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爱的教育
内容
编辑推荐

有一个小男孩,他叫恩里科。在他的身边,发生了许许多多感人的小故事。他把它们都用日记记录了下来。这个日记本里,还有父母写给他的劝诫启发性的文字、老师在课堂上读到的精彩的“每月故事”……

现在,就让我们翻开他的日记本《爱的教育》,一起去体验热爱学习、热爱祖国、同情弱小、乐于助人、尊敬师长、体贴父母等美好的精神吧!

由亚米契斯编写的这本《爱的教育》是美国编译的青少经典(英汉对照),是英美校园被推荐最广的文学经典,由美国人为青少年专门编写,中国台湾地区组织翻译,大陆专家审订并导读。

内容推荐

《爱的教育》(Cuore,直译为《心》)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在1886年写的一部少儿小说。歌颂爱是整部小说的主题。作者心中充满热情,抒写了人世间最伟大的爱,无论是对国家、社会、民族的爱,还是对父母、师长、朋友的爱,处处扣人心弦,感人肺腑。

《爱的教育》属日记体小说。以1881—1882年间意大利一个四年级男孩恩里科的眼光,讲述了从他四年级10月份开学的第一天到第二7月份在校内外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其间还包括父母在他日记本上写的许多劝诫性的、富有启发意义的文章,以及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有感染力的每月故事。

目录

帕多瓦的爱国小英雄

扫烟囱的人

卖炭者与绅士

我的母亲

伦巴第的少年侦探

雪球

佛罗伦萨的少年誊写员

斯达帝的图书室

铁匠的儿子

劳动者的伤口

铁匠铺

打斗

罗马涅之血

育幼院

加龙的母亲

朱塞佩·马志尼

患佝偻病的孩子

火灾

从亚平宁山脉到安第斯山脉

意大利

我的父亲

再会

试读章节

帕多瓦的爱国小英雄

我决不做卑怯的士兵,决不;但若是老师每天都能说像今天早晨的故事给我们听,我一定会更喜欢去上学。老师说:“每个月我都会给你们讲个故事;我会把它写下来给你们,每个故事都会跟今天讲的品格高尚的少年的故事一样有意义。”下面就是今天说的《帕多瓦的爱国小英雄》。

一艘法兰西的轮船从西班牙的巴塞罗那起航,开往意大利的热那亚。乘客中有法兰西人、意大利人、西班牙人,还有瑞士人。这些人中有个ll岁的孩子,衣衫褴褛,孤零零地避开了人群,像野兽般用阴郁的眼神注视着别人。他用这种可怕的眼神看人不是没有原因的。两年前,他被在帕多瓦附近种田的父母卖给了一个走江湖的戏班子,班子里的人用鞭子打他、踢他,让他挨饿,强迫他学会耍把戏,然后带着他跑遍法兰西和西班牙,不断地凌虐打骂,不让他吃饱。到了巴塞罗那以后,他再也无法忍受这样的虐待和饥饿,还有这种悲惨的处境,于是就逃离了戏班子,跑到意大利领事馆寻求保护。领事十分同情他,就让他乘这艘轮船,还让他带一封信给热那亚的出纳官,让他派人送这个少年重回到他父母——那曾经像兽类般残忍地将他卖掉的父母身边。可怜的少年备受折磨,显得非常虚弱。他被安排在二等舱里。大伙儿都投以好奇的目光;有些人还上前跟他讲话,他却一句也不回答,像是憎恨和鄙视世界上的每一个人。这种艰辛和痛苦的程度,已让他悲伤且愤世嫉俗了。

但是仍有三个旅客,用种种的方式探问他,终于使他开口说话了;他用那种混夹着威尼斯语、法语和西班牙话的杂乱语言,叙述了他的故事。那三个乘客虽不是意大利人,居然也听懂了他的话;于是部分出自于同情,部分出于酒后的热情与兴奋,他们给了少年一些铜币(索尔多,意大利铜币),接着又戏谑他,让他继续告诉他们另外一些事情。这时一些妇女也进入了船舱,他们出于炫耀,叮叮当当地丢了一些钱在桌上,叫着:“喂,拿去吧!这些也拿去吧!”

少年把钱币都放进口袋里,低声地向他们道谢,阴郁的脸上第一次有了笑容。他爬上自己的铺位,拉下床帘,静静躺下,想着自己的事情。有了这些钱,他可以买点儿好吃的东西在船上吃,他已经有两年不知道面包的滋味了;两年来他一直穿着的破衣服,到了热那亚上岸以后也可以脱下,买件夹克换上;并且还可以带点钱回去,总比空着口袋回家要好些,多少可以得到父母较慈悲的对待。这些钱对他来说,竟成一笔小财富。正当他躲在布帏后的铺位上想得开心的时候,那三个旅客已围坐在二等舱的餐桌边高谈阔论。他们一边喝酒,一边谈论着他们旅游过的国家和见闻,从一个话题转到另一个,渐渐就谈到了意大利。其中一个开始抱怨意大利的客栈很糟,另一个就接着批评火车。酒越喝越多,话越说越起劲,他们开始诋毁意大利的一切。一个说他宁可到北极去也不愿意去意大利;一个说意大利人全都是土匪、骗子;第三个则说意大利的官员根本不认识字。

“一个愚昧的国家!”第一个又说道。“下等的国家!”第二个也骂道。“强——”第三个则叫出“强盗”的一个“强”字,还没喊出“盗”字时,突然之间,铜币就像雨点似的打在他们的头上、肩上,有的落在桌上和地板上乱滚,发出吓人的声响。三个旅客勃然大怒,跳起来抬头想看个究竟时,脸上又挨了一把铜币。

“把你们的钱拿回去!”只见少年从铺位的布帘间探出头来,鄙夷地大声叫道,“我不要那些侮辱我的国家的人的施舍!”

扫烟囱的人

昨日下午,我到学校附近的女子学校,把那篇《帕多瓦的爱国小英雄》送给西尔维亚的老师,她说要看看这个故事。这个学校大约有700个女孩子。当我到那儿时,她们正好下课,都高高兴兴地准备回家去过万圣节和万灵节这两个节日。在这儿,我瞧见一件值得赞美的事情:在学校斜对面的街道角落里,站了个扫烟囱的小孩子,他的脸一片漆黑,带着一个袋子和一把铲刀,一手正扶着墙壁,头伏在臂弯时,伤心地哭泣着。有两三个女孩,大概是二年级的,走过去问他:“怎么回事?你怎么哭得这么伤心呀?”可是他没回答,只是哭泣。

“来,告诉我们是怎么一回事?你为什么哭呢?”那些女生一再地问他。这时他才从臂弯里抬起脸来——一张小孩儿似的脸,啜泣着告诉她们,他扫了好几家的烟囱,赚了30个铜币,却把它们都弄丢了,是从他衣袋里的破洞漏掉的——说着翻出那个破洞让她们看——而没有了钱,他也不敢回去了。

“师父一定会打我的!”他说着又哭了起来;把头又伏在臂弯里,显得绝望无助的样子。女孩子们站在那里,很同情地望着他。在这个时候,其他的女学生,有高年级的,有低年级的,有穷人家的,也有阔人家的,都夹着书包走过来;其中有个帽子上插了支蓝羽毛的大女孩从衣袋里拿出两个铜币,说道:“我只有两个铜币,我们大家再凑一些吧。”

“我也有两个呢,”另一个穿红衣服的女孩说,“我们大伙儿一齐凑,一定可以凑到30个吧!”说着她们又叫道:

“阿玛利亚!路易莎!安妮娜——一个铜币。你们谁还有钱吗?请捐出来吧!”

于是有许多女孩把准备买花或笔记簿的钱都交给她们了;一些小点儿的女孩也拿出了半分钱的铜币;最后戴蓝羽毛的大女孩把钱收齐,大声儿数道:

“8个,10个,15个!”但还不够。这时又来了一位比她们都大的女孩,从她的外表看像是个助教的模样,她拿出半个里拉——值10个铜币,这使得大家都很高兴。可是仍然少5个铜币。

忽然有个女孩说道:“四年级的同学来了,她们一定有钱!”四年级的女孩们一到,铜币便像阵雨似的集拢起来。还有许多同学急急忙忙地向这边跑来。这真是一幅最美的情景:可怜的扫烟囱孩子被围立在花花绿绿的美丽衣服,飘旋纷飞的羽毛、缎带和卷发之中。30个铜币早就集齐了,可铜币仍然如注地被掷下。那些最小的女孩,虽然没有铜币,但也挤进大女孩们中间,把花束送给他,以代替其他的赠与。突然间女校工出来叫道:

“校长先生来了!”

于是女孩们像一群雀鸟似的四下散去,只剩下扫烟囱的孩子一个人立在街道中,满怀欣喜地擦着眼泪。他手上捧着满满的钱币,上衣的纽扣缝儿里、衣袋里,还有帽子里都装满了鲜花;地上,也有许多花儿散落在他脚周边!

P1-13

序言

爱的经典教科书

《爱的教育》(原名Cuore,意大利语是“心”的意思,也称《一名意大利小学生的日记》),是由意大利作家艾得蒙多·德·亚米契斯耗时10年,根据他的儿子的日记改编而成的日记体小说。本书以一个意大利小学四年级男孩恩里科的眼光,讲述了从四年级10月份开学的第一天到第二年10月份在校内外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包括发生在恩里科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还包括亲人为他写的许多劝诫性的、具有启发意义的文章,以及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感人肺腑的每月故事。通过塑造一个个看似渺小,实则不凡的人物形象,在读者心中荡起一阵阵情感的波澜,使爱的美德永驻读者心中。整部小说以一个小学生的眼光审视着身边的美与丑、善与恶,完全在用爱去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以充满了儿童情趣的幽默语言,讲述着最平凡的却是最真实感人的生活。

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金波曾说:“儿童需要属于他们的文学,文学给他们快乐,给他们抚慰,甚至成为宣泄的一种方式。但儿童文学的功能绝不仅仅是这些,文学还应当给予他们思考,给他们激励,给他们高品位的审美需求。文学不仅仅是迎合,是满足,还是引导。”《爱的教育》带有明显的引导性,它引导孩子们自己去关注、欣赏、品位、思考,引导他们用爱心与读者对话。这部书最可贵之处就是以孩子的口吻、孩子的笔触、孩子的眼光来写孩子的生活和思想,使其更贴近孩子的内心世界,也更能被孩子们接受,这是那些空洞的理论与说教,以及那些抽象的教科书所无法比拟的。全书所采用的日记体更具真实感,更能贴近孩子的生活实际。亚米契斯将《爱的教育》巧妙地融入了书中记录的与9—13岁孩子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故事,让孩子在缓缓流淌的“爱”的旋律中,谱出单纯的、美好的、永恒的“爱”的组曲,以无形幻化为有形,培养孩子的道德情操,从而可以使孩子了解到如何为人处世,如何成为一个有勇气、充满活力、正直的人,一个敢于承担责任和义务的人,这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

该书自1886年诞生到1904年的短短20年里,就印刷了300多版。100多年来,始终畅销不衰,目前已有100多种文字的译本,并且多次被改编成动画片、电影、连环画,影响遍布全世界,成为一部最富爱心及教育性的读物。它是世界公认的文学名著,并且是一部人生成长中的“必读书”。

《爱的教育》的中文版由夏丐尊先生于1924年翻译而成,漫画家丰子恺先生作插图和封面,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夏先生把办学校比做挖池塘。他说,我国办学校以来,老在制度上方法上变来变去,好像挖池塘,有人说方的好,有人说圆的好,不断地改来改去。而池塘要成为池塘,必须有水,这个关键问题反而没有人注意。他认为办好学校的关键是必须有感情,必须有爱;而当时的学校所短缺的正是感情和爱,因此都成了没有水的池塘,任凭是方的还是圆的,总免不了空虚之感。夏先生给这部小说的评价很高,说作者写出了理想的教育境界,就是把学校、家庭、社会都建立在感情的基础上,建立在爱的基础上。小说原名《心》,夏先生觉得这个书名不醒豁,不能表明内容,先想改成《感情教育》,最后决定用《爱的教育》。

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在升华。长久以来教育界就提倡素质教育《爱的教育》以一个孩子的口吻告诉我们:素质教育就是“爱的教育”。从热爱祖国、热爱同胞到同情弱小、乐于助人、尊师爱生、体贴父母等人类美好的精神,从对父母的爱、对教师的爱、对同学的爱到学会自尊自爱自强,通过对爱的感知、理解来提升自己、关怀他人,奉献社会,这些都是其他素质的基础。书中的每一章、每一节,都洋溢着爱的旋律,都把“爱”表现得完整深入、淋漓尽致,孩子们真正在爱中懂得惜福和感恩,读来韵味无穷,发人深省,使之成为无可争议的“爱”的教科书。

书评(媒体评论)

没有爱的教育将会使教学枯燥,像山泉枯竭一样。

——中国教育家 陶行知

这书一般被认为是有名的儿童读物,但我以为不但儿童应读,实可作为普通的读物。特别地应介绍给与儿童有直接关系的父母教师们,叫大家流些惭愧或感激之泪。

——中国作家、教育家 夏丐尊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爱的教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意)亚米契斯
译者 徐立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致公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4502886
开本 32开
页数 26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0
出版时间 2012-06-01
首版时间 2012-06-01
印刷时间 2012-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教育考试-外语学习-英语
图书小类
重量 0.17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H319.4:I
丛书名
印张 8.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67
119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红蚂蚁图书有限公司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22:1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