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今生最爱李清照
内容
编辑推荐

梅边吹笛所著的《今生最爱李清照》对李清照词的解读,既有词语、句子的一般解释,更有其新颖独到之处,那就是作者将深情贯穿始终,从词面出发,结合李清照的生活轨迹,力求还原她的写作动机、情感动态、性情流向等情况,把握李清照的人格脉络,用她的人生解读她的词作,生动地诠释她那份真挚的情怀。

内容推荐

“最·婉约”系列共包括四册,分别是《今生最爱李煜词》《今生最爱李清照》《今生最爱柳永词》《今生最爱晏殊词》。这四个人,都是婉约词的杰出代表。

什么是婉约词?纯美,婉转,甜蜜,苦涩,温暖,柔软……在这里,我不想给它下个冷冰冰的定义,我更愿意像个孩子一样,用视觉、听觉、味觉和触觉去感知它。我相信,阅读完“最·婉约”,你会和我一样。

梅边吹笛所著的《今生最爱李清照》是适合伴着清茶阅读的书,当然,如果你在星巴克捧着它们度过一个细雨绵绵的下午,也一定是个不错的选择。

最后我想说,不管我们有多么忙碌,都不要丢掉生活的诗意。

目录

一 李清照词评点集萃

二 情解清昭词

双调忆王孙·湖上风来浩渺

点*唇·蹴罢秋千

浣溪沙·绣面芙蓉一笑开

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浣溪沙·小院闲窗春已深

浣溪沙·*子伤春慵更梳

如梦令·尝记溪亭日暮

丑奴儿·晚来一阵风兼雨

庆清朝慢·禁幄低张

怨王孙·帝里春晚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

诉衷情·夜来沉醉卸妆迟

一剪梅·红耦香残玉蕈秋

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点绛唇·闺思

行香子·七夕

念奴娇·萧条庭院

蝶恋花·离情

蝶恋花·昌乐馆寄姊妹

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

满庭芳·小阁藏春

多丽:咪白菊

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河传·梅苑

青玉案·征鞍不见邯郸路

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

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

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

好事近·风定落花深

忆秦娥·临高阁

声声慢·寻寻觅觅

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

浪淘沙令·帘外五更风

渔家傲·记梦

清平乐·年年雪里

河传·梦断

南歌子·天上星河转

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

山花子·揉破黄金万点明

武春陵·风住尘香花已尽

永遇乐·落日熔金

试读章节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苹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这首《双调忆王孙》还有一个词牌名叫《怨王孙》,最初名为《河传》,是温庭筠所创立的词牌,从韦庄开始改为《怨王孙》。“双调”说的是词的上下两阕句式音韵完全一样,宋代也叫“重头小令”。在音韵上跟《诗经》里的重章叠句手法有得一比,虽达不到百转千回的效果,也有余音绕梁之感。

几场连绵的秋雨过后,秋就这么来了。

匆匆地从荷塘走过,满池塘的荷叶,有的焦黄了叶子,有的光秃秃地顶着个莲蓬。有的则把身子歪向一边,懒散的样子。荷算是把秋诠释得淋漓尽致了。秋日的荷完全消失了夏日的嚣张与热烈,安静而沉稳。或许你会觉得秋荷少了夏的俊美,看着让人觉得凄惨、寂寞;可是我却独独喜欢它,喜欢它看似残缺的美。却是最为真实的美、难得的美。

我读这首词的第一感悟是:李清照是幸福的。我们都知道,宋代理学盛行,虽然到南宋时期朱熹成名的时候,李清照已经作古了,但宋朝对女子的约束还是相当严格的。而李清照却能跳出“三界之外”,畅享少女时期的美好生活,不能不说她是幸福的。从斗草、荡秋千,到溪亭的沉醉,再到湖上这水光山色的明丽秋景,清照领略了那时的闺阁女子无法企及的风物。当然,这完全得益于她那充满着艺术气质,且通情达理、教女有方的老爸老妈。

这首小令写的是秋景,用字极干净,而且将景与情自然绾合,是清丽明快的小品。从“悲秋”祖师爷宋玉对着秋色发出“悲哉”的一声感叹之后,一干文人就一到秋天便强说愁。“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老杜是唐朝的代表。“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小范为滕子京鼓吹政绩,诗词中也常作愁苦状。最喜欢王摩诘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一扫前人的秋愁,显得清幽疏淡。而十几岁的小姑娘李清照这首《双调忆王孙》虽不足以与摩诘的《山居秋暝》一较高下,却也色彩浓淡相宜,意蕴清新闲静。

这首词,所传达给我们的,其实是一种纯澈的情怀。这是一种少女敏感而欢快的情绪。这个时候的李清照,有着和其他少女相同的情绪,她如同一只小鹿。踊跃在我们的眼里,跳动在我们的心里,把我们的心撩拨得暖暖的,痒痒的。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首句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一幅清新广阔的画图。没有多余繁复的缀词,直接进入主题,写湖上泛舟所见。秋高气爽。轻风拂来,湖上烟波浩渺,宣告着深秋到了。“红稀香少”,承接着“秋已暮”而来。指的是湖上的荷花已香消玉殒,残红稀零,荷香渐少。“红稀”用得绝妙,一种色彩渐渐稀零,却也点染了以深秋为底色的生命。而且尽管花已经凋零,残留的那份执著的香味却依旧。这“稀”和“少”的修饰里没有哀怨,没有生命的终结,却似乎隐约埋下了萧瑟的氛围。悲秋的情调。难道李清照小小年纪也跳不出前人的窠臼,也来他个“欲赋新词强说愁”不成?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这两句笔锋陡转,把前面浅淡的秋愁一扫而光。虽然“红稀香少”,但湖光山色依旧潋滟晴好,在这深秋时节仍别有一番滋味。大自然总是宜人的,所以。放眼望去,觉得山也含情了,水也含笑了。清照不说自己面对湖光山色感到亲切,反说“水光山色”与人亲近。其实,正是这山水“与人亲”,才换得人与山水亲,是人和山水合二为一的亲近,清照真正地领略到了山水之美。这是移情于物的写法。这种写法我们偶尔会在一些天才诗人的诗作中领略到,比如李白的“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独坐敬亭山》),比如辛弃疾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贺新郎》)。因此,不难判定。李清照也是天才。

此时。所有的景物,在李清照的眼里。都充满了生机,都有一种和谐之美。这是一种新鲜的、有活力的美。她自己也是。那些惹人怜爱的荷花,娇艳的,让她心里觉得幸福。她也如同一朵荷花,站在秋风当中,等那双采摘的手。前来将她采走。

她仍然是与众不同的女子,在我的心里。她的心沉醉在自然之美当中。对未来有着强烈的渴望和向往。只是,我很想告诉她,那些向往和渴望,最终给她带来的。只有孤独、伤痛、寂寞和泪水。只是,我不忍心站在她的面前,将这些说破。我想。对于她来说,她应该自己亲身经历。是喜是悲,我想,她都将带着一颗无悔的心。用心地面对,慢慢地忍受。P7-9

序言

在如今的人们看来,填词是高雅的。可在古时,填词并不像大家认为的那么高雅,甚至相反,诗才是正道。词,也叫“诗余”,只是作为诗歌的附属物诞生在文学史上。填词,在古时,被人们视为“不务正业”。经过晚唐五代的发展。在温庭筠等“花问派”词人的努力下,词这种文体终于摆脱了诗的从属地位,走向了大众的视线,获得了自由。

词,又叫曲子词,望文生义,就是谱上曲儿用来唱的。经过了南唐李煜的继承和创新,词才脱离了所谓的士大夫的“艳科”,走向了通往词人内心的道路。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的:“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从理论上来说,词牌的推广要具有一定的条件,首先是音律和谐优美,可唱性强。词牌就是词谱,是按曲谱而作的。民间作品多数是入乐演唱的,所以只须依葫芦画瓢去作词.后来一些诗人兼音乐高手自己创造词调。后人跟着填词。再后来,一些不懂音乐或者音乐水平不怎么样的诗人也加入这个创作队伍,词牌就越来越多了,渐渐使词谱丧失了音乐性,成为纯粹的文字游戏。

但是,民间的歌还是要唱的,特别是宋代,城市文化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暖风醉人,歌舞升平。根据市场的选择,那些比较适合演唱的专业词谱流行度自然就高,跟风填词的人也就越来越多。另外,词牌的流行也讲名人效应。像《虞美人》这个词牌,经南唐顶尖词人兼皇帝李煜填写后,流传的速度快了很多。“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千百年来,人们津津乐道。

作为词选,我想,如果错过了李煜和李清照,那肯定是件悲哀的事情。这两个词人可以说是词界不能不提的重量级人物。两人被人称为“词中二妖”,可见后人对他们的喜爱之情。一个是词中之帝,一个是词中之后,他们的词对于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所以有人说,“恨二李不能相遇”。后人总是在自己的脑海中。不停地虚构他们两人能够遇在一起,惺惺相惜。这些虚构,都是源于对两人的喜爱。两个人。都是抒情词人,且自然而真切地抒发着自己的情感。

也正因为如此,这个系列最早诞生的一本书就是关于李煜的(《今生最爱李煜词》),然后是李清照(《今生最爱李清照》),然后是柳永(《今生最爱柳永词》),最后是晏殊(《今生最爱晏殊词》)。

李煜。是词史界一个哀凄的记号,更是一座真切的丰碑,纵然后人不停学习。也难以超越。直至到了清朝,出现了纳兰容若和项莲生。王国维评价纳兰容若,“北宋以来,一人而已”,我想他强调的就是纳兰的真。而这点,正是学自李煜。

王国维说:“客观之诗人,不可不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清照就是“阅世愈深”的主观之词人。她的词,基本上分三个阶段,婚前,婚后至赵明诚逝世前以及赵明诚逝世后,尤其是赵明诚逝世之后的作品,更加真切而悲痛。

柳永,对词的贡献也是巨大的。他一生仕途坎坷,官小职卑,但他却把自己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创作词作之上。他的词多写男女恋情,以慢词见长。尤其擅长抒写文人怀才不遇和羁旅行役的感慨。他擅长用白描的写法,工手铺叙。抒情传意。他的贡献更在于。他把旧声变为新声。叶梦得说:“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传声一时……‘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可见他的词传播之广,影响之大。其实,更难得的是,他能放下自己的架子,为那些地位低下的歌女创作词,用自己的真心去抚慰她们那空洞的心。所以。当时秦楼楚馆问流传了这样一句话:“不愿穿绫罗,愿依柳七哥;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  最后一本是晏殊的词。晏殊和其子晏几道,被世人称为“大晏和小晏”。他的词“典雅雍容。温润秀丽”。晏殊一生富贵,位极人臣,没有经历过像李煜、李清照那样大的人生起落,也没有柳永羁旅漂泊的苦楚,所以,他的词,充盈着富贵气息,书写的多是淡淡的闲愁别绪,虽不像李后主那样有透入人心的深沉之痛,但也有着一种淡泊从容的中和之美。此外,晏殊的词,在语言、韵律、意境上,也是很值得一看的。

这个系列,作者抛弃了传统意义上的注释,而是用自己的情感,从词面出发,结合他们的生活轨迹,力求还原他们的写作契机、情感动态、性情流向等实况,把握他们诗性的人格脉络,以人生解词,生动地诠释他们那份真挚的情怀。

但愿大家能够喜欢这个系列。有的时候,我们完全可以活得不必那么世俗。读读古典诗词,让自己的内心静下来,或偶尔驻足,在古人的情感当中游动。聆听自己内心和古人的交流,使我们的内心和灵魂柔软下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今生最爱李清照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梅边吹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3819768
开本 16开
页数 25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99
出版时间 2012-04-01
首版时间 2012-04-01
印刷时间 2012-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9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7.23
丛书名
印张 1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5
17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2:5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