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电影史话/近代精神文化系列/中国史话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史话》旨在为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提供一套较为完整、准确地介绍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普及类系列丛书,从而使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人们尤其是青少年能够了解自己祖先的历史。《中国史话》系列丛书主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介绍了从古至今数千年来中华文明发展和变迁的历史。这些历史不仅展现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辉煌,展现了先民的智慧与创造精神,而且展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与抗争精神。本册为《电影史话》,由孙立峰编著。

内容推荐

《电影史话》是中国史话系列之一,由孙立峰编著。

《电影史话》简介:

电影又称映画。从技术手段上看,电影是根据“视觉暂留”原理,运用照相和录音手段,把自然事物及客观环境的影像和声音摄录在胶片上,然后通过相应的放映和还原技术,使之在银幕上形成活动影像和声画对位,用来表现一定画页内容的现代技术。

中国电影创作问世于1905年,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传统到现代,从萌芽到拓荒,从起步到发展等演化变革的历史面貌。

目录

引言

一 中国电影的萌芽与开拓时代

 1 中国电影的初兴与演进

 2 早期香港电影

 3 早期台湾电影

 4 结束默片时期

二 中国电影艰辛与错综的起步

 1 派系林立的电影群体

 2 动荡和紊乱的中国电影思潮

 3 左翼电影前期

 4 左翼电影后期

三 中国电影的苦斗与挣扎

 1 “软性电影”及“中央电影摄制场”

 2 “四国主义电影”与“小市民电影”

 3 风雨飘摇中的小电影公司

 4 国防电影

四 中国电影的救亡时刻

 1 抗战电影

 2 抗战电影的外围

 3 “孤岛”与沦陷区电影

 4 “国策电影”

五 中国电影的黎明和曙光

 1 国民政府对电影的接收及其官方制片

 2 战后民营公司及战后港台电影

 3 战后中国电影的基本阵地

 4 走向人民电影时代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中国电影的初兴与演进

据史料记载,中国最早接触电影的年代是1896年。所谓接触电影,只是电影放映,而不是电影拍摄与制作。1896年8月11日,上海徐园内的“又一村”公开放映了外国电影,影片主要有《骑马大道》、《马德里名都街市》、《西班牙舞蹈》、《剑术赌输赢》、《俄国皇帝游历法京巴黎》等。西方电影在中国刚刚登陆之际,中国人称之为“西洋影戏”。当时上海出版的《游戏报》介绍道:“美国电光影戏,制同影灯而奇妙幻化皆出人意料之外者。观者至此几疑身人其中,无不眉为之飞,色为之舞。如影戏者,数万里在咫尺,不必求缩地之方,千百状而纷呈,何殊乎铸鼎之像,乍隐片现,人生真梦幻泡影耳,皆可作如是观。”

由于中国当时具有十分广泛的电影市场,因而很快吸引了众多帝国主义国家的电影冒险家前来淘金。1899年西班牙富贾加伦坡在上海福州路升平茶楼、虹口乍浦路跑冰场、湖北路香番菜馆客堂等地租场放映电影。1903年西班牙商人雷玛斯在上海虹口乍浦路跑冰场、大马路同安茶居、福州路青莲阁、海宁路北四川路维多利亚影戏园放映电影。1908年雷玛斯搭筑的虹口大戏院,是当时上海滩正式修建的第一座电影院。

在电影进入上海的同时,一些外国人也把“西洋影戏”的放映扩大到北京。1902年元月,北京前门打磨厂福寿堂首次放映电影,其内容差不多均为杂耍之类。1904年慈禧太后70寿辰之际,英国驻北京公使呈送的生日礼物,就是电影放映机和时髦影片。奇怪的是,在为慈禧祝寿放映电影时,竟发生电影摩电机爆炸事故,慈禧怒认此物不祥,清宫从此不准再放电影。直至1906年以后,电影才又兴盛京城,最红火的要属前门大栅栏的大观楼电影园,每晚都挤满了影客。从此之后,大栅栏庆平茶园、东安市场吉祥戏园、大栅栏三庆园、西单新丰市场和声戏园等都开始有了电影放映场所。

电影在中国的迅速发展,也相应引起了清朝官方的注意,根据电影放映时的混乱状态,清政府于1911年6月公布了电影映出条例,条例明文规定:开设电光影戏场需报领营业执照,男女必须分座,不得有淫亵影片,夜场不得迟至十二点等。可以说,这个电影法规,基本上也是后来中国电影检查制度的雏形。

在中国电影初期阶段,基本放映的都是法国、德国、英国的影片。1912年以后,法国等国电影逐渐衰落,美国电影开始在全世界建立自己的霸权地位。由于欧洲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因而美国乘虚而人,中国的电影市场充斥着美国影片,影片的主要内容通常为滑稽喜剧和耸人听闻的凶杀侦探片。外国影片在中国的映出,当然是帝国主义文化商品输出和文化侵略的产物,但是电影的出现,毕竟还是给中国人民在精神及娱乐生活,带来了一种崭新的享受形式。与此同时,电影的引进,也扩展了中国知识分子的视野,迎来了中国艺坛对本土文化更新换代的新思潮。中国艺术家在看西方电影的启发之下,创造出了具有华夏民族特点的中国电影。

中国第一个从事电影业的人是林祝三,他早在1903年北京前门打磨厂、天乐茶园等地就已开辟了中国的商业性电影放映业。但北京的电影出租业却到1911年才开始,当时北京电影出租业主是一位英国商人,其出租电影的牌号为“林发影戏公司”。P3-5

序言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古老国度,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从来都没有停止过探寻、创造的脚步。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轻若烟雾、薄如蝉翼的素纱衣向世人昭示着古人在丝绸纺织、制作方面所达到的高度;敦煌莫高窟近五百个洞窟中的两千多尊彩塑雕像和大量的彩绘壁画又向世人显示了古人在雕塑和绘画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还有青铜器、唐三彩、园林建筑、宫殿建筑,以及书法、诗歌、茶道、中医等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无不向世人展示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灿烂与辉煌,展示了中国这一古老国度的魅力与绚烂。这是一份宝贵的遗产,值得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珍视。

历史不会永远眷顾任何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当世界进入近代之时,曾经一千多年雄踞世界发展高峰的古老中国,从巅峰跌落。1840年鸦片战争的炮声打破了清帝国“天朝上国”的迷梦,从此中国沦为被列强宰割的羔羊。一个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不仅使中国大量的白银外流,更使中国的领土一步步被列强侵占,国库亏空,民不聊生。东方古国曾经拥有的辉煌,也随着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轰击而烟消云散,中国一步步堕入了半殖民地的深渊。不甘屈服的中国人民也由此开始了救国救民、富国图强的抗争之路。从洋务运动到维新变法,从太平天国到辛亥革命,从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人民屡败屡战,终于认识到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一道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倒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从此饱受屈辱与蹂躏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古老的中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摆脱了任人宰割与欺侮的历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每一位中华儿女应当了解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史,也应当牢记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民族屈辱的历史。

当我们步入全球化大潮的21世纪,信息技术革命迅猛发展,地区之间的交流壁垒被互联网之类的新兴交流工具所打破,世界的多元性展示在世人面前。世界上任何一个区域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两种以上文化的交汇与碰撞,但不可否认的是,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大潮,西方文化扑面而来,有些人唯西方为时尚,把民族的传统丢在一边。大批年轻人甚至比西方人还热衷于圣诞节、情人节与洋快餐,对我国各民族的重大节日以及中国历史的基本知识却茫然无知,这是中华民族实现复兴大业中的重大忧患。

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中华民族之所以历数千年而不分离,根基就在于五千年来一脉相传的中华文明。如果丢弃了千百年来一脉相承的文化,任凭外来文化随意浸染,很难设想13亿中国人到哪里去寻找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大力弘扬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文化的爱国主义传统和民族自尊意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价值体系,光大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业。。

当前,我国进入了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的历史任务和来自各方的新挑战,全党和全国人民都需要学习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这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保证。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国家社会科学研究的机构,有责任为此作出贡献。我们在编写出版《中华文明史话》与《百年中国史话》的基础上,组织院内外各研究领域的专家,融合近年来的最新研究,编辑出版大型历史知识系列丛书——《中国史话》,其目的就在于为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提供一套较为完整、准确地介绍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普及类系列丛书,从而使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人们尤其是青少年能够了解自己祖先的历史,在东西南北文化的交流中由知己到知彼,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中国与世界各国愈来愈深的文化交融中,保持自己的本色与特色,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永远发扬下去。

《中国史话》系列丛书首批计200种,每种10万字左右,主要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哲学、艺术、科技、饮食、服饰、交通、建筑等各个方面介绍了从古至今数千年来中华文明发展和变迁的历史。这些历史不仅展现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辉煌,展现了先民的智慧与创造精神,而且展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与抗争精神。我们衷心地希望这套普及历史知识的丛书对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发挥应有的作用,鼓舞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新一代的劳动者和建设者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不断阔步前进,为我们祖国美好的未来贡献更大的力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电影史话/近代精神文化系列/中国史话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孙立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9733080
开本 32开
页数 20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2
出版时间 2012-07-01
首版时间 2012-07-01
印刷时间 2012-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图书小类
重量 0.20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909.2
丛书名 近代精神文化系列
印张 6.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35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5:4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