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亚洲的现代化道路--历史与经验(亚洲研究集刊第6辑)
内容
编辑推荐

《亚洲的现代化道路--历史与经验(亚洲研究集刊第6辑)》由复旦大学亚洲研究中心编著,本书的主题为“亚洲的现代化道路: 历史与经验”,以2011年“复旦—北大亚洲学论坛”为基础,收录了参加此次论坛的发言人及评论人的稿件,并选了复旦大学中青年学者及学生的一些文章,汇编成册。

本辑第一部分为“复旦—北大亚洲学论坛”的稿件。此次论坛于2011年10月29日在上海崇明召开。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吴志攀教授在论坛发言中指出,2012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年份,诸多大国面临改选换届,这将对于中国、亚洲乃至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讨论亚洲现代化的历史和经验十分有意义。本次论坛发表的文章有从法制方面阐述何为现代国家,有通过中日韩三国发展的比较研究来表现亚洲国家在现代化道路过程中的历史经验,还有以新加坡为例展现了小国发展的脆弱性和生存战略;有以金融业作为切入点,展示近代中国工业化进程中民间金融活跃的历史图景;也有剖析社会城乡人口流动的历史为现代化道路提供经验教训;更有从日本饮食文化的嬗变中获得东亚文化走向现代更生的启示的,内容丰富,视野广泛。

目录

亚洲论坛

  法制现代化与法治政府 吴志攀

  评论:季立刚(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

  论近代中国工业化进程中民间资本的地位和作用 朱荫贵

  评论:韦民(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亚非研究所副教授)

  试论战后中日韩三国现代化道路的历史经验 王晓秋

  评论:朱荫贵(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近代化进程中的长江三角洲城乡人口流动 戴鞍钢

  评论:王晓秋(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外关系史研究所所长)

  脆弱性与小国发展: 以新加坡为例 韦民

  评论:林太(复旦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多元发展: 日本饮食文化在近代的嬗变给予东亚文化走向现代更生的一个启示 徐静波

  评论:李玉(北京大学亚太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专题研究

  东方视野中的苏格拉底申辩(上篇)

  ——析《申辩篇》中译本的共性旨归 杨俊蕾

  高桥和巳初论

  ——文学、学术与现实、历史的叠影 戴燕

  一·二八事变爆发后日本人的上海认识

  ——转机的1931年 徐青

  从“绅士游览团”到“领选使”: 对19世纪末东亚现代化场景的观察 王鑫磊

  中国青年人时尚观受日韩流行时尚之渗透研究 周进

史苑萌芽

  历史书写与叙述政治

  ——近代中国历史教科书中的“太平天国”(1903—1952) 张希

  盘点台湾中古史研究六十年

  ——评卢建荣《陈寅恪学术遗产再评价》 金菊园

  文人之殇

  ——以“临终的眼”看待日本文化之精魂 魏灵学

  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1950年代历史教科书中的“辛亥革命”叙述 宋正清

附录

  2010年世界能源大事记

  2011年世界能源大事记

  2010年国际金融大事记

  2011年国际金融大事记

  2010年复旦大学亚洲研究中心结项课题

  2010年复旦大学亚洲研究中心资助课题

  2011年复旦大学亚洲研究中心结项课题

  2011年复旦大学亚洲研究中心资助课题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亚洲的现代化道路--历史与经验(亚洲研究集刊第6辑)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复旦大学亚洲研究中心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9093155
开本 16开
页数 27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12
出版时间 2012-11-01
首版时间 2012-11-01
印刷时间 2012-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世界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42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73-53
丛书名
印张 17.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28
168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8:57:07