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我命在我不在天(跟孙思邈学养生)
内容
编辑推荐

自古至今,不管时代如何变迁,长寿都一直是个永恒的话题。一说到百岁寿星,人们总是津津乐道,总想探索寿星们的长寿秘诀:究竟人家是怎样保养身体的?活过百岁有哪些养生诀窍?我自己又该如何去保持健康呢?……人们太渴望获得健康知识了,寿命不息,探索不止,每个人都希望找到适合自己的养生法门。作为寿星中的佼佼者,唐代大医孙思邈不仅活到了一百四十岁,还是一位养生方法集大成者。他的养生之术融合了儒家、道家、佛家和医家的养生理论,突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养生方法,千百年来备受人们尊崇。

本书教你跟孙思邈学养生,在每章结尾处都给大家讲一讲孙思邈的传奇故事,让我们共同领略名医风采,增加养生信心。

内容推荐

唐代大医孙思邈是一位养生方法集大成者。他的养生之术融合了儒家、道家、佛家和医家的养生理论,提出了的许多切实可行的养生方法,千百年来备受人们尊崇。但除了《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外,大多失传。另有部分养生篇章散见于其他文史典籍之中,还有一些养生歌诀流传在民间。

本书即是适应现代需要,分门别类,把他亲身实践而得来的长寿经验与大家分享。相信对于身心疲惫、想好好养生又处于迷茫之中的现代人一定会有所启发。

目录

序言 看大医如何养生/5

第一章 我命在我不在天/6

 1.人命至重,有贵千金/6

 2.寿夭休论命,修行本在人/6

 3.变羸弱之体,至百岁之寿/7

 4.怎样才是真正的爱护自己/8

第二章 起居生活无小事/10

 1.创造幽雅清静的居住环境/10

 2.睡眠有讲究——先卧心,后卧眼/11

 3.起居有常身康健/12

 4.话说多,不如少/14

 5.梦与疾病的秘密/15

 6.增减衣裳勤沐浴/16

 7.四季摄养,天人合一/18

 8.长寿需节欲——服药百裹,不如独卧/19

第三章 安身之本,必资于食/22

 1.怎样吃——养成健康的进食习惯/22

 2.吃什么——粗细搭配,轻清素淡/23

 3.食治不愈,然后命药/24

 4.调和五味,拒绝反季节食物/26

 5.食不欲杂——简化我们的餐桌/27

 6.饮酒不可过量/28

 7.服水养生,调养身心/30

 8.排毒减负清肠——神奇的辟谷养生术/31

 9.服药保养——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32

 10.杀生求生,去生更远/33

第四章 动静相宜,和谐中庸/34

 1.流水不腐,户枢不蠹/34

 2.养生以不伤为本/35

 3.秘传天竺国按摩法/36

 4.老子按摩法四十九式/44

 5.孙真人常用养生十三法/53

 6.激发免疫潜力的黄帝内视法/55

 7.祛病延年六字诀/56

 8.吐故纳新,和神导气/57

 9.静养身心的禅观法/58

 10.平衡阴阳,导引吐纳/60

 11.日月星光禹步法/60

 12.头面部按摩,容光焕发/62

 13.背部按摩,一身轻松/66

 14.量力行,常散步/68

 15.孙真人独创简便易行取穴法/68

第五章 妇幼保健当重视/71

 1.女性养生体质特点/71

 2.极具中医特色的逐月养胎法/72

 3.优孕优生说胎教/74

 4.生男还是生女——胎儿性别判断/76

 5.千万不要堕胎/78

 6.妇人产后调养——健康的岔路口/79

 7.新生儿护理要点/80

 8.哺乳有讲究/81

 9.养小为大——孙真人的养儿经/82

 10.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相儿命短长法/83

 11.内外兼修——唐代的天然美容术/84

第六章 如何打造一个愉快的晚年/87

 1.笑对秋阳——衰老也是自然规律/87

 2.修身养性,颐养天年——“养老大例”有特色/87

 3.白首之年,未尝释卷——以读书为乐/89

 4.培养爱好,心不空虚/90

 5.百善孝为先,圆满孝道无遗憾/90

 6.养眼护齿——高质量生活的保证/91

 7.肠一润,便就通/92

 8.正本清源——孙真人看糖尿病/93

 9.善终——真人的最后启示/94

第七章 养德化性必长寿,性格决定命运/97

 1.养生的本质是养性/97

 2.大医德为先,大德必得其寿/98

 3.谁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99

 4.知足常乐,不做欲望的仆人/100

 5.减压灭烦恼/101

 6.人不可以无畏/102

 7.行善积德思无邪/103

 8.智圆行方,积极乐观/103

第八章 透视孙真人养生精华/106

 1.解读“孙真人卫生歌”/106

 2.解读“孙真人摄养论”/109

 3.解读“孙真人养生铭”/111

 4.解读“孙真人摄养枕中方”/112

 5.解读“孙真人保生铭”/114

 6.解读“孙真人枕上记”/115

 7.解读“孙真人谨疾箴”/115

 8.解读“孙真人福寿论”/116

 9.解读“孙真人存神炼气铭”/118

后记 返朴归真最美好

试读章节

3.起居有常身康健

起居有常,是指人体应按照自然界昼夜晨昏的变化规律来安排自己的生活,是“天人合一”养生观的具体体现。白天,人体的阳气运行于外,推动着脏腑组织器官进行各种机能活动,人们忙于学习或工作;夜晚,阳气内敛而趋向于里,新陈代谢速度减慢,各机能活动减少,身体需要休息以便恢复精力。如果日夜颠倒,该休息时却熬夜,该清醒时却睡懒觉,起居无常,作息失度,会使人精神不振,面色萎黄,免疫力下降。

起居有常是长寿的原因之一,纵观长寿老人的养生经验,都有一套非常规律的作息时间,孙思邈也不例外。他在《千金翼方·养性》中写道:“鸡鸣时起,就卧中导引,导引讫,栉漱即巾。巾后正坐,量时候寒温吃点心饭若粥等。若服药者,先饭食服吃药酒。消息讫,入静烧香静念。不服气者亦可念诵,洗雪心源,息其烦虑。良久事讫,即出徐徐步庭院间散气,地湿即勿行。”他每天早晨起床后,就在卧室内做气功导引,然后梳头、漱口、洗脸,接着吃早饭,或者先服药,后吃早饭。饭后稍事休息,即入静室念诵经书或阅读医书及其他文献。念诵完毕,再行散步。

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起居有常让人劳逸结合、精力充沛、精神宁静。而现代人少有关注起居的,常见一些白领工作忙碌,加班熬夜是常有的事,到了节假日又夜生活丰富,凌晨才睡,一睡睡到第二天中午。如果调查一下那些英年早逝人们的生活,会发现没几人能做到起居有常的。现代医学也意识到人体内有一定的生物钟,是与自然界的昼夜规律相符的,若能按照体内生物钟的规律来安排作息时间,必定有利于身体的健康。如何制定一张合理的作息时间表,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情,中医有着大智慧,这就是“十二时辰经脉气血养生法”。

一天的生活应从卯时开始。卯时是5:00—7:00,这两个小时大肠经的气血最旺,人们应当起床排便,切勿赖床。早晨5点钟是人体生物钟的“高潮”,5点一过,人体体温升高,心跳逐渐加快,身体阳气升发,此时起床,精神状态饱满。如果你过了7点还在睡觉,那么这一天都会感到头昏脑涨,做一点事就觉得疲劳,因为刚升起的阳气又被压下去了,过了时辰就振奋不起来了。有便秘的朋友更要尽量养成此段时间内排便的习惯,以顺应大肠经的气血运行。

7:00—9:00是辰时,胃经当令,是吃早饭的时候。经过一晚上的休息,胃腑已经排空,这时适当进食为身体补充能量。有人不吃早餐,胃可不管这些,它到时间了就一直在分泌胃酸,久而久之,胃溃疡、慢性胃炎等消化系统毛病就不知不觉来了。不吃早餐还容易贫血,引起虚胖,对健康危害极大。这两个小时,身体各部分都将要开始进入工作状态了,生理激素分泌旺盛,一顿高质量的早餐能为身体提供充足能量,让人一上午神采奕奕。

9:00—11:00为巳时,气血运行到脾经,脾脏处于活跃状态。脾主管消化食物、吸收营养、运输废物至肠道,还管辖全身血液。这时人们处于最佳工作状态,思维清晰,大脑血液充足,工作效率较高。此时建议多饮水,保持身体新陈代谢活跃。

11:00—13:00是午时,此时心经气血最旺,人们工作了一上午,略感疲劳。吃完午饭适当休息或午睡一会儿,让心情放松,养护心神,缓解上午工作的紧张,这样下午乃至晚上都能保持精力充沛。当然,午睡时间应控制在一小时以内,否则反而容易昏沉。

13:00—15:00是未时,为小肠经运行时段,小肠分清别浊,进一步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把多余水液归于膀胱,糟粕送入大肠。不午睡的人到了下午两点左右便有昏昏欲睡之感,反应迟钝,工作效率下降,而人体的消化系统仍在加紧工作。等到了下午三点,午饭的营养吸收后逐渐被输送到全身,人就会感到精力恢复上来。  15:00—17:00是申时,膀胱经气血充足,此时体温升高,人们微感燥热,应多饮水多排尿,排出体内废物。膀胱是贮藏尿液的器官,在膀胱排毒的时间千万不要憋尿,憋尿会损伤膀胱括约肌,使膀胱壁血管被压迫,膀胱黏膜缺血,尿液中细菌和毒素会造成尿路感染。

17:00—19:00是酉时,气血运行到肾经,肾脏开始排毒。肾脏乃先天之根本,人的生长、强壮、衰老都和肾功能的盛衰有关。此段时间是运动的好时段,可进行体育锻炼,活动筋骨,增强体质。此外,晚7点前最好吃完晚饭,过迟饮食影响睡眠。

19:00—21:00为戌时,心包经当令,心血管气血循环旺盛。这时人体血压波动不稳,人们的情绪也不稳定,一天工作下来,感觉劳累。此时人体应当减少活动,由动入静,安神定志,可读一些优美散文,听一听轻松音乐,为入睡做准备。若此时开始娱乐,如唱歌、打牌等夜生活,令人过度兴奋,必然影响睡眠,养成习惯后会导致失眠,有损健康。

21:00—23:00为亥时,三焦经气血最旺,三焦是概况全部脏腑功能的抽象名词,三焦经贯通百脉,主持诸气,通调水道。此时是入睡的最佳时候,人体的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开始排毒,全身器官都进入休养生息的状态。这个时段呼吸开始减慢,体温逐渐下降,适合上床睡觉,最好能在23点时进入熟睡状态,对身体非常有益。

23:00—1:00为子时,胆经气血最旺,人体阳气微弱,身体各功能下降到最低点,是逐渐进入深度睡眠的时间段,胆经排毒须在熟睡状态下进行。这两个小时是睡眠的关键,只要此时保证了睡眠质量,就能最大程度缓解身体的疲劳,醒来之后神清气爽。反之,过了晚11点还没入睡,等一过12点就更难睡着了。

1:00—3:00是丑时,肝经气血旺盛,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解毒器官,它的修复和排毒同样须在熟睡状态下进行。《黄帝内经》有言“卧则血归于肝”,肝脏此时血液充盈,得到濡养。假如熬夜不睡,肝脏不但不能休息还要输出能量来维持人的思维和活动,长期熬夜的人往往面有菜色,易患肝病。

3:00—5:00是寅时,气血旺盛于肺经,这时天地间由夜晚转为黎明,由阴转阳,人体也由沉睡渐渐苏醒,肺经排毒,提升机体阳气。肺有毛病的人在这个时候往往会咳嗽咳醒,吐痰也较多,此时不宜用药止咳,应尽量促进肺脏排出废物。5点之后,睡眠好的人会自然醒来,又开始了新的一天。

P15-17

序言

看大医如何养生

自古至今,不管时代如何变迁,长寿都一直是个永恒的话题。一说到百岁寿星,人们总是津津乐道,总想探索寿星们的长寿秘诀:究竟人家是怎样保养身体的?活过百岁有哪些养生诀窍?我自己又该如何去保持健康呢?……人们太渴望获得健康知识了,寿命不息,探索不止,每个人都希望找到适合自己的养生法门。作为寿星中的佼佼者,唐代大医孙思邈不仅活到了一百四十岁,还是一位养生方法集大成者。他的养生之术融合了儒家、道家、佛家和医家的养生理论,突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养生方法,千百年来备受人们尊崇。

孙思邈出生于陕西省耀县孙家塬村的一个极为普通的农民家庭里,许多人只知道他是寿星,却不知道他本人其实健康底子并不好,从小体弱多病,未来求医问药几乎倾尽家产。因为疾病,他立志学医,成为历史上一代名医,民间尊称其为“药王”;因为疾病,他久病成医,特别注重养生,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唐代创造了一个长寿奇迹。他向世人证明自己的寿命自己掌握,我想尽享天年,没有什么不可以的!他从不空谈养生,而是去落实养生,落实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如环境、起居、衣着、饮食、心理等。他的养生之道简单、实用、详尽、全面,使人一看就懂,一学就会。

孙思邈的养生理论主要集中在《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这两部著作中。《备急千金要方》三十卷是他于公元641年(唐太宗贞观十五年)60岁时开始撰写,于公元651年(唐高宗永徽二年)70岁时用了10年时间撰成的。30年后,公元682年(唐高宗永淳元年),他100岁时,又撰成《干金翼方》三十卷,“翼”为辅助之意,是《备急干金要方》的续集,两书合称《千金方》。这两部医学著作被誉为我国古代的医学百科全书,自问世以来,备受世人瞩目,其中博大精深的养生理论和极其丰富的养生经验令人受益匪浅,不少在今天看来还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本书第一至七章即是适应现代需要,分门别类,挖掘整理两部《千金方》里的养生保健方法,看看我们一代大医是如何养生的。他毫无保留地把自己亲身实践而得来的长寿经验与大家分享,我相信对于身心疲惫、想好好养生又处于迷茫之中的现代人一定会有所启发。

孙思邈这漫长的一生里,著作颇丰,但除了《干金要方》和《干金翼方》外,大多失传。另有部分养生篇章散见于其他文史典籍之中,还有一些养生歌诀流传在民间,如《孙真人卫生歌》、《孙真人摄养论》、《孙真人养生铭》、《孙真人枕上记》、《谨疾箴》、《孙真人福寿论》等等。本书本着全面发扬孙思邈养生文化的宗旨,力求完备,因此将除两部《千金方》之外的养生篇章悉数收入第八章,并作出一定的解读,希望对读者有所裨益。

医者父母心,名气再大,孙思邈也从不离开老百姓,他始终坚持在民间治病救人,妙手回春。人们感其恩德,更惊其神奇医术,民间关于他的传说很多。本书在每章结尾处都给大家讲一讲孙思邈的传奇故事,让我们共同领略名医风采,增加养生信心。正所谓“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孙思邈仙逝之后,人们将他隐居过的“五台山”改名为“药王山”,并在山上为他建庙塑像,树碑立传,一代大医世代流芳,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后记

返璞归真最美好

在这多元化的社会,养生的方法各式各样,层出不穷,有时候难免令人无所适从,经常有人问我这样做好不好或那样做行不行。在这本书即将完稿之际,我脑海里突然蹦出来两个字:“简单”,了解了太多的方法,倒有一种万法归一、殊途同归的感觉。孙思邈是养生集大成者,他也创造和发扬了不少养生之法,所有的目的无非只有一个——延年益寿。而再进一步看,无论医、易还是佛、道,所有宗派的养生术都有一个共性,就是返璞归真,道法自然。换句话说,养生的方法可归结为一句话:生命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现象,人要保持和延长生命,就应当遵循自然本性起居有常,生活有制,饮食有节,身心清静,仅此而已。那个目的你不要去想它,你如法地生活自然能得到应有的寿命。

所以我说养生“简单”,一点都不高深。我们之所以把它想复杂化了是因为我们自己的心在这个五颜六色的花花世界里变复杂了,因为如今的时代比从前多太多诱惑了,各种烦恼、妄想也比古人多出无数倍。养生就是让我们一点点卸下欲望的枷锁,摆脱身心烦恼的桎梏,逐渐让心灵恢复宁静与清净、让自身返朴归真的过程。因此,养生要向内求,要学会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静下心来,不为欲念困扰;重身轻物,不因物累。根据当今“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和心理生理学的观点,当你放下不必要的物质欲望时,你的内脏各器官也放下了许多负担,身心轻安。反之,如果自己不肯改变,却一味向外求养生,那就不是养生了,而是“贪生”。试想,过分执著于各种营养保健品,执著于追求各种健身方法,一会儿觉得这种好,一会儿觉得那样好,学着学那,不去调整自己不良的生活习惯,最终只会一事无成,养生不见效果,反而埋怨方法不好。须知嗜欲太深,自奉太厚,在追逐外物的过程中就会逐渐迷失了本心。心不定,纵有仙丹妙药也是枉然。

“眼里有尘三界窄,心头无事一床宽。”养生是“去除”,去除的是烦恼习气,而不是“增加”,增加外物之欲。因此,我从孙思邈的“养生经”中读出了生命最美好的境界是返璞归真,清净自然。大道至简,愿有志于养生的朋友们都能领悟到这一点,共达长寿的彼岸。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我命在我不在天(跟孙思邈学养生)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钱异芬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938202
开本 16开
页数 20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10-09-01
首版时间 2010-09-01
印刷时间 2010-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养生保健-健康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3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R212
丛书名
印张 13.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38
165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8: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