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KKK名片(原名杰作失窃)
内容
编辑推荐

爱沙尼亚塔林大教堂的耶稣雕像被为是世界上最宝贵的文物之一,也是爱沙尼亚的镇国之宝。二战期间雕像被纳粹劫掠,二战后,雕像几经倒手,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被作为纳粹复辟经费秘密运回德国,但半路突然失窃……

埃德温·亚历山大的《KKK名片(原名杰作失窃)》讲述了一个对冷血犯罪的惩罚故事。

内容推荐

爱沙尼亚塔林大教堂的耶稣雕像被为是世界上最宝贵的文物之一,也是爱沙尼亚的镇国之宝。二战期间雕像被纳粹劫掠,二战后,雕像几经倒手,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被作为纳粹复辟经费秘密运回德国,但半路突然失窃……与此同时,美国旧金山的月牙湾发生了一桩命案。一个名叫梅格的少女被人溺死于海中,由于缺乏目击者及有力的佐证,这桩命案被警方认定为意外死亡。私人侦探阿尔受被害人父亲的委托,着手调查此案。随着调查的深入,阿尔陆续收到了匿名者的神秘邮件和声音经过处理的电话,还意外地发现了KKK名片,使他愈发感到这桩命案定非偶然。为了不辜负当事人的信任,也为了自己的声誉,阿尔越洲跨洋,从旧金山到爱沙尼亚、南美丛林、瑞典,再到美国的纽约,几经波折,几乎丧命。结果,案件出人意料地指向了前面提到的那尊失窃的耶稣雕像和神秘组织圣殿骑士团……

《KKK名片(原名杰作失窃)》是一部悬疑小说,具有《达·芬奇密码》似的引人情节,又有阿加莎·克里斯蒂小说的迷雾重重、变幻莫测和扑朔迷离。

《KKK名片(原名杰作失窃)》的作者是埃德温·亚历山大。

目录

前奏曲

 1493年1月

 古代凶杀案考

第一部

 1992年3月

 布棋子

第二部

 1992年6月

 开局几步

第三部

 1992年7月

 中盘

第四部

 1992年9月1日至9日

 收尾局

尾声

 1992年9月10日,星期四

 “将军”

试读章节

圣殿骑士团研究部门卷帙浩繁的文件显示:党卫军系统从来没有过一个叫做约瑟夫·布兰特的高级军官。他们又在亚松森的德国侨民间谨慎地打听,得到的情报也没有用,说是约瑟夫·布兰特差不多完全是个隐士。他们曾考虑过对国内的外交官员作调查,却叫伯爵否决了——“小心叛徒和共产党。”于是,只因为这没有旁证的一点纸上的根据,就派他来到了亚松森。他只是个小小的信差而已,被派遣到了一个几乎没有开化的大陆中心,进人了一个即将崩溃的肮脏国家。他把信放回了文件里,往后一靠,闭上了眼睛,努力思考着自己的生活是怎样堕落到这种地步的。

两年前他被邀请参加了一个约会,事实上是为取得一个秘密组织的高级职务去接受一次面试。那组织叫做新圣殿骑士团,地点在纽伦堡东北大约三十英里之处。基地靠近艾尔登的一个偏远的德国城堡。他曾在汉堡的法律圈子里(现在他真希望没有离开那里)打听过,发现那是个依靠私人资金维持的组织,献身于德国文化遗产的保护。正如一个检察官同事所描述的:“保存没有人会读的歌德手稿。”在回绝之前,他还曾跟朋友兼上司的汉堡市检察长谈起。那人向他温和地建议:既然可以吃上一顿,还可以参与一些有趣的谈话,他应该去。由于这一温和的推荐,他同意了参加那次命运攸关的面试,地点在新圣殿骑士团的创办人兼团长艾德尔曼伯爵的住处。

他吃了一惊,发现圣殿骑士们的信仰概括了他已经逐渐形成,却还不曾梳理清楚的思想、。他们也瞧不起新的德国,瞧不起他们那伤感的情绪和缺失的纪律,瞧不起国家主权受到共同市场的逐步侵蚀,也就是法国人的侵蚀,天呀!而伯爵又是那么彬彬有礼,循循善诱,整个晚上都在走来走去,宣扬着极端的民族主义,却一个字也不提犹太人、国家社会主义或是人口移民。是的,那份工作意味着开始时要减少收入,但是一个胸怀壮志的青年是有希望迅速得到提拔的——伯爵说这话时把手越过桌子放到他肩上。伯爵又保证说,骑士团高级官员都是很有权势的人物,许多人也跟他一样从事着法律职业。即使他还想回到“外面的世界”去,也可以“得到照顾”——后来他发现那纯粹是谎话。

白兰地送了上来,伯爵的妹妹仿佛在偶然间出现时,费德勒已经快上钩了。爱丽卡三十岁左右,高挑素净,一袭朱红长袍直到脚踝,身上的钻石抵得上费德勒的全年收入。她飘然而来,亲了亲伯爵的面颊,从他手上接过酒杯,露出了明显的醉意,埋怨说这群人“简直可怕”,要求介绍介绍“你们这位美丽的青年”。费德勒立即感到受宠若惊。几个礼拜后他已住进了圣殿骑士那荒唐城堡里的私人住宅,成了伯爵的妹夫和私人秘书,荡漾在性与激情的雾霭之中’,一门心思募集着基金。

至于他那么卖劲地募集来的捐款用来购置什么,没有人告诉他,他也知道不能打听。那是他的上级(控制着组织的伯爵和六位隐姓埋名的圣殿骑土)的禁区。可他并不是瞎子,他偶然能读到一些文件,有些话他一进屋人家就住了嘴,对客人的名字他们也对他谨慎地保着密。那是爱国主义的阴.暗面,卡尔只好努力工作,不理会这些。

他的出租车来到了路口,和一辆由司机驾驶的卡迪拉克车缓慢地并行。费德勒突然被弹回了座位,他的出租车抢到了卡迪拉克前面,然后为了往左拐,来了个急刹车,引起了一大片喇叭声和威胁的手势。驾驶员在镜子里瞥见了他的目光,得意扬扬地一笑。费德勒看了看表:十点四十五分。这时他的妻子大概在柏林的阿德朗她常去的那所房子里。“永远乐意效劳,费德勒夫人,”——她坐的是从库达姆出发.的快乐的出租车,车费昂贵但叫人放心。然后,她就跟她的一个年轻女友一起用餐。

他是怎么娶了爱丽卡的呢?他不断地用这个问题折磨自己。汉堡的社交圈原是一桌聪明美丽的女人的高级自助餐,多少年来他一直就饱尝着美味。他深情地回忆起了其中之一。那是一位意大利的女律师,原可能跟他结婚的,可是他犹豫了一下,于是她一怒而去,跟一位年龄大她一倍的外国味的胖子伯爵去了米兰。那么,天呀,他为什么会娶了爱丽卡呢?他努力地回忆两人一起的最初几个礼拜,回忆起在他身体下抽搐过的销魂的肉体,和使他深信不疑的狂欢的喊叫。可现在,就连那回忆也弃他而去了。再过三天他就三十五了。他的婚姻是一场灾难,使他完全破了产。他仇恨圣殿骑士们和他们所代表的一切。他的生活被伯爵和他那搞同性恋的挥霍无度的妹妹弄了个乱七八糟。

“嗨,美国人!”他们在红灯前停了车。一个大约十二三岁的小姑娘从刚才坐着的安全护栏上跳了下来,大而黑的眼睛和心照不宣的轻蔑的笑。小姑娘绷紧了黑缎子连衣裙,一手叉腰,展示出半成熟的身体,向他兜售。

“我很漂亮,是吧?”

他在座位上向前躬出了修长的身子,迎着小姑娘的目光望着她的凝视。他看见她的微笑黯淡下来,看见了她留下的恐惧和悲哀。直到司机对那流浪丫头叫喊起来,做了个威胁的手势。小姑娘才一伸舌头转过身去,轻蔑地扭着腰,冷冷地走掉了。

在汉堡做检察官的七年里他跟各种形式的罪恶打过交道,从妨害公众利益罪到连环杀人案。他曾一手拿布拉微斯三明治匆匆吃着工作餐,一手拿放大镜细看犯罪现场的照片——那些照片可以看得法庭官员恶心,翻肠倒肚。可这偶然的表演却搅乱了他,叫他愤怒了。这孩子为什么不去学校上学?梅赛迪斯’车从灯光下开走时,司机半侧过身子,用恶毒的德语发表了些对廉价妓女的看法。可费德勒没理会他,他的愤怒已经蒸发了。他自己也并不比那姑娘高尚多少,说不定更可鄙。那姑娘是出生在陷阱里的,只有一张漂亮的脸蛋和一个绽放的身体;而他却具备她所缺少的一切:智慧、教育、一个文明的国家。可他却是自己满怀热情地跳进陷阱的。

他很快就滑进了灾难,不到两个月爱丽卡已经离开了他的床,回到柏林找她的女朋友去了。五天前因为她总不落屋和大把花钱所引起的一场龃龉爆发成了激烈的争吵。那时她刚从城里回来,酒后吐真言,竟用毫不隐讳的生理语言告诉他:“我的罗莎”在床上床下都比他有趣得多。一见他那惊愕的表情,她又恶意地补充道,她是按她哥哥的指示嫁给他的。她之所以同意,只是因为可以多拿点津贴,挣一笔“新娘费。”——那是她轻蔑的描述。不然的话,她为什么恰好在他面试时出场?伯爵似乎觉得身边有一对新婚夫妇会对募集捐款有所帮助,也可以使新圣殿骑士团更显得门第高贵。

他气得发了昏,揍了她一顿,并用跟她不相上下的市井粗话尖叫,说她已宣布自己为全德意志嫖资最贵的婊子,说他对她有多少情人、是男是女、是什么民族全他妈的不在乎,只要她别害得他破产。为了强调这一点,他把她的几张信用卡全剪碎了。她也抓起玻璃烟灰缸朝他砸来,然后回柏林去了——只因为收拾珠宝耽误了一小会儿。

然后就是钱,天呀,钱!他在心里回避着一个魔鬼:再次去到满脸冷冰冰的礼貌的居根斯先生的银行,当着他的面查阅自己的账目。一切借口已经用光,这回他们说不定就要动刀子了。好吧,愤怒爆发时他也想过:如果他们认定他能还得起那透支的十多万的话,就让他们耐心等待吧,他妈的!但是一想到随后跟伯爵的谈话,他那点强硬却立即蒸发了。

打架之后的那个夜晚,为了有个伴,他到了约翰尼·瓦克屋里。十点钟,他给汉堡的总检察长家去了电话,要求恢复原有的工作。那位老牌律师默默地听着他感情脆弱的长篇抱怨——对伯爵,对圣殿骑士团,对生活里的普遍的不公平的抱怨,然后说:“睡觉去吧,卡尔,把这一切睡掉。要是到了早上你还有这种感觉,我再跟别的骑士们谈谈,但是,像你这种级别的人我们是很少放出去的。”这时他才明白了伯爵在面试时所说的那句话:他是“一位司法界非常杰出的人物”推荐的。P13-17

序言

《KKK名片》的KKK跟美国的三K党没有关系。

在小说里,KKK名片是惩处犯罪的一种布告。这个布告曾在三个尸体上出现过。三个尸体时间距离很大,有五十年之久;空间距离也很大,一个在爱沙尼亚塔林,一个在纽约码头,一个在旧金山月牙湾。受惩处的一个是德国法西斯强盗,一个是流氓,一个是恶霸,都是无法无天的杀人犯,杀害的都是年轻姑娘。小说的很大一部分就是围绕这个布告的发布者展开的。

小说的发展有前后两条线索。

第一条从一四九三年塔林商人亨利奇·申克到克拉科找木雕艺术大师维特·施托斯定做耶稣雕像开始,到一九四O年代雕像被德国纳粹劫掠,一九四五年二战结束前被偷运到南美隐藏,再到一九九三年被作为纳粹复辟筹措经费的文物被运回德国。却又突然失踪,然后在美国旧金山的月牙湾露面。

第二条从大学毕业不久的姑娘梅格突然在月牙湾死亡开始,私人侦探阿尔被委托调查这一案件。调查活动从美国西海岸的加州到东海岸的纽约,到南美的巴拉圭,到欧洲的爱沙尼亚的塔林,到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再到德国的柏林和纽伦堡,经历了一系列惊险复杂的事件。

寻找雕像和侦破死亡案件的两条线索不断交织发展,直至结束。

小说的主角看来似乎是私人侦探阿尔,因为线索主要随着他发展。但是细细一想,却又觉得那个自称斯特凡·瓦诺西维奇的恩德尔·瓦纳威斯基才是主角,尽管他很少以真实面目出现。.那是个温文尔雅的国际象棋高手,擅长商战的航运业大亨,反对外国侵略者的斗士,嫉恶如仇的“侠客”。这个人从耶稣雕像被掠夺起就跟它有着密切的关系,以后又直接牵涉到梅格死亡的案件。而他,又正是那位身负着相距半个地球半个世纪的三条人命的人。

但是这位背负三条人命的恩德尔却说:“我不是个暴戾的人,可从我孩提时代起,暴力就紧跟着我。”他说的是事实,他的暴戾是逼出来的。

恩德尔少年时遭到的暴力侵害是民族侵略。德国法西斯占领了他的祖国爱沙尼亚,当着他爸爸妈妈和他的面枪杀了他才十来岁的妹妹。对这个逼近脑袋枪杀小姑娘的纳粹指挥官,少年的恩德尔以牙还牙,也逼近他的脑袋枪毙了他,而且在他身上留下了一张惩处犯罪的纸条,作为布告:Karistus Kiimavereliselt Kuritegu,下面有一幅简笔画:大树下互攀着肩头的两个人。

恩德尔中年时又遭到了暴力侵害,暴力来自纽约码头的一个黑势力恶霸。那人强奸并杀害了恩德尔的未婚妻。恩德尔没有在嚣张的黑社会面前忍气吞声,他就在差不多同一个地方枪毙了那恶霸,照样留下了惩处犯罪的纸条,作为布告:Karistus Kiimavereliselt Kuritegu,下面有同样的简笔画。

恩德尔在老年时又遭遇到了暴力。暴力来自美国加州月牙湾一个有法院背景的恶霸。那人把一个年轻姑娘活活淹死在海水里。恩德尔没有袖手旁观,不久他就逼近脑袋枪毙了那罪犯,留下了一张纸条,也有同样的布告:Karistus Kiimavereliselt Kuritegu和同样的简笔画。

Karistus Kfimavereliselt Kuritegu是恩德尔的祖国语言爱沙尼亚文,意思是:对冷血犯罪的惩罚。它的缩写就是KKK。

这KKK也可以解释为Killer’s Kalling Kard的缩写。意思是:杀手名片。而那在大树下互攀肩头的两个人.的简笔画的意思是爱沙尼亚反侵略斗争组织“森林弟兄”。所以,那小小纸条实际上是一张执行惩罚的宣告,有森林弟兄的签名。意思是:森林弟兄在此执行了对冷血犯罪的惩罚。

本书原名Theft ofthe Master,意思是“杰作失窃”。我们采用了{KKK名片》作为书名,因为它更接近本书的核心内容。

这是一部悬疑小说,有悬疑小说常见的特色:引入入胜的悬念,摇曳多姿的发展,出入意料的变化,令人欣喜的交代,和生动有趣的细节(在本书里有许多异国习俗和风光的别致描写)。此外,它还有一个特色:留下了一些悬念不予交代。大约是尊重读者的智慧,想让读者自己去思考吧。例如上面谈到的“名片”上的简笔画。“画的是一棵树,枝叶下垂,下面有两个直线条画的人形,手臂搂着彼此的肩膀。”为破译这画的意义,小说里的私人侦探阿尔访问了几个人,都没有得到答案,在读者心里形成了悬念。可是这悬念在书里一直没有交代。不过,读者不难猜到,它的意思是:爱沙尼亚反侵略的游击队“森林弟兄”——那树表示森林,彼此搂着的入表示弟兄。一想通了,也就觉得没有交代的必要了。类似的情况还有不少,使小说的发展避免了拖泥带水。这是本书的一个特色。但是,我们也必须承认,这做法有时也过了分,造成了好几处的晦涩。这令我们想到了作者的写作背景。

作者埃德温·亚历山大的专业是统计学,做的是统计方面的工作。但是对语言和文学有着强烈的爱好。他虽然有些写作经验,发表过一些短篇小说,但是本书还是他的第一个长篇。也许正因为这个,确有些不成熟之处。他现在七十多岁,长期在英国和希腊两处居住。也许这本书出版后反应不错,鼓舞了他,有报道说他正在写作一本以阿尔·赫塞为主角的第二部长篇小说。

我国读者阅读本书时可能遇见个称谓的麻烦。西方社会对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里往往使用不同的称呼。大体是,一般情况下称名,或用爱称,表示亲切或随意,而在正式场合使用姓,表示尊重。例如彼得·吉尔克莱斯特,一般情况下叫名字彼得,有时又叫姓吉尔克莱斯特,例如:吉尔克莱斯特先生。.又如那位私人侦探,全名叫阿尔布莱希特·赫塞,一般情况下叫阿尔,是爱称,也简便,有时又叫完整的名字阿尔布莱希特,有时又叫姓:赫塞。三个不同的称呼在不同的环境下指同一个人,英美读者习以为常,我国读者就可能有反应不过来的时候。加上本书情节复杂,人物较多,一个人几个叫法的情况多了,读者就有可能理不清指代关系。为了减少读者的困难,我们编了一个人名表,把姓、名和爱称都一一录上,供读者参考。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KKK名片(原名杰作失窃)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埃德温·亚历山大
译者 孙法理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20075904
开本 32开
页数 37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09-12-01
首版时间 2009-12-01
印刷时间 2009-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3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712.45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8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图字01—2008—5957
版权提供者 Edwin Alexander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2: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