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莫泊桑短篇小说选/外国文学名著名译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莫泊桑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与契诃夫和欧·亨利齐名。他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他的短篇小说侧重摹写人情世态,构思布局别具匠心,细节描写、人物语言和故事结尾均有独到之处。《莫泊桑短篇小说选》精选其最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二十二篇。

内容推荐

《莫泊桑短篇小说选》这本小说集共收录莫泊桑的短篇小说22篇。莫泊桑讲述的故事中的主人公,大多是小人物,这些人物构成了法国社会的主体,他们身边发生的故事,便构成世俗社会的万象。《莫泊桑短篇小说选》中的很多篇目,如《两个朋友》、《项链》、《我的叔叔于勒》、《西蒙的爸爸》等,都已成为世界名篇。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是自自然然地讲故事的典范,也是以世俗故事登上经典殿堂的典范。

目录

一个诺曼底人

皮埃罗

疯女人

晚会

复仇者

恐怖

第二十九床

魔鬼

两个朋友

项链

我的叔叔于勒

归来

嫁妆

火星人

魔椅

春天

舆论

保罗的女人

西蒙的爸爸

一次野餐

一名农场女佣的故事

深坑

莫泊桑生平和创作年表

试读章节

疯女人

——赠给罗贝尔·德·博尼埃尔

对了,马蒂厄·当多兰先生说道,提起山鹬,我倒想起一个故事,战争年代很悲惨的一件事。

您知道,在高迈伊城郊大街,我有一处房产,普鲁士军队攻入时,我就住在那里。

那时有个女邻居,好像疯了,屡遭不幸的打击而精神失常了。她二十五岁那年,在短短一个月之内,就接连失去了父亲、丈夫和刚出生的儿子。

死神一旦光顾一户人家,就好像认了门似的,几乎总要随后再来。

可怜的少妇让悲痛击垮了,她卧床不起,一连六周神志不清,总说胡话。在病情急性发作之后,又进入平静的疲顿状态,她一动不动躺在那里,几乎不进食,只是眼珠还转动着。每次要让她起床,她就大喊大叫,就好像有人要杀她似的。没办法,只好让她一直躺着,除非在给她梳洗和换洗床单时,才会把她拉起来。

一名老女仆留在身边侍候她,不时给她水喝,或者让她嚼点冷肉。在这颗绝望的心灵里,究竟发生了什么呢?别人永远也不会了解,因为,她再也不开口说话了。她在想念那些死去的亲人吗?还是仅仅忧伤地胡思乱想,并没有真切的回忆呢?再不然,她的思维已遭毁坏,她待着不动,犹如一潭死水吧?

她这样完全自闭、半死不活的状态,一过就是十五年。

战争爆发了,十二月初,普鲁士军队开进高迈伊。

这情景还恍若昨日。天寒地冻,连石头都能冻裂。我犯痛风不能走动,躺在扶手椅上,听见普鲁士军队有节奏的沉重的步伐,从窗户能望见他们开过去。

他们的队列没头没尾,全都一模一样,那种木偶般的动作,也是他们所特有的。然后,军官就将士兵摊派到各家各户去住。我家摊了十七名,那个邻居疯女人家,则摊派去十二人,其中一个长官,是个十足的兵痞,性情火暴,动辄大发雷霆。

头几天倒也相安无事。早有人告诉那个军官,女主人有病,他也就没太在意。然而时过不久,这个女人始终不露面,他不禁恼火,便询问得了什么病。有人回答说,由于悲痛过度,她一病不起,已经卧床十五年了。军官根本不信,以为那可怜的疯女人不起床,是因为傲慢,根本不愿意看到普鲁士人,不愿意同他们说话,也不愿意同他们接触。

于是,他要求女主人接见他,女仆便让他进了疯女人房间。他口气粗鲁地说道:

“代代(太太),清(请)您起壮(床),下来让人交交(瞧瞧)。”

疯女人恍惚的眼睛转向她,没有回答,两眼也空洞无神。

军官又说道:

“火(我)补(不)能容忍车(这)样无礼。如阔(果)扑(不)主痛(动)起来,火(我)有盼(办)法让您图(独)自去牛(遛)弯。”

她仍然一动不动,连手也没有抬一抬,就好像没有看见他。

军官怒不可遏,认定这种平静的沉默表示极大的蔑视。于是他又说道:

“如阔(果)明天您还扑(不)下壮(床)的话……”

说罢,他掉头出去。

次日,老女仆惊慌失措,要给疯女人穿衣服,可是她拼命挣扎号叫。军官很快就上楼来,女仆跪倒在地,高声说道:

“她就是不肯,先生,她就是不肯。您饶了她吧,她太不幸了。”

军官站在原地,相当尴尬,却不敢下令将疯女人拉下床。忽然,他笑起来,用德语下了命令。

不大工夫,只见走出一队士兵,就像运送伤员似的抬着一张床垫。床垫上丝毫也没有弄乱,躺在上面的疯女人仍然沉默不语,只要让她躺着,她就会安安静静,不管身边发生了什么事。后面跟着一名士兵,拎着一包女人衣服。

那军官得意地搓着双手,说道:

“火(我)们有盼(办)法,交(瞧)您能扑(不)能自己钻(穿)衣服,闪(散)一闪(散)扑(步)。”

只见他们一行人,朝着伊莫维尔森林的方向越走越远。

两个小时之后,只有那些士兵回来了。

大家再也没有见到那疯女人。他们把她怎么样了?他们把她抬到哪儿去了?始终不得而知。

雪白天黑夜下个不停,形成冰雪的苔藓,覆盖了平野和树木。狼群一直窜到我们家门口嗥叫。

一想到那个不知所终的女人,我就寝食难安,多次跟普鲁士当局交涉,想了解情况,结果险些被拉出去枪毙。

冬去春来,占领军开走了。我的邻家一直门窗紧闭,庭园的小径长满了荒草。

老女仆冬天就死了。再也没有人过问这个意外事件,唯独我还一直惦念着。

他们怎么处置了那个女人?她穿过树林逃跑了吗?也许在什么地方,有人收留了她,将她送进医院,却从她口里了解不到任何情况。

然而到了秋天,山鹬成群结队地飞过。我的痛风病情略有好转,就拖着不灵便的双腿去了森林。我已经打下四五只长喙鸟,又有一只被击中,掉进树枝密集的沟壑里不见了。我不得不下去拾回猎物,却发现它掉在一个死人的头颅旁边。猛然间,我想起那个疯女人,感到一阵揪心,就好像胸口挨了一拳。在这凄惨的一年,也许不少人死在这树林里,然而也不知为什么,我就肯定,我是说肯定,碰见的就是那个疯女人的头。

我豁然明白了,完全推测出来。他们是把她连同床垫丢弃在这寒冷、荒凉的森林里,而疯女人抱着固执的念头不放,就是在厚厚而又轻飘飘的雪绒被下死了,也不动一动胳膊腿。

接着,狼来把她吞食了。

鸟儿则利用撕烂的床垫的呢绒做窝了。

我保存了这个可悲的骷髅,并且祈愿我们的子孙永远也不要再经历战争了。

P12-14

序言

无可替代的莫泊桑

李玉民

我们处于一个文学畸形的时代,处于最需要短篇小说,而又盛产长篇小说的时代。

细想想,这种状态也由来已久。单拿外国文学为例,我国出版的长篇小说名著,当数以百计,而以短篇小说称得上大师级的作家,数来数去,还是那么几个,无非是莫泊桑、契诃夫、欧·亨利、茨威格等,再尽量往上加,也达不到两位数。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写长篇小说的大家,在文学发达的国家,总是人才辈出,而创作短篇小说的圣手,无论在哪里都难得一见。

以19世纪法国文学为例,大师级长篇小说家,至少能列举出雨果、巴尔扎克、司汤达、大仲马、福楼拜、左拉。然而,短篇小说家大师级人物,只有“短篇之王”莫泊桑一人而已。多不容易,一个世纪才出一个,还是在文学达到鼎盛的19世纪的法国。到了小说成为文学创作主流的20世纪,这种状况并没有改观。在法国,小说越写越长,称长河小说,卓有成就者有普鲁斯特、罗曼·罗兰、杜·伽尔、杜阿梅尔、特洛亚等。但是,真正意义的短篇小说圣手,也只有被称为“短篇怪圣”的马塞尔·埃梅了。究其原因,还不是创作长篇容易而短篇难,而在于长篇凭其篇幅能无限延长,图新求变就有巨大的空间;反之,短篇小说囿于篇幅短小,求变也没有用武之地,而且三变两变,往往变成中篇甚至长篇,丢了芝麻得了西瓜,何乐而不为呢?这就是为什么小说越写越长,长篇小说家越来越多,时而聚拢渐成声势,终成流派。况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阅读品味的变化,长篇小说也逐渐取代诗歌,引领文学的潮流了。相比之下,优秀的短篇小说,往往是长篇小说大家的余墨。这也就是为什么,短篇小说形成不了独自的流派,短篇小说家只有个人风格,而短篇小说圣手或者大师,只能天马行空,独来独往了。

说来也很有趣,“王”者,孤家寡人也。冠以“王”者,唯莫泊桑一人而已。他虽然也有《一生》、《漂亮朋友》等六部长篇,但只能冠以“短篇小说之王”,设使去掉“短篇”冠以“小说之王”,肯定早就被推翻了。世界文学史上那些长篇小说大师,个个都有王者风范,但谁也不敢称王,恐怕就是这个道理。有什么办法,怪只怪短篇小说苑中无老虎。

短篇小说,西文conte,本义就是短小的故事。莫泊桑写了三百多篇故事,无可争议地成为“故事大王”。讲故事,讲俗人俗事,表现人生百态,这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也是世俗文学最鲜明的一个特点。莫泊桑的短篇小说就是体现这种文学传统的典范。文如其人,其人如文,在莫泊桑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其文何文?正是市民百姓喜读乐看之文;其人何人?也正是市民意识最强的一个人。

在著名作家中,莫泊桑不仅是市民意识最强的一位作家,还是市民生活方式过得最滋润的一个人。要知道,莫泊桑的父亲曾是银行职员,他本人也在海军当职员多年。父亲因婚外恋而夫妇离异,儿子干脆终身不娶,当了一辈子帅哥儿……他的作品许多场景,正是他的生活场景。莫泊桑小说的故事背景,都是法国西北部的诺曼底地区,或者巴黎及其郊区。诺曼底是他童年和少年时期的故乡,而巴黎则是他供职和从事文学创作的地方,写这两个地区的风土人情和各色人物,他自然得心应手。莫泊桑讲述的故事中的主人公,大多是小人物,有诺曼底狡猾的农民、慷慨的工匠、受欺凌的妓女和女佣、小职员、小店主、小市民,也有比市民还世俗的破落贵绅、富商、工厂主,以及野心勃勃的政客。例如《项链》中因爱慕虚荣而毁了一生的小市民;《羊脂球》中,有爱国骨气的妓女和软骨头的富商与乡绅,在敌人的淫威面前不同的表现;《第二十九床》堪称《羊脂球》的姊妹篇,通过一个法国姑娘的遭遇,着重讽刺了普法战争中法军的无能;《一家子》中为争取遗产而大打出手的一家人;《泰利埃妓馆》中去逛窑子而丑态百出的社会名流;《两个朋友》中宁死也不肯将通行口令告诉敌人的一对友人;《一个诺曼底人》、《皮埃罗》、《魔鬼》,以极滑稽的场面,勾画出诺曼底人悭吝的性格。这些人物构成了法国社会的主体,他们身边发生的故事,便构成世俗社会的万象。这种万象的光怪陆离、色彩纷呈,在任何作家的作品中,都不如在莫泊桑的小说展现得如此充分。不知到了19世纪下半叶,法国进入了空前的世俗社会,还是这个时期的法国社会,在莫泊桑的笔下得到空前的描绘。

总之,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三百篇故事中,几乎没有莫泊桑的笔触及不到的地方。他不但擅长讲日常生活中发生的故事,还臆构一些怪异的故事,以满足市民阶层的猎奇心理。例如《奥尔拉》,就是以日记体记述了许多怪异现象,让人感到命运受物体的某种超自然力量的控制。《恐怖》虽然取材于现实,但是也相当怪异,同他许多别的故事一样,反映人在生活中失控的一面。

莫泊桑一开始写作,似乎就给自己定了基调,并且一直遵循:每篇作品都要写成生动有趣的故事,写成纯而又纯的故事。他不同于雨果、巴尔扎克、司汤达,也不同于福楼拜、左拉等名家,讲故事就是讲故事,既不是为了表现某个主题,也不借题发挥,长篇大论。他总是带着市民意识和平常心,每次写作都保持这种状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在仅仅十年(1880—1890)的创作生涯中,无论创作思想还是创作风格,都应该是变化最小的作家。他就好比一位技艺纯熟的工匠,制造出“众生相”的一个个精品。

以三百篇故事而称王,可见这些故事的分量,许多篇目如《羊脂球》、《西蒙的爸爸》、《项链》、《两个朋友》等,都已成为世界名篇。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是自自然然地讲故事的典范,也是以世俗故事登上经典殿堂的典范。

这里不得不重复多少评家盛赞莫泊桑的话:

盛赞他是讲故事的高手,每部作品完全围绕着所讲的故事而剪裁,精心追求故事本身的喜剧性或悲剧性效果。《我的叔叔于勒》读来令人心酸,行文起伏跌宕,忽喜忽悲,家人对于勒的态度也忽爱忽憎;其喜尤显其悲,其爱更增其恨。亲情已如此,人生冷暖便不言而喻。《归来》更是纯粹的人生命运的故事,作者手法之高妙,喜剧性和悲剧性完全融为一体,直到故事戛然而止,读者也难断言其喜其悲。《火星人》和《魔椅》两篇,可以说是超现实主义故事,在以写实主义为主旋律的莫泊桑短篇小说中,这两篇该算是另类。然而超现实也可能像周期性的彗星,成为封闭的弧线,总要周期性地回到现实这个点上。喜也人生,悲也人生,莫泊桑的故事,就是在讲人生。有些故事似乎没有主题,其实脱离不开人生这个大主题。

盛赞他具有双重视觉,观察人情世态细致而深刻,能从日常小事和人的寻常行为中,看出人生哲理和事物的法则。莫泊桑叙事语气生动风趣,善于烘托气氛,制造戏剧效果,放得那么开,正因为有人生哲理和事物法则的底蕴,而这种底蕴,总是到故事的最后才揭示或暗示出来,令人拍案叫绝,这便是作者的高超艺术。例如精品杰作《项链》,女主人公为赔偿一串丢失的钻石项链,赔进去了整个青春年华,十年后再见到女友,正为保住自己的人格而洋洋得意时,女友却坦言那是一串假项链。轻声一语,不啻一声霹雳。人生命运的轻重得失,就蕴涵在这个简单的故事中。

还盛赞他是法兰西语言大师:他的小说语言清新自然,生动流畅,堪称法语的典范。借著名作家法朗士的话说:他(莫泊桑)的语言雄劲、明晰、流畅,充满乡土气息,让我们爱不释手,他具有法国作家的三大优点:明晰、明晰、明晰。

就连最看重创新的安德烈·纪德,也难得给莫泊桑以这样的定位:“不失为一个卓越超群、完美无缺的文学巨匠。”居伊·德·莫泊桑(1850—893)一生短暂,却留下大量至今还拥有广大读者的作品。三百篇故事,在世界短篇小说名苑中,更是争奇斗妍,雅俗共赏。在生活节奏加快、最需要短篇的今天,我们越发感到,莫泊桑是无可替代的。  于北京花园村

书评(媒体评论)

莫泊桑的语言雄劲、明晰、流畅,充满乡土气息,让我们爱不释手。他具有法国作家的三大优点:明晰、明晰、明晰。

——法朗士

莫泊桑“不失为卓越超群、完美无缺”的文学巨匠。

——纪德

“莫泊桑仍然活着。”虽然他“蓄着髭须,但他不是19世纪的人。无论是就他的作品还是他的生活而言,莫泊桑是今天的作家。”

——阿尔芒·拉劳

莫泊桑的个性是阴暗的忧伤和旺盛的情欲并存。他的朋友们给他起的外号是“忧郁的公牛”。

——托·柴特霍姆、彼尔·昆内尔

莫泊桑认为,文学的主要目的在于重现“精确的生活图景”,为此就必须观察,“我首先是观察者”,作家将观察所得写成作品,但作品不应是对生活的模拟,不应是生活的照片,而应展示对生活的幻觉,“因为它比现实本身更完整,更强烈,更令人信服”。而这种幻觉因人而异,千姿百态。因为“我们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各不相同,世界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个真实……”

——桂裕芳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莫泊桑短篇小说选/外国文学名著名译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法)莫泊桑
译者 李玉民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漓江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0756499
开本 16开
页数 16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12-06-01
首版时间 2012-06-01
印刷时间 2012-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4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65.44
丛书名
印张 11.25
印次 1
出版地 广西
229
164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2:5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