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四面八方(全新典藏本)
内容
编辑推荐

《四面八方(全新典藏本)》由徐贵祥所著,从全新的角度诠释战争与政治,权力与人性,呼唤男人的责任与荣誉,张扬男人的尊严与血性。

四位国民党军医的命运传奇,从英雄到俘虏,再从俘虏到英雄?

他们同是国民党医学校的高才生,可解放前夜的一次选择,使四人命运发生天翻地覆的逆转:一军官,一起义,一投诚,一俘虏……

内容推荐

《四面八方(全新典藏本)》由徐贵祥所著,兵临城下,一封公开的情书拉开了国民党军医学校四名同窗生死抉择的序幕。地下党员肖卓然釜底抽薪,策反同学反戈一击,成为新政权的翘楚;程先觉接受汪亦适劝说。先行一步赶往风雨桥头,跻身起义队伍;被特务裹胁的汪亦适劝说郑霍山携枪起义,阴差阳错,双双被俘。四个人的命运从此分野,历次运动此起彼伏,爱情友谊峰回路转,事业前程各有千秋……

《四面八方(全新典藏本)》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从个人命运的微观变化上,折射出一个时代的变迁和一代人的心路历程。本书荣获中宣部第十一属五个一工程奖。

试读章节

陆军江淮医科学校最后做的事情有两件,一是发钱,二是发枪。几麻袋光洋和十几捆卡宾枪堆在操场东边的高台子上,然后就吹起了集合号。最先到达的是预干队,然后依次是预科一至三队、战护一至四队,共有八个学员队,乱哄哄地跑步、齐步走、原地踏步。

预干一队学员队长肖卓然军姿严整,手戴雪白的手套,臂佩黄色值星官臂章,立于操场东北角,调整各路人马就位,下达清点人数的口令。报数的声音顿时此起彼伏。

担任值星官的肖卓然,此时身上好像被注入了一种神奇的力量,下巴微翘,居高临下,目光锐利,盛气凌人。这与他的二十岁年纪和预干学员的身份有点不太吻合。过去的日子里,肖卓然在预干队一直以学员精英自居,始终保持天降大任的派头,大家对此也习以为常了。只不过,在今天这个时候,在解放军兵临城下随时都有可能破城而人的前夕,在别人都为自己的前途命运惶惶不可终日的末日黄昏,他还是这么成竹在胸,还是这么从容不迫,让人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整队完毕之后,肖卓然正步拔向主席台,一步一个脚印,铿锵有力,在距离主席台尚有二十米的地方,立定,抬臂,敬礼,大声报告:全部学员应到四百九十二人,实到三百八十九名,请长官训示。

主席台上,只有一个少将,是医科学校的副校长冯百善。冯百善煞有介事地扫视一圈,还礼,下令:稍息!

肖卓然转身,面向七上八下的学员方阵,转达冯百善的命令之后,跑步回到预干队的队首,等待长官训话。

这一套程序井然,滴水不漏。

虽然外面的世界已是兵荒马乱,但是此刻在皖西一隅杏花坞,江淮医科学校似乎还保留着国军的一点面子,没有像三十六师残兵败将那样屁滚尿流。但是在场的每一个人,包括冯百善自己心里都明白,这一切不过是最后的表演,再过一天,不,再过一夜,或许再过几个小时,国军江淮医科学校就不复存在了,此刻在这里衣冠楚楚、仪表堂堂的军官和学员们,几个小时之后会在哪里,会以什么样的面貌出现,除了老天爷.那就只有鬼知道了。

学员方阵里没有人说话,所有人的目光都盯着主席台,没有人注意那堆洋钱和卡宾枪。主席台上除了冯百善,还有政训处长马庚河和教导处长王思民。校长宋雨曾已经不知去向。不仅是校长找不到了,八个学员队里,至少有一百个人不辞而别。肖卓然向冯百善报告的人数,有很大的水分,这已经不是秘密了。台上的人和台下的人一样心照不宣。

冯百善开始训话,先是讲了党国面临的严峻形势,再声泪俱下地表彰了在多事之秋危局之下仍然坚守岗位的在座栋梁之材——这就是指在台下竖着耳朵聆听训话的学员们了。其实,训话的人和听话的人此时都在想着同样一个问题,他妈的死到临头了,还不赶快撒丫子滚蛋?赶快结束扯卵蛋,大家八仙过海吧。

然而谁也没有说话,全是一脸的庄严、一脸的肃穆、一脸的受命危难大义凛然的表情。戏还得接着演下去。

冯百善训示完毕,政训处长马庚河宣布了一项令人瞠目结舌的公告:兹发表战区最高长官命令,江淮医科学校所有的坚守学员皆为党国精英。根据战局需要,全部提前毕业任职,预干队全体授衔为中尉军医,预科队全体授衔为少尉医助,战护队全体授衔为准尉医士。

直到这个时候,台下才涌起小小的骚动。完成学业,成为军医,佩戴军衔,领取军官薪金,这是台下的人梦寐以求的事情。寒窗苦读,为的就是这一天。可是这一天真的来了,大家的心里却丝毫没有感到喜悦,相反还很惶恐,不知道接着会发生什么。

接着就是发钱。肖卓然下了一道嘹亮的口令——预干队全体,向右转,目标左前方,齐步走!

预干队学员——转眼之间,他们已经是中尉军医了,首次领取薪金二十块大洋。预科队每人十五块大洋,战护队每人十块大洋。

再接着是发枪,枪不够,只有一百多支,首先发给了战护队的所谓准尉医士们。他们领取枪支后,连宿舍也没有回,就由警卫科长楼炳光和警保连的连长带领奔赴护城河防御阵地了,说是协助三十六师守城,进行战地救护。

就在发钱发枪发军衔搞得一片乱哄哄的时候,预干队学员汪亦适发现肖卓然被马庚河招呼到主席台上。马庚河比画着交代着,肖卓然昂首挺胸,甚至还举起了拳头,像是宣誓。然后政训处的几名军官每人抱着一摞小册子,分发给预干队的学员。

当年的“四条蚂蚱”,此时一个在台上,三个在台下。同汪亦适并排的程先觉嘀咕说,都啥时候了,还在黑起屁股眼儿提虚劲,这老兄真是疯了!

汪亦适没有做出反应,脖子后面一股热气哈过来。郑霍山在后面说,嘻嘻,罗曼蒂克!  汪亦适说,是很罗曼蒂克,悲壮啊。

程先觉说,少说一句,当心祸从口出。

郑霍山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今夜就作鸟兽散,明天回家喝稀饭。

汪亦适轻轻地叹了一口气,不再说话。

领完钱,预干队和预科队的学员就各揣心思往自己的寝室走,走到半路,汪亦适才发现程先觉不见了。

汪亦适没有领到枪,只领到二十块大洋和一副中尉领章。回到寝室,他看着那副中尉领章愣了很长时间,感觉这一切就像是在做梦。然而大洋是实实在在的,扔在桌子上,发出清脆的响声。领章也是实实在在的,中间一道红杠,挂着两颗黄星。

汪亦适心里一阵冷笑,他妈的这就成中尉了?二十块大洋就能买一条命,简直荒诞!

这一天是民国三十八年二月十八,天晴。夕晖淡去,夜幕降临,随着远处时隐时现的隆隆炮声,有灯火的地方和没有灯火的地方全在乱着,有的乱着去杀人,有的乱着被人杀。街面上不时传来各种奇怪的脚步声,有的碎步小跑,有的大步流星,还有的若隐若现,那声音在昏黄的路灯下卷起,风一样渗进小巷深处,阴森森的。

头顶是一只黄得发红的电灯泡,25瓦。大约是火力发电厂也乱了,当做燃料的稻壳子填得忽多忽少,所以电灯光就忽明忽暗。忽明忽暗的灯光下面有一封信,信纸的一角被门缝里过来的风吹着,簌簌地动着,汪亦适的心就是被这簌簌的信纸给搞乱的。

很长一段时间汪亦适都没有搞明白,这封信到底是怎么到他手上的。在操场听冯百善训话之后,他倒是看见了马庚河私下里向肖卓然交代什么,但是那本《为三民主义而战》肖卓然并没有经手,而是政训处那几个军官直接发到大伙手上的,而发到他手里的《为三民主义而战》里居然夹着这封信,信的落款公然署名舒云舒,不知道是谁做的手脚。汪亦适最初看到信的时候,恍然如梦。

舒云舒在信中说,解放军凌晨就要攻城了,国民党大势已去,新中国曙光已现,有志青年应该审时度势弃暗投明。夜里十二点以前赶到皖西城南风雨桥头,即可视为人民的一员,超过十二点不到,即为人民的敌人。人生前程命运,在此一抉。

P1-3

序言

屈指算来,自从1991年徐贵祥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我们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至今已经超过20年。20年来,军旅文学风云际会,潮起潮落,上演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活剧。其中徐贵祥频频亮相,多有精彩表演。我亦始终是这一幕幕大剧的忠实观众,并且不断地为其击掌喝彩,也留下了不少叫好声或嘘声。今天借给《徐贵祥军事精品系列》作序的机会,我来作一个回望与勾连,把徐贵祥纳入“朱氏语境”中,就算“老话新说徐贵祥”吧。

何谓“孤岛”?我说的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军旅文学整体态势中的一个突出现象,即“孤岛现象”。这也是它区别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军旅文学的一大特点。自新时期以来,无论是80年代之初的“两代作家在三条战线作战”,还是90年代之初的“农家军歌”,总体都呈现一种“集团冲锋”方式,人数众多,声势浩大,不成思潮也成现象,令文坛为之侧目。然而进入新世纪以后,由于“商业语境强化和政治语境淡化”的双重夹击,军旅文学也急遽边缘化。当年人多势众动辄群体作战的军旅作家队伍也作鸟兽散,或人员流散,或斗志涣散,只有少数执著的坚忍者在“商海横流”中显出英雄本色,遂像滔滔商海中的“孤岛”一样,岿然屹立蔚成大家气象。比如以长篇小说崛起的徐贵祥,比如以非虚构文学坐大的王树增,还比如朱秀海、柳建伟等等。

何谓“坦克”?这是套用十几年前我评价柳建伟的一个比喻:突出重围的文学推土机——如果把中短篇小说家比喻成中巴、轿车的话,那么,长篇小说作家则更像推土机,它不以灵活、精美讨巧,而是靠力量、气势取胜。准此,徐贵祥则是正面强攻战争文学的重型坦克。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徐贵祥连续推出了《仰角》、《明天战争》、《历史的天空》、《八月桂花遍地开》、《高地》、《特务连》、《四面八方》、《马上天下》等8部长篇小说。除前两部外,基本上都是直面战争的重磅之作。时间上涵盖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朝鲜战争几个重大历史阶段,塑造了一大批敌、我、友军从基层官兵到中高级指挥官以及战术专家、思想政治工作者、特种兵、医务人员等各色人等,特别是《历史的天空》中个性强悍奇谲的草莽英雄梁大牙,《八月桂花遍地开》中高蹈空灵而又深藏内敛的沈轩辕,再到《马上天下》中深谋远虑执著追求“不战而胜”之战争至境的战术专家陈秋石等人物造像,已经登堂入室,进入了当代战争文学人物长廊,显示了作家在21世纪战争文学探索的进程,文学视野不断拓展,战争理解趋向深入,写作技巧渐入佳境。

《历史的天空》与柳建伟的《英雄时代》(非军旅题材)联袂获得第六届茅盾文学奖,令人振奋的同时亦令人感慨。徐、柳二位和获得这一奖项的老一辈军旅作家魏巍、刘白羽之间,在年龄上存在着40年的“断裂”!徐、柳的获奖或从一侧面表明,部队的中年作家已趋成熟,特别是徐贵祥,已成了战争文学长篇小说创作领域的主要标志性人物。这辆正面强攻的重型坦克已然占领了战争文学的“高地”。

由于茅奖和电视的双翼,《历史的天空》几近家喻户晓,成为徐贵祥的标志性作品,这里就多说几句。作为第六届茅盾文学奖评委,我曾受评委会委托,为《历史的天空》写下如下评语:‘《历史的天空》在种种历史的偶然背后,显示出了历史的必然,纵向而又曲折地演绎了梁必达从一介草莽到高级将领的性格史与心灵史,通过个体生命对历史的重新言说,以真切厚重的军人生命体验的细节和碎片,去填充和修补想象中的历史,使历史中的战争和战争中的英雄都变得更加真实、丰富和耐人寻味,从而以鲜活强悍的人物性格和人格光芒照亮了苍茫深邃的历史的天空和当代战争文学的人物画廊。作品凝重雄浑,充满了战争文学的阳刚之气和崇高风范,故事跌宕起伏,包蕴了聪颖的战争艺术和兵家智慧。”

20年来,我可以说是一步步看着徐贵祥如何蜕变和涅槃的。当然,全面分析,评价他的创作并非这篇短序的任务。我在此倒是想起了26年前提出的“寻找合点”的命题,今天面对徐贵祥的战争文学成就,我想借用这个命题但突破其界定,仅以《历史的天空》为例,来说明徐贵祥是如何“寻找”到成功的“合点”的。

首先是个人特质、秉性、经验、阅历与创作题材的合点。徐贵祥是个真正从兵堆里滚出来的军人,从战士、班长、排长、指导员一路走来,拾级而上,又两次进入南疆战场,经历了战火的淬炼(这一下就和大批战后去采访的作家划清了界限。后在出版社参与编辑撰写《百战将星》丛书时,又接触过大量梁必达式的原型人物的原生态资料。仅此,徐贵祥就足以成为《历史的天空》的最佳人选。然而事实还远不止于此。徐贵祥少年时期的乡村生活经历,甚至他一贯良好的“自我感觉”,风趣幽默、大大咧咧而又粗中有细的个性,都跟梁必达有契合之处。我大胆作个判断,梁必达这个人物,一半取于原型,一半则来自徐贵祥自己或者对自己的想象。此外,徐贵祥对军事的热爱,对战略战术战法的钻研,对单兵动作和班、排、连战术的谙熟,以及刻骨铭心的兵的生活经验和生命体验等等,都在小说中一览无遗。作者的性格就是作品的风格,这句话用在徐贵祥和《历史的天空》上,严丝合缝。

其次是思想与体验的合点。小说没有思想不行,杰出的作品更不能没有思想,任何杰作都一定是在哲学层面有作家的独到思考。但问题是为表达思想而表达思想,让思想罩住人物,让人物成为思想的奴隶,则小说难免会因为过于图解化而成为败笔。其实主题先行未必就不能出好作品,关键看你的主题是不是从生命体验中来,在小说叙述过程中又以生命体验为基础。《历史的天空》最大的成功之处就是写活了梁必达这个人物,而这部小说显然是灌注了作家一种独到的新英雄观或新历史观。徐贵祥的成功之处恰恰在于他没有或者说无力控制梁必达这个人物,这个人物自己“活”了,有了自己的生命,有了自己的精气神,已经逸出了作家的设计与掌控。所以,在写作过程中,是作者跟着人物走,而非牵着人物走。能达到这种境界,作者一定是有着充分的体验沉淀,以此为前提,任人物如何“冲撞”,也不会脱离在体验基础上生发的主题,而只会使主题得到更为充分的展现。此外,《八月桂花遍地开》中的沈轩辕,《马上天下》中的陈秋石等,均可作如是观。

再次是作品的艺术性与可读性的合点。尽管好读的不一定是优秀的,但不好读肯定不是作品的优点。何况一部几十万字的长篇小说如果不具备相当的可读性,在今天这个读图时代其受众恐怕就要打一个很大的折扣了。徐贵祥的长处正是编故事,他始终将目光聚焦于人物在战争与政治的多重纠葛和激烈碰撞中的复杂境遇和传奇经历,人物性格既有发展,又有恒定的基本元素贯穿始终。命运起伏跌宕,故事大开大合,常常出人意料却又总在情理之中。环环相扣,抽丝剥茧,草蛇灰线,引人入胜。再加上语言的粗犷劲道,酣畅淋漓,势如破竹,也加强了阅读的快感,一旦开卷便欲罢不能,非一气呵成而后快。显然,我们从中看出了中国传统章回小说对徐贵祥的深深浸淫,使这种一度被视为传统、保守的叙事形式越来越显示出了历史积淀的巨大穿透力和生命力。

最后,如果要对徐贵祥战争文学创作提出建议的话,我还是那句老话:写得再慢一点。15年来,徐贵祥保持了平均两年一部长篇的写作速度,就质量和速度的综合指数而言,他无疑是当下军旅作家中的冠军。他自己曾经在一个对话中有所辩白:难道十年写一部就一准能写好吗?潜台词似乎就是:我一年一部又快又好怎么啦?看得出,他对自己的写作速度和创作能量颇为自得。其实,是否写得快就一定写不好,或者说写得慢就一定写得好,这个问题还真不好说,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是一般来说,容易“萝卜快了不洗泥”。至少对徐贵祥来说,多看多思少写,慢一点再慢一点,就有可能挣脱已然明显的轻车熟路的既定故事结构模式和人物关系模式;就有可能使小说语言更精细、丰盈、饱满和空灵一点。如此等等。今天,多一部少一部对徐贵祥来说意义已经不大了。他应该有一种自我要求,一种对当下军旅文学的引领或楷模的担当精神。总之,希望徐贵祥放慢速度,提高难度,降低产量,提高质量。不仅要立马可取地打造出谋生的柴刀斧头,更要千锤百炼锻造出传之后世的干将莫邪。

是为序。

著名评论家、解放军艺术学院原副院长朱向前

壬辰春月于京西黑白齑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四面八方(全新典藏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徐贵祥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456502
开本 16开
页数 44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20
出版时间 2012-07-01
首版时间 2012-07-01
印刷时间 2012-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6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28.37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47
175
2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9: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