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东洋的幻象(中日法文学中的中国与日本)/读书人书系
内容
编辑推荐

“幻象”乃文学的本分、人生之宿命是也。作者与日本文学结缘三十年,日本文学之于他,其五味杂陈,爱恨情仇,真是一如人生本身,读者自能辨出味来。

有意思的是,本书将中国、日本、法国掺杂在一起,通过文学比较,揭示出一条“文明食物链”。

内容推荐

这儿篇文章,大都是随性之作,鄙之无甚商论,也没有什么章法,不为验汪某种理论,也不以之阿世应景与日本文学结缘三十年,到现在才来写这些文章,行动似乎有些过于迟缓说起来,日本文学之于我,其五味杂陈,爱恨情仇,真一如人生本身,读者自能辨出味来当然,也不全关乎日本文学,如最后的谢阁兰一文,即与日本文学无涉若一定要说有关,那么谢氏的异域情调论,要比洛蒂的来得高明,所以谢氏之看中国,哪怕自认足一幻象一,也要深于洛蒂之看日本两个法国佬正好作了比照,也许可以给我们以启发。

目录

读《枕草子》

读《徒然草》

永井荷风的汉诗

倚松庵与《细雪》

芥川龙之介与洛蒂:分裂的中国与日本形象

横光利一的东洋风景

在日本教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外的藤野先生

《钴婚狂诗曲》出版二十年

与《画》的对话:谢阁兰的“中国的幻象”的中国式解读

附录《碑》:谢阁兰在中国文化影响下对生死问题的思考与探索邵南)

后记

试读章节

女人的文章,如果仅剩一个主题,那一定是关于男人的。清少纳言也不例外,第二三五段“论男人”劈头就说:“男人这东西,想起来实在是世上少有的,有难以了解的心情的东西。”第一一。段“可羞的事”开头也说:“可羞的事是,男人的内心。”在别的地方她又说:“同是一个人,没有了感情,便简直觉得像别个人的样子。”(第六。段“无可比喻的事”)把这种困惑的话,与《徒然草》里兼好法师“如此为人引以为耻之妇女,竟具有何等广大之神通”的纳闷之言对照着读,也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男人让她不懂的是:“弃舍了很是整齐的女人,却娶了丑女做妻子,这是不可了解的事情……但是偏有爱那样的,便是在女人眼里也是不好的人,这样的男子正不知是什么心情呢。”(第二三五段“论男人”)“美丽的男子有着很是难看的妻子。”(第四四段。“在后殿”)但女人不也常常这样吗?就像中国有首诗里写的:“痴汉偏骑骏马走,巧妻常伴拙夫眠。世间多少不平事,不会作天莫作天!”(袁枚《随园诗话》卷九)

男人还让她不懂的是:“容貌很整齐,性质也很柔顺的女人,字写得很好,歌也做得很有风趣的,寄信给他去,单只是回信回得很漂亮,可是并不理睬她,让她尽自悲泣着,合弃了她却走向别的女人,这种男子实在是很奇陉的。”(第二三五段“论男人”)这也许就是她的夫子自道吧?我们现在读了也很觉遗感呢!但不要说只是整齐、柔顺,甚至像“硕人”那样的卫国美人,卫庄公也照样可以不爱!这人心,这世道,还有什么可说的?

或者,读读渡边淳一的《男人这东西》、《丈夫这东西》,看看有无启发?

男人不懂女人,女人不懂男人,两性间的吸引和战争,不都是由此引起的吗?但这样的事情,原本就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语·泰伯》)的罢?要不然,战争固然没有了,可吸引也就消失了。

哀叹猜不透男人心思的她却“好色”,一如对女人又爱又怕的兼好法师。“说经师须是容貌端丽的才好。人家自然注视他的脸,用心的听,经文的可贵也就记得了。若是看着别处,则所听的事也会忽而忘记。所以容貌丑陋的僧人,觉得使听众得到不虔诚听经的罪。”(第三一段“说经师”)信徒的虔诚与否取决于和尚的容貌,这又是哪家的逻辑呢?她还要继续吓唬读者:“若是再年轻一点,便会写出那样要得罪的话来吧,但是现在年纪大了,亵渎佛法的罪很是可怕呀。”(同上)我倒真希望她能再年轻一点,看她会写出什么惊世骇俗的文字来!

但清少纳言的头脑还是清醒的:“无论男人和女人,或是法师[师徒的关系],就是交契很深的,互相交际着,也绝难得圆满到了末了的。”(第六三段“稀有的事”)她对不努力追求自己前途的女人不抱好感:“前途没有什么希望,只是老老实实的守候仅少的幸福,这样的女人是我所看不起的。”(第二○段其三“女人的前途”)也率先为男女地位的不平等发出不平之鸣:“至于女人的地位,那就要差得多了……不如男人,单靠着自己,能够立身发迹,挺着胸膛,觉得自在。”(第一六四段“得意的事”)要生在现在,清少纳言该会是多好的网络写手呵,完全可以活得自由自在!

P3-6

后记

东洋的幻象(中日法文学中的中国与日本)

近两三年来,陆续写了几篇与日本文学有关的文章,大都通过戴燕教授发在《书城》上,也有一些发在别的什么地方。去年里的有一天,蒋逸征君跑来对我说,可以把这些文章集起来,交给她去出一本小书。当时就吃了一惊,心想好像还没怎么写呢,怎么就已经可以出书了?但这建议总归是诱人的,也就顺水推舟答应了。

这几篇文章,大都是随性之作,鄙之无甚高论,也没有什么章法,不为验证某种理论,也不以之阿世应景。也有朋友送了书来,但读去心得不多,便不敢贸然落笔,只得留作他日之券。

为什么最近的这些文章,大都与日本文学有关呢?自己也觉得好生不解。与日本文学结缘三十年,到现在才来写这些文章,行动似乎有些过于迟缓。说起来,日本文学之于我,其五味杂陈,爱恨情仇,真是一如人生本身,读者自能辨出味来。

当然,也不全关乎日本文学,如最后的谢阁兰一文,即与日本文学无涉。若一定要说有关,那么谢氏的“异域情调论”,要比洛蒂的来得高明,所以谢氏之看中国,哪怕自认是“幻象”,也要深于洛蒂之看日本。两个法国佬正好作了比照,也许可以给我们以启发。我虽从小喜读法国文学,但于法文却是全然外行,该文是受了黄蓓博士的怂恿,附于她翻译的谢氏《画》之骥尾,以诱致似我一般的外行读者的。文章写成后得了她的谬奖,说这在外行中算是内行的文字了,甚至要好过某些内行的外行之作。虽然得了这莫大的鼓励,但毕竟还是有些心虚,便拉了邵南的一文来壮胆。他是盘算着吃法国文学饭的,其文也得到过黄蓓博士的指点,在内行中也许还不算外行。弱弱联手,总胜于独孤求败吧?

书名“东洋的幻象”,取谢氏“中国的幻象”之意,而稍扩大其范围,以兼顾本书各,文的内容;且认同“幻象”乃文学的本分、人生之宿命是也。

最后,就乘本书出版的机会,向以上各位说声谢谢了!

邵毅平

2010年7月30日识于日本京都寄寓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东洋的幻象(中日法文学中的中国与日本)/读书人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邵毅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5205510
开本 32开
页数 18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0-08-01
首版时间 2010-08-01
印刷时间 2010-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24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6
丛书名
印张 6.1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0
145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3:2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