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少年维特之烦恼
内容
编辑推荐

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是一部书信体小说。主人公维特是一位渴望自由和平等的普通青年,他对一位名叫绿蒂的姑娘一见钟情,但绿蒂已有未婚夫,维特在痛苦和矛盾中逐渐迷失自我,痛苦不堪。

这本书是美国编译的青少经典(英汉对照),是英美校园被推荐最广的文学经典,由美国人为青少年专门编写,中国台湾地区组织翻译,大陆专家审订并导读。

内容推荐

《少年维特之烦恼》是歌德早年最重要的作品,一部书信体小说。作者创作它时年仅25岁。小说描写进步青年对当时鄙陋的德国社会的体验和感受,表现了作者对封建道德等级观念的反应以及对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少年维特爱上了一个名叫绿蒂的姑娘,而姑娘已同别人订婚。爱情上的挫折使维特悲痛欲绝。之后,维特又因同封建社会格格不入,感到前途无望而自杀。

这本《少年维特之烦恼》由中国致公出版社出版发行。

试读章节

1771年5月4日

终于离开了,这种感觉真是幸福!我最亲爱的朋友啊,人心可真是太奇怪了!我以前是那么爱你,甚至觉得无法跟你分离,可一旦离开了你,我却又感到高兴!我知道你会原谅我的。命运让我陷入这些感情的旋涡当中,不正是为了折磨我的心吗?可怜的雷奥诺拉!可这并不能怪我。她妹妹非凡的妩媚给了我愉快的享受,这难道也是我的错吗?但我难道就完全不受责备吗?难道我没有鼓励她的感情吗?她那些纯真的话语其实并不可笑,可我们却经常为此大笑不已,我自己不是也以此来让自己开怀吗?

人呀,抱怨自己又有什么意义呢?亲爱的朋友,我向你保证,我会让自己进步的,我不会再像以前那样,为命运带给我们的那一点点困扰而发愁。我要享受现在,让那些过去的事成为过去吧。你说得对极了。我最好的朋友,要是一个人能够不那么执着地总是去回忆自己以前的不幸,而是更多地考虑如何生活在当下的话,那么他所遭受的痛苦就会小很多。上帝知道人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啊!

请告诉我母亲,我会尽量处理她的事情,并尽早告诉她最新进展。我已经见过婶婶了,她根本不像我们在家里所谈到的那么不招人喜欢。她总是充满活力,快人快语,而且心地也非常善良。我告诉她我母亲对她扣下一部分遗产未分表示不满。婶婶也告诉了我她这样做的原因以及她要怎样才会把全部的遗产——比我们要求的还要多——统统拿出来。总而言之,我现在就不谈这件事了吧,请告诉我母亲,一切都会得到很好的解决。在处理这些小事情的时候,我又发现,在这个世界上,误解和冷漠要比奸诈和恶毒的破坏力更强——不管怎么说,至少奸诈和恶意并不多见。

除了这些事情以外,我在这里感到非常幸福。在这天堂一般的地方独处有利于安抚我的心灵,而眼下的美好时节也正以其无尽春意温暖着我那颗时常颤抖的心。所有的树儿和篱边的花儿都盛开了,我真想变作一只金龟子,飞翔在那一片芬芳的海洋中,尽情摄取养分。

城市本身并没有什么让人高兴的,但周围的自然却有一种让人难以描述的美丽。一座座小山纵横交错,形成一道道迷人的山谷,已故的M伯爵也曾经为这美景感动,并在其中的一座小山上建起了一座花园。花园非常朴实,人们一进去就会发现那并非专业的园艺家的手笔,而是出自一颗敏感的心灵——他希望能够跟自己单独进行交流。那倾颓的凉亭曾经是主人最喜欢去的地方,我也曾经在那里流连忘返,并在那里为已故的主人洒了不少眼泪。很快,我将会成为花园的主人;没有几天,那位园丁就对我产生了好感,而他也将因此得到回报。

5月10日

一种奇妙的愉悦充满了我的心灵,就像那些美妙的春天的早晨一样。这地方就像是专为我这样的人设计,我独自一人在这里尽情享受着生活的美好。我的好朋友啊,我是多么幸福,现在我完全沉浸在这一片宁静之中,甚至把自己的艺术也丢到了一边。我现在一笔也画不出来,但跟以前相比,我感觉现在的我更像是一位伟大的画家。每当这可爱山谷里的雾气在我周围升起,太阳高高地挂在幽暗的树林上空,只有几道阳光偷偷射进这片圣地的时候,我就会躺在山间那飞流而下的溪水边的茂盛的野草中,趴在地面上,仔细观察那一棵棵姿态各异的小草;每当我感到自己的心正在贴近草丛中的那个小世界,贴近草间那数不清的、形形色色的小虫子和小蛾子的时候,我就会感受到那个照着自己的模样创造人类的全能的上帝的存在,感觉到那个能够将我们带进那永恒快乐之中的充满爱的天父的呼吸。我的朋友啊,每当后来我眼前暮色朦胧,周围的世界以及整个天空都像情人的倩影一般憩息在我心灵中的时候,我便常常产生一种急切的向往:啊,要是能把这一切重现,吹口气就能把心中那丰富而温馨的情景再现在纸上,使它们成为你心灵的镜子,就像我们的灵魂是无所不在的上帝的镜子一样,那该有多好啊!我的朋友啊,不过这已经超出我的承受范围了,如果那样的话,我就必定会在这宏壮的景象中窒息。

5月12日

我不知道是因为这四周有迷人的精灵游荡,还是我内心那些美妙而温暖的奇思异想把我周围的一切变得犹如伊甸园一般美好。花园的前面是一口水井,我对这口井产生了迷恋——就像人鱼美露茜和她的姐妹们一样。走下一座小山,前面就是一座拱门,再往下走二十级台阶,就会有一股清泉从大理石岩缝中喷涌而出。泉水四周砌了一圈矮矮的围栏,大树浓荫覆盖着其下的地面,凉爽宜人。这一切都让人怦然心动,流连忘返。我几乎没有一天不去那儿坐上一小时。城里的姑娘都到这儿打水,这种工作是如此普通却又最为必需,从前,即使是国王的女儿也做这件事情。每当我坐在那儿的时候,古代家长制社会的情景便会浮现在我眼前:人类的祖先们就是这样在水井旁彼此相遇,结为夫妻,并感受到那充满善意的精灵在水井和清泉的上空游荡。相信任何一位曾经在夏日长途跋涉之后享受过井畔清凉的人都能明白我的感受。

5月13日

你问我要不要把书寄给我。亲爱的朋友啊,求求你,看在上帝的分上,千万别让书来打扰我!我不想再得到任何指导和激励了,我的心本身就已经够不平静的了;我现在需要的是摇篮曲,我已经在荷马的诗中找到了好多。我常常让它们帮我把那闹腾不已的热血冷静下来,你简直无法想象我这颗心有多么变幻无常、捉摸不定。我亲爱的朋友,我还需要向你描述我的感受吗?你曾经在我由苦闷变为开怀,由甜蜜的忧郁转为放纵的激情的时候陪伴过我。我也把我这颗心当成是一个生病的孩子,不对它进行任何的约束。千万不要把这些情况告诉别人,他们肯定会强烈反对的。

P1-10

序言

维特,“被捆绑在十字架上的普罗米修斯’’

歌德是一个长寿作家,生于1749年,逝于1832年,共度过了八十三个春秋;他生活在发生了一系列震撼世界的巨大历史事件的时代:七年战争、美国独立、法国大革命、拿破仑的兴起和覆灭、1830年的六月革命。他自己在一首格言诗中写道:“谁锲而不舍地把目光盯住时代,他才可以议论,他才配写出诗篇。”这样在他的笔下,呈现出的是时代的风云,剖析的是人的内心世界,描绘的是万物的运动和发展,探索的是生活的真谛。创作的冲动,无法遏止的激情,穷究底蕴的追求,伴随着他漫长的一生。

歌德一生写出了数以千计的诗歌,卷帙浩繁的小说、戏剧、文论、散文、书信、日记。在这些创作中最重要的当然是他以毕生精力完成的悲剧《浮士德》,是他在年仅24岁,仅用四周写就的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

这里我要向读者介绍的是《少年维特之烦恼》。

歌德在他晚年与爱克曼谈话中涉及到《少年维特之烦恼》时说道:“我像鹈鸪一样,是用自己的心血把那部作品哺育出来的。其中有大量的出自我自己心胸中的东西、大量的情感和思想,……”(1824年1月2日)。他说这段话时距这部作品的产生已有半个世纪之久了。可他对它的感受、对他的关切仍是如此之深。

在这部作品中,如歌德所言,有他自己大量的情感和思想,也如他自己所写的那样,他的所有作品都是他人生巨幅自白的一个片断。《少年维特之烦恼》即是这样一部作品,是他自身一次情劫的披露,一种精神上的自我校正。

1772年5月,大学毕业的歌德前往帝国法院所在地魏茨拉实习,他在这座小城只居留了五个月的时光,却使自己陷入了几乎导致轻生的爱情。他在一次舞会上遇见了一个法官的女儿夏绿蒂·布夫,对她一见钟情。但这种爱情一开始便注定是一场悲剧,她是他好友凯斯特涅的未婚妻。对夏绿蒂的无法遏止的爱使他异常痛苦,几度想以自杀求得解脱。但他最终克制了愚蠢的念头,不辞而别,离开了这个伤心之地,离开了令他魂牵梦萦而又无法得到的女人。①

歌德返回法兰克福之后,不久就得悉他在魏茨拉的朋友耶鲁撒冷因恋友人之妻无望而借凯斯特涅的手枪自杀的消息。相同的感情,相同的遭遇,在歌德心中激起了创作的冲动,他在四周之内手不释笔地完成了这部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

这部小说没有什么引人入胜、跌宕起伏的故事,歌德本人用了这样一段话对它的内容做了概括:“我描写了一个有着深沉细腻情感和真正观察力的年轻人,他陷入迷茫的梦幻中不能自拔,在沉思冥想中慢慢毁灭了自己,直到最后被不幸的激情,特别是被一种无止境的爱情所粉碎,用一颗弹丸射入自己的脑袋。”小说的情节十分简单,年轻的维特来到一个小城,这里风光绮丽,民风淳朴,天真快乐的儿童,给予他极大的喜悦。在一次舞会上他认识了一个名叫绿蒂的少女,她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令他倾心。从此他便沉醉于对绿蒂的爱恋之中。爱激发起了幻想,而幻想又进一步激发起爱。绿蒂虽然也喜欢他但不能以爱回报,因为她已与维特的朋友阿尔贝特订婚。他陷入一种尴尬和痛苦的境地,毅然离开了小城,在异地的一个公使馆任职,力图从事业上得到解脱,有所作为;然而鄙陋的环境、污浊的人际关系,压抑个性、窒息自由的现存秩序,使他无法忍受。才能无法施展,感情无所寄托,使他更加思念起绿蒂,终于把他又驱回到绿蒂身边。这时绿蒂已与阿尔贝特成婚。他的存在已失去依靠,他幻想中的一切已经破灭。他决定以死殉情,用从阿尔贝特借来的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从这个简单的情节中,我们清晰地看到,在维特身上既有耶鲁撒冷也有歌德本人的影子。但维特不是耶鲁撒冷,更不是歌德。生活、经历、直观和材料并不能造就出一个伟大的作家,并非就能创作出一部伟大的作品。席勒在给歌德的一封信中说得精辟:“有两点是属于诗人和艺术家的:他超越现实,他停留在感官之内,这两点结合之处就是审美艺术。”歌德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清醒地、有意识地把两者结合起来,既不把自己拘禁于感官之内,也不用臆想去取代经历。他赋予维特以更多的内容。这一形象体现了歌德所处社会正在蓬勃兴起的一种时代精神。十八世纪七十年代在德国文学上兴起了一场遍及全德的文学革命:狂飙突进运动。歌德是这一文学运动的主将,他在1771年创作的悲剧《葛茨·冯·伯利欣根》塑造了一个反抗人间王权的英雄,在1773年写出了反抗天上神权的伟大叛逆者的《普罗米修斯》;而在随之的1774年就以维特这个别人物,更完整、更充分地表达了德国新兴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发起的“狂飙突进”运动的诉求:崇尚自然,崇拜天才,推崇民族意识,疾呼反抗,渴求精神上的自由,否定现存社会秩序的合理性。维特不就是体现了德国新兴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这种叛逆精神吗?他要摆脱传统的束缚,渴望自由,实现自我,渴望爱情。但现存秩序的猥鄙却使他渴望自由而得不到自由,实现自我而找不到自我,渴望爱情而得不到爱情。这个精神上的强者和生活中的弱者的唯一出路便是自我毁灭,以此表明了对自己信念的忠实,完成自身价值的实现。

维特的自杀无疑是宣告了他与现存秩序的决裂,是对窒息和压抑维特这一类青年人的社会的控诉。因此《少年维特之烦恼》决不仅是一部爱情小说,而更是一部深刻的社会批判作品。

这是一部用日记和书信体写成的小说。这种体裁在歌德之前,英国作家塞缪尔·理查逊、法国作家卢梭用这种书信体分别写出凄美的爱情小说《克拉丽莎》、《新爱洛绮丝》。以第一人称的形式更利于披露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意识的流动,抒发苦闷的心理和迷惘的情愫。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不是以情节见长,全书如一篇感伤的抒情诗,坦率、真实、袒露心扉、毫不做作,无论主人公的爱的欢愉或痛苦都跃然纸上,像是捧出一颗跳动的、被伤害的心,强烈激起人们情感上的共鸣和精神上的震动。

《少年维特之烦恼》一出版,立即在德国、在欧洲激起了巨大的轰动。在年轻一代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一些与维特有相仿遭际的人,身着维特的服装而自杀;而狂飙突进的作家在维特这一形象上看到的是叛逆的时代精神,他们同声赞扬,称这是“被捆绑在十字架上的普罗米修斯”(作家伦茨语)。它能引起如此震撼,对此歌德本人做了这样的分析:“这主要是因为它的出现适逢其时的缘故。就像一颗地雷的爆炸只需一点导火线那样,这次在读者中引起的爆炸也是这样,是因为每一个抱有无法平息的激情和想象的烦恼的年轻人,现在都一下爆发出来。”这清楚地表明了它表达出的时代感和早已潜伏在青年人中间对社会的抗议和反抗。正因为这部作品所体现出的时代叛逆精神,它遭到了教会和当权者的诋毁,许多城市下达了禁令,对已出版的加以焚烧。有趣的是,还有一个作家为消除《少年维特之烦恼》的影响,仿作了一部《少年维特之喜悦》,维特自杀未遂,与绿蒂结为夫妇,遂了心愿。但无论是攻击、查禁、仿作、焚烧,都已变成历史的笑柄。这部作品已成为德意志民族文学中的珍品,世界文学宝库中熠熠生辉的瑰宝。

书评(媒体评论)

所有德国文化领域中的伟大人物中,没有比歌德更真实,更伟大,更不朽的艺术家了。

——德国文艺评论家 梅林

幸运遭到阻挠,活动受到限制,愿望得不到满足,这些都不是某个特殊时代的、而是每个人都碰得着的不幸事件。假如-个人在他的生平不经过觉得《维特》就是为他自己写的那么一个阶段,那倒很可惜了。

——德国作家 歌德

一本有价值的书,看来总是永远年青的。读了这样的书,似乎也能够使人永远地年青。

——中国作家、翻译家 郭沫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少年维特之烦恼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德)歌德
译者 张翔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致公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4503104
开本 32开
页数 35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8
出版时间 2012-06-01
首版时间 2012-06-01
印刷时间 2012-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教育考试-外语学习-英语
图书小类
重量 0.23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H319.4:I
丛书名
印张 1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65
118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红蚂蚁图书有限公司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8:4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