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方丈记徒然草
内容
编辑推荐

《方丈记》篇幅不长,日语约八千字左右,一卷四章;《徒然草》上下两卷,共243节。前者以冷峻的笔锋,客观深邃地记述了天灾人祸及修心养性的经历,给读者震聩般的警悟和言犹在耳般的启示;后者夹叙夹议,谈哲理,谈人生,录掌故,记逸闻,妙趣横生,义理深长。鸭长明、吉田兼好编著的这两部作品既受到中国文化的深厚影响,又具有鲜明的日本文化的个性。《方丈记》《徒然草》与《枕草子》一起并称日本古典散文三圣。

内容推荐

《方丈记》中流露出对时代变幻无常的感慨。作品大体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作者从感慨世事多艰出发,记述了平氏统治时期的天灾、人事之变,后一部分记述了作者的家系、出家隐居后的清贫生活,文体是和汉混淆体,文笔生动。

随笔集《徒然草》注重对人生的领悟,全书共分243段,由杂感、评论、小故事,也有一些属于记录或考证性质的作品,涉及当时社会的各个阶层的众多人物。《方丈记·徒然草》作者鸭长明、吉田兼好写了许多带有寓意性质的小故事。

目录

方丈记

徒然草

 上卷

 下卷

附录一 鸭长明略年谱

附录二 吉田兼好略年谱

译后记

试读章节

一、逝川流水

逝川流水不绝,而水非原模样淤水处浮起水泡,忽灭忽生,哪曾有久存之例、世上的人和居也如此。

敷玉洒会般的都城里,并栋比甍、贵贱人等的住居,虽几经世代而延续,但寻究其间直实,昔日的本家罕见,不是去年被烧今年新造,就是大宅衰微成了小宅。

住的人也相同。尽管地方没变,人也甚多,但旧日见过的人,二三十人中只有二三人。朝死夕生,复而不已,恰似水泡

不清楚,新生的死去的人,来自何方去了哪里?亦不清楚,这梦幻的宿世,为谁恼心,又因何要眉开跟笑?

主人和宅院这般无常竞演,说起来无异于喇叭花上的露珠。时而露珠落去花留着,留是留着,但一见朝阳即枯。时而花枯萎露珠未消,消是未消,但不待黄昏时。

二、安元大火

自打我懂世事以来,四十多个春秋里,看到的世上不可思议的事情,屡屡皆是。昔日安元三年(1177)四月二十八日的事吧。那是个风猛刮而聒噪的夜晚。戌时许,由都城东南起火延烧到西北,后又转移到朱雀门、大极殿、大学寮、民部省等处,一夜之间,火到之处皆成灰烬。

据说火源是樋口富小路,舞人临时住的小棚屋着了火。狂风为虐,火势蔓延,扇面般展开而去。远的人家为烟雾所遮蔽,近的人家为火焰所吞噬。空中翻卷着灰烟,火光映照下,夜空一片红,劲风助炎飞驰般穿过一二条街道移动而去。其中人等,哪有恋世之心:有的被烟雾所呛倒,有的在火焰面前不知所措即刻被烧死,有的只身死里逃生,可哪里顾及取出家财。七珍万宝就这样化为灰烬。损失该有多大?那场大火,仅公卿家就烧了十六轩,其他被烧的人家不可胜数。据说整个都城的三分之一都被烧掉了。男男女女死者数十人,牛马损失多得不计其数。

人的营生,皆在愚蠢之中。为了在那般危险的京城中建房,费财劳心,是何等无聊的事啊!

三、治承旋风

治承四年(1180)卯月(四月),从中御门京极一带刮起巨大的旋风,直刮到六条一带。旋风风头正猛的三四条街范围内的家宅,大的也好小的也好,无一不剩地都遭到破坏。有的原地塌倒,有的光秃秃地只留下桁柱。把门刮飞到四五条街之外,院墙被刮倒,左邻右舍连成了一片。家中的资财悉数被刮上了天,桧、葺板之类,如同冬日的树叶在空中翻飞。吹卷起的尘埃如烟雾蔽日,伸手不见五指,耳际狂风怒号得听不见眼前话语声。那地狱里的业风也不过这般猛烈吧。不啻家屋遭破坏,修理毁损了的房子时,受伤致残的也不计其数。

这旋风随后移向西南方,又造成很多人家蒙难悲叹。

旋风虽常刮,但每每这么骇人听闻吗?未必。该不是神佛在告示什么?不由得让人生疑。

四、迁都福原

治承四年(1180)水无月(六月),突然迁了都。又是一件全然意想不到的事。

据我所闻,大约这平安京的起源,是在嵯峨天皇的御代,定都于此之后,已经历四百多年。没有特别的理由,是不应该轻易迁都的。世人为迁都而担忧不安,是理所当然的。然而,说什么也白搭,以天皇为首,大臣、公卿都移走了。有个一官半职的谁肯一个人留在旧都?渴望官职和地位晋升、有赖君荫的人,力争早一天移往新都;失时落世、无所企望的人,愁叹着滞留在了旧都。昨日相互争艳的豪华人家的宅邸,与日荒废下去。拆了家屋材木扎成筏由淀河漂运而去,庄基地眼睁睁地成了田地。人心整个变了样,仅仅珍视马和鞍而无人使用牛和车,期求西南海的领地而不喜欢东北的庄园。

迁都那年,恰有事去津国新都。所见模样,面积狭小,不足以区分条里。北边沿山居高,南边近海低下。常闻波浪声喧嚣,潮风特别猛。因为内里在山中,使人有几分感叹:那圆木殿也就这样吧;世风一变,反倒能现幽雅之趣。京都每日拆迁的木材由木筏漂运,使河道显得狭窄起来,可新家屋究竟要重建在哪里呢?结果是地基多半空置而建起的家屋寥寥无几。古都业已荒废,新都还未成型。与此有瓜葛的人心里无不像浮云一般惴惴不安。祖祖辈辈住居福原的人,因失去土地而忧愁。新移来的人叹息土木工事的麻烦。再看看道路上,坐惯牛车的人们却骑着马,本应穿衣冠布衣的人们却都身着直垂。都城的风俗一下子全变了,同乡里乡气的武士毫无二致。

“世间乱,凶象现。”这话一点不假。日复一日,世态动摇,人心不安,民众的忧愁谁也不能否认。鉴于此,同年冬天,天皇又回到了平安京。拆得不成样子的家居,又该如何呢?未必全能建造恢复到原来的样子。

传说古代的名君在位,以慈爱治国,宫殿茅草盖顶,屋轩也不讲究齐整。看到烟筒乏烟,就减免已经规定了的租税。这乃为的是惠民济世。今昔相比,差异自然明白。

P3-8

序言

《方丈记》与《徒然草》在日本文学教学和中日文化交流中的位置和意义(代译序)

翻开日本的高中《古典》课本,鸭长明的《方丈记》和吉田兼好的《徒然草》位列其中。

在中国,据笔者所见,已出版有几种汉译本。

与日本相比,中国的研究成果还不算多,但近几年却呈现出发展的趋势,有硕士论文选题,有学报及其他学术刊物上的论文等。

从中国高校日本文学教学及中学生外国文学作品选读的角度讲,《方丈记》和《徒然草》不可不选,理由如下。

一、经典性

如同唐宋经典散文一样,说到日本文学史上的经典散文,平安时代清少纳言的《枕草子》以下,当数镰仓·室町时代的《方丈记》和《徒然草》了。《方丈记》篇幅不长,日语八千字左右,一卷四章;《徒然草》上下两卷,共243节。前者以冷峻的笔锋,客观深邃地记述了天灾人祸及修心养性的经历,给读者震聩般的警悟和言犹在耳般的启示;后者夹叙夹议,谈哲理,谈人生,录掌故,记逸闻,妙趣横生,义理深长。两部作品既受到中国文化的深厚影响,又具有鲜明的日本文化的个性,是大学生及中学生了解日本文化同中国文化渊源关系及发展特点的不可多得的经典性教材。

二、隐遁者文学的杰作

《方丈记》的作者鸭长明曾由中宫叙爵,位阶从五位下,约元久元年(1204)50岁出家做了和尚;《徒然草》的作者卜部(吉田)兼好曾侍奉于后二条天皇,位阶六位,约30岁前后出家做了和尚。从作者的身世上讲,这两部作品皆可称为隐遁者文学。

也许二位作者的出家和《方丈记》、《徒然草》的创作没有什么必然性,但作为文学史上的杰作,《方丈记》和《徒然草》却使读者不得不思考其作为隐遁者文学的创作风格和美学特色。俗话说“旁观者清”,也许正因为二位作者从俗世隐而遁之,反倒对俗世观察得更仔细,认识得更透彻,鞭辟得更人理。请看二位作者的心理自白:

说到底,三界(指欲界、色界和无色界,即淫和食二欲的世界、离开淫和食二欲的世界及离开物质而澄彻的惟识的世界——引者注)就是一个心字。心不安静,象、马(佛典中象、马为尊贵的财产——引者注)和七宝也不珍贵,宫殿、楼阁也不期望。如今这寂寥的住居——一间小庵,我自珍爱。偶而去京城,虽然为自己形同乞丐而羞耻,但归来居庵时,又为他人奔驰于俗尘而哀怜。假如有人怀疑我这说法,那就看看鱼和乌的潇洒吧。鱼不厌水,鱼外之物哪知鱼之心。鸟顾林间,鸟外之物哪知鸟之心。闲居的趣味也同样,你不住这小庵,哪知其中奥妙。(引自《方丈记》)

一位遁世者说:“这世上束缚心灵的东西,在我身上一点也不具有。有的只是从玄空受到的难以舍弃的感铭。”真是切身之感。(引自《徒然草》第20段)

这两段话是《方丈记》和《徒然草》作为隐遁文学杰作的基调,其鲜明的脱俗风格和基于此的空远理想的美学特色独放异彩。

三、中国文化元素和日本文化个性交相辉映

《方丈记》中的中国文化元素有:

“传说古代的名君在位,以慈爱治国,宫殿茅草盖顶,屋轩也不讲究齐整。”这段话典出《史记·秦本纪》,说的是中国圣天子尧舜的故事。

“……傍晚桂风鸣叶,心弛浔阳江……”白居易流放到浔阳江后作《琵琶行》,诗中有“枫”——日语发音同“桂”——“琵琶”字句。

“夜深人静时,窗月思故人……”这里是借用白居易《八月十五夜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三五夜中新月色,两千里外故人心”的诗境。

“眼下一身为二,手为心奴婢,足为心乘物,我心我动……”典出《白氏文集》卷六《归田三首》中的“化吾足为马,吾因以行陆。化吾手为弹,吾因以求肉。形骸为异物,委顺心犹足”。

《徒然草》中的中国文化元素有(不是确数,为了方便起见,用数字表示):

《尚书》3处;《易经》1处;《老子》2处;《庄子》4处;《论语》9处;《孔子家语》1处;《孟子》2处;《荀子》1处;《礼记》1处;《史记》1处;《汉书》1处;《淮南子》2处;《文选》7处;《世说新语》1处;曹植《七步诗》1处;《晋书》2处;《扬子法言》1处;《帝范》3处;《寒山诗》1处;戴叔伦诗《湘南即事》1处;《白氏文集》7处;唐·李翰撰《蒙求》3处;范鲁公诗1处;唐·善导撰《转道行道愿往生净土法事赞》1处;天台宗本典《摩诃止观》1处;宋·洪迈撰《夷坚志》1处;另外有东晋僧人法现三藏故事、东晋僧人惠远法师故事、晋代风流雅士王微之故事、七夕节牛郎织女相会民俗、中国古代追傩仪式等。

与这些中国文化元素相辉映的是《方丈记》和《徒然草》的日本文化个性,即贯穿这两部不朽名著字里行间的日本景致、人情世故、文物传说等。

要深入了解一个国家的历史和文化,文学经典是便捷的窗口。从这个意义上说,《方丈记》和《徒然草》在中国的日本文学教学和中学生的外国文学作品选读以及中日文化交流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经典地位。

李均洋

志于庚寅年岁末吉日

后记

一日,法律出版社的高山编辑来访,商谈拙译《方丈记》和《徒然草》的出版事宜。高山先生对日本文化深有了解,谈得很默契。

这两部拙译此前曾由一家出版社出版,某家颇有人气的网站上有电子版(未得到卑人授权),时隔数载,感到有必要修改。这次呈现给读者的,多了不少新的翻译心得和体会,还望予以批评指正。

拙译依据的原本是旺文社全译古典撰集《方丈记》和《徒然草》(1994年版),并参照了今成元昭先生和安良冈康作先生的译注。

王璇代劳在电脑上删改,并编译整理出《鸭长明略年谱》。

学习无止境,翻译呈新意。在对以上诸位表示谢忱的同时,期望这两部拙译为中日文化交流做些许实实在在的贡献。

本书为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规划项目成果。

李均洋

志于庚寅年大雪吉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方丈记徒然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日)鸭长明//吉田兼好
译者 李均洋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822666
开本 32开
页数 24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3
出版时间 2012-03-01
首版时间 2012-03-01
印刷时间 2012-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6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313.63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84
13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0:0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