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屈原学会编著的《中国楚辞学(第18辑2010年江苏南通屈原与楚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刊布海内外学者有关楚辞研究方面的论文,以及中国屈原学会会员在历届年会或者国际性学术讨论会上提交的高质量的论文,并提供海内外楚辞学研究的新动态。 本期包括楚辞作品研究、楚辞文献及学术史研究、楚辞文化研究等内容,供相关研究的读者们阅读参考。
图书 | 中国楚辞学(第18辑2010年江苏南通屈原与楚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内容 | 编辑推荐 中国屈原学会编著的《中国楚辞学(第18辑2010年江苏南通屈原与楚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刊布海内外学者有关楚辞研究方面的论文,以及中国屈原学会会员在历届年会或者国际性学术讨论会上提交的高质量的论文,并提供海内外楚辞学研究的新动态。 本期包括楚辞作品研究、楚辞文献及学术史研究、楚辞文化研究等内容,供相关研究的读者们阅读参考。 目录 一、楚辞作品研究 《惜诵》、《涉江》的窜简问题再议 《离骚》的叙事巫歌特征小考 《天问》与上博简《凡物流形》之比较 《楚辞》中的桂与菌桂——兼论《楚辞》植物的考释方法 《楚辞大招》创作时地考——兼评朱季海《大招》说之得失 《怀沙》“泪”字解析 《招魂》“封狐千里”新解 变中自有不变者存——论《离骚》的结构模式 中华经典藏书本楚辞前言 二、楚辞文献及学术史研究 关于楚辞研究的承继和创新问题 《楚辞补注》汲古阁刻本及其衍生诸本——竹治贞夫等四家误判辨析 中日现代楚辞研究比较 论霍克思教授的《楚辞》翻译——读《楚辞:南方之歌》 刘勰《辨骚》评议 基于本体的楚辞文献知识组织研究 用达微言,蕴蓄己意——论王夫之的《楚辞》阐释 明代前期楚辞学史绪论 对楚辞传播学的新贡献——杨成虎、周洁《楚辞传播学与英语语境问题研究》述评 关于《楚辞章句》评注类型研究的研究目标 楚臣伤江枫,谢客拾香草——论法国汉学家德理文及其《离骚章句》 《九章》成集过程浅议 三、楚辞文化研究 屈原的行为模式及其现实意义 从《太一生水》看屈原《天问》之宇宙生成观——兼及“阴阳三合”等句之再释解 论屈原精神及其价值 韩国端午的特征与端午申遗后的文化反思 贾谊才调与楚风侵染 从新蔡楚简探楚族的起源 屈原精神属于全世界人民 庄踽两次西征考 楚辞在东国的传播与接受 《楚辞天问》之“阳离”与楚人太阳崇拜 四、屈原及楚辞研究综述(2008—2010年) 2008年屈原及楚辞研究综述 2009年屈原及楚辞研究综述 2010年屈原及楚辞研究综述 附录:2010年屈原及楚辞研究目录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楚辞学(第18辑2010年江苏南通屈原与楚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方铭//周建忠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学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773888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1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500 |
出版时间 | 2011-12-01 |
首版时间 | 2011-12-01 |
印刷时间 | 2011-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8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07.22-55 |
丛书名 | |
印张 | 20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60 |
宽 | 188 |
高 | 11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