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最难以捉摸的事,恐怕就是情感。它没有所谓的是非对错,却时常令我们束手无策,难以自拔。时间、精力、金钱、智慧、心思、技巧……所有这些,都是我们为爱情付出的代价,或者,为幸福缴的税。
冯雪梅的这本《婚姻经济学:逃不掉的幸福税》从经济学角度,解读当下芸芸众生遭遇的诸多情感问题,如“房子是情感市场的准入壁垒吗”,“经济适用男的股市分析”,“婚外恋的产权分析”,“明码标价的般配姻缘”,“为什么婚姻是垄断的”,以及婚姻最后是“有关契约,无关爱”等等。
图书 | 婚姻经济学(逃不掉的幸福税) |
内容 | 编辑推荐 这个世界最难以捉摸的事,恐怕就是情感。它没有所谓的是非对错,却时常令我们束手无策,难以自拔。时间、精力、金钱、智慧、心思、技巧……所有这些,都是我们为爱情付出的代价,或者,为幸福缴的税。 冯雪梅的这本《婚姻经济学:逃不掉的幸福税》从经济学角度,解读当下芸芸众生遭遇的诸多情感问题,如“房子是情感市场的准入壁垒吗”,“经济适用男的股市分析”,“婚外恋的产权分析”,“明码标价的般配姻缘”,“为什么婚姻是垄断的”,以及婚姻最后是“有关契约,无关爱”等等。 内容推荐 《婚姻经济学:逃不掉的幸福税》内容简介:为什么花心的总是男人?为什么剩女不嫁人?为什么爱情难长久?为什么婚姻是垄断的……如果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审视感情生活,会怎样呢?它无法改变情感的最终归属,却可能影响我们看待爱的视角和态度。 绕过拗口的经济学术语,《婚姻经济学:逃不掉的幸福税》的作者冯雪梅以轻灵有趣的文字,讲述情人是奢侈品,爱情也有路径依赖,房子成为情感市场的准入壁垒,人人都要为幸福缴税…… 目录 相亲的蝴蝶振了一下翅膀 你知道的并不是我的全部 经济适用男之股市分析 机会成本:给一个嫁你的理由 美女未必嫁得好 最远的现在,最近的未来 明码标价的般配姻缘 人人都是好色之徒 房子:情感市场的准入壁垒 千万不要轻信亲友团 相亲的蝴蝶振了一下翅膀 为什么婚姻是垄断的 为什么婚姻是垄断的 爱情的路径依赖 偏好选择:恺撒喜欢的不只是艳后的鼻子 为什么花心的总是男人 有关契约,无关爱 还有什么比结婚更经济 于情事中沉没 情感共存,股份独立 在指数中疲于奔命 灰姑娘打败了“科堡托拉斯” 权力是最好的春药 情人是奢侈品 情人是奢侈品 人家园子里无菜可偷 一夜情的“囚徒困境” 婚外恋的产权分析 爱情的非物质遗产 我们都想在爱情银行赢利 逃不掉的幸福税 逃不掉的幸福税 怀旧消费的男版与女版 信用卡上的烛光晚餐 私房钱里的安全感 从AA制开始到AA制结束 爱无法不证自明 工具主义者的爱情范式 情感罚单:物质和非物质的 赔你一枚婚戒 爱情硬盘的系统升级 情感操控:3G时代的2G理由 情感操控:3G时代的2G理由 一种表达N种阐释 迷失在幸福参照系里 完美关系的假想模型 无偷窥,不爱情 吵架的零和博弈 性别之战,双赢或者双输 情侣PK:信任还是背叛 制度能否应对婚姻的“破窗” 别人的信封总是更诱人 外包家庭的核心业务 谁想被旧爱一辈子打扰 享得了的福,受不了的罪 爱情为什么不长久 被婚姻的马拉松葬送 和感情赤字一刀两断 穿越前缘的漫长告别 再次选择,他是否还是你的伴侣 谁想被旧爱一辈子打扰 后记 试读章节 机会成本:给一个嫁你的理由 “剩女”年过三十仍待字闺中,失嫁的理由:聪慧能干。 这是现代都市女白领们的共同遭遇。因为聪慧,所以心里有明镜儿似的一本账,得失利弊明察秋毫;因为能干,所以无所畏惧心高气傲,一般人难入法眼。 二十岁的时候,可以爱上一个一无所有的男人,因为他有梦想,有未来;三十岁的时候,目光所及之处,早已没了无产者的位置。这倒不是说心里没有情感只有物质,只是在现实的婚姻中,拥有的越多,要求对方所给予的也越多,所谓匹配。 嫁女强于吾家,娶媳弱于吾家。传统如此,千古不变。结果,这世上就剩下了最次等的男人和最优秀的女子。虽然嘴上不说,可女孩子在寻找如意郎君时,有几个希望对方不如自己? “剩女”没买车的时候,开车来赴约会的男子多少能让她刮目相看;“剩女”有了一辆捷达,夏利、奥拓车主们自然低了一等;等“剩女”打开天窗,驾驶奥迪出行时,我大叫:“千万别开着它约会,吓人。”倒不是低估男人的自信,但无论如何,开好车的女子,多少给人压力。没有哪个男人喜欢一见面就给自己带来压力的女人。 判断一个陌生人,凭什么?当然是第一印象。这时候,你就不能强求别人不以貌取人。外表、举止、谈吐、气度,即便是一见钟情,判断的标准也逃不过这些。而看人的眼光,绝对和经验有关系。 这和“鉴宝”没太大区别。鉴赏家之所以能一眼看出真品赝品,无他,看多了。只有什么都没见过的人,才会将破盆烂罐儿都当宝。阅人无数,自然也就丧失了一见钟情的能力。 而“剩女”所拥有的,恰恰是经验。 参加俱乐部组织的出游活动,驾驶“佳美”的帅气男子很是抢眼。“剩女”洞若观火,听其言察其行,然后下结论:不过一司机而已。理由充分:从车牌看,车是公车而非私家车。开此等公车者,职位理应不会太低。但职业角色决定了扮演者应有的谈吐举止,有一定地位者绝不会胸前挂着手机满世界晃悠。所以,要么车是借的,要么开车人是司机。 跟如此精明的女子谈婚论嫁,谈何容易? 爱情是心甘情愿的付出,又有谁希望只管付出不要回报?只有付出和只要回报,都只是小概率事件,你我一般都不在幸运者之列。所以,付出越多,就会希望回报越高。换句话说,“剩女”之类的聪慧女子,在选择自己的婚姻时,必然考虑自己的付出——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 走进婚姻,是希望两个人生活得更好,至少比原先独自一人时的处境有所改善。婚姻要能够增进两个人的福利,否则,从经济学的角度考虑,这场婚姻就不合算了。经典的郎才女貌组合,正是基于如此考虑。打个更通俗的比方,男方有房,女方有车,经过婚姻的整合,双方既享受了房子的温暖,又获得了车子的便利,这是强强结合之下的双赢。 如果将婚姻看成一个市场的话,其实每个人都在用手中筹码换得自己所需。筹码可以是美貌、财富、智慧,需求可以是地位、身份、情感,通过婚姻市场,各取所需,皆大欢喜。 婚姻市场和婚姻经济学都会遵循一些基本规律,比如在权衡取舍时,充分考虑机会成本。 所谓机会成本,就是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其他东西。比尔·盖茨为什么选择经商而不是继续读大学?因为读大学的机会成本太高。那不仅仅是学费的开支和时间,还有在读书的几年里他通过玩电脑所能获得的其他收入。 机会成本过高,往往意味着放弃某个选择。 在爱情的取舍上,你嫁给一个人的机会成本,就是你所放弃现有的生活以及嫁给另外一个人的种种可能。面对两个势均力敌的追求者,之所以难以选择,原因就是在机会成本的比较中,两者旗鼓相当。 回到“剩女”的婚姻难题来。 既然婚姻意味着对两个人都有好处,那么,婚姻带给“剩女”的,应该是更好的生活——更好的物质条件和更多的情感满足。前者意味着对方要有更好的房子、车子、地位、薪水,后者意味着对方要有足够的智慧、阅历、激情乃至体力、精力。除此,还得看嫁人的机会成本,有没有人比准新郎更好? 一切兼而有之的,显然是青年才俊、白马王子。只是,凭什么你有足够好的运气人财双收?既然讲选择讲权衡,对方也同样会仔细掂量。娶了你,我放弃的机会成本是什么?在这样一个美女辈出的年代,我的损失是不是太大了?P12-16 后记 有时,朋友会说:“你文章里写的这些事儿是真实的吗?”我一愣,然后乐道:“难为你信”。 感情是一件很个人化、很隐私的事儿。我一向不认为,某个人的情感经历能给另一个人当参照。我的那些文章,也从来不会讲一个人的故事,它们都是东挑西拣拼凑起来的。而在我不停地讲述“别人”时,曾经被人问:“你为什么不写自己?” 其实,写出来的那些事,不管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都不太可能“原景重现”,都是经过剪裁、挪移、拼接之后的“创造”。文字的叙述尤其如此,遣词造句之时,已经有所取舍、鉴别和判断了。 所以,要紧的不是讲故事,而是这些故事想要“表达”什么?当文字连缀成篇,围绕不同的主题行进时,传递出的不只是情节,更是写作者的个人态度。 于我而言,这种态度更像一种角度。站在不同的地方,看一个杯子,它所呈现的影像可能完全不同;以不同的视角(包括在不同的时间)看一件事儿,感受也好,立场也罢,或许截然相反。 这个世界最难以捉摸的事儿,恐怕就是情感吧。它没有所谓的是非对错,而且,很多时候,难以操控。我们都是他人情感经历的旁观者、倾听者,也或多或少给别人提过建议,指点迷津,可当我们身陷情感纠葛之时,那些条理清楚的分析,还有给别人支的高招儿,可能统统都不管用。 那么,实在没有写文章——尤其是写婚姻情感类文章的必要? 徜若想要给人指南的话,真是如此;倘若想要提供一个看待问题的不同角度,或可试试。 这便是自己写这本书的成因。 原本,它们都只是一些专栏文章,并没有特别集中的主题。突然,某天,自己对经济学发生了兴趣,便开始琢磨:如果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审视感情生活,会是什么样?它无法改变感情的最终归属,但会不会影响我们看待爱情的视角和态度? 情感困惑,或者纠结,大约都是一种选择和取舍。当你对一件事儿、一个人了解得更为深远、丰富时,得与失的结果会不会有所不同?希望那些故事和文字,能为你提供一些虚拟的情感经验和积累,从而看到既定选择路径之外的另一种可能。 是的,没有人能替你做决定,都只是旁观者。街边儿看下棋的人,总是指手画脚,若真要对弈起来,胜败难说。好在,我们都是情感的参与者,从来不缺少实战机会,有备而来的话,谁说就不能赢? 星座指南说,天蝎座都是“人精”,如若不幸,遇到一个笨的,那一定笨得可以。唯愿你遇到的、写这些情感故事的人,不是那个呆瓜。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婚姻经济学(逃不掉的幸福税)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冯雪梅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龙门书局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8833729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7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10 |
出版时间 | 2012-01-01 |
首版时间 | 2012-01-01 |
印刷时间 | 2014-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5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C913.13-49 |
丛书名 | |
印张 | 9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5 |
宽 | 151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