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管理的偏见(为什么聪明人故意办傻事儿第2版)
内容
编辑推荐

就所谓的管理学而言,我们当下的问题,不在于偏见太多,而在于四处充斥着各类不切合实际、极端异想天开的所谓正见。马浩先生在《管理的偏见(为什么聪明人故意办傻事儿第2版)》中与读者分享了他所谓的“管理的偏见”,其文犀利而不乏幽默,见解敏锐而又深入浅出,站在国际的视角透视中国的企业和管理问题,论点精辟独到,引人深思。

内容推荐

《管理的偏见(为什么聪明人故意办傻事儿第2版)》简介:在认知心理学中,当谈到人们的某些特点时,用以表述的往往是“误区”、“谬误”和“偏见”等贬义词,比如人们通常“衣帽取人”甚至“以貌取人”。实际上大多时候,“偏见”不过是正常的“偏好”或“习惯”,是一种真实存在的自然。而所谓的“正见”,才是某种一厢情愿和过于理想化的“偏见”。

管理学领域,更是莫衷一是,尤其缺乏公理通见。各类偏见,甚嚣尘上,虽然刺耳,但的确又在很大程度上准确真实、鲜活自然。偏有偏的道理。也许,当下的时代是一个谁也说服不了谁的时代,最不缺的就是偏见。看来,只有当读者和著者的偏见都偏到一块儿的时候,才会有些许知音共鸣。作者的偏见是这样,您的偏见在哪里?能一起偏吗?

《管理的偏见(为什么聪明人故意办傻事儿第2版)》由马浩博士所著。

目录

再版前言

初版前言

战略的偏见

 为什么战略要跟老板聊

 核心竞争力:概念渊源与错误解读

 利基战略:与池塘共同成长的鱼

 蹩脚的转身,不自量力的败局

创新的偏见

 乔布斯为我点亮一盏灯

 创新是为了更好地创造价值

 高歌猛进:创新靠实干

 其实创新多无奈

 创新、收藏与破坏

管理的偏见

 谁说顾客是上帝

 指挥与乐团的关系

 从英文规范想到国家标准及其他

 为什么聪明人故意办傻事

学问的偏见

 国际接轨:商学院的一仆二主

 大学教授、咨询公司和管理学大师

 教授是一个职业

 神秘过后的庸俗:2×2矩阵泛滥成灾

读书的偏见

 读书要趁早

 书读多少才算个够

 读黄宗羲《原君》有感

 有关启蒙的杂感

世俗的偏见

 中庸之道与曲线效应

 我偏要跟人比:从南施与邹忌说开

 赝品的价值与标准化的力量

竞争的偏见

 引言:多点竞争中的金色准则

 交互领先:互相忍让的外部前提

 统一行动:互相忍让的内部基础

 多市场竞争:为跨市场战略把脉

 多时点竞争:两军共“病”阵地战

 结语:多点竞争的管理含义与政策含义

独裁的偏见

 引言:无可奈何花不去

 成败皆因独裁:有权没权都是事儿

 关于独裁分类标准的交代

 应对独裁:见机行事

 结语:似曾相识燕徘徊

初版后记

再版后记

试读章节

为什么战略要跟老板聊

战略是老板的,也是大家的,但是归根结底是老板的。老板说话管用,是终极决策者,好像正午中天的太阳。战略便寄托在老板身上。

国之大事,肉食者谋之,粗食者践之。古今中外,皆是如此。或曰“肉食者鄙”,遂有粗食者谋肉食者事而名载青史者,如曹刿论战——此特例也。粗食者不得肉食者位,何以得谋肉食者事?一旦粗食者得谋肉食者事,则实为肉食者也,或名副其实地位列肉食者中,如宦门舍人蔺相如,完璧归赵而官拜上大夫。肉食者谋肉食者事,盖常理也。

企业经营战略,同理,是老板的活儿,别人练不了。不在其位,难以谋其政。当然,执行和实施战略则是大家的事儿,谁也跑不了。一个昏庸的老板可能不如聪颖的下属有战略头脑和技巧,但这并不是说组织的战略就应该由下属来定,而是说应该由聪明的下属来当老板。下属无论如何能干,不当老板,难以行战略事。

一言以蔽之,战略是由老板来定的,不管老板是开明还是昏庸,是聪慧还是愚蠢,是善纳忠言,还是固执己见。只有老板才能干老板的事,做老板才能做的决策。老板有合法的权力,可以名正言顺地应用组织资源去推行其战略,从而实现其远见。正所谓成也老板,败也老板。战略成败的关键在于老板的战略素养、眼界和能力。

谁是老板?直截了当地说,谁是一把手,谁就是老板;谁说了算,谁是老板。不管你有没有什么名头、职位、官衔儿,或者是否是组织的所有者,只要你拿总,你就是老板。当然,广义而言,老板也可以是一个团队。即使是一个团队,也往往有一个大老板拿总。战略事,最终由老板负责。

所以,跟一些非老板们聊战略,基本上是耽误工夫。跟老板聊战略,或许可以渐人佳境。试想,跟天天吃粉丝的人讲如何品尝鱼翅,这对讲者和听者双方的想象力都是巨大的挑战。老板很难会是一种先培训后上岗的人。没有基本素质,一个人大概不可能通过看书学习而学成老板。

所以,大家不要误会,跟老板聊战略,主旨在于如何使老板更好地当老板,而不是教那些不是老板的人如何当上老板。关于“教你如何当老板”的书很多,读的人也很多。读者们大多是希望能够通过读这些书当上老板,所以,这些读者的想法大多是错误的。

当然,非老板中也会藏龙卧虎,有准老板、预备老板,以及那些既有能力干也想当老板的潜在老板,或者自己认为可以当老板但根本不具备基本素质的臆想老板。无论如何,只要你现在还不是老板,聊战略也许就应该是一种偶尔恭逢的奢侈际遇,而不可能是随处可见的家常便饭。你不是老板,就不是老板。

为什么只跟老板聊战略?为什么不是组织中的什么人都能与之言战略呢?原因有多种,至少主要在于眼界、信息、交往,以及压力与责任。

首先,下属和员工,由于劳动分工的限制和组织结构的困囿,看到的多是组织某个部门或领域的人和事,视角片面而具有浓厚的“地方性”,不可能具有老板所在位置的眼界、总体观和全局观。盲人摸象,各执己见。赫伯特A.西蒙(Herbert A.Simon)教授早在1958年就与同事通过实验粗略地展示:给定一个管理决策案例,虽然各个职能部门的经理被清楚地提醒自己现在扮演的是整个企业一把手的角色,但他们“发现”和“指出”的案例中的关键问题基本上都是自己职能部门的问题。“有选择的感知”,指的就是只关注自己熟悉一隅的一种认知偏差。这种偏差使得不在拿总的位置上的人难以从总体和全局的视角去看问题。

其次,老板的信息优势使得下属和员工无法匹敌。老板是一个组织里信息处理的中枢。组织内外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发散,主要由老板来掌控,可以走不同的渠道,包括正式的和非正式的。某些机密或敏感的信息只能在高层管理团队中发布,甚至只有老板一人知晓;而不具备这些信息的其他人则很难看到战略问题的全貌以及整个组织面对的各种挑战和机遇。决策的基础是信息。没有对相关信息的接触和把握,全面准确地理解战略问题并且参与战略决策的可能性,也就基本无从谈起。不仅如此,老板与下属间的信息不对称,恰恰是老板权力的一种具体基础和实际表现,而权力是制定和实施战略的保障。无权不言战略。

再次,老板的交往圈子使其更加具有信息优势、资源优势和人脉关系的优势,有利于进一步增加其社会资本的积累。老板跟老板交流和学习,互通有无,这种交往可以为他们进一步开阔眼界,梳理思路,共享资源,互相协助,增进自己以及所在组织的地位和合法性,并促进战略创新与实施。过去,有人说,开富康的跟开富康的玩,开广本的跟开广本的玩,开宝马的跟开宝马的玩,应该说不无道理。乘飞机坐头等舱遇见的人跟坐公务舱遇见的人不是一个阶层的,跟经济舱的更不是一个阶层的,聊的话题,想的事儿也迥然不同。坐经济舱的人自告奋勇跑到头等舱跟人侃战略,连空姐都不会答应。

最后,最关键的恐怕还是能否承担压力和责任。从别人那儿领工资的基本上都不是老板。给别人发工资的基本上都是老板。自己给自己定工资和发工资的才是彻头彻尾的老板。老板给别人发工资,这就意味着责任,就面临着责任完不成的压力。作为第一把手,老板为组织的长期生存和发展负最终责任。老板要从容面对诸方利益相关者,更要心硬,要有魄力。该严厉时,六亲不认;该温和时,如春风化雨。没有在老板的位置上,很难感受到老板面临的这种终极压力。勇于承担这种压力和责任是享用巨大权力的代价和前提。那些读了两三本战略书就大肆批评老板不懂战略的后生,是因为他们以为战略是读书俱乐部里的游戏。那些貌似神圣的科学卫士们嘲笑和讥讽那些有经验的老板在做战略决策时“拍脑袋”,是因为这些卫士从来没有得到过在复杂组织中,在巨大的压力和不确定情况下,做真正实际决策的机会。

综上所述,战略是老板的,搞战略是他们责无旁贷的功课和手艺。由于大家可以献计、参与,而且实施和执行最终要靠大家努力,所以战略也是大家的,但最终拥有战略决策权并为战略和其结果负责任的是老板。所以,战略归根结底是老板的。跟老板聊战略,才合情合理。

P2-5

序言

每个人脑子里都可能存在一些偏见,但只要我们不把自己的偏见强加给别人,就算有一些偏见,也大抵无碍,至少还可以证明我们尚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会轻易人云亦云。有时,冠冕堂皇的正见很可能就是某些强势偏见的化身,而某些坦陈自己仅是一家之言的偏见,反倒可能有那么些许值得玩味的道理。这就是本书的基本思路:一个管理学教授的偏见。由于感到势孤力单,于是大言不惭,拉管理学壮胆,曰“管理的偏见”。

就所谓的管理学而言,我们当下的问题,不在于偏见太多,而在于四处充斥着各类不切合实际、极端异想天开的所谓正见。大家一哄而上,摇旗呐喊,极力标榜自己的说法如何真善美,好似刚出锅的掉渣儿烧饼一样新鲜;倾情鼓吹自己的理论怎样高大全,在全球多少个国家同时出版。好一个管理学闹市,丝毫不懈地高歌猛进,义无反顾地热火朝天。没谁说自己的理论是偏见,没谁会提醒读者其理论的适用范围和前提条件。

如之奈何。与其在闹市中声嘶力竭地吆喝自己如何正宗,甚等新鲜,不如轻歌曼舞,浅唱低吟,哼几许乡间小曲,徜徉于野径清泉,信手拈来一些花絮故事,捎带着不动声色地撒播点儿个人偏见。教授,是不乏偏见的。管理学教授尤其如此。虽然他们的活计恰似盲人摸象,并且大家对所摸的玩意儿到底是不是大象这一根本问题还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但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欲则是令人称奇拍案。

不知何时,我也莫名其妙地加入了管理学教授的队伍。于是,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虽是闲云野鹤,信马由缰,无病呻吟,独自感叹,终究也是以觅得几番知音为怀。请看,一个管理学教授的偏见,汩汩滔滔,阵阵袭来……

马浩

2007年4月18日

于伊利诺伊州春田市港湾码头

后记

书出来了。这是一封感谢信。如果您读了这本书,或者买了这本书并且无法退货了,首先得感谢您。读了这本书,买不买无所谓,是褒是贬无所谓,能对您有所触动,就算没白搭工夫。买了这本书,读不读无所谓,反正这人气已经靠您帮衬了。当然了,最好是又买又看,家里一本,单位一本,家里单位之间的路上再备一本,老板同事下属客户亲戚朋友一人送一本。今年送礼就送《管理的偏见》。

秋菊打官司都知道送礼要送“硬”玩意儿,送个玻璃匾挂那儿,人家啥时候看到它都会想起你。送一堆水果,不多时就变成有机肥了。您花800元请客户到保利剧院看《傲慢与偏见》,中场休息客户就困了要走了。您同样的银子能买好几十本《管理的偏见》,连小区保安和居委会大妈都送到了。精神文明就是靠您这样的高尚人士传播的。

如果您嫌送礼一本书太单薄,那就干脆凑成一套,加上我的《缎子麻袋装管理》、《决策就是拍脑袋》,搞个偏见系列三合一。光听这些书名,就够独特了。其实,我也不是故意想成为“偏见”专业户,没办法,犄角旮旯里待惯了,真要是畅销,还有些不适应。何况,太畅销的书,肯定俗,缺乏技术含量,您送人都拿不出手,而且还可能耽误了小区保安的潜在企业家前程。

本书的文章中,有些曾经发表于管理类或财经类报刊媒体。这里收录的,除一两篇外,基本上是未经删减改编的原作。感谢《经济观察报》方军先生主持和编辑我在该报《CEO增刊》和原《职场增刊》的专栏。同时感谢《北大商业评论》高级编辑薛玺成先生、《商界:中国商业评论》主编助理胡浩先生和(《销售与管理》主编郭星先生等对我的帮助和支持。北大国际MBA项目公关部前主任余楠女士以及前经理王轶南女士为书中部分文章的出版提供了精干周到的协助,在此鸣谢。

感谢北大国际MBA项目2004级EMBA校友李克先生和李成刚先生对本书的出版所给予的关照与支持。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的王磊女士及其策划编辑团队为本书的出版做出了重要贡献。非常值得一提的是策划编辑王颖的独特创意和精心编排以及责任编辑程天祥先生的出色工作,职业严谨,热情友善,熠熠生辉,可堪褒扬。

非常感谢我在朗润园中的老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CCER)主任林毅夫教授以及北大国际MBA(BiMBA)院长胡大源教授给我提供一流的工作环境与大力支持。BiMBA的学生,包括EMBA和MBA,以及CCER的学生,包括博士、硕士和双学位,对我的研究与教学的反馈和贡献使我受益匪浅,令我学到了很多东西。BiMBA和CCER的各部门员工对我的支持更是令人感到温暖。我们亲如一家。这本书的稿费拿到以后,我们会轮流扫荡中关村一带的茶坊酒肆。

万分感激我在上庄家中老板袁远同志的理解与挚爱,以及我们家洁鸥与祥鹤给我们带来的无限欣慰和欢愉。他们的幸福是我前进的动力。在此应当深表谢忱的还有我的兄妹和所有家人,感谢他们的爱与鼓励,以及亲朋挚友们的理解、支持和友谊。为人父母之经历更使人理解自己父母的伟大,我感激他们多年的牺牲和奉献。远在故乡的父母一如既往的挂念与慈爱是我永远的激励。

令我极为感动的是,在过去的六年多里,我的岳父岳母对我们刚刚起飞的稚嫩家庭无微不至的呵护、照料与关怀。窃以为,为人婿,所能感受到的最高境界,便是情不自禁地坦言心声:我的岳父岳母对待我就像对待他们自己的儿子一样,慈爱广施,宽厚有加。他们是我爱戴与崇敬的人。我把这本小书献给他们,心中充满感激。

中原人 谨识

春田·伊利诺依

2007年4月19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管理的偏见(为什么聪明人故意办傻事儿第2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马浩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11377320
开本 16开
页数 185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2-04-01
首版时间 2012-04-01
印刷时间 2012-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31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270-49
丛书名
印张 12.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2
171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2:5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