们站在这里,聆听着大喇叭里将军一字一泪念出的烈士生平。他们站在这里,参加三个陌生人的葬礼——他们从来没有这样近距离地接触过被称为国家英雄的你们。

他们来了,因为英雄就在身边,他们感到很亲切,很温暖,很安宁。

还因为,他们从来没有如此真切地触摸到“中国”这两个字,沉甸甸的分量。

于是,人群也鞠躬了,随着大喇叭里“永垂不朽”的声音,他们不仅仅是向你们鞠躬,也是向中国军人鞠躬,向中国警察鞠躬,向我们伟大的祖国鞠躬,向蓝天下无比鲜艳的五星红旗鞠躬!

荐勤,我知道,此刻,你很想从巨幅遗像上跳下来,从骨灰盒里跳出来,拿起你的摄像机,记录下这热泪跟着热血奔涌,哭声伴着誓言呼啸的浩大场面。

你就静静地躺一会儿吧,兄弟,请允许我,允许我们,代你记录,记录你来不及记录的一切。

2010年1月22日,黄昏,我们坐下来喝酒。

荐勤,这是昆明,这是一个你熟悉的餐馆,这是一群你熟悉的人。

和向东副政委、范玉泉、江庆蛟、杨玺、彭小柏、宗德锋、吴弘彦……新华社的记者小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记者小李……你的老战友、老朋友,《边防警察报》编辑部主任杨林……你的“徒弟”谢丽勋、张宁、何冬垡……

北京时间2010年1月13日5时53分,海地强震,从那一刻开始,他们几乎都没有睡觉,没有认真吃上一顿饭。

荐勤,你知道的,我们用我们的方式,用你最熟悉的方式,军人的方式,惦记着你,等待着你们凯旋。

荐勤,今天,你回来了,好!我们坐下来喝酒。

向东副政委举杯,我们一起举杯,我们把第一杯酒浇到了地上。

这是庆功的酒,你喝了吗,荐勤?

我听见向东副政委的声音:“以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为主组建中国第六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带队的不是李钦就是我。只有我们俩符合条件嘛。我们都写了申请,我说了,组织决定,李钦去,我全力支持,做好一切保障工作……我想,组织让我去,李钦也是这个态度……”

组建中国第六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的时候,和向东是总队政治部主任,李钦是总队参谋长;和向东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昆明陆军学院指挥专业,李钦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昆明陆军学院越南语专业;他们两人都出生于1963年,不同的只是月份……

向东副政委举起一杯酒,缓缓浇到地上。

我听见范玉泉的声音:“我跑得比他快嘛……没想到检查出我有痔疮,这就不符合条件了,第一批就被淘汰下来。为什么?因为海地没有医疗条件……”

组建中国第六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的时候,范玉泉和钟荐勤都是宣传处的副营职干事,范玉泉照相照得好,钟荐勤摄像是专家:两人都是云南省作家协会的会员,范玉泉写诗,钟荐勤写小说;两人相差一年参军入伍,范玉泉来自山西,钟荐勤来自江西;两人都毕业于公安边防部队昆明指挥学校,范玉泉是机关兵,比钟荐勤早一年上军校。2007年12月,钟荐勤参加中国第六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出征海地。3个月后,拉萨发生“3·14”事件,云南省公安边防部队奉命组织精兵强将增援西藏边防,范玉泉半夜三更被我从床上叫起来去西藏,在日喀则地区聂拉木县一个名叫樟木的口岸,一待就是8个月。钟荐勤2008年8月从海地回来后,立了一等功,提前晋职,成了宣传处的正营职干事;范玉泉2008年11月从西藏回来后,立了三等功,同样提前晋职,成了宣传处的正营职副处长……

范玉泉举起一杯酒,缓缓倾倒在地。

这是兄弟的酒,你喝了吗,荐勤?

如果不是海地局势恶化,如果不是需要一支富有经验和最有战斗力的队伍,谁会想到,你们会二次维和?谁会想到,10年维和,中国维和警察分布在全世界的七个任务区,无一伤亡、无一违纪、无一遣返,而只是加勒比海底的一声巨响,我们就人间天上阴阳两隔?

我絮絮叨叨地跟你说这些,我想你明白我的意思,从某种意义上讲,你,你们,是代替我们去死的。

不是你,就是我,就是我们。

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是军人就时刻准备着牺牲。作为一名扛摄像机的部队记者,这样的话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你听不同的人讲过无数回;而这一回,这样的话轮到你自己来讲了。

夜色渐渐浓了。

酒意渐渐也就浓了。

最先哭的竟然是杨玺,然后就哭成了一片。

哭吧!荐勤,让他们哭吧!海地强震后,他们是连哭都没有时间啊}

就像你,战友们抱着老婆孩子哭的时候,你不能哭,你一哭,镜头就模糊了;战友们气宇轩昂站在台上笑的时候,你不能笑,你一笑,镜头就晃动了。

他们一哭,荐勤,你也就哭了。

你哭你陪着参谋长、陪着志虹提前凯旋了。你遗憾啊!你的防暴队的战友们,他们仍然在海地战斗啊!他们比谁都累!防暴队的营地,不就是中国人在海地的大本营么?那是中国救援队的大本营,是中国医疗队的大本营……五星红旗和联合国旗并肩飘扬的地方,就是海地灾民的希望,你的战友们,我们的战友们,他们一直在废墟上战斗着啊!

你个艮啊,你恨你不能和他们一起战斗了,恨自己不能用手中的照相机、摄像机记录下他们顽强奋战的影像和声音了!

你哭得更凶了!你说,你们回来了,躺下了,永远地休息了,可总得有人接替你们啊!

他们是:

曾任第五支中国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政委,现任广东省公安边防总队政治部主任的胡运旺大校。公安部决定,由胡运旺同志接替李钦同志担任第八支中国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政委、临时党总支书记。

曾任第四支中国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宣传官,你最好的朋友,公安部边防局政治部宣传文化处干事施金东少校。公安部决定,由施金东同志接替钟荐勤同志担任第八支中国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宣传官。

曾任第五支中国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联络官,现任广东省公安边防总队高明边防检查站站长的段中慧中校——段大姐已经是三次维和了。公安部决定,由段中慧同志接替和志虹同志担任第八支中国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联络官。

你们都很熟悉啊12008年8月,李钦率领的第六支防暴队,正是从胡运旺率领的第五支防暴队手中接过了火红的战旗。那一次,和志虹接替的正是段中慧的任务。眨眼之间,天崩地裂,一场200年不遇的大地震宛若时空交错,胡运旺又接替了李钦的指挥位置,而段中慧,又再一次站到了和志虹的岗位上。

还有一位,是广东省公安边防总队的心理医生何光伟,他除了承担战斗任务,还将做好防暴队队员的心理疏导工作。

前赴后继,光荣的中国维和警队没有倒下,英雄的中国警察没有倒下,伟大的中国人民再一次把最优秀的儿女派往维护世界和平最前沿的生死之地。

2010年1月24日下午6时,胡运旺、施金东、段中慧、何光伟登上从北京首都机场飞往海地的飞机。

荐勤,你很想举起右手,向接替你工作的施金东,向接替李钦政委工作的胡运旺政委,向接替和志虹工作的段中慧大姐,向新来的战友何光伟医生,敬礼!

荐勤,我知道,其实你更想站在太子港机场的跑道上,等待着那架从祖国飞来的飞机,你想把摄像机镜头对准正在降落的飞机,对准走出机舱举手与战友们互致军礼的胡主任、施干事、段站长、何医生……你不甘心啊,你还想一手拿着枪,一手拿着摄像机,无论是在海地的枪林弹雨,还是在西南边陲的缉毒战场,面对枪口做记录,就像你一直在做的那样。

我没有哭,也没有醉,我想对你说,兄弟,你就好好歇歇吧!我想告诉你,金东会记录好一切,和你一样在海地执行任务的防暴队战友们也会记录好一切。

我再一次请求你,请允许我们,代你记录,记录你想要记录的一切。

4

今夜,宁静,中国虎年已经来临。

荐勤,我们对坐。  一朵烟花在夜空中散尽。

又一颗焰火升空,猝然开放成千朵万朵吉祥的烟花。刹那间,我看到了你的脸,看到你的面容被烟花照亮,看到你脸上淡淡的微笑。

其实你从未离去。

让我给你点一支烟,斟一杯酒。

从中国的“茅台”酒到你从海地带回的“朗姆”,从“中华”香烟到你从海地带给我的古巴雪茄,你选吧!

今宵,无风,无月,正好。

今宵,你我对坐,从头道来。

今宵,请允许我跟在你的身后,一路走来,代你记录。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维和英雄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广雄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云南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1546679
开本 16开
页数 30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0
出版时间 2010-07-01
首版时间 2010-07-01
印刷时间 2010-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7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19.25
印次 1
出版地 云南
240
181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3:4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