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世界的敦煌/文史中国
内容
编辑推荐

敦煌文化是古代中国文化、古希腊文化、印度文化、伊斯兰文化碰撞的产物,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值得中国乃至全世人民骄傲。本书《文史中国:世界的敦煌》就是对敦煌艺术的总体介绍。作者顾虹力图从世界的角度为广大读者介绍敦煌的历史和艺术。具体内容包括:敦煌的历史与文化概况,璀璨炫目的敦煌石窟艺术,藏经洞的发现与敦煌学及保护研究。

内容推荐

《文史中国:世界的敦煌》分为三章。第一章主要介绍敦煌从秦汉一直到明清的历史,并相应介绍了敦煌文化的概况。第二章分三个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至元三个时期,详细介绍了璀璨炫目的敦煌石窟艺术。第三章讲述了敦煌藏经洞发现的始末,并结合文献资料和出土的文物,介绍了百年敦煌研究的历程和成果。

《文史中国:世界的敦煌》由顾虹编著。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敦煌的历史与文化概况

秦汉时期的敦煌

张骞与丝绸之路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敦煌

隋唐时期的敦煌

西夏元明清时期的敦煌

第二章 璀璨炫目的敦煌石窟艺术

敦煌莫高窟简介

十六国、北朝时期的敦煌莫高窟艺术

隋唐时期的敦煌莫高窟艺术

五代、宋、西夏、元时期的敦煌莫高窟艺术

第三章 藏经洞的发现与敦煌学及保护研究

藏经洞的发现

藏经洞盗宝者

流散的敦煌文献内容

藏经洞出土的美术作品

百年敦煌研究保护历程

深入阅读

试读章节

说到敦煌众多的佛像洞窟,就不得不提下佛教的起源。公元前6世纪,在喜马拉雅山和恒河之间,有一个古印度小国,名迦毗罗卫国,国王叫净饭王。佛教的创始人佛祖乔达摩·悉达多(约公元前566—前486年),就是迦毗罗卫国的小王子,他生活的年代大致与我国思想家孔子相同。因为悉达多出身于释迦族,所以后来人们尊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贤人”。这个尊称以后非常流行,以致他的本名很少被提及了。悉达多的母亲摩耶夫人,在他出生的第七天就去世了,他是由姨母抚养长大的。悉达多从小天资聪慧,无论什么事情一学就会,且在王宫里受到很好的教育,文武双全。净饭王很喜欢他,希望他长大后能成为一个统一天下的大王;但同时也总是为这个小王子担心,因为他总是思考一些让净饭王认为是十分荒唐的事情。小王子到了19岁,有一天,他出城游玩,刚出城门就看到一位老人拄着木棍,艰难地行走着;走出不远又看到一位骨瘦如柴的病人,倒卧在污泥中痛苦不堪;随后他还看到一群悲痛欲绝的人,为死者送葬的场面;看到农夫耕地时,从地里翻出的虫子被一群鸟啄食,悉达多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怜悯。回到王宫后,他十分的烦闷和苦恼,想怎么才能摆脱生、老、病、死的痛苦。29岁时,为了寻求解脱人生皆苦的方法,他毅然离家出走,做了一个修行者。当时古印度流行一种“苦行”的修行方法,因为人们普遍认为,摩擦湿木头是不能生火的,摩擦干木头才能取火。同样的道理,人们只有经过一系列的苦行生活,清除了身体中的体液,才能悟出真理。于是,悉达多就七天才吃一顿饭,穿鹿皮、树皮,晚上睡在鹿粪、牛粪上,结果筋疲力尽,仍一无所得。他意识到苦行无助于解脱,于是到尼连禅河洗浴,把出家六年来积在身上的污垢统统洗净,接受了牧女献的牛乳,恢复了体力,走到一棵菩提树下结跏趺坐,闭目沉思,静修了很长时间。终于在35岁这一年,他悟得了真谛,想通了解脱人间痛苦的道理,创立了佛教,成为佛陀(即大彻大悟的人)。悉达多把佛教释为“四谛”(“谛”有“实在”、“真理”的含义),意思是四条真理,即苦谛、集浠、灭谛、道谛。“苦谛”是列举苦的种类或表现形式,最常讲的是“四苦”和“八苦”;“集谛”探索人生皆苦的根源;“灭谛”描述消除苦难之后境界,即涅槃的妙乐境界;“道谛”指出消除苦难,达到解脱的八种正确方法和途径一般称为“八正道”。他还为教徒制定了“戒律”,在家和出家的教徒都必须遵守“五戒”。后来他就到各地传教,招收信徒,宣传他的佛教思想,主张人人生而平等,反对种姓制度,提倡和平仁慈,反对暴虐,克制各种欲望,勇于自我牺牲。让人们相信他所说的一切,并照着去做,这样就可修得正果。悉达多被他的弟子们尊称为“释迦牟尼”。释迦牟尼的学说和精神感动了很多人,很快得到了生活在下层贫苦大众的普遍支持,其中也有婆罗门和利帝利种姓的人。越来越多的信徒接受了释迦牟尼的教诲,佛教逐渐发展成为影响深远的宗教。

释迦牟尼80岁时,在拘尸那迦城附近的婆罗林中逝世。释迦牟尼遗体火化后,骨灰结成许多五光十色的颗粒,佛教称“舍利”。后来,有8个国家的国王分取舍利,用金、银、玛瑙、珍珠等7种宝物建成“宝塔”供奉佛祖“舍利”。以后,人们为了纪念释迦牟尼,就在寺庙里塑造了释迦牟尼卧佛像,并把释迦牟尼诞生的那天(农历4月8日)称为“浴佛节”,把他修道的那天(农历12月8日)称为“腊八节”。

佛涅槃后,他的大弟子迦叶和阿难等号召了500罗汉聚集王舍城,由多闻第一的阿难诵颂佛生前在各地各次会上的演说,后经众弟子确认,形成了佛经中的“经、律、论”三藏,这就是佛教史上最著名的第一次大结集,以后又陆续进行了四次结集。每次结集彤成的佛教经典,都由当时的高僧大德翻译成不同语言,传播到世界各地。

据文献记载,佛教在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传人我国,到了东汉明帝时,佛教在我国广泛传播。公元67年,东汉明帝派使臣到大月氏国(今阿富汗一带),求取佛经,请来了来白天竺(印度)的佛教高僧迦叶摩腾和竺法兰,并用白马驮载着佛经来到洛阳,明帝专门派人在洛阳东郊建寺,修建了我国最早的寺院——白马寺,作为两位高僧讲经布教的场所。不过也有史料记载,早在汉武帝元狩年间,霍去病征讨匈奴时,曾获取“祭天金人”,“金人”长一丈,不需祭祀,只烧香礼拜,武帝视为大神(《史记·匈奴传》)。据此,有人认为,这个“金人”就是金佛像,说明匈奴人已信奉佛教,汉武帝时佛教已传到中原地区。事实上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在东西往来的商旅与使团中,夹杂着一些佛教徒,无形中早已把佛教传播到西域诸国的于阗一带。一般认为,佛教传人中国的时间大约在西汉至东汉之问,也就是西历纪元之初。

自佛教传人我国后,印度、中亚、西域诸国的僧人不断地来到洛阳一带讲解、翻译佛经,其中以出生于龟兹古国的鸠摩罗什最有代表性,他是名震西域诸国的高僧,在前秦苻坚大将吕光建立的后凉都城凉州讲经说法达16年。公元401年,后秦国王姚兴崇信佛教,派人把鸠摩罗什接到长安,拜为国师,并修建了逍遥园(草堂寺)供其作为讲学译经之所。鸠摩罗什在长安收弟子5000余人,译经380卷,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至今在丝绸之路沿途地区仍保存着好多当时为纪念他所建的古迹(图16)。

P14-17

序言

《文史中国》丛书的策划编撰,始于2004年。

这一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了一项重大的文化战略:“对未成年人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的教育”,要求通过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悠久历史的教育学习,引导广大青少年“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有鉴于此,中华书局和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南北两家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己任的著名出版社——决定联手合作,出版一套为青少年量身度制的高质量的传统文化系列图书,其初命名为《长城丛书》,计16个系列、约160种图书。计划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很快列入了“‘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与“国家古籍整理出版‘十一·五’重点规划”。

2005年,中宣部策划组织的弘扬伟大民族精神的重点出版工程——“民族精神史诗”全面展开。《长城丛书》之“文史知识”部分,又被吸纳为这项重大文化工程之一,并以《文史中国》为名,正式启动。经过近五年时间、数十位学者的倾情投入,其第一批成果,终于以清新靓丽的面貌,呈现在广大读者的面前。

有别于以往的传统文化读物,《文史中国》的宗旨可概括为一句话:题材是传统的,眼界是当代的。因此除了科学性与可读性相统一的常规标准外,丛书从选目到撰写,更要求以一种世界性的文化视域来透析中华文化的深刻意蕴。而“中华”与“上古”深厚的学术底气与近十年来的创新精神,正是践行这一宗旨的可靠保证。

《文史中国》丛书首批共38本,分为四个系列:“辉煌时代”、“世界的中国”、“文化简史”、“中华意象”。四个系列互相联系,同时又自成体系,为读者多视角多侧面地展示中华文明。

“辉煌时代”系列共10本,选择中国五千年历史上十个辉煌的时代,作横断面的介绍与分析,以显示开放心态和创新精神是中华民族发展振兴的主体精神。

“世界的中国”系列共10本,集中表现中华文化与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以展现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的共同组成部分,强调中国与世界的开放共荣、和谐共处是中华文化的固有精神。

“文化简史”系列共10本,从中国人文化生活的各部类入手,历时性地介绍中国人知行合一的生活情趣,高尚优雅的审美理念,以及传承有序、丰富多姿的文化积累,从而为当代人的生活文化与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提供启示。

“中华意象”系列共8本,选取最能够体现中华民族主体思想的、具有象征意味的意象,进行深入的解析。“龙凤”“金玉”等意象早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它们以其特有的形象和意涵,展示着中国人特有的精神世界,并丰富着全人类的文化符号。

全中国的中小学生、全世界的华人学子,是《文史中国》丛书的当然读者。我们期待着读者们在清新优美的文字和图文并茂的情境中,感受到中华民族“爱国、团结、和谐、奋斗”的伟大的民族精神,成为一个出色的中国人。

今后,无论您走到世界的哪一个地方,无论您从事哪一项职业,无论您身处顺境还是逆境,您都可以骄傲地大声说:

“是的,我是中国人!”

中华书局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9年7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世界的敦煌/文史中国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顾虹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561803
开本 32开
页数 13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80
出版时间 2011-12-01
首版时间 2011-12-01
印刷时间 2011-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图书小类
重量 0.19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70.6
丛书名
印张 4.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01
141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3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6: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